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開平是著名僑鄉,也是碉樓這種獨特建築的所在地.2007年6月,"開平碉樓與村莊"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第25處世界文化遺產.
清朝時有“廣東四邑”:新會、開平、恩平、台山(縣級),歸江門市管理;後來(1983年)又把鶴山劃入江門,所以現在官方又稱“五邑”。那裏有個“五邑大學”,以研究碉樓出名。
在廣東四邑其實有的建築是“碉樓”,有些則是“廬”,兩者很相似,常人很容易搞混。
真正的“碉樓”是:單體,高層(多數4-5樓高,最高為9層),窗小,以防禦為主,居住為輔。“碉樓”看起來像是碉堡、崗樓。有些是晚上男人進去(防土匪),白天出來回家。老人、女人不值錢,所以不進。
“廬”則更像別墅上麵加崗樓,一般是3-4層樓高,以居住為主,防禦為輔。
早年建樓的水泥都是進口,號稱“紅毛泥”(洋人為“紅毛”)。還進口發電機,探照燈,機關槍,盒子槍等。
現在把“碉樓”和“廬”都統/混稱為“碉樓”。
“碉樓”的堅固可從一個例子看出:抗日結束前曾有7壯士死守在一碉樓內5天5夜,斃日軍16人,日軍機槍、鋼炮都無法攻下,最後日軍使用毒氣,將人熏昏。7壯士最後被日軍在鬧市區一刀、一刀慢慢活刮犧牲。20幾天後,日本無條件投降!當然,指揮殺害7壯士的日軍指揮官戰後被判死刑,也在鬧市區槍決。
本人曾寫過打油詩一首,做為觀感總結:
加州發現金礦,窮人偷渡幻想。
苦力賺錢異國,招搖衣錦返鄉。
本思耀祖比富,匪徒綁票猖狂。
僑眷自建碉樓,鄰村互助聯防。
下築水泥堡壘,上建燕子窩房。
鐵門鋼窗槍眼,內備水電彈糧。
居住防衛一體,夜有家丁了望。
曆經匪亂內戰,曾出抗日七壯。
東方庭院閣宇,先祖牌前敬香。
西式建築堆砌,吊燈壁爐浮牆。
對聯老鷹齊具,菩薩基督共享。
美曰中西合壁,或稱半土半洋。
百年風吹雨淋,多成人去危房。
開平市府高見,開出致富良方。
樓主委托代管,國家維修包裝。
申報文化遺產,新辟旅遊新鄉。
注:四個角上的圓柱體叫“燕子窩”,是了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