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其中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個人資料
滿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時的美味: 硌吱盒

(2016-09-24 10:04:31) 下一個

     近日,經常想起小時過年的情景。年前,奶奶總是炸出好多硌吱盒。有帶餡的也有不帶餡的,一口咬下去,脆硌吱盒就硌吱硌吱地發出清脆的響聲。奶奶把它們裝在幾個漆盒裏(那時沒有塑料。老百姓家裏一般都沒有鋁飯盒呢)。孩子們饞得不行,不到大年三十,就吃了大半。奶奶就發出嚴令,不許吃了,留著過年吃。我們就每天眼巴巴地看著那幾個盒子,用小鼻子聞啊嗅啊。膽子大的就開開盒子蓋,用小手指粘一點兒碎渣渣,放在嘴裏解解饞。

漆盒

    那時的北京很冷,每到臘月春節前,奶奶預先準備好許多食物,象豆包,花卷,餃子,豆腐,紅燒肘子,燉粘肉(南方叫四喜丸子)儲存在院子裏的幾口大缸裏。硌吱盒是奶奶必做的一道美食。

脆炸硌吱盒:

     硌吱盒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隨京杭大運河之生而起於運河源頭之通州,曆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視運河漸衰而不顧至今留存於京東民間,且有日益蔓延之勢。當初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營生。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人將煎餅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至久不變質。咯吱盒很快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航大運河碼頭張家灣方圓數十裏的京東一帶民間傳開。

  舊時每逢春節過大年,京東通州乃至運河兩岸百姓將所餘雜糧細作,油炸咯吱盒便是其中之一。它可做點心用來招待客人,亦可做湯、做餡、焦溜、爆炒,也可葷可素,為節日的餐桌添彩。

  咯吱盒的製作原料非常廣泛,麥、米、豆、穀,甚至高粱玉米均可入選。碾磨成粉,調水成漿,上爐火 攤成薄如蟬翼形如滿月的煎餅;再均勻灑上少許香菜末和椒鹽,卷成卷切成寸段,滾油炸之,即成咯吱盒。顏色如淡黃,入口酥脆,五穀香沁人肺腑。而咯吱盒最講究的用料是綠豆,對綠豆的食性多見於中醫典籍。《本草綱目》“綠豆解金石砒霜草木諸毒,宜連皮生研,水服,且益氣,厚腸胃,通經絡,無久服枯人之忌”。用 綠豆製作的咯吱盒,口感酥脆厚味綿延。如上五香粉,芝麻乃至孜然,咖喱,辣椒等為輔料,也不改綠豆之原香。

     那時奶奶做的硌吱盒必用綠豆皮,有軟炸和脆炸兩種。

     記得這軟硌吱盒是帶餡的, 餡兒是胡蘿卜絲,香菜絲之類的東西,卷成卷,切段後油炸。

軟硌吱盒:

帶餡的軟硌吱盒油炸一天後就是軟軟的了,味道足足的,好吃極了。

今天在網上看見有賣京東X氏硌吱盒的。 和我奶奶同姓。我奶奶也來自京東。

莫不是什麽不認識沒來往的奶奶的娘家後人做的吧? 若驗一驗DNA, 可能有親戚關係呢。(說笑話了)

 

相片來自網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麥兜兜123 回複 悄悄話 長見識了 一直以為炸咯吱是回民的食品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夠饞人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