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爾生活散記

5年多的蒙特利爾生活,使我在內心深處有了對魁北克的歸屬認同感。我將對它的愛通過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將自己生命中一段最燦爛,也是最艱難的時光記錄下來。回頭看時,都是自己人生寶貴的財富。
正文

去魁北克城看 Celine Dion 演唱會

(2009-08-17 20:44:18) 下一個

去魁北克城看 Celine Dion 演唱會

雖然這些天一直忙著整理行李,做搬家前的最後打包工作,可是席琳·迪翁 Celine Dion 的演唱會是天大的事,不幹活也得去。

協和旅行社共動用了兩台大巴, 100 多人浩浩蕩蕩前往魁北克城 Quebec City 。一車中國人,一車老外。很多老年人也興致勃勃地去做一回她的 Fans 。

古老的魁北克城

演唱會是在晚上舉行,下午 4 點多我們就到了,於是先在老城裏悠哉閑逛。陽光烘托著熱烈的夏日氣氛,慷慨著地照耀著這個北美最古老的城市,到處都是慶祝魁北克城建城 400 周年的條幅旗幟。人們幾乎都跑到戶外來了。

它建於 1608 年。 20 來個法國人從大西洋順著聖勞倫斯河來此登陸,在這裏安頓下來,隨即法國政府聲稱他們擁有對這塊土地的所有權。這就是後來加拿大國家的誕生地。可是在 1768 年,一直窺視著這塊肥沃土地的英國軍隊打敗了法軍,法國被迫簽字把它轉讓給了英國。怪不得直到現在法裔後代們還是很痛恨講英語的人,總想著獨立,把自己的地盤奪回來。我的好朋友 Anne ,說從小她媽媽就不允許孩子們與講英語的人來往,說他們是強盜,是無恥之徒。我自己呢,由於在魁北克生活了這麽多年,一直享受他們的福利待遇,心裏的天平自然是向著他們的,也跟著痛恨起英國人來。(其實那些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這裏的本土印第安人又應該恨誰呢?)

我們在古城閑逛。到處都是別致的古老建築,街頭藝人在各顯神通,繪畫的,唱歌的,演奏的。這樣一幅風景是我最想往並且享受的。對比起前幾個星期去過的溫哥華,那裏的一切平淡無奇,沒有什麽古跡,沒有什麽街頭藝人畫畫賣唱,老外對華人也沒那麽禮貌(在那裏華人已經占了總人口的 23 %了)。所以當我回到蒙特利爾,感覺就像回到了引以為自豪的家鄉。魁北克城和蒙特利爾比較相像,不同之處嘛,前者更古舊一些,純文化一些,而後者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又滲透著生機勃勃的商業氣息。沿著聖勞倫斯河漫步,地下的古石牆標示著城市的曆史,天上的海鷗又帶來生命的朝氣。我的頭發在晚風中飄揚著,居然一首優美又熟悉的旋律隨風飄來: Down the lane I walk with my sweet Mary, hair of gold and lips like cherries. It's good to touch 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那是一首抒情的英文老歌,是我青春時的美好記憶。

我們在老城的中心街上找到一家餐廳,點了意粉和 Pizza ,坐在斜陽裏看風景。柵欄外麵一個老者在拉著手風琴,他和他的曲子都成了懷舊影片裏的鏡頭回放。旁邊則是一家接一家的畫廊,他們要麽為客人現場畫肖像,要麽售賣城市風景畫,一般都是黑白複印的,然後親自圖上色彩或添加幾筆。由於這裏人工珍貴,所以那複印件一經他們的加工,就立即增值了。 2005 年和老公來過這條街,我們還買了兩幅城市風景畫,如今還掛在他辦公室的牆上。

魁北克的 Celine Dion 情結

演唱會定於晚上 8 : 30 開始,我們 6 點鍾就開始閑逛著往會場的方向走去。一路欣賞著風景,拍著照片,還不急呢。可是越走人潮越大,不用看地圖了,跟著走吧,他們肯定都是去音樂會現場的。人潮越聚越多,密密麻麻,似一條大蟒蛇在蜿蜒。我們還開著玩笑:對大多數加拿大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見到最多的人了吧。導遊說:今晚有票的場內觀眾將是 10 萬,場外還有 20 萬的“旁聽者”。不禁慨歎: 30 萬人從全國各地不遠萬裏,風塵仆仆地趕來,為的就是一個人: Celine Dion 。可見她的魅力有多大啊!

加拿大是個不溫不火,態度中立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人或事。好不容易 橫空出世了個 Celine ,一個被上帝恩寵有加的女子,一個聲帶橫跨五個八度音域的天才 ,就像一個全民偶像般被大家崇拜著,熱愛著。而在她的出生地,魁北克, 她 已經不再是 Celine Dion ,而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征, 一個為“國”爭光的民族英雄,一個肩負著傳播魁北克文化,獲取世人的了解與支持的使者和最佳代言人了。

Celine 出生在 Charlemagne , 距離蒙特利爾 50 公裏以外的小鎮上。我去過那裏,是個典型的法裔小鎮,到處是法語的標識,市民們也隻講法語,甚至聽不懂你跟他講的英文。這個人口才幾千的小鎮,如果不是出了個大歌星,也許世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它的所在。當時我們這些中國“企業家”前去商務考察, 為了表示重視, Charlemagne 市政府 “茶點的伺候”,市長還親自出來接見我們,並隆重地掏出事先準備好的講稿為我們致辭。說來說去就是那句“來 Celine Dion 的家鄉投資,肯定沒錯!”。 看得出來他們很是為自己小鎮飛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金鳳凰而感到驕傲。鎮上不單隻為 Celine 豎立了紀念球,更將一條最主要的大道以她的名字來命名――即便這是違背“魁省命名委員會”的主旨的: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條街道采用活人的名字的。

出了名的 Celine 不忘本,每年聖誕節時,都要回來小鎮上,親自去超市買上一大堆東西,分送給親友鄉裏。

我們在 Charlemagne 鎮看到了 Celine 生於斯長於斯的房子,他們一家 16 口生活了數十年的蝸居 。 是獨立的大 House ,雖外表不夠華麗,但給 16 口人住還是足夠了。這個大家庭正是典型法裔家庭的縮寫。在“嬰兒潮”時期,法裔婦女們專心在家生孩子,那時的家庭以“人口眾多”為幸福,但像 Celine 媽媽這樣一連生了 14 個孩子的還真不多見。這個好強的英雄母親,不單隻一手拉扯大所有的孩子,還把自己對音樂的熱愛遺傳給了他們。這是一個音樂世家,每逢周末,一家 16 口就在 自家經營的俱樂部裏為鄉鄰表演。 Celine 在 5 歲的時候也開始跟著哥哥姐姐們登台獻唱了。

如今這個臨街的大房子早賣給別人做生意用了。從窗子探頭望進去,裏麵房間間隔很多,前院後院空間也算足夠。房子的正對麵,是一家超市連鎖店 Metro ,據說這是 Celine 家控股的。那天很湊巧,我們剛好在超市門口遇見了 Celine 的哥哥:穿著超市的黑製服,笑意盈盈,一個陽光青年。而且他今天晚上也來表演了,當然這是後來才知道的,暫且不表。

為了這次省會魁北克城 400 周年大慶, Celine 專門回 來免費演出,以表其最真誠的祝賀!當今世界歌壇頂級女歌手的回歸給故裏帶來的意義深遠非凡。

演唱會被主辦方安排在“國家戰爭公園”舉行 ---- 這個當年被英軍擊敗,將恥辱遺留至今的戰場所在, 可見其寓意之深刻,用心之良苦。魁北克,這個被當今總理哈泊承認為“ A nation within a country ――國中之國”的法裔省份,一直掙紮奮鬥在強大的英語世界的包圍中。魁省人民生就具備強烈的反抗精神,骨子裏遺傳著血液中流淌著對英語世界的仇視與憤恨。他們竭盡全力地去捍衛自己的語言與文化,抓緊每一個可能的機會把“魁獨”(魁北克獨立)精神向外人灌輸宣揚。 在加拿大,每個省份都有一句口號作為其勵誌用的座右銘,比如阿爾伯塔省的口號是:“ Strong and Free 堅強與自由”,體現了西部牛仔的奮進與不羈;安大略省的“ Loyal she began, loyal she remains 自始自終的忠貞”,表達了保皇黨對大英帝國堅貞不渝的忠誠; 而魁省的一句“ Je Me Souviens 我不會忘記!”卻言切切血淋淋,痛徹心肺地泣訴著他們對失去土地後的怨憤,刻骨的仇恨啊!主辦方相信,以 Celine 的影響與號召力,其演唱會必定吸引來自全世界媒體的報導與關注,屆時這個“國家戰爭公園”以及其背後的曆史故事也將再一次地被大家提及和重溫。

不過這個公園也太荒蕪了吧,就是一大片凹凸不平的土地,滿是雜草和石子。他們老外有時候也真是的,好像是該認真的地方反而不在乎。這種地方也可以開演唱會!

令人驚豔的法語歌曲及法裔歌手

我在加拿大也看過幾次正規的音樂會,都是室內的,對號入座。也看過室外的,什麽國際爵士樂節啊,法語音樂節,非洲音樂節啊,但那些都是免費的,人也沒那麽多。所以對今天這種規模至大,影響力超前的室外音樂會沒有一點經驗。當我們進入會場,才知道後悔沒有提早來了。人太多了,沒走幾步就走不動了。雖然我們的票上有區號,卻沒有座位號,更沒有凳子,所有的人都得站著!我們在擁擠的人群中隻能辟出小小的一隅空間緊張地站立著,在距離舞台約四五百米的地方。這個位置說明,我們不可能看見舞台了。好在周圍是幾個大屏幕。

會場裏嗡嗡嗡的一片法語聲,從下午進城到現在幾乎就沒聽過英語。我們把這些觀眾當作風景一樣來欣賞:法裔人士普遍比較優雅,體態苗條,對自己的外貌比較在乎。我們隻要隨便一轉頭,或按一下相機快門,絕對就能有幾個帥男靚女進入視線。還有那走來走去巡邏的警察,英武健碩,帥氣逼人!這個人種就是這樣,即便男士六,七十歲了,也各個腰杆挺得筆直,舉止端莊,沉默中散發著自信與尊嚴。

大屏幕不間斷地播放著 Celine 的訪談,天空中直升機驕傲地轟鳴著,大探照燈四圍掃射著 …… 天色將黑, 8 : 45 的時候,她出來了!

現場一陣呼嘯。我們個子矮,站的又靠後,看不見她,隻能將視線轉向大屏幕。印象中 坐在家裏聽 Celine 的 CD ,體驗到的是一種空靈的境界,那是一個女神在宇宙的孤獨翱翔。而如今置身現場,感受到的卻是另外一種動感的氣氛:她甫一開口,就似點燃了一把火炬,熊熊火焰裏釋放著巨大的能量, 刀刃一般直穿人心,觀眾們不自覺地就由她領著在黑暗中 狂奔,呐喊。她有本事一下子就攫住了人們的心!

兩首獨唱熱身之後,現場氣氛就已經達至沸點了!然後,就是嘉賓們一個接一個的上場。無論是誰出現,都會引起一陣狂呼。我不太懂法語, 法語歌聽得也不多,所以對這些法裔歌手不是太熟悉,但有些麵龐是認識的,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經常見。老中青都有,感覺主辦者把魁省所有可以代表各時代特征的歌星們都請來了。我們憑著現場觀眾反映的熱烈程度,就能猜度他們的知名度以及影響力。

法語歌由於語言的限製,不能夠像英語歌曲般在全世界廣為流傳,而 Celine 為普及推廣法語歌曲,提攜魁省歌手卻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作為目前全球唱片銷量 No.1 的女歌手,據 2007 年 4 月的統計,她的唱片總銷量已經突破了 2 億張,而其中四分之一為法語歌曲,遠銷法語國家以外的世界各地。 Garou ,法語發音為“嘎戶”,這個曾經在蒙特利爾地鐵站裏賣過唱的魁北克小夥子,成名於巴黎,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就是絕對的主角――在巴黎公映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中扮演醜人卡西沒多。然而,即便法國女孩子再為他癡情瘋狂,但那畢竟是在有限的法語世界裏。慧眼識英雄的 Celine 和老公 René 找到了 Garou ,幫助他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音樂的大門:不僅為他提供了最好的音樂製作班底,大著肚子的 Celine 還親自與他合唱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Sous Le Vent ,迅速為他在國際歌壇打響了知名度。

這些都是我事後才了解到的知識。而其實當晚,大偶像 Garou 就正在台上,唱著他那首經典的成名曲《 Notre Dame de Paris ―― Belle 》(《巴黎聖母院――美人》)。可惜啊,當時我還不認識他呢,他唱歌的時候,我還和女伴們開著玩笑:咳,這個小夥子好帥好性感哦!尤其那沙啞的聲音,好迷人啊!

Celine 和嘉賓們的表演給現場帶來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 無論是哪首歌,似乎都是家喻戶曉,現場觀眾都會跟著一起拍手一起高歌。我們說,這些歌就像我們在中國看《同一首歌》大型演出中聽到的《小芳》啊,《太陽最紅》之類的歌曲,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對於人家的《小芳》我們卻沒一點感覺,不禁感慨文化差異真的可以說是難以彌補,那些從小就浸透到骨子裏的東西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惡補回來的。怪不得那麽多跨國婚姻不能長久,尤其是對於比較注重精神生活的人來說,對自己的文化不理解真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當某個時候,台上呼啦啦上來一大群人,男女老少,一起歡歌漫舞。 我們幾個像傻子似地呆站在那裏,不知其所唱所雲。旁邊是貌美的女孩熱烈地歌唱扭動,終於她們動了惻隱之心,一個女孩主動趴在我耳邊用英語大聲問:你是不是不懂法語?我委屈地點點頭。她說:現在台上的嘉賓 都是 Celine 的家人,她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來了! 我張大了嘴巴,甚是吃驚。其實我學過幾句法語,剛剛聽介紹時我有留意到 Famille 這個詞,是家庭的意思,但沒想到是這麽大的一群,人口太多了!我數了半天, 5 男 9 女,剛好 14 個!這麽說她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這了, 果然一個名不虛傳的音樂世家啊! 他們唱著傳統的魁北克民歌 La Bastringue ,有的拉著手風琴小提琴彈著吉他,有的呼呼哈哈地喊著口號,又是踢腿又是轉圈,就似我們夏天在鄉下看到的民間歌舞般活潑熱鬧。 他們的表演感染著台下的觀眾,所有人都隨著音樂的節拍一起鼓掌歌唱。

這一家子縱是有萬般音樂才華,也得倚賴 Celine 的名聲,才得以有登台表演的機會。 一個在旅行社做大巴司機的朋友告訴我:在蒙特利爾市郊的一個集市上,她某個姐姐經常在那舉辦小型音樂會。她擁有自己的歌迷,都是上了年紀唱老歌懷舊的一輩。

為了這場音樂會,我和朋友山長水遠地來到魁北克城,再趕在天亮之前跑回蒙特利爾,為的就是親耳聆聽一下這歌壇天後的天籟之音,以及那些曾經深深打動我心靈的曲目。然而,在大廣場上足足站了一個晚上的我,也沒能等來盼望已久的 The Power of Love, My Heart Will Go On…… 。後來忽然想明白了:這可是在魁北克城,魁獨的大本營啊,我怎麽可以期待在他們的地盤上聽到用英文演唱的歌曲呢!稍早前 The Beatles 前 披頭士 樂隊的成員 Paul McCartney 保羅 · 麥卡特尼受邀前來為魁北克城 400 周年慶典助興,盡管他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整場都異常友善地用不太熟練的法語與觀眾進行著交流,卻仍舊遭致了全省媒體的一致抨擊和指責。他們說:我們堅決不能容忍一個來自英國的歌星在這裏為我們演唱英文歌曲,這是對我們 400 周年慶典的巨大侮辱!

不禁想起一個畫麵,在蒙特利爾曾經去過的“魁省省慶晚會”現場:那是一片藍色的海洋(魁省省旗是藍色的),沸騰的人群山呼著魁獨口號,群情激奮,鬥誌昂揚 …… 想象中的文化大革命也不過就是這樣的吧。去之前朋友還緊張地告誡我 : 千萬要注意人身安全,這夜大家會非常激動!還有千萬不能舉個加拿大國旗進去,否則一定得挨板磚 ……

魁北克,我為你哭泣

終於聽到了一首我熟悉一點的歌, S'il N'en Restait Qu'une (je Serais Celle-la) 《 如果世上隻剩一個她 ( 我將是那個她 ) 》,還是我的錄音師阿榮推薦的。前幾天我說要在演唱會前複習功課,讓他給我推薦幾首 Celine 的好歌,也真巧,他就推薦了一個法語專輯給我,我也就在搬家的百忙之中聽了一遍,記住了。如今一聽到,聽出親切感了。所以說,如果沒有共鳴,即便舞台上站著個巨星,我們也隻有犯困的勁。

周圍的人群可不是。見到好多老人,白發蒼蒼的,一站也是四,五個小時,還一直扭著屁股拍著手。什麽時候中國老人也能有興致在大半夜步行一個多小時來看一場流行歌手的演唱會,也跟著唱,跟著跳,那麽這個國家就會年輕了。

擅長做現場演唱的 Celine, 幾句話就能令 女孩子們亢奮地尖叫,幸福地抹眼淚。這夜,在她的家鄉, Celine 也表現得非常感性,幾度哽咽。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記載的都是她努力奮進的美麗回憶:在 Charlemagne 小鎮上,我們看見 5 歲的 Celine 與家人一起為鄉鄰們賣力地表演; 12 歲的時候,在蒙特利爾,她 後來的經紀人丈夫 René Angélil 抵押掉了自己的房產,為當時不名一文的 Celine 出版了第一張唱片專輯。四年後的 1984 年,小有成績的她就已經高高地站在了蒙特利爾的奧林匹克體育場,這個曾經舉辦過 76 年夏季奧運會的地方,為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獻唱。為了打開英語世界的大門,不會一句英語的 Celine 刻苦學習語言,終於在 1990 年出版了專輯 Unison, 這是 繼她 14 張法語專輯後的第一張英語唱片。從此, Celine 走出了魁北克,走向了英語世界!

隨著 Celine 在歌壇之路上越攀越高,魁北克人對她的情結也愈趨複雜。他們為同胞取得的成績驕傲的同時,卻也漸漸感到了失去她的危機。現今全世界都需要 Celine ,她一個小小的身軀不可能分身去滿足所有的要求。隨著她把主要精力放在美國,專心於英語專輯的製作推廣,家鄉人民想要再見這個魁北克姑娘的機會可是越來越少了。

Celine 卻總在強調: “ I’ll be a Quebecker-Canadian. I’m from Quebec and every time I go to a country I say that. It’s my roots, my origins and i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me. 無論在哪,我都要說:我來自魁北克,我始終是一個加拿大人,一個魁北克人。那裏有我的根,我的故土,以及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她的魁北克情結是深深地紮根於心底的。 Celine 把她 人生最重要的婚禮安排在了蒙特利爾老港的聖母大教堂 Notre- Dame Basilica 舉行,這個北美最古老之一的天主教堂也 是她兒子 Rene Charles 受洗的地方。 她開設的烤肉店 Nickles 遍布全省;在與蒙特利爾一河之隔的 Laval 市有她的家,高爾夫球場 , 寫字樓及生意 ……

扯遠了 ……

Celine 銀光閃閃地在舞台上轉著圈,小背心,緊身長褲,她 好像不喜歡裙子打扮,那些褲裝更顯頎長苗條的身材。那些嘉賓,也許是法裔歌手的原因吧,也都打扮得非常優雅,尤其喜歡幾個男歌星,就是簡單的黑襯衣,西褲或牛仔褲,可那份簡約中透著濃濃的雅致與貴氣。不象近鄰的美國流行歌手,要麽濃妝豔抹豐乳肥臀,要麽怪裏怪氣嚇死人。雖然我們聽不懂,不過也能感覺得出法語歌其實挺好聽的,唱起來和漢語歌曲有點相近,都是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發音,不象英語歌,一連串地吐出來。法語歌曲總是很抒情,所以比較耐聽。

最後出場的是一個年邁的女士,身材已經臃腫變形。隻見她慢慢踱下台階,站定。 Celine 趕緊拾級而上,親自去迎接這位長輩。女士輕輕地抬起手臂,慈祥地樓過 Celine ,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現場觀眾紛紛投以敬意的目光和掌聲。不用問,這 一定是個重量級的人物!“人物”一開口,那渾厚高亢的女高音立即把全場都震懾了,淹沒了鼎沸的人聲,淹沒了同樣以高亢著稱的 Celine 。人們在 她的歌聲裏幸福地留著眼淚;舞台上的嘉賓和工作人員也在留著眼淚;一邊與她合唱的 Celine 也在留著眼淚 ……

(後來得知,這位尊貴的女士名叫 Ginette Reno , 已經 68 歲了 , 是 60 年代蒙特利爾的紅歌星。最具戲劇性的是,她曾是 Celine 老公 René Angélil 力捧的對象,可惜她沒有進軍英語歌曲世界的野心,於是 René Angélil 就轉而將精力投放在了 Celine 身上,於是一代世界頂級歌後誕生了!)

進場前導遊告訴我們, 11 : 30 必須回到大巴上。我們就在 Ginette Reno 震撼的歌聲裏,一步三回頭地 往外走了。出了會場,回到了大街之上,還見人山人海,今夜 Celine 的 fans 可能都聚到這了!臨街的店鋪燈火通明,酒吧 Disco 前聚集著大群年輕貌美的男女。到處是搖滾的節拍,空氣中彌漫著食物與咖啡的香氣。今夜,在魁北克城,無人入睡!

(我們是在淩晨 4 : 30 回到蒙特利爾的,瘋狂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