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學

在紛繁的塵世中,找一個角落,與自己對話,升華心靈.
個人資料
正文

不和牛頓交朋友

(2010-06-06 12:15:52) 下一個
  今天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個飛行員講自己的生活。他四十多歲,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買了大房子,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但“911”恐怖襲擊後,航空業備受打擊,他的薪水被砍了一半,公司不再提供養老金,他被迫思考這個問題:下來怎麽辦?

        毫無疑問,繼續充電,學習新技能,以應對職場的變化。於是,他想到去法學院讀碩士。但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全職讀法學院已經壓力重重,而他必須繼續堅持自己在航空公司的全職工作,因為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很多事業穩定的人都要經曆“中年危機”的困擾,而這個飛行員如何才能把二十四小時分配給全職飛行員、學生、丈夫、父親,當然也包括自己這五個角色?

      他接受了這個在別人看來幾乎注定要失敗的挑戰,扛著厚厚的教材上飛機,同事們下飛機後都出去玩,享受當地美食,他卻留在酒店裏寫論文。

       現在他已經從法學院畢業,告訴記者完成這一任務的秘訣就是:一時專一事,該幹嗎幹嗎。上了飛機,他就專心開飛機,不去擔心教授是否會批評自己不能完成作業;到了學校,他就專心學習;回到家,他也是一心一意地做家務,陪孩子玩。

       在采訪中,這個飛行員的語調一直都很平緩,時不時地笑出聲來,讓我感覺這個男人很隨和。為了承擔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他一方麵掙麵包,另一方麵充電。同時也沒有因此而冷落家人,是個既有責任心又有愛心的好男人。

       這個普通的男人,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極不普通的男人----牛頓。

       牛頓是個偉人,卻不是個好人。在微積分的創立到底歸功於誰這一爭議上,牛頓可以說是將卑鄙進行到底。

       萊布尼茨是和牛頓同時代的天才,他1646年出生在德國,在童年就自學拉丁文和希臘文,十八歲拿到了學士學位,因為年紀太小,學校拒絕給他頒發法學博士,但一篇如何教法律的論文給了他當法學教授的機會。他的哲學著作使他成為當時著名的哲學家,同時他還是個物理學家。

        關於微積分的研究成果,萊布尼茨的出版時間早於牛頓,由此引發了數學界的巨大爭議。有人支持他,有人支持牛頓。詭異的是,大多數支持牛頓的文章都是出自牛頓本人之手,隻是以朋友的名義發表而已。   為了解決爭議,萊布尼茨尋求英國皇家學會來調查,而作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牛頓,在任命這個“獨立”委員會時,全部安排了自己的朋友!

         但更過分的還在後麵,牛頓本人寫了這份調查報告,讓皇家學會出版,正式譴責萊布尼茨剽竊。萊布尼茨死後,牛頓說自己最大的滿足就是“讓萊布尼茨心碎”!

          天才大都是孤獨的,所以我以為在看到另一個天才時,會相見恨晚,英雄惜英雄,可牛頓卻要把萊布尼茨一整倒底,人家越傷心,他就越開心,這跟虐待狂有何區別?

          如果我早生幾百年,和牛頓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我會去讀他的研究成果,但我不想跟他來往。不論名氣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如果不善良,我立刻躲得遠遠的,以防止自己某一天也會被整。

          相反,我願意和廣播裏那個不知道名字的飛行員交朋友。也許因為我是女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和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打交道,我不必擔心萬一發生了什麽,自己會被整,會被報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