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赫魯曉夫在“大清洗”中推波助瀾——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評析

(2011-11-08 22:14:54) 下一個

zt 赫魯曉夫在“大清洗”中推波助瀾——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評析


 


作者:譚天宇    文章發於:《先達通訊》    點擊數:829    更新時間:2011-11-9 


 



1956年2月14日 ,蘇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閉幕的  2月24日 深夜,代表們又被召集到克裏姆林宮,赫魯曉夫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身份向代表們做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報告,即通常所說的“秘密報 告”。這篇報告中赫魯曉夫將斯大林的錯誤無限擴大化,開展了對斯大林的尖銳批判。這是蘇聯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對赫魯 曉夫的秘密報告自蘇共二十大以來就一直存在各種不同的看法,關於它的爭議五十多年來一直就沒有中斷過。最近十餘年,隨著蘇聯一些檔案材料的解密,與秘密報 告相關的許多謎團得以破解。蘇共亡黨亡國的曆史悲劇和國際局勢的重大變化也使許多學者開始對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進行反思。  
 筆者在讀大學時就 對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及其相關問題產生了興趣。在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就讀研究生期間接觸了一些關於此問題的材料,本文就所能看到的材料對赫魯曉夫秘密報告 的動因和出籠經過、內容、影響和教訓做初步的分析與研究。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史料收集工作做得也不全麵,文章中難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不足,敬請各位 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秘密報告的動因和出籠經過  
 1、  秘密報告的動因  
 赫魯曉夫為什麽要在蘇共二十大上做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這是本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斯 大林自1924年至1953年擔任蘇共總書記和國家主要領導職務的時期,是蘇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曆史進程中一個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時期。斯大林時期的 蘇聯向全世界顯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無比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但是斯大林時期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仍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如黨內不夠民主,經濟建設中對企業 管的過死,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失調等等。蘇聯積累的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改革和調整。斯大林逝世後,蘇聯黨內和社會上普遍有一種希望改變現狀的情緒。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帝國主義國家也逐漸意識到依靠戰爭和封鎖的手段無法使社會主義國家屈服。麵對日益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帝國主義國家寄希 望於“和平演變”,加強了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宣傳和滲透,在其內部培養親西方勢力和尋找代理人。在這種影響下,蘇聯國內的自由主義思潮有所抬頭。  
 在 這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之下,赫魯曉夫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通過反斯大林的方式來攻擊對他的地位可能造成威脅的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 夫等中央領導人。正如俄羅斯曆史學家尤·瓦·葉梅利亞諾夫所指出的那樣:“赫魯曉夫奉行的是不講出有關斯大林的全部實情,而是力求鞏固自己並不穩固的地 位。攻擊死者使赫魯曉夫不僅為自己在斯大林時代做過的不體麵的事開脫,主要則是使人們相信,他現在的失誤與‘斯大林的罪行’相比算不了什麽。隨後,對斯大 林的攻擊使赫魯曉夫有可能從自己的競爭對手中找出‘斯大林罪行’的‘同謀者’,並把他們剔除出政權。”[1]  
 出於這種動機,以赫魯曉夫為首的一小撮人在蘇共二十大之前炮製了秘密報告。  
 2、  秘密報告的出籠經過  
 蘇共二十大是蘇聯共產黨一次例行的代表大會,是蘇共中央1955年七月全會決定召開這次代表大會的。本來在大會議程中並沒有批判個人崇拜的內容。  
  1955年12月31日 ,赫魯曉夫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提出了關於蘇聯三十年代“大清洗”的問題。從會議記錄看,當時未經充分討論就決定成立以蘇共中央書記波斯彼洛夫為首的委員會來研究審查有關“大清洗”的材料。  
   1956年2月9日 ,在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上,以波斯彼洛夫為首的委員會向主席團報告了調查結果。赫魯曉夫乘機提出要向代表大會報告“大清洗”的情況 問題,而莫洛托夫、馬林科夫、伏羅希洛夫和卡岡諾維奇等人反對,他們認為這會在黨的隊伍裏和人民群眾中引起不滿情緒,使蘇共以及其他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 陷入困境。赫魯曉夫向主席團其他成員威脅說:“我提醒你們,每一個中央委員都有權向代表大會表述自己個人的觀點,即使這個觀點不符合中央的總結報告所擬定 的總路線。假如你們反對提出這個問題,那我們就請教黨代表大會的代表們。我們深信不疑,大會一定讚成討論這個問題。”於是在代表大會上做關於個人崇拜問題 的秘密報告的建議就被接受了。[2]  
  2月14日 ,蘇共二十大開幕,大會按照原定議程進行。 2月18日 ,由波斯彼洛夫和阿裏斯托夫簽署的報告第一稿交給了赫魯曉夫。 2月19日 ,赫魯曉夫又口述了一些內容。他口述的內容以及波斯彼洛夫和阿裏斯托夫提交的報告成為秘密報告的基礎。  
 蘇 共二十大原定議程於 2月24日 全部結束,這一天已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機關。赫魯曉夫選擇在當天深夜做秘密報告,據一些人分析,他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秘 密報告如果放在投票之前可能遭到代表們的反對而影響選舉結果。這次會議沒有邀請外國代表團參加。秘密報告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直到 2月25日淩晨 時分方 才結束,赫魯曉夫作報告時還臨場發揮,在原有稿子的基礎上還“即興”講了一大堆話。大部分聽眾由於沒有思想準備,感覺相當震驚,其中有幾位代表由於身體不 適,甚至被抬出了會場。報告結束後沒有按照議事規程安排討論,隻宣讀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隻有十幾行字的決議就宣布散會。  
  2月25日 晚,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速記稿經審定後打印成冊。出席代表大會的各國共產黨代表團應邀來到克裏姆林宮,看完速記稿後如數交回。  
 從 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出籠經過可以看出,秘密報告是在蘇共二十大開幕後由赫魯曉夫等人匆忙拚湊而成,未經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審查和討論就拿到代表大會上去的。 這種做法是嚴重違反共產黨一貫的民主集中製的要求的,是對黨的紀律的粗暴踐踏。俄羅斯聯邦共產黨著名理論家科索拉波夫在 1996年2月15日 的《俄羅 斯真理報》上指出,赫魯曉夫做秘密報告“實質上是一種反黨行為”。



 二、秘密報告內容分析  
 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開頭講到“我這個報告不想全麵評述斯大林的生平事跡”,隨後便把話題引向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報告引用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關於個人崇拜的論述,在報告的主體部分,談了以下四個方麵的問題:  
 1、“列寧遺囑”問題  
 秘 密報告摘引了“列寧遺囑”中有關斯大林的部分,全文引用了克魯普斯卡婭給加米涅夫的信和列寧給斯大林的信,力圖引導人們認為:斯大林違背了列寧明確要求他 解除領導職務的遺言,隱瞞了列寧的遺囑。而現在公開發表的曆史材料證明:斯大林在這一問題上是光明磊落的,是忠於和貫徹列寧遺囑的,斯大林繼承列寧成為黨 和國家領導人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黨心所向,這才是曆史的事實。  
 所謂列寧遺囑,是指列寧在 1922年12月23日 到26日口述的《給 代表大會的信》以及 1923年1月4日 口述的《對1922年12月24日信的補充》。這兩封信裏列寧對聯共(布)的四位政治局委員都做了評價。使列寧 感到不安的原因,是黨內可能發生分裂。在談到斯大林時,列寧認為他“太粗暴”,這個缺點在總書記的職位上“是不可容忍的”,建議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 開。但在這兩封信中列寧不僅僅批評了斯大林,對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布哈林和皮達可夫都做了各種各樣的批評。根據斯大林同事的看法,斯大林與 別的蘇維埃領導人有所不同,對自己的同時難得地耐心和有誠意,在極端氣憤時也常常避免說粗話。[3]  
 列寧逝世後,在聯共(布)第十三次代表 大會召開前夕,列寧的遺孀克魯普斯卡婭於 1924年5月18日 把列寧的這兩封信送交了中央委員會。當時,斯大林和中央委員會都沒有隱瞞這個“遺囑”。  5月21日 ,中央舉行特別會議,政治局委員加米涅夫代表列寧文件接受委員會做了情況通報,向大會宣讀了列寧的這兩封信。加米涅夫代表政治局建議:把列 寧的信傳達給出席大會的全體代表,但不在全體會議上討論這封信,由各代表團分別討論。加米涅夫說,政治局建議在討論列寧的信時要考慮可以讓斯大林擔任總書 記,條件是:他承認列寧所指出的他的性格上的那些缺點,並同意對此做出必要的結論。  
 聯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是由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共 同主持的。大會閉幕後兩天,斯大林就在第一次中央全會上正式提出解除其總書記的職務的請求,但未獲全會同意。斯大林在這次全會上仍然被選為政治局委員、組 織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並再次當選為總書記。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並沒有背叛列寧的“遺囑”,而斯大林成為聯共(布)和蘇聯的領袖,也是聯共(布)和蘇聯 人民作出的曆史選擇。  
 2、“大清洗”問題  
 秘密報告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關於20世紀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問題,這也是本文將要進行詳細分析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 談及“大清洗”問題時,赫魯曉夫首先提到了列寧對於黨內鬥爭的處理方式,指出在必要的情況下是可以采取嚴厲的措施的。隨後赫魯曉夫講到:“而斯大林采取最 極端的方法,實在革命已經取得了勝利,蘇維埃國家業已鞏固,剝削階級已被消滅,社會主義關係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已經確立,而我們黨在政治上業已鞏固,無 論從數量上和思想上已經受到了鍛煉的時候。”  
 赫魯曉夫對於“大清洗”的曆史背景的分析是錯誤的。在20世紀三十年代後期,蘇聯麵臨的國際國 內形勢都非常複雜而嚴峻。從國際背景上來看,德意日法西斯化,瘋狂地擴軍備戰,處心積慮地準備入侵蘇聯。蘇聯亟需做好反抗外敵入侵和保衛國家的準備。從國 內背景上來看,社會主義建設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敵對勢力並不甘心於自己的失敗,仍在用各種方式進行反抗,黨內鬥爭複雜激烈。黨內一些反對派的首領如亞 戈達、皮達可夫、克列斯廷斯基、托姆斯基等人也與國外敵對勢力相勾結。[4]  
 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肅清反革命分子的運動,無論對於保持國內穩 定還是對於防止敵人內外勾結搞垮蘇聯來說,都是有其必要的,也可以說是備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戰開始之後,西歐不少國家在法西斯發起進攻後一觸即潰, 德國“第五縱隊”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而蘇聯則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就是徹底地肅清了反革命分子。《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結束語對“大清洗”的必 要性做了科學的歸納:“在工人階級的領導司令部裏,絕不能容許信念不堅定者、機會主義者、投降主義者和叛徒有立足的餘地。在自己的司令部中,在自己的堡壘 中有投降主義者和叛徒而去同資產階級做殊死鬥爭,就會陷於腹背受敵的地位。不難理解,這樣的鬥爭隻會遭到失敗的結局。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為要達到 勝利,首先必須在工人階級的黨內,在工人階級的領導司令部內,在工人階級的先頭堡壘內,把投降主義者、逃兵、工賊和叛徒清除出去。”[5]曾在1936年 到1938年“大清洗”高潮中任美國駐蘇大使的戴維斯在蘇德戰爭爆發後也說,“大清洗”中肅清的反革命分子確實有叛國的罪行,“大清洗”證明“斯大林及其 親密戰友具有驚人的遠見”。[6]  
 當然,“大清洗”中確實是存在相當多的錯案,有不少無辜的人被殺,給蘇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對此斯大林確 實應該承擔責任。但是把“大清洗”中的所有錯案責任都歸於斯大林,則是有失公允的。幹部中有些人為了保全自己,或顯示“政績”,或以此機會公報私仇,在 “大清洗”中推波助瀾,采取了很多過頭的做法。這些人在“大清洗”中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赫魯曉夫正是這些人中表現得較為突出的一個。1988年,蘇 共中央政治局專門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說,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的檔案裏保存著能證明當年擔任莫斯科市市委書記的赫魯曉夫參與大規模鎮壓運動 的材料,包括他本人呈交的建議逮捕莫斯科蘇維埃和州委領導人的文件。1938年,赫魯曉夫調任烏克蘭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後,那裏有大批黨政機關和經濟部門 的領導幹部被逮捕。他還寫信給斯大林告狀,說烏克蘭每月報審批逮捕的為17000-18000人,而莫斯科批準的不超過2000-3000人,請斯大林出 麵幹預。[7]  
 赫魯曉夫在論及“大清洗”時指出斯大林在國內實行大規模恐怖的理論依據是1937年中央二、三月全會上《論黨的工作的缺點和 消滅托洛茨基兩麵派及其他兩麵派的辦法》的報告中提出的“愈接近社會主義,敵人就愈多”的論斷。赫魯曉夫對這一“理論依據”進行批判,認為“大清洗”中相 當多的錯案都是源自於斯大林的這一“論斷”。其實斯大林在此次報告中的原話是這樣的:“相反地,我們的進展愈大,勝利愈多,被擊潰了的剝削階級殘餘也會愈 加凶惡,他們愈要采用更尖銳的鬥爭形式,他們愈要危害蘇維埃國家,他們愈要抓住最絕望的鬥爭手段來做最後的掙紮。”[8]斯大林說的是“被擊潰了的剝削階 級殘餘也會愈加凶惡”,並沒有說“敵人就愈多”,而赫魯曉夫則曲解和篡改了斯大林的意思。可是現在很多關於蘇聯曆史的書卻根據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認為是斯 大林提出了“愈接近社會主義敵人愈多”,可見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流毒危害不淺。  
 3、  衛國戰爭期間的若幹問題  
 談完了有關 “大清洗”的問題後,赫魯曉夫接著講到:“斯大林集大權於一身,這在偉大衛國戰爭中造成了嚴重惡果。”下麵他分三方麵來論述這一觀點:斯大林對德國突然襲 擊喪失警惕,不做任何迎戰準備;斯大林不了解戰爭的實質,又包攬一切地進行亂指揮;在衛國戰爭期間對一些少數民族實行強製性遷移。下麵即對這三個方麵逐一 進行分析。  
 赫魯曉夫在談到斯大林在衛國戰爭中的表現時,首先指責斯大林對納粹德國喪失警惕,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致使戰爭初期遭到失敗,損失 巨大。可是他所說的與事實有很多不符之處,斯大林在戰前領導蘇聯軍民做了不少備戰工作:第三個五年計劃中加強了軍事工業的發展,使蘇聯具有了強大的軍事工 業生產能力;在西部國境進行了要塞和工事的修築;在東麵與日本締結《蘇日中立條約》,以避免兩線作戰;加緊烏拉爾山以東地區的經濟建設,有計劃地將西部一 些國防工業東遷;對人民進行了大量軍事教育和訓練。赫魯曉夫對這些戰前準備一概視而不見,在秘密報告中一味地指責斯大林消極避戰。在秘密報告中他還提到 “在希特勒軍隊侵犯蘇聯領土前夕,有一個德國人逃奔到我國境線上來,說德國部隊接到命令將在 6月22日 夜晚3時發動對蘇聯的進攻。當時立即把這件事報 告了斯大林,但是,這一信號仍然沒有引起注意。”恰恰相反,斯大林在接到報告後立即把朱可夫、鐵木辛哥、布瓊尼和梅赫利斯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裏召開緊急會 議,並指示邊境軍區的部隊“處於完全戰鬥準備狀態,迎接德國或它的盟國的可能襲擊”。[9]由此可見,斯大林根本沒有無視戰爭可能開始的警告。  
 赫 魯曉夫接著又攻擊斯大林在衛國戰爭中“根本不了解前線的真實情況”卻“直接幹預作戰進程”,結果“造成人員的巨大損失”,還說斯大林指揮作戰時“包攬一 切,不和任何人商量,也不需要聽別人的意見”。赫魯曉夫竭力使人們相信斯大林的獨斷專行是衛國戰爭初期蘇軍失利的原因。但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期間並不是像 赫魯曉夫講的那樣獨斷專行,當時一直擔任蘇共黨和軍隊高級領導的朱可夫在其回憶錄中說:“在整個戰爭期間,聯共(布)中央政治局、黨中央組織部和書記處共 召開了200多次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國防、外交、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斯大林領導的國防委員會共做出10000多項決議;在國防委員會上經常出現一些針鋒 相對的意見……如果達不成一致意見,則馬上由爭論的雙方派出代表組成專門委員會,負責在下一次會議上提出經過協商一致的決議。”[10]赫魯曉夫還說斯大 林是“按地球儀製定作戰計劃”的,他的這一“名言”流傳很廣,可是赫魯曉夫在衛國戰爭期間在烏克蘭工作,他和斯大林隻見過幾次麵,怎麽就這樣妄下結論呢? 在斯大林領導下經曆了戰爭的全過程並對斯大林有著深刻了解的蘇軍高級將領們完全是另一種看法,蘇聯元帥梅列茨科夫聽到赫魯曉夫的胡言亂語後有力地反駁說: “我從來也沒有讀過比這更荒謬的東西。在戰爭期間,在大本營和最高統帥辦公室匯報時,在出席許多會議時,我看到一些戰役是怎麽決定的……斯大林在軍事戰略 上甚至也不根據‘地球儀’來確定方針。對於各種戰術問題來說這一點就更加可笑了。”戰爭期間曾一百九十九次和最高統帥會見的瓦西列夫斯基也說斯大林“非常 細心地關注前線形勢的一切變化,洞悉國家國民經濟中所發生的一切事件”。[11]  
 赫魯曉夫還談到了衛國戰爭期間遷移車臣、印古什、克裏米亞韃靼人的事,說“這種遷移絕不是從軍事方麵考慮決定的”,是“粗暴破壞蘇維埃國家民族政策和列寧主義原則的行為”。而根據俄羅斯曆史學家佩哈諾夫研究後指出,斯大林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第一,這些民族在戰爭中有投敵行為。據貝利亞 1944年5月10日 給斯大林的報告,克裏米亞韃靼人有2萬人參加蘇聯紅軍,但在1941年紅軍從克裏米亞撤退時,這2萬人全部逃離紅軍,並加入德國占領軍。車臣和印古什人的情況也大抵如此。  
 第二,並非是“斯大林因這些民族的部分人犯罪而懲罰整個民族”,實際上這些民族絕大部分成年男人都卷進去了。  
 第三,並非把整個民族都遷移了,這些民族中一些參加紅軍的人,包括一些婦女沒有遷移。  
 第四,在二戰中美國也曾采取過這種做法。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把居住在西海岸的日裔美國公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遷往內地的集中營,可是並沒有人對此進行指責。[12]  
 4、“個人崇拜”問題  
 赫 魯曉夫指責斯大林“千方百計地鼓勵和支持崇拜他個人的做法”,製造個人崇拜。可是赫魯曉夫在指責斯大林時隻是談到了種種蘇聯國內存在的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現象,卻沒有深入分析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崇拜斯大林。個人崇拜現象不可能是無根之木和無源之水,它的出現首先應該由於斯大林對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做出 的巨大貢獻,而不是像赫魯曉夫所說的是斯大林“吹噓自己”的結果。  
 至於赫魯曉夫提到的斯大林“吹噓自己”的例子更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例 如他提到蘇聯國歌的歌詞“把偉大列寧黨的全部教育、領導和鼓舞作用,都歸於斯大林一個人了”,可他對於歌詞中“偉大的列寧,指明了前程”一句該作何解釋? 他還說“斯大林很喜歡看《難忘的1919年》這部電影,影片實際上把他描寫成站在鐵甲車的踏板上,舉起大刀砍殺敵人”。筆者為了寫此篇論文,特地看了《難 忘的1919年》這部反映斯大林在1919年領導彼得格勒軍民粉碎反革命叛亂、抵抗外國幹涉軍的電影,但是從頭到尾也沒有看到斯大林“站在鐵甲車的踏板 上,舉起大刀砍殺敵人”的場麵,赫魯曉夫真是睜著眼說瞎話。  
 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還指出“我們這裏曾經有不少奉承拍馬、擅長欺騙和虛報成績 的人”,這些人對“個人崇拜”現象是有責任的。赫魯曉夫此話多少道出了些實情,他自己就是這種人。正是赫魯曉夫,1939年3月在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 20分鍾的發言裏居然把斯大林恭維了32次之多。又是赫魯曉夫,經常肉麻地吹捧斯大林是“人類最偉大的天才、導師和領袖”、“偉大的常勝將軍”、“親生父 親”,這是常人難以說出口的。[13]可還是同一個赫魯曉夫,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需要,在黨的代表大會上,捶胸頓足地咒罵斯大林是“凶手”、“刑事犯”、 “強盜”、“賭棍”、“ 暴 君”、“獨裁者”、“混蛋”、“白癡”等等。他雖然參與了斯大林時期黨和國家的領導,積極支持和堅決執行了當時的政策(不管 是對的還是錯的),卻以“反戈一擊有功”的姿態出現,把斯大林領導時期的一切都全盤否定,並把一切過錯都推給斯大林一人,而把自己洗刷得一幹二淨,其人格 之卑劣,可見一斑。  
 況且斯大林也不是唯一享有這種個人崇拜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蘇聯黨和國家機關的辦公室裏除了有斯大林的畫像,還有莫洛托 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和其他政治局委員的畫像。而且還有許多城市、海灣、山峰、工廠、集體農莊用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加裏寧、米高 揚、奧爾忠尼啟則、基洛夫等人的名字來命名。而且斯大林本人也不止一次地對向他的不應有的諂媚表示過不滿,他不同意授予他自己蘇聯英雄稱號,並為接受大元 帥軍銜表示後悔,後來還堅決否定了把莫斯科改名為斯大林達爾的提議。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對這些都隻字不提。  
 赫魯曉夫雖然提出要反對個人崇拜,可他根本不懂個人崇拜是什麽;雖然講了一些發揚民主和堅持集體領導的話,但實際上並不那樣做。他壓製黨內不同意見、破壞集體領導原則,炮製秘密報告的過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總 而言之,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通過歪曲篡改曆史事實的無恥手段,把斯大林描繪成一個殘暴無禮、獨斷專行、病態多疑、殘酷狡詐、濫用權力、動輒殺人的獨裁 者,全盤否定斯大林建立的曆史功勳。他這樣咒罵斯大林,實質上是對偉大的蘇聯人民和蘇聯共產黨的莫大汙辱,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一些根本原則的否 定。必須徹底清除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中對斯大林的中傷和汙蔑,還斯大林應有的曆史地位。  
 三、秘密報告的影響和教訓  
 1、  在蘇聯國內引發的不良後果  
 赫 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所作的秘密報告在蘇聯社會各界造成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首先在格魯吉亞引發了一場動亂。1956年3月,第比利斯人民群眾為紀念斯大 林逝世三周年舉行集會。在斯大林的紀念碑前,集會者高喊“打倒赫魯曉夫!”“擁護莫洛托夫出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還有一些人提出給貝利亞恢複名譽,撤銷 赫魯曉夫的職務,甚至傳出了要求格魯吉亞退出蘇聯的聲音。集會最終變成了動亂,示威者與軍隊發生衝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赫魯曉夫批判斯大 林的個人崇拜,但他自己又大搞個人崇拜,主動走上了“神壇”。其程度,比斯大林有過之而無不及,如1963年一年,全國性大報共刊登了赫魯曉夫的120幅 照片,1964年前9個月竟至140幅,而當年斯大林照片載之報端一年也不過10到15次。[14]赫魯曉夫的這種做法使得相當多的人大失所望。蘇聯社會 的思想氛圍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共產黨、不再相信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喪失了理想與信仰,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想泛濫。   
 秘密報告對斯大林的否定還為蘇聯解體埋下了禍根。蘇共黨內一批不熟悉黨的革命傳統、對社會主義缺乏堅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蘇共二十大和赫魯 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響下開始成長起來,他們後來被稱為“二十大的產兒”。正是這其中一些人,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雅可夫列夫、謝瓦爾德納澤等成 了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瓦解蘇共、埋葬蘇聯社會主義製度的骨幹。戈爾巴喬夫在2001年3月接受俄羅斯燈塔電視台采訪時就談到了蘇共二十大對他們這代 人的影響:“我們是蘇共二十大的孩子,蘇聯六十年代的曆史對我們影響很大,年輕時我們是懷著對黨的信任和忠誠入黨的,但蘇共二十大後,我們的思想開始發生 轉變。”[15]雖然不能把蘇共亡黨亡國的全部原因都歸結為對斯大林的錯誤評價,但是否定斯大林就必然導致對斯大林為之奮鬥了一生的蘇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 事業的否定。  
 曆史在前進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曲折,人民群眾暫時也會受一些謊言的蒙蔽,但隨著曆史的發展,謊言必將被揭穿,真相將會顯 露。近年來,俄羅斯重新評價斯大林的呼聲越來越高。據2005年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調查,58%的受訪者對斯大林以肯定的評價,隻有18%的受訪者不同 意這個看法。[16]前蘇聯地區共產主義政黨聯合組織“共產黨聯盟——蘇共”在其三十二次代表大會上做出決定:鑒於赫魯曉夫集團在蘇共二十大上“虛偽和無 根據地”做出反斯大林的決議給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共產主義事業的惡劣影響,大會決定撤銷蘇共二十大《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決議。  
 2、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惡劣影響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不僅在蘇聯國內引發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產生了種種惡劣影響。  
   1956年6月21日 ,美國國務院公布了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全文。西方媒體和政界人士利用這個報告大做文章,掀起一場大規模的反共浪潮。國際共產主義 運動內部陷入思想混亂。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所受衝擊最為嚴重,波蘭、匈牙利局勢動蕩,接連發生“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給兩國黨和政府造成 大量損失。西歐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也受到影響:法國三百名議員領隊,兩萬人舉行反共遊行,法共中央辦公室和《人道報》社被搗毀;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共產黨有大 批黨員退黨。秘密報告使社會主義國家和各國共產黨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17]  
 秘密報告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造成的最嚴 重的後果是引發了中蘇兩黨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最終釀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大論戰,社會主義陣營分裂。中國共產黨人不同意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做法。鄧小平 曾出席蘇共二十大,他在看完秘密報告速記稿後就表示:斯大林是國際人物,這樣對待他是胡來!不能這樣對待革命領袖斯大林。[18]毛主席也對赫魯曉夫做秘 密報告表示反對,赫魯曉夫率團訪華時,毛主席質問他:“譴責斯大林的決議是否做得過於匆忙和主觀了呢?要知道他對許多國家的共產主義運動、對偉大的革命事 業,包括中國在內,曾做過巨大的貢獻。怎麽能全盤否定或貶低了呢?”毛主席還說:“斯大林的名字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受到尊敬,他樹立了一個革命者的榜樣。我 們相信他,相信他的學說和經驗。現在全都一筆勾銷,這樣一來,我們幾十年來英勇鬥爭所取得的成果有可能毀於一旦,我們會失去共產黨人的威信、失去信 仰……”[19]赫魯曉夫對這些逆耳忠言一概充耳不聞,還對中國共產黨的觀點進行指責,這成為中蘇兩黨意見分歧的開端。此後他想使用強權使中國共產黨屈 服,最終引發了中蘇關係的完全破裂,由各國共產黨人浴血奮鬥創立的、使資本主義世界望而生畏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陣營不複存在。  
 從20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來看,在上半個世紀欣欣向榮、成就巨大,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則逐漸變為低潮,最後直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了前所未有過的低潮。由高潮轉向低潮的轉折點就是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  
 3、  秘密報告的教訓  
     應該看到,蘇聯曆史上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確實存在過,並造成了一些消極作用。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應當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之進行認真的、全麵的、科學的分析, 在認清其危害的基礎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以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健康地向前發展。而赫魯曉夫借口反對個人崇拜否定斯大林和蘇聯社會主 義製度,最後導致蘇聯亡黨亡國,並且造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分裂,其曆史教訓不可謂不沉痛!  
 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在斯大林評價問題上則堅持 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客觀公正地分析。在蘇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共產黨便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對斯大林的 功過進行了全麵客觀地分析與評價。毛主席在斯大林評價問題上指出:“我們應當用曆史的觀點看斯大林,對於他的正確的地方和錯誤的地方作出全麵的和適當的分 析,從而吸取有益的教訓。”[20]“對斯大林要三七開。他們的主要的、大量的東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東西是錯誤的。”[21]鄧小平同誌在談及斯 大林評價問題時也說:“我們不能要求偉大領袖、偉大人物、思想家沒有缺點和錯誤,那樣要求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態度……黨中央、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幹赫魯曉夫 那樣的事。”[22]這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客觀公正地分析曆史人物的原則也很好地被中國共產黨傳承下來。在“文化大革命”後鄧小平同誌就沒有全盤否定 毛澤東,而是對毛澤東一生的功過是非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評價。  
 對比一下中蘇兩黨兩國對斯大林評價的不同導致的不同後果便可知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怎樣對待自己的曆史的問題,也是關係到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隻有尊重曆史,才能更好地麵對現實,進而更好地去建設明天。  
    
 參考文獻:[1]中共中央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 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中共中央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毛澤東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5][蘇]朱可夫著,徐錦棟等譯:《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  
 [6][蘇]尤·阿克秀金著,李樹柏等譯:《赫魯曉夫——同時代人的回憶》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  
 [7][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張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通向權力之路》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  
 [8][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石國雄、袁玉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  
 [9] [美]邁克爾·塞耶斯、艾伯特·卡恩合著,鄒如山譯:《反蘇大陰謀》,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  
 [10] [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石人譯:《斯大林時代》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  
 [11]李慎明主編:《曆史的風——中國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曆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葛新生著:《赫魯曉夫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  
 [13]崔奇著:《我所親曆的中蘇大論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  
 [14] 師哲口述,李海文整理:《中蘇關係見證錄》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版。  
 [15] 吳恩遠:《再論俄羅斯反思曆史、重評斯大林思潮》。《世界曆史》2006年第2期。  
 


[1] [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石國雄、袁玉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602頁。
 [2] [蘇]尤·阿克秀金著,李樹柏等譯:《赫魯曉夫——同時代人的回憶》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0頁。
 [3] [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張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通向權力之路》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頁。
 [4] [美]邁克爾·塞耶斯、艾伯特·卡恩合著,鄒如山譯:《反蘇大陰謀》,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254-258頁。
 [5] 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中共中央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6頁。
 [6] [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石人譯:《斯大林時代》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第83-85頁。
 [7]李慎明主編:《曆史的風——中國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曆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3-274頁。
 [8]中共中央馬克思 恩格斯 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3頁。
 [9] [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石國雄、袁玉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37頁。
 [10] [蘇]朱可夫著,徐錦棟等譯:《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頁。
 [11] [俄羅斯]尤裏·葉梅利亞諾夫著,石國雄、袁玉德譯:《斯大林:未經修改的檔案——在權力的頂峰》鳳凰傳媒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297頁。
 [12]李慎明主編:《曆史的風——中國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曆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頁。
 [13]李慎明主編:《曆史的風——中國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曆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頁。
 [14] 葛新生著:《赫魯曉夫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第355頁。
 [15]李慎明主編:《曆史的風——中國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曆史的評價》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頁。
 [16] 吳恩遠:《再論俄羅斯反思曆史、重評斯大林思潮》。《世界曆史》2006年第2期,第46頁。
 [17] 崔奇著:《我所親曆的中蘇大論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頁。
 [18] 師哲口述,李海文整理:《中蘇關係見證錄》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頁。
 [19]葛新生著:《赫魯曉夫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195頁。
 [20]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頁。
 [21] 同上書,第91頁。
 [2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頁。


 


附1:赫魯曉夫為何報複斯大林


2011年07月06日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胡海


核心提示:1996年,前蘇聯克格勃保衛總局副局長達庫恰耶夫中將出版了名為《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和警衛部隊》的回 憶錄。該書引用了蘇共二十大召開前不久赫魯曉夫在小範圍說過的一段話:“列寧曾為哥哥報複了沙皇全家,我也要為兒子報複斯大林,盡管他已經死了,我也非要 讓他嚐到我的厲害不可”。


 


斯大林與赫魯曉夫(來源: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華讀書報》1998年05月06日,編譯:胡海,原題:《赫魯曉夫為兒子與斯大林結怨》


在赫魯曉夫執政的年代,有相當一批斯大林時期的蘇聯高層領導人被撤換、監禁甚至槍決,斯大林本人也被赫魯曉夫在蘇二 十大上點名批判後掘墓移屍。據最近俄羅斯出版的一些書報透露,赫魯曉夫之所以用如此手段對待斯大林及其同事,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還有因兒子問題與斯大林 結下的怨恨。


1995年1月4日,《莫斯科晚報》刊登了一篇有關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赫魯曉夫的報道。報道說,衛國戰爭 期間,列昂尼德在古比雪夫市的部隊中服役。有一次他酗酒滋事,開槍殺死了一名紅軍指揮員,因此被逮捕入獄,等待審判。這已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獄了。衛國戰爭 開始前,列昂尼德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就曾與一夥匪徒串通作惡,幹了不少壞事。這夥匪徒後來都被當地法庭捕獲槍決了,但赫魯曉夫當時是烏克蘭共產黨第一書記, 這使列昂尼德不僅能逍遙法外,甚至還參加了紅軍。古比雪夫市的事件發生後,赫魯曉夫為了救兒子一命,便向斯大林求情,讓斯大林饒恕他的兒子。斯大林同意了 赫魯曉夫的請求,讓列昂尼德上前線立功贖罪。於是,再一次逃脫懲處的列昂尼德被送到了前線。不過由於赫魯曉夫的影響,他沒有被送到懲戒連作戰,而是按他的 專業,分配他當了殲擊機駕駛員。可就在第一次戰鬥中,列昂尼德駕駛的飛機卻突然調轉了航向,飛到了德軍的陣地上,從此便銷聲匿跡了。


《莫斯科晚報》把赫魯曉夫兒子的命運寫成了懸案,可事實卻並非如此。今年2月17日,俄《獨立報》發表了前蘇聯克格勃第二總局第一副局長、退役少將瓦季姆·烏季洛夫即將出版的回憶錄中的有關章節,闡述了列昂尼德後來的命運。


這位將軍寫道,當得知赫魯曉夫的兒子落入德軍之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列昂尼德飛到德軍陣地上無非有兩種可能: 或是他自願投敵,或是因機械故障迫降。列昂尼德是第二名落入敵手的蘇共政治局委員的兒子,另一名是斯大林的兒子雅可夫·朱加施維裏。湊巧的是,兩人分別都 是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兒子。


弄清列昂尼德的身份後,大喜過望的德軍決定利用他搞一場宣傳戰,以瓦解蘇軍的鬥誌。眾所周知,德軍同樣的企圖在雅可夫身上遭到了失敗,雅可夫寧死不屈,堅決拒絕與德軍合作,可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卻卑躬屈膝地投降了敵人,成了法西斯德國宣傳戰中的王牌。


斯大林得知這一情況後異常震怒。他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把赫魯曉夫的兒子從德軍手裏綁架出來並送到莫斯科審判。


當時能執行這一任務的是阿巴庫莫夫上將指揮的軍事諜報部隊,但這支部隊的活動範圍隻限於當時被德軍占領的蘇聯境內, 如果德國人把赫魯曉夫的兒子送到德國或波蘭境內,這支部隊就無能為力了。於是,斯大林的命令同時下給了巴維爾·蘇達普拉多夫中將。這位將軍當時領導著幾名 特別善於搞越境綁架和暗殺活動的前沙皇軍官。這些沙皇軍官曾成功地遠涉重洋,跑到南美刺殺了當時被稱為“人民公敵”的托洛茨基。但最後到底是誰執行了斯大 林的命令,由於當事人均已作古而無法考證了。不過在巴維爾將軍去世前不久,本書的作者曾就此拜訪過他。巴維爾隻是含糊地表示,他手下的人“可能”參加了綁 架行動,但拒絕透露詳情。這位將軍認為,比起赫魯曉夫給國家帶來的損失,赫魯曉夫兒子的故事及赫氏為此報複政治局委員們行為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 提。


總之,無論是誰的功勞,斯大林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貫徹。赫魯曉夫的兒子被從德軍手中綁架了出來並由後方遊擊隊弄 了一架飛機送到了莫斯科。由阿巴庫莫夫上將反間諜部隊在敵後搜集到的有關列昂尼德變節投敵的材料也一並被送到了莫斯科。莫斯科軍區軍事法庭據此判處列昂尼 德死刑,定於近日內執行槍決。


得知兒子被押解回莫斯科後,赫魯曉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短短的幾天裏,他幾次三番地向貝利亞、謝洛夫及斯大林本人 求情,讓大家寬恕他的兒子。當得知軍事法庭的判決後,赫魯曉夫甚至不顧一切地要求召開政治局全會,想撤消軍事法庭的判決。斯大林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赫魯曉夫 的提議,召開了蘇共曆史上這次最荒誕不經的政治局會議。


會議開始前,阿巴庫莫夫上將送來了列昂尼德的案卷材料及軍事法庭的判決書,隨後便退出了會場。會上率先發言的是蘇共 政治局候補委員、紅軍政治總局局長、莫斯科州委兼市委書記謝爾巴科夫。他在發言中堅持必須做到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父親的名望而寬恕兒子的罪行,同 時又以相同的罪名去懲罰其他人,那樣就無法向人民交待。謝爾巴科夫最後讚同維持原判。


第二個發言的是貝利亞,作為秘密警察首腦,他對列昂尼德在基輔和古比雪夫所犯的罪行了如指掌。貝利亞向會議曆數了列昂尼德的罪行後強調,赫魯曉夫的兒子已被饒恕過兩次了。


眾所周知,在這種令人難堪的議題前,最初的發言能起到引導方向的作用。果然,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等人在隨後的發言中都紛紛表示讚同上述意見,維持原判。


最後發言的是斯大林,他以嚴峻的語調說:“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注:這是赫魯曉夫的名及父名,俄國人這樣稱呼別人時表示尊敬或莊重)應當站穩立場,同意同誌們的意見。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兒子身上,作為父親,我會懷著深深的痛苦接受這一公正的判決!”


斯大林一錘定音,赫魯曉夫的兒子這次終於沒能保住性命。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等人的怨恨也由此而生。


斯大林逝世後不久,赫魯曉夫掌握了大權,凡是參與過處理他兒子的人都遭到了厄運。


赫魯曉夫上台的第二天,就下令取消了莫斯科的謝爾巴科夫區,為謝爾巴科夫逝世而建的紀念碑石座也被鏟平,鋪上了瀝青。謝爾巴科夫的名字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不準任何人提起。


貝利亞未經審判就以劊子手和國際間諜的罪名被處決,至今沒有人見過偵查記錄和法庭判決。


阿巴庫莫夫上將在赫魯曉夫上台前就以“敵人和壞分子的同謀”罪被逮捕。赫魯曉夫上台時已查明是冤案,正準備釋放,但赫魯曉夫不予批準。這位將軍後來終於被列入“列寧格勒案件”中而被判處槍決。


巴維爾將軍被莫名其妙地逮捕,判了15年徒刑。


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被宣布為反黨集團成員而遭到流放。


斯大林本人則在蘇共二十大上被赫魯曉夫宣布為暴君和人民的奴役者。


赫魯曉夫在清除異己時究竟有沒有為兒子複仇的動機?另一位克格勃將軍出版的回憶錄或許可資佐證。


1996年,前蘇聯克格勃保衛總局副局長達庫恰耶夫中將出版了名為《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和警衛部隊》的回憶錄。該書 引用了蘇共二十大召開前不久赫魯曉夫在小範圍說過的一段話:“列寧曾為哥哥報複了沙皇全家,我也要為兒子報複斯大林,盡管他已經死了,我也非要讓他嚐到我 的厲害不可”。


曆史證明,赫魯曉夫沒有食言。


 


 


附2:曉夫批斯大林可能出於公報私仇
 2007年12月13日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兒子投德軍被判死刑 跪地哭求斯大林未獲赦免


    赫魯曉夫批斯大林是在報私仇?


    1956年2月24日,蘇共20大宣告閉幕。當夜,蘇共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突然通知代表再次開會,並作了關於斯大林搞個人崇拜問


題的“秘密報告”,世人為之震驚不已。那麽,赫魯曉夫為什麽要批判斯大林?有人認為,赫魯曉夫是一心為公,是為了使蘇聯走向光輝的民主社會。也有人 認為,赫魯曉夫純粹是公報私仇,是在替自己的長子列昂尼德-赫魯曉夫“報仇”。最近,一些當事人的回憶給“報仇”說增加了新的論據。


    1.赫魯曉夫之子好喝酒


    俄《論據與事實》周刊最近的連載文章披露,“報仇”一說還得從蘇聯遭納粹德國入侵初期說起。


    斯捷潘-米高揚是蘇聯政治局委員阿納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的長子。斯捷潘回憶:“偉大的衛國戰爭初期,我正在古比雪夫(今已更名為薩馬拉)醫院接受 治療,因此認識了一名也在療傷的上尉——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赫魯曉夫。在此後的3個月裏,我和他幾乎每天都能見麵。”


    按照斯捷潘-米高揚的說法,列昂尼德是個善良的好同誌,遺憾的是他喜歡喝酒,經常在旅館裏喝酒打發時光。


    他接著回憶道:“盡管我幾乎滴酒不沾,但也經常泡在那裏。此外包括一些姑娘在內,還有其他客人也在那兒。列昂尼德經常喝醉,但從不胡鬧。相反,他醉後變得更加善良,而且很快就會睡著。”


    2.誤殺戰友被送上前線


    由於當時的戰局對蘇聯非常不利,一些主要藝術團體也和很多重要機關一起,從莫斯科轉移到了古比雪夫。因此,斯捷潘-米高揚和列昂尼德-赫魯曉夫有機會結識兩名舞蹈演員——年輕漂亮的瓦麗婭-彼得羅夫娜和麗莎-奧斯特羅格拉茨卡婭,並且和她們成了好朋友……


    斯捷潘說:“後來我離開了古比雪夫,悲劇就是那時候發生的。我先是從列昂尼德的一個朋友處得知此事,這個故事後來又得到瓦麗婭-彼得羅夫娜的證實。按照他 們的說法,有個從前線回來的水兵參加了他們的集會。當時大家都已喝得‘很高’了,聊天期間有人說列昂尼德是個神槍手,那個水兵不服氣,就頂著酒瓶子讓列昂 尼德用手槍打。”


    列昂尼德拒絕了很久,但最終還是開了槍,一槍打掉了瓶嘴兒。可水兵認為這還不夠,強調要正中瓶子。列昂尼德又開了一槍,這回打中的卻是水兵的腦袋。按照當 時處罰空軍官兵的一貫做法,他被判8年徒刑並被送上前線。列昂尼德改學駕駛殲擊機,之後不等腿傷痊愈就上了前線。


    臨行前他曾到過莫斯科,並且和斯捷潘見了一麵。不過後者當時並不知道誤傷的事,列昂尼德也沒有說起。


    後來,斯捷潘聽檢察機關的一些熟人說,“8年徒刑、送上前線”的判決太輕了。按照他們的說法,戰時發生類似的流血事件,罪犯應被判處死刑。如果沒有國家最高領導層的幹預,列昂尼德可能不會受到寬大處理。



   3.曾開汽車“搶”美女


    和米高揚相比,瓦麗婭-彼得羅夫娜對此事所知也不少,她後來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委書記亞曆山大-謝爾巴科夫的大兒媳。


    她回憶說:“那時正值衛國戰爭時期。我還隻是個20歲的舞蹈演員,隨劇團轉移到古比雪夫,並在1941年底至 1942年初結識了也在那裏的斯捷潘-米高揚和列昂尼德-赫魯曉夫。盡管是可怕的戰爭期間,但劇團的活動從1941年 10月起一直沒停過——每天上午彩排,晚上演出。但隻要一有閑暇時間,我們就聚在一起。”


    回憶起和斯捷潘、列昂尼德的相識經曆,瓦麗婭說:“一切從斯捷潘-米高揚看到我在舞台上的演出開始。當然,他很喜歡我,所以想和我認識。他經常來看演出, 看我在《唐-吉訶德》裏跳吉格舞。斯捷潘認識奧莉佳-瓦西裏耶夫娜-列佩申斯卡婭(蘇聯著名舞蹈演員),就請她幫忙和我認識,但是什麽也沒有得到。”


    “後來有一次,我正在去涅克拉索夫大街食堂的路上,一輛汽車突然在身邊停了下來,一個人從車上跳下,把我拉了上去,汽車隨後疾馳而去……坐在車裏的正是斯捷潘?米高揚和列昂尼德-赫魯曉夫,而等待我的是和他們——兩位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兒子令人難以置信的相識。”


    在瓦麗婭看來,斯捷潘和列昂尼德都非常有意思。後來,瓦麗婭又把他們介紹給好友麗莎-奧斯特羅格拉茨卡婭,於是她們就經常見麵——那時麗莎和斯捷潘是一對,她則和列昂尼德是一對。”


    瓦麗婭回憶說:“列昂尼德和斯捷潘喜歡開車拉著我們兜風。當1942年的春天來臨時,他們開始帶著我們到城外郊遊。我們喜歡到森林中玩。列昂尼德有一把手 槍,我們經常拿來練射擊——他和斯捷潘把小木板拋向空中,我們就用手槍射它們。我的射擊水平很高,能夠打中這些小木板:芭蕾舞學校有軍事科目,我還曾因此 獲得‘伏羅希洛夫射擊手’紀念章。”


    瓦麗婭強調:“斯捷潘幾乎滴酒不沾,列昂尼德雖然安靜、平和,卻喜歡喝酒。不過,我從未見過他喝多,從來沒有!可是,有關他經常喝得大醉的說法卻聽得實在太多。列昂尼德有個朋友叫彼佳,他當時住在旅館裏。彼佳在酒廠工作,他帶了很多瓶過來,經常用它們招待我們。”


    “當斯捷潘-米高揚和麗莎-奧斯特羅格拉茨卡婭去了莫斯科後,列昂尼德和馬戲團表演馬術的女演員建立了聯係。此後,我們的關係發生了變化,我和他再也不見麵了。”


    瓦麗婭說,後來,列昂尼德打死了人,“再後來,有人告訴我列昂尼德去了莫斯科,結果被父親送上前線,並且犧牲了。”


    4.成了德軍的俘虜


    事實上,列昂尼德並不是犧牲在前線,事情的經過要更加複雜。《莫斯科晚報》曾在1995年1月4日報道,列昂尼德醉酒誤殺人並不是第一次犯錯誤。在烏克蘭 基輔,他曾混跡於土匪之中。後來那夥土匪被政府抓住處決了,但列昂尼德卻因為父親是烏克蘭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而逃脫了懲治。


    當列昂尼德在古比雪夫又犯罪後,赫魯曉夫請求斯大林饒恕他的兒子,斯大林答應了。時值戰爭初期,列昂尼德戴罪上了前線,但他沒在懲戒營當士兵,而是當上了飛行員。在第一次戰鬥中,列昂尼德駕駛的殲擊機遠離長機,向德軍的方向飛去——他失蹤了。


    後來,列昂尼德當了德軍的俘虜,並向敵人妥協,成了納粹德國宣傳戰中的王牌。


    為此,期大林下了死命令:要不惜代價把列昂尼德從德國人手裏弄回來,送到莫斯科。蘇聯的反間諜機構“除奸隊” 通過各種努力,終於將列昂尼德“偷”了出來,送到莫斯科。


    根據“除奸隊”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實,莫斯科軍區軍事法庭判處列昂尼德死刑。



   5.赫魯曉夫向斯大林下跪


    對此,赫魯曉夫的心情可想而知。有人說,他曾央求期大林、貝利亞等領導人從寬處理。


    曾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第九局(該局負責蘇聯最高領導人警衛工作)副局長的米哈伊爾?多庫恰耶夫,透露了一些相關細節。


    多庫恰耶夫回憶說:“戰爭期間,赫魯曉夫有一次從前線打電話給斯大林,堅持請斯大林接見他。得到同意之後,赫魯曉夫飛到莫斯科,斯大林接見了他。在斯大林的私人秘書波斯克廖貝舍夫離開房間後,赫魯曉夫提出請求。


    “據說,赫魯曉夫開始哭泣,接著號啕大哭,說兒子錯了,應受到嚴懲,隻是不要槍斃……但斯大林說:‘在這種情況下我什麽忙也幫不上。’赫魯曉夫雙膝跪地,爬到斯大林腳邊,後者沒料到這一舉動,也有些驚慌失措。


    “斯大林往後退,赫魯曉夫也跪爬著跟上去,哭著請求給兒子減刑。斯大林要赫魯曉夫站起來,並伸手去拉他,但赫魯曉夫已失去控製。無奈之下,斯大林隻好叫波斯克廖貝舍夫和警衛人員。他們衝進辦公室,結果見到了令人難堪的一幕。”


    在警衛人員和醫生幫赫魯曉夫恢複神智時,他嘴裏還反複念叨著:“原諒我兒子,別槍斃他……”


6.政治局開會決定


    另據俄羅斯《祖國曆史》雙月刊2007年5期報道,曾任克格勃第二總局第一副局長的退役少將瓦吉姆-烏季洛夫也透露了一些相關情況。


    在軍事法庭對列昂尼德作出判決後,赫魯曉夫又向政治局的各位領導人求情,要求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重新判決。


    在會上,“除奸隊”負責人阿巴庫莫夫介紹了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實和軍事法庭的判決。接著,莫斯科市委書記謝爾巴科夫第一個發言。他強調,在法律麵前必須人人 平等。他說:“如果當官者的兒子犯了罪就能得到寬恕,我們怎麽向人民交代?”謝爾巴科夫主張維持原判。通常情況下,這種會議中,第一個人的發言至關重要。


    貝利亞接著發言,他提到列昂尼德在基輔和古比雪夫的犯罪事實。他說,列昂尼德已被饒恕了兩次。隨後,其他人也發表看法,一致同意維持原判。


    最後,斯大林說:“應該堅持並同意大家的意見。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兒子身上,我也會懷著一個父親深深的悲痛接受這個公正的判決。”會後不久,列昂尼德就被處死了。


    7.在斯大林死後複仇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不久後,赫魯曉夫上台,那些曾決定列昂尼德命運的人多數大難臨頭。赫魯曉夫上任的第二天,莫斯科就取消了以原市長謝爾巴 科夫(當時已逝世)名字命名的謝爾巴科夫區,關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百貨商店,還搗毀了謝爾巴科夫紀念碑的基座。在赫魯曉夫執政時期,再也沒有提到過謝爾 巴科夫的名字。接著,貝利亞也被逮捕。他被扣上劊子手和帝國主義奸細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然而,誰都沒見過該案的偵查和審理案卷。


    在赫魯曉夫上台前,阿巴庫莫夫上將因涉嫌一起假案被關進監獄。後來事情真相大白,其他人都被釋放了,隻有阿巴庫莫夫在赫魯曉夫的幹預下仍未獲釋。後來他被作為另一假案“列寧格勒案件”的要犯處決了。



    “報仇說”還有一個旁證。1996年,曾任克格勃保衛總局副局長的達庫恰耶夫中將曾透露,在蘇共20大召開前不久赫魯曉夫對親信說:“盡管斯大林已是具僵屍,我也要為兒子報仇。”(特約記者雷懷李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