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天路 我曾是個汽車兵 (zt)
(2012-04-15 11:45:38)
下一個
雪域天路 我曾是個汽車兵
時間:2010-04-28 21:16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蘭州老王 點擊: 322 次
講述人:鄒富 蘭州卷煙廠退休職工 原汽車35團政治處副主任 最近,《雪域天路》在中央台的熱播,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吸引到陌生而又熟悉的青藏線上。蘭州觀眾或許想不到,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有一批蘭州兵在青藏線上來回奔波。他們在雪域天路上演了一幕幕的
講述人:鄒富 蘭州卷煙廠退休職工 原汽車35團政治處副主任
最近,《雪域天路》在中央台的熱播,再次將人們的視線吸引到陌生而又熟悉的青藏線上。蘭州觀眾或許想不到,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有一批蘭州兵在青藏線上來回奔波。他們在“雪域天路”上演了一幕幕的傳奇。
1955年11月,250名蘭州青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年僅18歲的鄒富就是其中之一。這些蘭州娃帶著當兵保國防、鞏固邊防的願望,經蘭州軍區汽車教導營8個月的緊張培訓後,又在銀川、包頭等地實習了四五個月,最後成為一名奔波在青藏線上的汽車兵。從此,這250名蘭州兵就和“雪域天路”(蘭州、西寧至拉薩、敦煌至拉薩)生死與共,先後完成了多項重大的運輸任務。
“雪域天路”過去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艱難路程,如今行車條件雖大有改善,但行走“雪域天路”依舊是艱巨的挑戰。“我們團,每年有八九十輛車出事,10到20位戰友犧牲。”這些數據至今印在鄒富的腦海中。如果說當年慕生忠將軍率領築路大軍,用生命和鮮血修通了這條天路,汽車兵則用生命和鮮血讓它血脈暢通生生不息。
那些奔波在高原上的蘭州兵是如何完成艱巨使命的?4月19日,老兵鄒富講述了他在“雪域天路”的故事。
蘭州到拉薩 一月往返一次
我沒有想到,會成為一名汽車兵,更沒有想到會在“雪域天路”上奔波20年。1955年,我18歲,是蘭州皮革廠的一名青年職工。這年11月,我毅然報名參軍了。
當時,和我一起入伍的蘭州兵有250人,大部分都去學車了,還有一小部分人學了汽修。那時,汽車是稀罕玩意,開車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我們都很興奮,不僅參軍了,而且成為令人羨慕的汽車兵。我們學車的地方在廟灘子的803倉庫,那裏是解放軍第一汽車學校的駐地,後來又改為蘭州軍區汽車教導營。在那裏我們學了8個月,後來我們就被調到了寧夏銀川,一來要在那裏考執照,二來要進行跑長途實習。那段時間裏我們穿越在賀蘭山和黃河兩岸,運輸各種國防物資。
1957年4月份左右,我們就到了格爾木。此時格爾木是一個大荒灘,隻有陸軍22醫院一棟樓房。到第二年,我們才住進了房子。
起先我被分配到了汽車一團油罐六連,開的吉斯150油罐車。當時,我們團有449輛車,後來擴大編製一個團的汽車增加到了600輛。前前後後,汽車第1、3、35、76、77、78團6個團在跑青藏線。
起初,蘭青鐵路(1959年10月1日通車)沒有修通。我們在蘭州焦家灣的兵站倉庫裝貨,貨物主要是大米麵粉、服裝被褥、武器彈藥,以及油料。我們都是以連為單位行動。那時一個連有45台車。我們在公路上排成一字長龍,前有開道車後有救援車,組成一支鋼鐵運輸大軍向拉薩進發。
從蘭州出發後,我們按兵站而行,先後要經過西寧、倒淌河、黑馬河、茶卡、都蘭、諾木洪、格爾木。這樣,從蘭州到格爾木就要7天時間。過格爾木後,依次要經過納赤台、不凍泉、五道梁(可可西裏)、風火山、二道溝、沱沱河、溫泉、唐古拉山、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直抵拉薩。算下來,從蘭州往返一趟拉薩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下當雄山,油罐車的後輪差點跑飛
我們的車全部是進口車,有蘇聯的吉斯150、捷克的斯柯達、東德的大依發。當時,汽車一團全部是大依發,我們35團則是斯柯達。這些進口車有個嚴重的缺點,車輛的駕駛室是木製的,不能很好地防護駕駛員。而斯柯達則是柴油車,在青藏高原的低溫天氣下,發動車輛的勞累不亞於跑一天的長途。時間緊張時,我們隻能讓值班人員晚上不停地發動汽車,避免柴油凍結。確保第二天按時出發。
1959年7月,我還在汽車一團,依舊開著那輛油罐車。在翻越當雄山時,發生了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下山時,我忽然覺得車子搖擺了起來,我下意識地向後看了一眼。一看嚇了我一跳,後輪的外輪已經擺出了車廂。我趕緊踩刹車,幸好刹車還管用,我慢慢地將車刹住。下車檢查,才發現車輪的螺絲早掉了。我不敢想,一旦翻車,十幾噸汽油沿著山穀流淌下去,在車隊中爆炸會是什麽後果。
說起來,我是幸運的。而另一位蘭州戰友李敬文就不那麽幸運了。他和我同一天當兵,也是一起學車的。他是1958年夏天犧牲的,當時也就二十二三歲。李敬文開的大依發車,到敦煌執行運輸任務。我們汽車團的任務分為西線和東線,西線就是從敦煌經格爾木到拉薩,東線就是從蘭州、西寧經格爾木到拉薩。李敬文執行的西線運輸任務,從格爾木到敦煌是空車,而恰恰就是空車出了問題。過當金山口(祁連山西段主峰)後是一個20多公裏的長下坡,公路在山穀,兩邊也沒有懸崖,並不是危險路段。誰知,下坡時,李敬文的刹車失靈了。後來我們分析可能是汽泵損壞的緣故。李敬文的車輛就在山穀中不斷地翻著跟頭,從山頂一直翻到了山腳。整個車子和人散落在山穀中,現場慘不忍睹。
三四月份,青藏線上最危險
後來為確保物資運輸,各個汽車團進行了擴編。我被調到了汽車35團,任直屬排排長。我在35團一直幹到了1977年複員。從直屬排排長到車管參謀,直到政治處副主任。
有一次,上級給我們運輸部門下達了在一月內將萬噸物資運到拉薩的任務。那時形勢嚴峻,我們做了萬全的準備,頭車上架設了機槍,中間的車上司機和助手一人一支衝鋒槍,後麵的救援車上也是一挺機槍,所幸我們沒有遇到危險。而家在金城關的一位回族戰友,被抽調給甘南運輸物資,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匪徒,被擊中犧牲了。
說起來,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各種意想不到的災難。每年三四月份是青藏線上最危險的時候。此時,表層凍土層逐漸消融,路上到處翻漿,有些地方前車過去好著呢,後車過的時候就成了陷阱。我們35團,每年有八九十台車出事故,十幾位到二十位戰友犧牲在青藏線上。可以說,我們用生命和鮮血維護著國防運輸線的暢通。
1962年夏天,我們的一輛車在當雄山下翻了,三位同誌遇難。我是團裏的車管參謀,負責處理善後事宜。這輛車的司機是河南人叫李明亮,助手是甘肅臨夏人叫李萬龍,最讓人痛心的是車裏還坐著汽車76團的一位家屬。這位大嫂從沈陽趕來看望丈夫,誰知卻在此地與丈夫陰陽相隔。出事的地段路況尚好,誰知前一天下雨,洪水將公路衝開了一個水溝,司機沒有看清楚,開著車一頭栽進水溝,車上的大米袋前衝,將木製的駕駛室壓塌。司機被方向盤頂壞內髒,助手和那位家屬被大米袋壓死。我趕到現場時,戰友們已經將他們從駕駛室裏挖了出來,擺在路邊上。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真是慘不忍睹,我也無法想象那位戰友接到妻子噩耗後的情形。
唐古拉風雪中,我們一尺一尺前行
翻越唐古拉山是最危險的,不僅是高海拔,而且會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遇到風雪時,路上的雪被壓得很瓷實,車輪打滑,助手就下車去支掩木,走上一尺遠,就要推動一次掩木。我們頂著風雪在高原上一尺一尺地前進。幸運的話,路邊上會有沙堆,我們就把沙子撒到路上,增大附著力。
1969年,我團三連翻越唐古拉山,暴風雪忽然而至。短短幾個小時內,地上就堆起來一米多厚的雪。現在,遇到這樣的大雪就相對好辦一點,至少可以出動推土機,沿著公路將厚厚的雪鏟掉。當時,我們不僅沒有這些先進機械,而且有部分車輛連防滑鏈都沒有配備。起初,車隊還冒著風雪前進,風雪越來越大,連視線都看不清楚,隻好停車了。好在車上還拉著大米,戰士們用雪水煮大米。在山中苦苦堅守了一個多星期,才戰勝風雪,成功走出雪域高原。總後專門通報了三連的英雄事跡。
我1977年就複員了,當時是團政治處副主任,按理來說是轉業。可為了響應中央提出的三年複員30萬的號召,我就複員了。此時青藏鐵路的修建正在醞釀中,我們想有了鐵路該多好。如今鐵路修到了拉薩,雪域天路不再讓人望而生畏。而我卻常常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那些在雪域天路上的行車故事。
起先我被分配到了汽車一團油罐六連,開的吉斯150油罐車。當時,我們團有449輛車,後來擴大編製一個團的汽車增加到了600輛。前前後後,汽車第1、3、35、76、77、78團6個團在跑青藏線。
起初,蘭青鐵路(1959年10月1日通車)沒有修通。我們在蘭州焦家灣的兵站倉庫裝貨,貨物主要是大米麵粉、服裝被褥、武器彈藥,以及油料。我們都是以連為單位行動。那時一個連有45台車。我們在公路上排成一字長龍,前有開道車後有救援車,組成一支鋼鐵運輸大軍向拉薩進發。
從蘭州出發後,我們按兵站而行,先後要經過西寧、倒淌河、黑馬河、茶卡、都蘭、諾木洪、格爾木。這樣,從蘭州到格爾木就要7天時間。過格爾木後,依次要經過納赤台、不凍泉、五道梁(可可西裏)、風火山、二道溝、沱沱河、溫泉、唐古拉山、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直抵拉薩。算下來,從蘭州往返一趟拉薩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下當雄山,油罐車的後輪差點跑飛
我們的車全部是進口車,有蘇聯的吉斯150、捷克的斯柯達、東德的大依發。當時,汽車一團全部是大依發,我們35團則是斯柯達。這些進口車有個嚴重的缺點,車輛的駕駛室是木製的,不能很好地防護駕駛員。而斯柯達則是柴油車,在青藏高原的低溫天氣下,發動車輛的勞累不亞於跑一天的長途。時間緊張時,我們隻能讓值班人員晚上不停地發動汽車,避免柴油凍結。確保第二天按時出發。
1959年7月,我還在汽車一團,依舊開著那輛油罐車。在翻越當雄山時,發生了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下山時,我忽然覺得車子搖擺了起來,我下意識地向後看了一眼。一看嚇了我一跳,後輪的外輪已經擺出了車廂。我趕緊踩刹車,幸好刹車還管用,我慢慢地將車刹住。下車檢查,才發現車輪的螺絲早掉了。我不敢想,一旦翻車,十幾噸汽油沿著山穀流淌下去,在車隊中爆炸會是什麽後果。
說起來,我是幸運的。而另一位蘭州戰友李敬文就不那麽幸運了。他和我同一天當兵,也是一起學車的。他是1958年夏天犧牲的,當時也就二十二三歲。李敬文開的大依發車,到敦煌執行運輸任務。我們汽車團的任務分為西線和東線,西線就是從敦煌經格爾木到拉薩,東線就是從蘭州、西寧經格爾木到拉薩。李敬文執行的西線運輸任務,從格爾木到敦煌是空車,而恰恰就是空車出了問題。過當金山口(祁連山西段主峰)後是一個20多公裏的長下坡,公路在山穀,兩邊也沒有懸崖,並不是危險路段。誰知,下坡時,李敬文的刹車失靈了。後來我們分析可能是汽泵損壞的緣故。李敬文的車輛就在山穀中不斷地翻著跟頭,從山頂一直翻到了山腳。整個車子和人散落在山穀中,現場慘不忍睹。
三四月份,青藏線上最危險
後來為確保物資運輸,各個汽車團進行了擴編。我被調到了汽車35團,任直屬排排長。我在35團一直幹到了1977年複員。從直屬排排長到車管參謀,直到政治處副主任。
有一次,上級給我們運輸部門下達了在一月內將萬噸物資運到拉薩的任務。那時形勢嚴峻,我們做了萬全的準備,頭車上架設了機槍,中間的車上司機和助手一人一支衝鋒槍,後麵的救援車上也是一挺機槍,所幸我們沒有遇到危險。而家在金城關的一位回族戰友,被抽調給甘南運輸物資,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匪徒,被擊中犧牲了。
說起來,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各種意想不到的災難。每年三四月份是青藏線上最危險的時候。此時,表層凍土層逐漸消融,路上到處翻漿,有些地方前車過去好著呢,後車過的時候就成了陷阱。我們35團,每年有八九十台車出事故,十幾位到二十位戰友犧牲在青藏線上。可以說,我們用生命和鮮血維護著國防運輸線的暢通。
1962年夏天,我們的一輛車在當雄山下翻了,三位同誌遇難。我是團裏的車管參謀,負責處理善後事宜。這輛車的司機是河南人叫李明亮,助手是甘肅臨夏人叫李萬龍,最讓人痛心的是車裏還坐著汽車76團的一位家屬。這位大嫂從沈陽趕來看望丈夫,誰知卻在此地與丈夫陰陽相隔。出事的地段路況尚好,誰知前一天下雨,洪水將公路衝開了一個水溝,司機沒有看清楚,開著車一頭栽進水溝,車上的大米袋前衝,將木製的駕駛室壓塌。司機被方向盤頂壞內髒,助手和那位家屬被大米袋壓死。我趕到現場時,戰友們已經將他們從駕駛室裏挖了出來,擺在路邊上。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真是慘不忍睹,我也無法想象那位戰友接到妻子噩耗後的情形。
唐古拉風雪中,我們一尺一尺前行
翻越唐古拉山是最危險的,不僅是高海拔,而且會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遇到風雪時,路上的雪被壓得很瓷實,車輪打滑,助手就下車去支掩木,走上一尺遠,就要推動一次掩木。我們頂著風雪在高原上一尺一尺地前進。幸運的話,路邊上會有沙堆,我們就把沙子撒到路上,增大附著力。
1969年,我團三連翻越唐古拉山,暴風雪忽然而至。短短幾個小時內,地上就堆起來一米多厚的雪。現在,遇到這樣的大雪就相對好辦一點,至少可以出動推土機,沿著公路將厚厚的雪鏟掉。當時,我們不僅沒有這些先進機械,而且有部分車輛連防滑鏈都沒有配備。起初,車隊還冒著風雪前進,風雪越來越大,連視線都看不清楚,隻好停車了。好在車上還拉著大米,戰士們用雪水煮大米。在山中苦苦堅守了一個多星期,才戰勝風雪,成功走出雪域高原。總後專門通報了三連的英雄事跡。
我1977年就複員了,當時是團政治處副主任,按理來說是轉業。可為了響應中央提出的三年複員30萬的號召,我就複員了。此時青藏鐵路的修建正在醞釀中,我們想有了鐵路該多好。如今鐵路修到了拉薩,雪域天路不再讓人望而生畏。而我卻常常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那些在雪域天路上的行車故事。
(責任編輯:admin)
頂一下(4)
100.00%踩一下(0)
0.00%
快速分享到新浪微博 Qzone 百度空間 人人網 豆瓣 雅虎收藏
------分隔線----------------------------
上一篇:1960年,甘肅送“瘟神”
下一篇:90年前的甘肅“精武會”
收藏 挑錯 推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