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的靈感來自於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藝人的敘事說唱,作曲者被那時而高亢時委婉的極具悲劇性的說唱形式震撼和感動,並試圖把這種淒楚的吟訴再現於小提琴與鋼琴之間。樂曲的旋律與和聲素材均建立在作曲者以五聲音階變形而派生的調式。樂曲由近乎宣敘調的引子開始,建立在小提琴無力的訴求與鋼琴的獨斷音形間的對話。在鋼琴葬禮般的固定音形的陪伴下,主題旋律由小提琴G弦高把位奏出,如泣如訴。旋律的走向流動而無從"落腳",鋼琴部分時而融合時而離異,無奈之感油然而生。樂曲的中段由小提琴帶弱音器演奏,旋律遠程的跳動音形加之鋼琴伴奏的四對三的複合節奏賦予此段一種飄逸夢幻的意境。經過稍許展開,樂曲推向短暫的高潮,繼而回落到開始的第一主題,但長氣息的旋律被那專橫的節奏音形解體,旋律的走向好像更漫無邊際,無從落腳。小提琴無力的訴求在鋼琴幹枯的葬禮音形的陪伴下與樂曲開始的引子回響,召喚,而終於孤獨的走到了樂曲的終點。
楊智華
http://www.taukay.it/data3/index.php?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