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的港灣

(2009-08-22 08:54:12) 下一個
  童年的港灣講的是我的姑媽和他的一家.童年的我不知母愛是何物,最親近的人除了祖母就是姑媽,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姑媽家.這還得從姑媽的婚嫁淡起,姑媽的婚事曾在家裏引起一點風波.後來成為我的姑夫的是楊家漕鍾家人,楊家漕理應姓楊的人為主,但不知何故卻是姓鍾的人家在當地更有影響.鍾氏宗祠的房屋雖不及蔡氏宗祠,但印象中也很不錯.還有一個大曬場.可以玩耍.農忙時是曬穀子的地方.我的姑夫娶我的姑媽,因為其前妻病故,想續弦,托人來說媒,讓我的姑媽去做填房.這門親事在我家引起不同意見:以祖父為首的表示反對,其理由一是去做填房不好;二是聽說這家當婆婆的和大姑十分厲害和凶狠.姑夫的前妻也是名門閨秀,尚不堪虐待而亡,姑姑嫁過去不就是進入火坑嗎?但祖母卻另有想法,認為我家世代上無瓦片一塊,下無地田一寸,能尋到一門有田有房的親家就不錯,至少飯總有得吃.何況媒人又是方卿公公(在族中當時為比較有權威的人士),不能不給他麵子,最後還是祖母意見占上風,同意了這門親事,這就是典型的舊社會一例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包辦婚姻. 姑媽嫁到鍾家,開始做人家的媳婦,當然也不容易,但古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隨著婆婆過世,姑娘出嫁,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姑媽一生也生育過五個兒女,其中有一個夭折,結果與我們家一樣是四個兒子一個女兒,也就是我的老表們.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們家從老花園一搬到楊家漕,和姑媽家很近.因為父親隨銀行逐步內遷,沒有消息,繼母基本上住娘家(實際上住舅母家,舅父也隨機關內遷).我們家吃的大米和柴草主要靠姑媽接濟.所以祖母也有先見之明.姑媽對我們是很好的,與表哥們也親如兄弟,我們是經常在姑媽家吃住玩,尤其是準備過年,打年糕,祭祖宗過新年等活動,是很開心的日子. 姑媽家養有一隻狗它的名字叫kemi,很好玩,個頭不大,總是跟在我們身邊.姑媽家還有一些小說書,如說嶽全傳、粉壯樓、東周列國誌、水滸等我.很喜歡看,水滸一百零捌將的綽號和姓名都能背出來,有時還和二表哥玩武打,各人拿一個棍棒之類,來一個大戰三百回合.弄得大汗淋漓為止.大表哥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書法、繪畫、打蘭球、刻鋼板都很好,還集郵票、報眉、記日記,很自然成為兄弟們的核心,周日,他帶領我們去釣河蝦,身子伏在河沿上,用蚯蚓或飯粒作誘鉺,一會可以釣上一大盆,當然大表哥釣得最多.暑假我們去田裏摸泥鰍,辦法很簡單,帶一個銅火囪的蓋,沿著田塍在田裏挖一個洞,這樣走一圈,挖十幾個洞,然後再到節一個洞處,用火囪蓋往洞裏淘,就會得到不少泥鰍,幾十個洞淘下來就可美美地吃一頓,連雞鵯都能美餐一頓,還會多生蛋.道理很簡單,想是夏天很熱,田裏表麵水溫高,洞裏水溫低,當然泥鰍、田螺都躲到洞裏去了。現在大量施化肥農藥,田裏早就沒有泥鰍田螺,不過,人還是聰明的,用人工養殖,泥鰍之類變成宴會上的精品菜肴.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生態環境吧!
   我的姑夫是很方正的人,在寧波和別合辦一個玻璃五金店.規模也還可以,有十個左右職工座落在東門口大街上.姑夫做生意至誠,對長輩至孝,人緣也不錯,我的祖父晚年也在女婿店裏當過幾年阿大.如果能在抗戰勝利之後.把鄉下的田地賣掉投資工商,那就好多了.但被祖上留下來的產業不能賣的信條所柬縛,因此讓阿姑背了一輩子的地主罪名,對子女的影響也就不必說了.當然資本家的名聲在階級鬥爭的年代也是夠糟糕的,但至少矛盾的性質大不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