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指揮員:讓唐山的傷員先行(zt)
(2012-04-15 00:41:48)
下一個
地震前雄偉的蘆台大橋
震後斷裂的蘆台大橋
當時天津市寧河當地的百姓在震後過解放軍搭建的浮橋
雖然唐山大地震過去整整30年了,但對於邊誌文來說,當年的經曆至今記憶猶新。作為當時解放軍駐唐山某部的一名基層指揮員,邊誌文護送第一批傷員來津救治,一路上老鄉和友鄰部隊的幫助令他終生難忘。又是7月28日,這一天的到來再次牽動了邊誌文那顆曾被深深感動的心。
群眾鼎力相助傷員安全過河
1976年7月28日,突然降臨的大地震使唐山變成一片廢墟。而處於震中的河北省豐南縣柏各莊地區震後更是一片狼藉:地麵上的建築物幾乎全部倒塌,公路扭曲,橋梁斷裂。7月30日淩晨,北京軍區某軍救災車隊率先進入了柏各莊地區。但通往柏各莊公路的小集大橋被震毀,洶湧的河水擋住了車隊前進的道路。這時,正在柏各莊軍墾農場執行生產任務的解放軍某部八連,接到命令後全連緊急集合,跑步來到河邊。時任八連副指導員的邊誌文,一看不禁倒吸了口涼氣,一百多米寬的河麵,水流湍急,水麵上不時漂過牲畜的屍體。“我們把傷員抬過去!”一聲令下,大家跳進齊胸深的河水中,抬著傷員過河,遇到水深的地方,大家幹脆就將抬傷員的鋪板舉起來。運送傷員的鋪板不夠了,附近小集村的鄉親們紛紛拿來自家的鋪板給部隊用。邊誌文記得當時一位年輕少婦,送來了一張嶄新的床屜,沒說任何話就悄悄離開了。因為部隊有紀律,用老鄉的東西必須要送還,邊誌文剛想追上去問她的名字,旁邊的一位老鄉說別追了,她剛結婚,丈夫在地震中被砸死了,不用你們還了。
護送傷員副軍長贈槍委重任
傷員運過河後,立即組織車隊向天津運送,一共13輛卡車拉了近200名傷員。可是由於車隊都是剛剛從北線趕過來的,沒有人熟悉去天津的路,帶隊救災的解放軍某部的趙副軍長高聲喊道:“有天津籍的幹部沒有?”邊誌文立即答道:“報告,我是!”“你是哪個單位的?哪年入伍?”“211團3營8連副指導員邊誌文,1971年從天津入伍。”趙副軍長說:“好,這13車傷員就交給你了,必須安全送到天津的部隊醫院,不許有任何閃失。”隨後,又從隨行人員的手中要過了一把五四式軍用手槍,交給邊誌文說:“路上遇到情況,非常時期非常處理,傷員一個也不能丟……”
傷員口渴難忍老鄉送來熱水
唐山到天津距離雖然隻有110多公裏,要在平時最多半天時間就可到達,可是震後,道路毀壞嚴重,隊伍隻好邊走邊問。車隊行至蘆台鎮,已經接近次日淩晨。當時的蘆台大橋已經被震毀,解放軍某舟橋部隊剛剛在這裏架設了浮橋,這是當時唐山通往天津的惟一通道。救災的車輛和運送傷員的車輛都匯集到了這裏,過河要排隊等候。當時的蘆台也是重災區,鎮上的房屋大部被震毀,道路兩側排列著人們用塑料布和雨布搭建的“蝸居”。車隊被堵在了這裏,車上的傷員不時地發出呻吟聲。一停車,很多傷員都要水喝,到處黑茫茫,哪裏有水呢?犯難之際,兩位中年男子打著手電走過來。兩人看了半天後問邊誌文是哪兒的。當了解完情況後,兩人一個去找舟橋部隊首長,一人去弄開水。“都出來,給咱們唐山下來的解放軍傷員燒水!”隨著喊聲,“蝸居”裏的人出來了,有的拿著水桶去找水,有的從廢墟中找柴禾,有的支燒架。聽說是解放軍傷員急需熱水,蘆台的老鄉們二話不說就地燒水。水燒好後又給戰士們灌水壺。此時,一位友鄰部隊的幹部過來了,“我們想辦法把橋給你們讓出來,一定要讓唐山的傷員先過河!”隨後,他和邊誌文領著車隊慢慢往前挪。至今令邊誌文遺憾的是,匆忙中沒能和那兩位中年男子道別,也沒顧得向燒水的老鄉們說一聲謝謝。
中途忽遇堵車司機掀車讓行
護送傷員的車隊沿著205國道向天津行駛。205國道道窄車多,天還下著雨,車速很慢。好不容易走過蘆台,當車隊行至潘莊附近時,車隊又停下來了。原來是一輛去唐山救災的吊車拋了錨,堵在205國道上。當時道路兩旁都是深溝,車隊根本無法繞行。看到這一幕,吊車司機急得滿頭大汗,可就是沒有辦法。路上的車越堵越多,有的傷員甚至出現了昏迷,再拖下去就會有生命危險。邊誌文把情況向吊車司機等人說明後,司機沉默了一會兒,隨後與隨車的幾人商量了一陣,最後語調沉重地說:“掀車吧!”最後,在眾人的幫助下,吊車被掀到了路邊的溝裏……
進入天津迷路市民主動向導
經過一番周折,車隊終於進入了天津市區。按照預先計劃,車隊要將傷員送到天津254醫院。當時的天津受到大地震波及,馬路上到處是簡易臨建棚,車隊不知道哪條路可以通往254醫院。恰巧迎麵來了一位騎自行車的中年人,邊誌文攔住他說明了情況,他二話沒說,“走,我給你們帶路!”隨後,他把自行車放到了部隊車上,領著車隊往254醫院方向開去,一直把隊伍送到了醫院的門口。當安排車輛進院時,那位為車隊領路的中年男子卻悄悄地離開了。
事情過去30年了,每每想起這些,邊誌文感慨之餘非常懊悔,當年光顧完成任務,沒來得及問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叫什麽、哪個單位的,甚至都沒顧得說一聲謝謝!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裏,邊誌文要真誠地向那些人們道一聲: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