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四野戰軍作戰力量及沿革:第43軍 zt

(2012-04-05 22:14:47) 下一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

  該縱隊一部的前身為北伐戰爭中的“葉挺獨立團”,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至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後改稱紅4軍)。1933年6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麵軍第l軍團第2師,下轄第4、第5、第6團。參加中央蘇區的第1至第5次反“圍剿”作戰。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紅2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1940年8月編為八路軍第5縱隊第1支隊,南下華中,增援新四軍。11月改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改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轉戰於蘇北兩淮地區。日本投降後,第3師第7旅奉命挺進東北。

  另一部的前身為“七·七”事變後我黨領導的魯東、冀魯邊的抗日武裝,後分別發展為清河軍區、冀魯邊軍區部隊。1944年這兩個軍區部隊合並為渤海軍區。抗戰勝利後,以該軍區主力部隊組成6個團先後開赴東北,與冀東一部分武裝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7師,轄第19、第20、第21旅。

  1946年10月,第3師第7旅與第7師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陳光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劉其人任副政治委員,閻捷三任參謀長,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原第3師第7旅改為第16師,原第7師第20旅及第19旅一部編為第17師,原第7師第21旅改為第18師。全縱隊2.3萬餘人。1947年1月至3月中旬,參加“三下江南”(鬆花江以南),尋殲當麵分散孤立之敵,配合南滿我軍“四保臨江”作戰。1947年5月至翌年春,參加東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作戰,攻克遼陽、鞍山等地。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6縱隊。1948年5月,進攻和圍困長春。9月,參加遼沈戰役,在遼沈戰役中,第6縱隊共殲敵3.6萬餘人。

  東北解放後,第6縱隊在遼寧黑山地區進行整編,1948年11月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製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四野戰軍建製。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治委員,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原轄第16師改稱為第127師,李作鵬兼師長,張池明任師政治委員;第17師改稱第128師,龍書金任師長,徐斌州任政治委員;第18師改稱第129師,閻捷三任師長,袁克服任政治委員。原東北軍區獨立第6師調歸該軍建製,改稱第158師,鄧克明任師長,鍾人仿任政治委員。全軍共6.3萬餘人。11月下旬入關,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2月下旬,第43軍奉命先遣南下,策應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7月參加湘贛戰役。9月中旬繼續南進,翻越梅嶺關,進軍廣東;10月14日,會同兄弟部隊解放華南最大城市廣州。11月中旬,奉命由廣州隱蔽西進,參加廣西追擊戰,殲敵第3兵團指揮所,俘敵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12月下旬開赴雷州半島,參加解放海南島的作戰作任務。1950年3月至5月,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島。1952年7月5日,第43軍與海南軍區合並為海南軍區兼第43軍。10月,第44軍第132師調歸第43軍建製。

  第43軍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從東北鬆花江轉戰至海南島,曆經主要戰鬥百餘次,湧現了“渡海先鋒營”“英雄連”、“鋼鐵連”等英雄模範單位和以王玉山、劉梅村、魯汀雲、蒲恩紹等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範人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