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團圓》的好看與不好看

(2009-07-29 18:23:04) 下一個


今年四月初,有個朋友給我一個網上連接,講的是張愛玲的最後這本小說的發現和出版的故事。不久回國後在家附近的一個小超市前的書攤上發現了這本書,隨即買回去與老媽一起欣賞。看了不到四分之一老媽就先不耐煩了,說亂糟糟的,不吸引人,等我走後她再慢慢看。我也有同感,不過還是耐著性子把它看完了。
 

作為一本小說,尤其是張的小說,的確是不大好看,完全沒有了她昔日的風采。前半部分尤其囉嗦,直到邵之雍出現後才好一些。小說裏對性愛的描寫之露骨倒是前所未及的,“一隻黃泥壇子有節奏地衝擊”這種描述大概也隻有張愛玲能想得出來。 

作為一本自傳體小說,倒是挺好看的,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張迷們對她的私人生活的“偷窺”心理:和電影導演桑弧戀愛過?曾在美國做過人流?好友蘇青和胡蘭成上過床? 

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約55歲,應該是比較“看得透”了。不知她的本意是不是因為不滿胡蘭成的《張愛玲記》(絕大部分讀者和張氏傳記的作者都以此為原本展開他們的張胡戀,再加上自己的臆測及想象),而給讀者提供第一手資料?還是來個總結,感歎一下人生,霧裏看花地說說自己的情史?當她把這本“寫得非常快”的小說底稿交給好友宋淇(張在遺囑裏將所有財產贈與他們夫婦)時,出於對她的愛護,宋淇勸她“暫時擱一擱”。 

對《小團圓》的出版也有兩種極端不同的反映。反對的人認為皇冠出版社雖然有合法的出版權,但徹底違背了作家本人的意願,是情感上的盜版,實屬道德淪喪。而支持者則不盛感激,認為他們搶救了一本幾乎要被燒掉了的好書,使它得以見天日。 

張愛玲可算得上是個天才,她對世事(尤其是人性的弱點)的洞察能力和她對文字高超的駕馭能力使得她大部分小說都很好看,但看完的同時又“讓人心裏添堵”(朋友語)。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歡看她的雜文,簡練,精辟而又風趣,常常有妙語連珠。提及她這個人,我是有種悲哀感的,她雖然才華蓋世,出名早,名氣也大,但卻處於動亂年代,沒有過家庭溫暖後來又遇人不淑,在美國好像也不很舒心,最後孤獨地掙紮與貧病之中,死亡後數日才被發現。這本書的出現在我對她的悲哀上又灑上了一層霜,但願這是最後一層。

2009.7.2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