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
2021 (3)
今天聽了一堂課,覺得很受用。其實這本書我大概五六年前就讀過2遍,覺得寫得非常好,也立刻應用到自己生活中,可今天重新聽一遍,居然還聽到一些我以前重來沒有注意的細節。
比如珍珠鏈習慣,這些習慣是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打擊的時候用的,形成之後就好比蚌裏長成珍珠。 比如每當我擔心被炒魷魚的時候, 我就可以立刻深呼吸3次,再把每個指甲都掐10秒鍾,做完之後再對著鏡子傻笑60秒。等我做完這組動作,我的焦慮就會被內心的平安代替,我可以對自己的內在小孩說:“別怕,我在,我們是安全的。”
這個習慣的養成可以幫助我們打破固有的習慣反應模式,重新編程潛意識,替換打擊信心的自我身份標簽,當我們按下暫停鍵,並且讓內在力量接管現實的時候,我們會喜歡自己。久而久之生活的艱辛一麵就會變成美麗的珍珠項鏈,成為我們的首飾而不是負擔。
還有一個新的知識點是我讀原著的時候忽略掉的-就是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都是情緒支配的,而不是靠重複和堅持。如果你想改掉一個壞習慣,就要用一個好習慣來代替,關鍵是你還要弄清楚那個壞習慣給你帶來的情緒價值是什麽,你的新習慣必須提供同樣或更好的情緒價值。比如我喜歡熬夜,這對健康非常不好,我完全清楚,但怎麽都改不掉。一堂課裏說:“熬夜給人一種我還有很多自己時間的錯覺”,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今晚就可以10點睡覺了,早睡早起才能活得久,有更多自己的時間。
我說的比老師差遠了,不信你們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