心中的紅葉
(2009-12-13 21:37:32)
下一個
秋天來了,初秋,中秋,深秋,晚秋......。
每年的秋去冬臨總會變得傷感起來,最近才知道這秋冬交替
過程中對自己精神財富上的刺激, 不在身上,在腦子裏,在心裏,
也許是對秋天的落葉,產生了一絲絲眷戀和悲戚之意,由此而來
產生的無形的哀惋之情。
在這晚秋季節裏經常去看紅葉,每當紅葉的姿容盡收眼底,
我就會想到健在時的母親臉龐,那在萬葉走向衰微之際而展現
的與眾不同的豔麗!
是啊,子欲孝而親不在是真正的孤寂。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失而複得,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可以取
而代之, 沒有任何可以代替的是母子情深,沒有任何複原其
希望的是失去母親的掛念。
兩年前的秋天我去過京都看到了紅得彤紅的紅葉,那時候我就
將那最幹淨最紅彤彤的兩片夾在書頁裏,準備親手交給母親好
好欣賞過目。
我看過我看過北京香山大片的紅葉,看過加拿大我看過楓葉
之國加拿大滿山遍野的紅葉,看過日本京都小巧玲瓏而有
鮮豔的紅葉。東京上野公園裏獨株而引人注目的紅葉讓人
沉思許久。
每當看到紅葉我就想起母親的麵影。
在我心裏從小看到的是受盡病情折磨的憔悴的臉龐。
母親年病魔纏身,肺氣腫、白內障等。她耗盡了餘年,
與疾患抗爭。她生命力強,在5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落下
重病,就像風中的蠟燭一樣,不,就象冬天來臨時緋紅的紅葉,
她活過了(熬過了)60歲,70歲,80歲,我多希望她能堅持到
90歲,100歲甚至更多......。
每次越過海洋打電話,雖然她有時候聽不清楚我在說什麽,
但她知道是我的聲音就會心中一喜歡,我在電話裏聽到
她的聲音每次都會覺得淚腺鬆弛,盡量克製自己的激動。
如此多少年,每年見麵雖然都覺得老了許多,但是我總相
信她老人家的毅力。
現在她不在了,這個電話再也沒有氣力再撥打了。
母親去世一年多了,可還是難以走出傷心之域,最近又在夢
裏出現活生生的母親的音容,於是提起筆寫此文以遣思記憶。
清楚地記得起,那個傷心的日子,
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時,我反而抑製住了悲泣。
從遙遠的地方,我越過高山重洋,以最快的日程
趕回老去, 家為母親辦理喪事。
回家的路途,從沒這樣辛苦,仿佛從最先進的噴氣飛機
到泥濘不堪的大地。麵對母親遺體,我先跑到了先父的
墓地,跪在父親的墳頭∶
終於你們二位老人可以在天國再見麵。
人世間別離了悠悠的48栽,經曆了多少風雨。
忍受了多少折磨,母親為了我們堅強地生活。
你就像那飄搖的紅葉, 經過了數場寒風冷雨。
忍受了幾多嚴寒霜凍,你仍然搖曳著美麗的色彩
讓人崇敬地枝頭傲立。
深夜的露滴,拂曉的嚴霜,秋風的蕭瑟, 無法讓你減色。
然而寒冬到了,最終還是被疾病奪去了生命。
母親你人走了,沒有了人間的歡樂,
也沒有了塵世的痛苦,也許是個徹底解脫,
然而我們希望你在那個世界,如紅葉一般,
更健康,更美麗......。
母親走了,應該去那束光來的天堂,我隻能在家
設一靈堂,焚注清香為她送行。
在天堂有仙女為你散花,在這個世界隻有我們永遠
手捧紅葉祝你的冥冥福氣!
......
告別了炎熱躁動的酷夏,終於等來了涼爽靜謐的秋天。
如果說春天是翠綠色的, 夏天近澄藍,冬天偏暗灰;
那麽,秋天的顏色,一定非金黃莫屬了,明亮而不張揚,
沉穩卻不浮誇。此際,雲淡風清、秋高氣爽,適合窗
前讀書,更適合花間對月, 正是人間好時節!
文人雅士詠秋,惜秋,悲秋之作,洋洋灑灑,卷帙浩繁,
不可勝數。然而眾家之中, 獨獨最欣賞幽默大師林雨堂
的“秋天的況味”一篇。文中提到:
“。。。。。。然而秋確實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揚氣勃勃,
也沒有夏天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
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
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於是有偏愛的,
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豔,夏日之
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
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
又說“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
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
如我煙上的紅灰,隻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擺
脫下筆驚人的格調,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
‘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
一類的事。。。。。。” 而最後他引鄧肯的佳句結語道:
“···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灰奇,而秋天的快樂有
萬倍的雄壯,驚奇,都麗。。。。。。。”
大師在1941年秋天感懷,如今隔著諾大綿長的空間與時間,
猶“與我心有戚戚焉”, 名之為絕唱,大概不會有人反對
“溫和沉著,純熟練達,宏毅堅實”。。。。。。
秋天是含蓄蘊藉的。她經曆了春的繁盛,夏的熱情,不再追逐浮
華與讚譽,而是靜靜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
大自然的智慧,造物主的早在天地之間安排就緒,等待我們
有幸煉就一雙慧眼、一份慧心去發現與采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