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文字以前,曆史是由人祖祖輩輩口耳相傳下來的。有了文字以後,這些耳朵裏聽來的便記錄在紙上成了遠古的傳說。人們為了把自己眼見的曆史留給後人,用不著再憑嘴巴說,有意無意記錄下來就有了文字的曆史。
曆史是人類的根,自古以來從君王到士人都極為重視修史,有專門記錄整理曆史的史官,甚至於成為祖傳的職業。朝代更替天下粗安後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為前朝寫曆史,於是幾千年下來,中國成為唯一有完整曆史的文明古國。
這些冠冕堂皇寫在紙上的曆史是否真的如實反映了飛逝去的時光嗎?有多少真實被這樣那樣的堂堂正正的理由刪除修改?縱然在無意之中,人們聽到的、眼見的、寫下的經過這個那個腦子的過濾重組,究竟有幾分真實?即使是寫史的鼻祖司馬遷也被後人議論為太史公好大言,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孫們的筆下難道都能一絲不苟?
曆史有兩種,學者們的曆史和平民百姓的曆史。大儒們寫出的無一字無出處的是陽春白雪的曆史,老百姓隨口講述條理不清的是下裏巴人的曆史,但兩者都是曆史。書生們爭論不休的天下興亡、謀國之路、宮廷風雲是曆史;藤椅上張大媽講的什刹海發大水滿街跳蛤蟆、槐樹下李大爺講的關東軍的萬人坑、門洞裏板爺趙二哥侃的他祖上乾清門行走這些也是曆史。
曆史曾經是道德的準則,是退一步萬劫不複的繩索。然而需要以身效古人時,有滿腹經綸的因水涼而不願投河,也有忠義兩字都認不全的毅然舉家赴國難。曆史是中國人的財富,也是中國人精神自由的鎖鏈。幾千年曆史鑄成的道德標準有時不一定勝過一腔熱血,和瞬間的豪情。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曆史在現實生活中越發沒落,在網上則經久不衰。互聯網為中國人提供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在曆史方麵不應該是少數人侃侃而談、多數人洗耳恭聽。曆史不應該成為禁區,不應該成為少數人的金字塔。曆史不屬於帝王將相,不屬於風流人物,不屬於才子佳人,曆史屬於他所有的子孫。
學者的曆史是用來從興廢中發現曆史前進的指針,還曆史本來麵目,讓曆史為今天做鏡為鑒。百姓的曆史是用來從中吸取人生的真諦,領會生活的本質。在曆史麵前,每個人都會有所啟發、有所收獲、有所感歎、有所升華。不管讀過多少本書,看過多少條資料,每個人都有權力有能力從曆史中記下對自己有益的東西,都有權力有能力對曆史暢所欲言。
溫家寶被問及六四
我們記下的曆史不是為了考古,不是為了正本清源,是為了留給我們自己、或者與別人分享的痛心疾首、熱血沸騰和慷慨悲歌。
我們記下的曆史不是為了炫耀博學,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是為了每天早上起來有我們做人的原則、在需要的時候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
我們記下的曆史不是要進行普史宣傳,不是想千百年後作為教科書,而是讓我們在走過的日子裏,和剩下的歲月中,永遠不忘生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義務和責任。
本文係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