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沒好貨
(2005-05-17 14:54:43)
下一個
本周在莫斯科,價值8000萬的溫州鞋被查沒。俄羅斯警方以其沒有正式報關為由對市場進行了清理。截止發稿時止,時間依舊在進行中。但是筆者關心的不僅僅是這些鞋子的命運,更想探討一下事件背後的深層…
中國人賣便宜貨,這點現在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實。環顧我們四周,不管是白的、黑的還是咖喱味的人們,當兜裏沒錢還要消費的時候,他們總會想到CHINA TOWN,想到中國店,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現在是世界貿易大國,每年把自己血汗工廠的產品送往世界各地,以低於當時價格30%到50%價格出售,似乎是一個雙贏的結局:當地的消費者得到實惠,中國工廠主們得到的是集腋成裘的利潤。可是。從另一方麵看,這種行為又會有一個新的名詞:傾銷。
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這的確是傾銷。結果是當地的工業被廉價的中國商品衝擊,越來越多的產業經營困難,越來越高的失業率,這些社會問題都會讓當地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畢竟相對於買到廉價的貨品,保住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於是,保守的西班牙人把中國鞋燒了,蠻橫的俄羅斯警察直接把鞋子沒收了。稍微文明點的是美國,不過那裏還有超級301等著你呢。可以說,在中國貨走出國門20年後的今天所麵臨重大的公共關係危機。在另一方麵,便宜也是有代價的,在利潤壓到不能再低的前提下,中國貨的廉價是建立在犧牲環境、壓榨打工者血汗、低劣的質量服務和政策擦邊球基礎上的。這當然是資本原始積累的必然,但決不是不思改進的借口。
五十年代,盛田旺夫初到美國,餐廳的侍者指著街邊的陽傘說:“這是日本產品。”多年後,已是SONY董事長的盛田回憶說:雖然侍者當時並沒有惡意,但是這件事對他的刺激很大,日本的產品不能永遠是街邊的廉價貨,這也是SONY發奮圖強的一個重要動力。現在回想起來,日本走過這一階段用了二十年,中國又需要多長時間呢?
“薄利多銷”當然是做生意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條條大路通羅馬,希望有一天中國鞋不再僅僅是跳蚤市場中窮人買的便宜貨,而真正成為各階層都可以接受的消費品牌。苟如是,國貨幸甚,各位貿易商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