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標 題: [合集] update〖天涯頭條〗一個台灣70後的30年─成長,及眼中的30年(之二)

(2012-02-01 09:38:14) 下一個
1979年
  
  民國六十八年
  關鍵詞:蘇聯入侵阿富汗 中美斷交 台灣關係法 美麗島事件
  
  
  
  民國六十八年對於中華民國在台灣來說,實在是不怎麽安寧的一年,一月一號中美
斷交;而年底又來個美麗島事件,我看政府頭都大了。
  
  但對一般百姓來說,最大的事就是開放出國觀光了;再過去隻有經商公務留學等才
能出國,現在也可以觀光出國,因此,香港瞬間就被台灣人給占領。
  
  而我家的兩件大事,我爸買了一輛車;我妹在夏天也出生了。在七十年代末的台灣
,政府的生育政策是”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這種大家都會背的口號,我
爸媽還真響應政府勒!剛好生個一男一女,一家四口,標準的邁入中產階級家庭。
  
  在這之前,台灣人總是喜歡多生,像我父親就有七個兄弟姐妹;母親她家有五個,
若以經濟學角度來看,過去台灣比較窮,一般百姓必須多生增加機會,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到了七十年代就開始有人口壓力,開始鼓勵少生;但到了幾四五年,大家又都不願
生,政府反而又開始鼓勵多生了。
  
  總之,我多了個妹妹,隻差我一歲多而已,年齡相仿;所以從小到大我跟她不存在
著什麽”哥哥保護妹妹”這種事;反而從小打架打到大:她咬我手臂我抓她頭發,吵吵
鬧鬧的好不熱鬧,當然這樣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當然,我家在這一年也留下了第一張的全家福照片:媽媽抱著妹妹,爸爸挽著媽媽
,我騎在小木馬上。

在這之前,台灣人總是喜歡多生,像我父親就有七個兄弟姐妹;母親她家有五個,若以
經濟學角度來看,過去台灣比較窮,一般百姓必須多生增加機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
到了七十年代就開始有人口壓力,開始鼓勵少生;但到了幾四五年,大家又都不願生,
政府反而又開始鼓勵多生了。

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一日零時起,中美斷交;或者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是中美建交。
  
  當時的政府其實就是陷在這種迷思當中,以中國的正統自居;當然,同時間對岸的
中華人民共合國的政府也以中國的正統自居。在蔣中正的時代,一直以”漢賊不兩立”
的原則處理兩岸問題,無形間也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際空間縮小很多。
  
  總而言之,斷交已成定局,民間再多的抗議以及自發愛國行為在大國博奕間也顯得
軟弱無力。台灣少了個靠山,信心不足的人就紛紛移民,在那一年就有大規模的移民潮
出現。於是,蔣經國在那年的除夕談話才有”度過難關”的言論出現。
  
  美軍跟著撤離台灣;取而代之的是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根據台灣關係法繼續供應
武器給台灣。台灣繼續以”自由的燈塔”、”複興基地”自居,一方麵也是安撫民眾,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的”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神話,隻有政府繼續得喊著響,底
下響應的聲音一年比一年心虛,一年比一年得微弱。
  
  七十年代出生的台灣小學生,在三年級的社會課(初級曆史及地理教程)裏一定會學
到所謂的”花彩列島”,即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的弧形列島,如日本群島、琉球
群島和台灣、菲律賓群島等,形如花彩,故名。這個”花彩列島”也無可避免的染上了
政治意義─保護自由世界的第一線,台灣剛好在這中間,因此戰略地位特別重要;這花
彩列島以現在常見的術語來說,就是第一島煉啦!當初被賦予許多使命意義的島煉,在
今天仍然有使命意義─急欲突破。
  
  當然美軍在台時帶來的一些經濟活動也隨之蕭條,接著而來的,許多社會問題慢慢
浮現,尤其是私生子問題,成為八十年代許多電影及文學作品的探討對象。

在民進黨成立以前,台灣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反對黨。名義上有幾個黨,除了國民黨外
還有青年黨,民社黨等等,每次選舉他們也都會派候選人出來,但根本威脅不了國民黨
,又或者說,這些黨隻是國民黨包養著的,有點用來宣傳的意義而存在,所以中華民國
基本上還是國民黨以黨領政,黨即國家的情況。
  
  所以當時有個詞:「黨外」,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時期,台灣社會沒有組黨的自
由。在早期反威權、自由主義的組織或個人是以雜誌等文宣來表達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到了七十年代後,開始透過選舉的機製,進行進一步的串聯和組織工作。
  
  這邊不得不提到一個詞:白色恐怖,這裏不解釋詞義,大家自己查去吧!這個詞對
於台灣的意義大部份就是指國民黨自統治台灣以來對異議份子或嫌疑者的肅清及迫害;
台灣人長期處在這種環境裏,有話不敢說,意見不敢表達,表麵上憲法有集會結社自由
,但解釋權完全操縱在國民黨手上。
  
  70年代以前,所謂「動員戡亂」體製﹐國會完全不讓台灣人民改選﹐直到1969年之
後﹐經修改「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隻改選國會中的一小部份名額而已。當時國
會幾乎都是一些49年跟著來台,代表中華民國各省的議員,但幾十年過去,這些人也慢
慢開始老死,終於有遞補的空缺;黨外異議人士終於有進入體製內發聲的機會。但是國
民黨簡直就是球員兼裁判,規則怎麽玩都是他們定的,一般人要怎麽才玩得過他呢!所
以國民黨跟黨外的關係也越來越尖銳。
  
  民國六十八年有一本雜誌叫《美麗島》出版了,是一群網羅了各地黨外人士所創辦
的,一時菁英聚集,大有政團之勢。在一言堂的時代出版了這樣一本異議雜誌自然受到
民眾喜歡,《美麗島》的模式是到處設分社,然後每設一處分設就在當地辦演講;大受
民眾喜歡,但不容見於官方。
  
  《美麗島》高雄分社在當年12月十號國際人權日舉辦遊行活動,不料確引發嚴重的
警民大暴走,衝突規模之大可說是台灣史上首見。
  
  到現在為止發生衝突的原因還是眾說紛紜,有很多人說是政府派人在民眾裏當托,
故意攻擊警察,但到現在為止還是沒人敢證實。
  
  很多人也說,蔣經國被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開放的腳步;但不管怎麽說這
件事的結果,以及後來的審判,的確讓很多政治冷感的台灣人開始思考一些政治及台灣
前途的議題,成為一個啟蒙的起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