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敘

古人雲:大丈夫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俺有啥說啥,不求立功,立德,在此立個搏客是不是大丈夫不要緊。
正文

原創直敘∶趙紫陽與朱鎔基

(2009-11-05 17:36:47) 下一個
有人說偉人是“百年不遇”的,更有古代人說中國神州大地,人傑地靈,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那是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時代總結的“熟語”。
當今時代“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在人類文化緩慢的年代裏,百年,
五十年似乎是“瞬間”的事情,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都可以
算得上世界滄桑巨變之快了。
可是在電子發達,中子,質子,被發現的時代,在宏觀上宇宙飛船可以登天,
微觀上“那諾”世界正在偉人類作貢獻的年代。真是一天勝比過去的
一年,一小時勝過從前的一年,一刻鍾,一分鍾,一秒鍾都可以勝過遠古
的一年……。
所以現在的偉人隋處可見,毛澤東在當年預見十年一次大革命,
五年一次小革命,那是按照當時的工具術來對今後世界作出的預測,
越往後來就越不切合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潮流。
改朝換代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今後隨時都可以發生。
如果按照西方的民主製度,通過選舉產生領袖人物的話,最少可以做到
“八年就有王這興”了。因為再無能的總統最多隻能在位8年,如果
是帝王之才能被選舉為“王者”,隻要忍耐這“八年”你就可以
嶄露頭角了。
在中國如果按照“隔代指定接班人”方式選定後來的“王者”,最多
需要“幾年”就可能露出“王者”的風範。
人民創造曆史,時世造就英雄,英雄引起事件……。這是一個不停止的循環。
在近年的中國曆史上,造就了兩位英雄人物,他們就是趙紫陽和朱鎔基。
在那東方理念和西方理念針鋒相對,在東歐各國“多米諾”效應波及中國
的特殊環境和特殊時期,在那個特殊年代,也造就了這二人的新老交替。
二人都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因為自豪的“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人物”。
作為總書記的趙紫陽不能說他不稱職,那是當時的曆史環境讓他無法顯身手
也不能說他稱職。因為稱職的人是要考慮各種風險,拋開自己的名譽地位,
有時為了大局還的昧著良心地舍棄小局。他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他當時的
決策,與老人溝通不利,對天安門事件處理不及時。最終被治國老人拉下了
馬來。一位真正的勇士隻要騎馬上戰場就會衝鋒陷陣,寧可戰死在馬背之上,
而不會被人拉下馬來。功和過後人自有評說。
朱鎔基最大的官做到總理的位置就退下來了,不過他成為第一個在
中國曆史上由中國人培養的中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是開了曆史的先河。
從這個意義上說,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趙紫陽成了最後一位沒有大
學文憑的總理,和沒有大學文憑的總書記。
而介乎這兩者之間的就是作為總書記的江澤民和總理的李鵬,二人都是有
大學文憑的但不是咱中國自己的大學,烈士後代,是留蘇學生。
從這個意義上講、江、李二人是沒有中國大學文憑的最後一位總書記、
總理趙紫陽和第一位中國大學(清華)畢業的總書記胡錦濤總書記和第一位
中國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間的過渡吧。

趙紫陽與朱鎔基,兩人都當過總理,兩人都頗具個人魅力,口碑很好,具有領
袖的風度和高風亮節的超凡魅力。
趙紫陽務實,說話很樸實,平易近人,但辦事情能夠抓住人心。
朱鎔基說話,鏗鏘有聲。有讓人可望而不可及,想模仿而不會的孤高偉岸
之感。
趙紫陽憑借在四川的業績,博得了“要吃糧,找紫陽”。這裏的是順利成章的
民間語言:“找紫陽”和“趙紫陽”在四川話裏發音相近“zaoziyang”。
這是文化大革命折騰後讓四川人走出計劃指令經濟的改革道路嚐到了
“因地製宜”地生產帶來糧食收成增多的甜頭而對領導人的感激之情的
自然表露。至於後來的“要吃米找萬裏”就是一個“山寨版本”或是一個
仿造的口號。普通安徽人恐怕不會由衷地說出那樣的俗語,或者會是另一種
說法。
在曆史上的曆屆總理中,朱鎔基凸現了自己的魅力:
坦誠 心直口快;
睿智 應答如流;
幽默 機敏嬗變。
趙紫陽和朱的魅力都是當時的特殊環境和特殊經曆以及天賦秉性使然,
一般人想學,是學不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