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著點兒

閑著也是閑著 隨便兒寫著玩兒
正文

又翻譯了一段日本老兵的戰場回憶錄 這次是有關八路軍的

(2008-04-13 02:02:39) 下一個

八路軍

山東半島是個令人無限遐想的地方。可是現實卻是嚴酷的,治安情況非常糟糕,沒有一天聽不到槍聲的。出城一步就可以說到了敵人的地盤。剛到軍營的第一天晚上,就從遠處傳來了幾聲槍響。那是八路軍歡迎你們的禮炮新兵訓練助手的蓼沼治兵長(群馬縣館林市本町人)對我們說。那句話是玩笑也是現實。

但是,更讓我們嚇破膽的是,戰死者的遺骨被安置在五個衛生所等著被送回祖國。當親眼看到那些被刺眼的白布包裹起來的英靈時心裏就更緊張了。那些英靈是我們到達青島的前一天,在招遠南十三公裏處道頭的戰鬥中戰死的士兵的遺骨。

我曾經盤算在華北沒有戰鬥隻是警戒而已,即使偶爾有些戰鬥也隻是和那些殘兵敗卒稍作周旋而已。當看到裝著五個人的遺骨的盒子時,那種隨便的想法頓時無影無蹤了。

我來介紹一下當時華北的形勢和八路軍的情況吧。到達華北之前,我一直以為對手是蔣介石的軍隊。到了以後才知道情況完全不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才是我們真正的對手。

昭和12年(1937年)77,日本開始全麵侵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同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停止了長期以來的內戰,開始團結一致抗擊日本侵略。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於昭和12年(1937年)822加入了以蔣介石為最高指揮官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時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八路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略稱。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是昭和41年(1966年)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彭德懷。最初八路軍在山西省同國民黨軍隊並肩作戰。但是國民黨軍隊由於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連戰連敗節節後退。昭和12年(1937年)10月八路軍與國民黨軍隊分道揚鑣,一路進入山西省東北部的五台山地區,一路進入山西省西北部地區,還有一路進入山西省東南部地區。這些八路軍在當地建立解放區根據地,與老百姓一起展開了抗日鬥爭。最初隻有四萬五千人兵力的八路軍勢力逐漸壯大,到了昭和15年左右河北,山東,察哈爾,綏遠各省都有根據地被建立。據說這些根據地有幾千萬人口以及四十萬的軍隊和二百萬的民兵。因此三十萬的華北方麵軍隻能守住點(城市)和線(交通線),而華北全地區都是最前線。

直到華北部隊入隊前,除了名字我可以說對八路軍一無所知。以為隻是一些土匪一樣的軍隊。後來才知道,八路軍是日本人不曾預料到的優秀的軍隊。昭和10年(1935年)為了抗擊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對於華北的侵略,為了抗日救國這一偉大目標,這支軍隊突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從華中根據地北上,同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頑強作戰,跨越無橋可渡的長江和人跡罕至的青藏高原,用了一年以上的時間,橫跨十一個省踏破一萬二千公裏的征程。到達陝西省延安時,十萬大軍隻剩下不到一萬人。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長征

在山東半島,日本軍隊占領的隻是縣城和比縣城小一些的村落,而其他的村落都是八路軍的勢力範圍。在這種情勢下,一個大隊八百名的兵力要控製住山東半島的北部和東部談何容易。

從昭和16年(1941年)到我們到達華北的昭和17年(1942年)其實是八路軍勢力最弱的時期。因為百團大戰所造成的損失和席卷華北的饑荒,根據地的老百姓極度疲弊。再加上太平洋戰線日本軍隊所向披靡取得節節勝利,八路軍卻是勢單力薄難有作為。

因此八路軍隻好隱辱負重為謀他日東山再起而保存實力,對於日本軍隊也從不主動出擊。結果日本軍隊隻用很少的兵力就能維持住點和線。

為了了解與華北八路軍的戰鬥,我們必須知道百團大戰。

昭和15年(1940年)820,由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指揮,總共一百五十個團的八路軍約四十萬和二百萬的民兵,對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和日軍的據點開始了大規模的攻勢。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石家莊與太原間的石太線及沿線地區。由於被高度分散配置,分隊(十幾名)或者小隊(三十幾名)規模的據點幾乎全被殲滅,車站和鐵路也被破壞得體無完膚。在日本也很有名的井陘煤礦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八路軍的攻勢持續了四個月,與反擊的日本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根據八路軍的發表,日軍約兩萬人被打死傷,包括步槍約五千四百支,重輕機槍二百挺的大量武器被繳獲。但是,八路軍也付出了死傷兩萬兩千人的沉重代價。經過百團大戰,華北方麵軍司令部(軍司令官多田駿中將)對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有了新的認識,知道了是不好對付的對手。

另一方麵,八路軍沒有預料到日本軍隊會采取殘忍的三光政策來反擊。根據地人民極度疲弊,解放區縮小,兵力也減少到三十萬。八路軍麵臨未曾有的困難局麵。在以後的兩年中被迫轉入防守以保存實力。

因為在以後的章節中會使用魯東或者膠東這樣的說法來稱呼山東半島,在這裏還是說明一下為好。本書的山東半島指掖縣,平度縣,高密縣,膠縣四縣以東的地區。山東半島膠東軍區所屬的八路軍也就是由這四縣以東的軍隊編製成的。

膠東軍區的膠東是這樣來的。兩千一百五十年前的後漢時期,山東省分裂成膠東,膠西,淄川,濟南,趙,楚,吳七個國家,而山東半島一帶以平度縣平度為國都隸屬於膠東國。這可能就是平度縣以東(包括掖,高密,膠三縣)地區就被稱為膠東的緣由吧。其實膠東是中國人的說法,而日本軍隊稱之為魯東。

魯是距今兩千幾百年前春秋時代山東省的國名。山東省中部為魯中,而西部被稱為魯西。所謂魯中作戰就是指山東省中部的戰鬥。

華北方麵軍的軍作戰方麵軍作戰等大多以魯南作戰,冀中作戰,晉南作戰等中國古代的國名命名。冀為河北,而晉是指山西。

為了守住點和線,各個中隊都派駐三,四個分遣隊。軍曹,曹長或者少尉一級的軍官擔任隊長,以一個分隊十幾名或者一個小隊三十幾名的兵力獨自防衛。

第一中隊也以招遠為中心在東北方向十二公裏處的金礦,西北方向十五公裏處的蠶莊,南部十三公裏處的道頭,南部三十三公裏處的下店,象章魚爪一樣設置了四個分遣隊來維持招遠縣的治安。

在華北派遣軍的前線部隊,因為即使是一個中隊也要在中隊本部(其實沒有中隊本部這種正式的稱呼隻是為了方便才這樣叫的。平時隻是叫中隊就可以了)以外設置四個分遣隊到各地駐防,與本土的軍隊有很大的不同。駐紮在山東半島東南突起部第二中隊的石島分遣隊距離威海衛的中隊本部甚至有七十五公裏之遙。

一般來說,鐵道沿線的治安還不錯。離開鐵路線越往內陸地區走治安就越壞。獨混五旅的五個大隊中,十六,十七,十八大隊駐紮在治安情況較好的膠濟線沿線地區。十九,二十大隊則被派到治安極糟糕的內陸地區。招遠縣的麵積相當於東京都大,但是隻有一個中隊二百名的兵力在駐防。

毛澤東早在昭和13年(1938年)5月就認識到了這個形勢,在論持久戰中,他堅信中國會最終取得勝利。

昭和135月正是日中戰爭初期戰鬥最激烈的徐州會戰期間。蔣介石的軍隊連戰連敗,誰都沒有懷疑日本會獲勝的時候,毛澤東就像預言者一樣看到了中國的勝利,並通過科學的論述寫出了論文。

我讀到論持久戰時戰爭已經結束二十多年了。在舊書店裏找到了三一書房出版的毛澤東選集(全五卷),從而讀到了被收錄其中的論持久戰。日中戰爭果然就像在論持久戰中被論述的一樣,我實在是驚詫不已。由這樣優秀的領袖率領的八路軍確實是華北派遣軍的最強的對手。

我們到華北赴任時的華北派遣軍最高指揮官是第四任的岡村寧次大將(第一任為寺內壽衣大將,第二任為杉山元大將,第三任是多田駿大將)。岡村大將在昭和13年(1936年)作為第二師團長到了滿洲,於昭和13年時任漢口第十一軍司令,後經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及第六方麵軍司令官(華中),最後升任華北派遣軍總司令。他前後十年(如果包括佐官,尉官在任期間會更長)在中國任職,被譽為中國通第一人。但就是這樣,他最後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八路軍的戰鬥實力。

如果讀到過匯編了岡村大將語錄的崗村寧次大將資料(稻葉正夫編,原書房出版),你就會完全了解。日軍在中國連戰連勝,他說這種話其實是在隱瞞在華北的事實上的失敗。

來看一看我所在的第一中隊的戰鬥力是怎麽樣的吧。在招遠的中隊本部加上六十九個新兵有一百五十個士兵,這些和四個分遣隊的六十名士兵合在一起總共二百一十人。

對步槍射擊還不怎麽熟悉的訓練中的新兵,因為對八路軍能起到威懾的作用也被看作戰鬥力。這在軍功簿上也是被肯定的。在我的軍隊手冊上有過下麵的紀錄。

從昭和1733至昭和17527,於中華民國山東省招遠縣招遠完成了新兵第一期的專業基本教育並擔當了同地區附近的警戒任務。

新兵從茨城,二年兵和三年現役兵從群馬,補充兵和四年兵是從大阪來的。補充兵也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士兵,所以第一中隊算是戰鬥力很強的一支隊伍。

被派遣到本土以外的部隊因為要補充兵員,在本土都有預備隊。獨混五旅在昭和13年(1938年)3月被組建時,由於是由京都的第十六師團的人員編製來的,當初十六師團就成了預備部隊,後來是大阪的第四師團,昭和147月開始才變成宇都宮的十四師團擔任預備隊。因此三年兵和四年兵很多來自大阪,而在下士官中有三重縣人。十九大隊的預備隊在第十四師團管轄下的高崎,十六和十七大隊的在水戶,十八大隊的在宇都宮,而二十大隊的預備隊也在高崎。

第一中隊有中隊長代理野口常雄少尉,副官栗原晃少尉和平方欣哉少尉,三田元夫見習士官四名軍官。他們都是群馬縣人。準士官是下元益準尉(幾天後被調到陣兵團,也就是獨混十五旅),還有曹長四名(其中一名在本部勤務),軍曹八名(其中兩名在本部勤務),伍長三名。

獨立步兵大隊的各個中隊各備有重機關槍兩挺。一分鍾可以連續射擊六百發子彈的機關槍火力,一挺抵得上兩個小隊(大約六,七十人)的火力。因為重五十五公斤要由馬來馱運。加上軍官的坐騎軍馬一共十八匹。

機關槍以外,第一中隊的火力還包括一門迫擊炮,九挺輕機槍,九支投彈筒。汽車第二十五連隊所屬的兩輛卡車以及四年兵的村上上等兵等四人也歸我們中隊調配。

到了戰場以後,我還感覺到了軍紀的微妙變化。三,四年兵中有四,五個留著胡子,還有穿著氈襪(地下足袋)的,子彈夾也有自己做的,挎著用布縫的子彈袋的人也有。如果在本土這些事情是絕對不會被允許的,最前線的士兵就自由得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