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惠很小就愛畫畫。開始的時候隻是拿了蠟筆塗鴉,但她常常能說出主題來。惠惠兩歲半多的有一天,握著一隻藍色的蠟筆在紙上塗,很用心的樣子。
“惠惠,你在畫什麽?”
“我在畫動物園的天空”,她頭也沒抬,但很響亮地回答媽媽,“天空很藍!”
“噢,動物園的天空,天空上有什麽?”
“有白雲、有小鳥”。
媽媽看著眼前的小女孩,回味著她的話。多麽有意境的修辭:她沒有簡單的說天空,而是“動物園”的天空,立刻就讓人開始遐想了。雖然她還不能畫出藍天下的各種動物,但那些美麗的景致,可愛的動物已然在她的的小腦瓜裏,在她的夢裏了。媽媽竟有幾分感動。
惠惠第一次去動物園時隻有9個月。那是我們所見過的最小巧精致、最風光迤邐的動物園——聖巴巴拉動物園。
動物園依山傍水,建造在一座矮山上,山下有沼澤與湖泊,湖心有綠茵茵的小島,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座座紅瓦白牆西班牙式房屋;而山的另一麵竟與大海相連。藍天、白雲、群山、湖泊、大海,再加上天上的飛鳥、各樣的走獸、珍稀的植物及遊覽的人群,這一切多麽完美和諧——我幾乎覺得是伊甸園了。
動物園依照地勢高低,設計得十分緊湊且獨具匠心:小橋流水、竹木樓台、曲折的小路,還有參照動物生存特點模擬的一處處迷你的小風景:長頸鹿踱步在平原,金獅猴攀躍在熱帶雨林,雄獅坐臥在巨石上,大象在水潭邊垂著長鼻子汲水,各色的鳥雀歡唱在具有亞洲園林特色的鳥園裏……聖巴巴拉的陽光及溫和的氣候滋潤著這片美麗的土地,而且在這片動物園的天空下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早在1896年,一位新英格蘭的茶葉和咖啡商人John Beale騎馬路過這座小山地,立刻便愛上了它。他在臨海的一邊建造了家園,並且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Vegamar,意思是“海之星”山莊。在那兒他迎娶了新娘Lillian。Lillian很快就成為山莊出色的女主人。John Beale過世後,Lillian嫁給了John H. Child,從此大家稱她為Child夫人。Child夫人是個豪爽、慷慨的新英格蘭女性。她收留了很多無家可歸,傷心落魄的“馬路騎士”。在Child夫人的同情和支助下,這些“騎士”們竟於1935年建立了一個自治社區。Child夫人常常關心並探望他們,幫助他們保持社區的整潔,給他們許多建議,甚至在節假日贈給每人50美分。Child夫人於1951年去世,去世前她把這片地產贈給聖巴巴拉基金會並特別要求政府在她死後仍然尊重和保護那裏的居民。1959年,曆時63年的山莊主宅已無法修繕,政府決定燒毀它再建一個公園。於是,在充滿著令人敬仰和緬懷的火光中,一位公園主管萌發了一個構想:在此為孩子們建立一個集動物、花園和娛樂為一體的小天地。這個設想很快被采納。1963年,聖巴巴拉動物園終於向世人展示出她獨特的魅力。
這樣美的公園天性就是屬於孩子的。惠惠第一次置身於這片神奇而充滿生機的土地就表現出無比的歡樂。她幾乎一直在笑。9個月的她,不停的要媽媽抱起來到處觀望。粉色的火烈鳥、灰色的大象、豔麗的鸚鵡……,媽媽不停地講解,惠惠則“啊,啊”,“噢,哦”,揮著手臂,或上下晃著小身體,踢著小腳亂動。媽媽被懷中的這個小人兒燦爛的笑顏感染著,舉目望著藍天,心裏滿滿的是愛和感慨:“借著所造之物,上帝便冥冥可知。”
惠惠愛上了動物。每隔一段時間,惠惠都要去聖巴巴拉動物園。她一天天長大,從呀呀學語,到能說出很多動、植物的名稱。
“猴幾(子)、西(獅)幾(子)、大大(象)、發發(花花)、狗狗草(狗尾草)……”
又過幾個月。
惠惠指著一隻歪著脖子的長頸鹿大叫“媽媽,挖土機!”那些天她常常和一位喜歡挖土機的小哥哥一起玩。
“我喜歡藍色的鸚鵡。” 惠惠最愛藍色。
“媽媽,那個火烈鳥隻有一個腳。” 惠惠很疑惑,媽媽教她尋找另一條腿。
“媽媽,這棵大樹有點小!”惠惠抬頭望著一棵開著紫色花的小樹一本正經說道,媽媽忍不住笑了,告訴她那是小樹。
不久,爸爸媽媽帶惠惠去了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在那裏惠惠親自撫摸了梅花鹿,又看到了犀牛、羚羊、斑馬、仙鶴等動物。有趣的是,她第一眼望見鴕鳥,竟興奮地叫道:“媽媽,大小鳥!”(和“小大樹”如出一轍)。
惠惠的動物毛絨玩具也一天天增多:農場裏的動物、森林裏的動物、草原上的動物、海裏的動物……。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她都要用小車把所有的動物運到她的床邊並且一定要擺放到相同的位置:大老虎在床腳,海豚媽媽在床邊,小白貓在枕頭左邊,小鸚鵡在右邊,小海豚握在手裏,小象、長頸鹿、小兔、海星、小狗、小牛等等擺到床頭袈上。媽媽每晚都要耐心等待這個小家夥執著地忙活好半天才能開始講故事和睡覺。
惠惠的畫也不再是簡單的塗鴉了。藍天下有了太陽、小鳥、白雲、大樹、花朵、小草;她也開始畫小動物了:小貓、小魚、蝴蝶、毛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