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太閑最近看電視的時間有點長,跟著先生看完了少年派和少年派2,先生看是因為他是閆妮的鐵粉,我看純屬無聊。
劇中閆妮是個排球教練,她退休後去了安寧療護當誌願者,幫助生命垂危的人度過人生最後的旅程,其中有個小謝姑娘18歲就得了什麽白血病死了,我趁機嚎啕大哭一場。她說的一句話把我戳著了:“我們都病了,可你隻是按下暫停鍵,而我是再也不會變好了。”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再也好不了了”的那一天,就為這一個共同點,我們就該放過彼此,好好相處。
當小謝死的時候,劇中的女主角很傷心,她老爸開導她人有3次死亡(1)停止呼吸是身體的死亡(2)下葬是社會角色的死亡(3)地球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也死了才是“存在”死亡。重點就是隻要有人記得你,你就還活著,在別人的記憶裏活著。女主很受安慰,我很受打擊。其實好人和壞人都容易被人記住,像我這樣不好不壞的人,最容易被忘記。所以我到處留點自己曾經活過的痕跡。我非常感恩居然沒有人罵我無聊。
我發現咱們中國人好像不大注重善良這個品質,特別是當劇中的女主因為善良而給自己帶來失業和法律訴訟的麻煩的時候,看劇的都在罵她蠢,罵她傻,覺得她活該失業而且該永遠找不到工作。大多數的50歲以上的中國人好像都不喜歡善良但幼稚的人-我們稱他們沒有長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我們大概還會經常嘮叨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防人之心,別被人利用了。其實善良是最重要的品質,一個人值不值交往全看他善不善良。但中國人喜歡的是聰明又成功的溫和的人,這種人往往讓人很舒服也很羨慕。
我還發現中國電視劇經常宣傳一些愛國呀、誌願者、創業等等所謂的正向價值導向和無處不在的廣告比如太平保險,別克轎車,各種酒食、旅館等,穿插的還挺巧妙的。不知道為什麽還有那些花錢硬插的廣告和一天到晚響個不停的詐騙電話。我真的搞不懂那些一天到晚想靠騙人發財的人是怎麽想的!生命如此短暫,何必如此不堪!
我還發現中國人喜歡幫助弱勢群體比如生命垂危的人-安寧療護的誌願者把讓每一個病人都“有尊嚴的不留遺憾的死去”當成他們的使命,非常崇高但幼稚。“有尊嚴不留遺憾的死”能夠是任何人任何機構可以做到的嗎?我覺得隻有死者對自己足夠了解,內在修養足夠博大精深才能達到的境界。最好笑的是安寧療護還經常舉辦文娛活動讓那些要死的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到處都是病人畫的畫,寫的詩,吹拉彈唱,手工藝品等,我看了真是焦慮,難道沒有一技之長就不能好好死嗎,快死了還要孔雀開屏嗎?開屏了才有尊嚴嗎?當然我是啥也不會才引發的牢騷。
中國電視劇特別喜歡塑造兩級分化的人,完美如神的和邪惡如魔鬼的,其實人性裏麵有善有惡,為什麽不塑造一些更真實的人。我因為看這種電視劇所受毒害極深,總是羨慕電視裏麵的別人的父母、工作、朋友、愛人、孩子還有女主的人生。其實太完美的都是假的。真實的生活就是有歡笑也有眼淚。
但我還挺喜歡劇裏的一句話-“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生活其實沒有意義,但每個人都懷抱願景不斷麵對意外和驚喜。願我們都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喜樂,不為什麽,隻因為我們被生下來並向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