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妮的世界

虛擬的世界,真實的我;以心靈和誠實,來結交真朋友
正文

所謂禮儀

(2011-05-02 13:23:28) 下一個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有一個法國的貴族請人吃飯,桌上的一個人覺得自己是鄉巴佬,那麽多餐具和食物,不知道怎麽弄。於是就看著那個貴族。主人拿出一個小碟子,客人就跟著拿出一個小碟子,主人弄了點東西在碟子上,客人就跟著放一點東西在碟子上,主人加一點水,客人就跟著加點水。接著主人招呼桌子底下的貓咪過來,將碟子遞給貓咪舔,客人傻了眼,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誰都不希望出這個醜,稍微知道一點風俗,禮儀,總不壞。 但內在品格比外資禮儀要重要得多。

爸爸給我上過這樣一課。當時還在上海上班,新建的地鐵,幹淨得很,可是很多民工就隨地吐痰,上車也擠來擠去,我說:“這些人怎麽這麽討厭呢?一點都不文明。” 爸爸說:“你不要看不起他們。他們在家鄉,到處都是黃土地,哪裏有痰盂盥,餐巾紙呢?到了城裏,也有個適應過程。 好多知識分子,你別看他們外表有教養、有禮貌的,比這些農民工要自私得多。”--多年後,我回想爸爸的話,是的,禮儀不等於德行。

人內心對他人的尊重,關心,會自然流露在待人接物上的。 對小孩子,尤其從小就要教育:“other people matters" 。

金錢、權勢和名聲,會吸引許多人。 然後有錢、有名、有權的人的愛好和行為,就變成了“社會風尚”。
 
而我記得一個動人的小說。女主人公是一個日本的富家女兒,男主人公是一個西方男子,他們曾有微妙的愛慕,都向往幫助窮人的事業。 但最終各奔東西了。男子後來做了傳道人,在孟加拉國的平民窟裏,他信奉若要侍奉那些人,自己就必須變成窮人。 女子也回到日本,嫁了人,生活依舊富裕。在多年後旅遊到孟加拉國,約當時的初戀愛人見個麵。他說:“我衣衫襤褸,不便出入五星級酒店,就在外麵街上的椅子上坐一會兒吧。” 他們坐了一會兒,聊了一下彼此的情況。他走了,衣衫襤褸,滿麵皺紋。女人衣著整潔,甚至可以說得上時髦,她看著他的背影,想著自己年輕時候曾經有的夢想,如今過的生活,非常的惆悵。

什麽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那個穿得破爛的男人,誰能挑剔他的禮儀呢?

如今中國也漸漸強大了。

有個在跨國公司做事情的西方朋友問我:“你們中國人吃飯,是不是夾菜的時候,要把筷子倒過來,自己吃的時候,再倒過去,以保證衛生和顯示禮貌啊? 這樣筷子倒過來,倒過去,好忙、好辛苦啊!”
“你哪裏聽來的呢?”“我們出差香港,公司特意請的培訓師,跟我們培訓中國文化。”“你跟我吃飯,不要那麽做就好了,怪怪的。”

我們中國的禮儀,也開始被人重視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