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四野戰軍作戰力量及沿革:第44軍 zt

(2012-04-06 16:24:04) 下一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該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以山海關內幾個解放區進入遼寧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區的部分部隊為骨幹發展起來的。

  1945年9至11月,新四軍第3師、陝甘寧教導第1旅、冀東軍區、冀熱遼軍區、晉綏軍區等各抽調一部分部隊,分別進至沈陽、長春、四平和遼北、吉西等地區。其中進至沈陽的冀東軍區和晉綏軍區的部隊於10月擴編為遼吉軍區保安第1旅,其它部隊分別擴編為地方武裝團隊。1947年2至3月,以上述地方武裝團隊合編為遼吉軍區保安第2旅和西滿軍區獨立師。4月,遼吉軍區保安第1、第2旅和西滿軍區獨立師依次改稱西滿軍區獨立第1、第2、第3師。5月中旬至6月初,3個獨立師在東北夏季攻勢中,先後攻克玻璃山、雙山、榆樹台等地。6月中、下旬,參加四平攻堅戰,獨立第1師師長馬仁興作戰犧牲。8月,在吉林雙遼縣成立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鄧華任司令員,陶鑄任政治委員,吳富善任副政治委員,高體乾任參謀長,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3個獨立師依次改稱為該縱隊下轄之第19、第20、第21師。全縱隊2.1萬餘人。9至11月參加東北秋季攻勢。1948年1月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7縱隊。12月至1949年3月,參加東北冬季攻勢。4月至8月,在四平地區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和軍事練兵。9至10月,參加遼沈戰役,協同兄弟部隊攻克錦州,爾後將國民黨軍第9兵團包圍於黑山、大虎山地區,殲其4萬餘人,俘國民黨東北行政委員會上將副主任張作相和第49軍中將軍長鄭庭笈。

  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7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鄧華任軍長,吳富善任政治委員,曾克林任副軍長,譚甫仁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高體乾任參謀長。原轄第19師改稱第130師,劉永源任師長,羅友榮任政治委員;第21師改稱第132師,李化民任師長,朱民親任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獨立第12師調歸該軍建製,改稱第157師,曾敬煩任師長,邢程任政治委員,全軍4.8萬餘人,隸屬東北野戰軍。12月至1949年1月,參加平津戰役。4月,該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建製,由天津向華中南進軍。6月,第157師調歸江西軍區建製。7月,該軍在九江渡長江參加湘贛戰役。10至11月,參加廣東戰役,爾後擔負廣州警備和粵中、粵東地區剿匪任務。1950年5月至8月,第131師在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萬山群島。9月,解除廣州警備任務,轉至廣州北郊至陽山、翁源地區剿匪。1952年10月,第44軍番號撤銷,軍機關並入中南軍區海軍機關;第130師和第45軍合編為第54軍;第131師師部調歸海軍青島基地;第132師調歸第43軍建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