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愛
(2007-11-20 19:22:52)
下一個
論到北美父母教養孩子,“望子成龍”態度的不在少數;“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態度的更是大有人在;而壓倒多數家長的態度是“隻要孩子將來自己幸福,我們就算盡到責任了”。父母本能會用天然的愛來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本能會從父母的愛裏繼承或學習到愛。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將來幸福的源頭是從小愛能力的培養。
父母的愛是有限的,包括令人頌讚的母愛。且不說父母發怒生氣時沒有愛,但說父母吵架,冷戰到分居,離婚,就已將愛的模式給破壞無疑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給孩子一個夫妻完整相愛的家。真正愛孩子是犧牲自己的時間勻給孩子,而不隻是金錢,知識的給予。知識分子父母更多顧及自己的時間和事業,往往對孩子缺乏在時間上給予足夠愛的關懷。他們對孩子的愛,有點像村婦待母雞,愛多愛少視母雞下蛋表現而定。當孩子琴彈不好時,學習成績下降時,學校表現不突出時,智力暫時發育遲緩,或社交有障礙時,知識分子父母大多會恨鐵不成鋼,或嚴加責苛,或搖頭歎息。
反過來說孩子的愛,青少年沒有被父母教育,將自己房間主動整理整齊幹淨,是因為愛;小學生沒有被父母教育吃冰沏淋時,將第一勺“呀咪”舀給爸爸嚐,是因為愛;高中學生沒有被教育看到父母開車接送辛勞,主動犧牲一次同學聚會,是因為愛。如果問一個華人孩子什麽最討父母喜悅,他們會說:“能進入好大學”。其實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彼此相愛的點滴的行為,才是潤滑孩子長大後擁有和諧人際關係能力的橄欖油。
沒有學會彼此相愛的孩子,將來在生活中真的會幸福嗎?現在忙碌父母很少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更多的北美華人父母將孩子未來的幸福,定位於有什麽樣的社會地位和賺多少錢,而孩子也是從小這麽被灌輸教育的。至於相愛的實質是彼此包容,彼此犧牲,彼此考慮就很少被教導了。
孩子與父母家人彼此相愛,應當從小就學習訓練。舍得自己,孩子要學習“孔融讓梨”;包容原諒,父母要學習不嚴苛深責。夫妻彼此相愛,作出愛的榜樣;兄弟姐妹彼此接納,不指責攀比;父母子女間彼此關懷,不互相惹氣,惹氣一方要學習主動道歉。愛不是單向的,父母要在百忙中給孩子更多愛的時間,孩子要無償做家務教育孩子將來要因著愛而贍養年老的父母,回報親恩,使自己長壽蒙福。在愛的家庭裏訓練長大的孩子和在名利上成功為導向的家庭裏訓練長大的孩子會很不一樣。人生幸福指數和愛的能力成正比。
人生有信仰,有盼望很好,但不夠,比那更重要的是有愛。正如保羅書信裏說的:“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麽。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培養我們的孩子擁有愛的能力,從今天就開始訓練吧,優秀是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