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威尼斯共和國一點也不陌生,..馬可波羅就是從那裏來的,zt。
(2011-11-27 19:41:53)
下一個
萬裏千年,威尼斯的一切和中國息息相關!
馬可中國
如果一個與中國遠隔千山萬水的歐洲城市,從它一千多年前誕生到今天,一直與中國有著說不清的淵源,你相信嗎?
如果這座城市的的誕生、繁榮、衰落乃至複興,都和遙遠東方的中國密切相關,你相信嗎?
也許你會說,有可能。但如果這座城市,就是你並不陌生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你還能相信嗎?
世界水城很多,中國的蘇州、泰國的曼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等等,個個聞名遐邇,但沒有一個地方像威尼斯那樣令人神往。
中國公民到歐洲觀光,隻要有可能,一定要設法去一趟威尼斯。因為,不到威尼斯就等於沒到意大利。
一次次在威尼斯水城的街巷漫步之後,我開始走進這座城市波瀾壯闊、起承轉合的曆史,品味她的輝煌與傳奇。直到有一天我忽然發現:歐洲也好,世界也好,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像威尼斯這樣,有著難以割舍的中國情結。威尼斯,原來距我們中國人並不遙遠!
威尼斯昨天與今天,幾乎都打上了不可磨滅的中國印!
來自中國北方的匈奴人稱雄歐洲,頻繁騷擾亞平寧半島,威尼托人被迫到海島上避難,水城威尼斯由此誕生!
大約1500前,威尼斯這片海島就開始有人居住。
住在海上,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不能說方便。且不說進島出島,過去連飲水都不好解決。那麽,當時的人們為什麽要到海島居住呢?
原因並不複雜,這就是:躲避戰亂。
威尼斯所在的威內托地區,是波河平原和亞得裏亞海濱的要衝地帶,也是從陸路進出亞平寧半島的必經之路,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時光進入公元五世紀,曾經輝煌一時的古羅馬帝國飽受內憂外患,瀕臨滅亡。帝國首都羅馬幾度告急,對邊遠地區自然是無暇顧及了。
失去帝國的嗬護之後,威內托地區狼煙四起,戰亂頻仍。野蠻人的軍隊在這片開闊地帶長驅直入,肆意掠搶。無奈之下,威內托人隻好逃到附近的海島上去躲避災難。
此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已經很發達,而威脅歐洲的,大多是來自於陸地的野蠻民族,既無艦船也不識水性。於是,大海就成了躲避戰亂的天然屏障!
這一時期,恰恰是來自東方的匈奴大軍席卷歐洲,所向披靡,讓歐洲人特別是威尼斯人驚恐萬分。
小貼士:關於匈奴
匈奴即“胡人”,中國人並不陌生。戰國時期,匈奴活動於燕、趙、秦以北地區,常南下攻擾中原,對中原大地構成巨大的威脅。我們所熟知的“修長城”、“公主和親”、蘇武牧羊”、“張騫出使西域”等曆史事件,都記錄著中原大地與匈奴人的紛爭與和解。
秦末漢初,中原對匈奴主要采取防禦策略。漢武帝時期變被動為主動,接連發起了三次大規模的進攻,均大獲全勝。公元前48年,匈奴發生民族分裂:一部分,約五千戶,南下歸漢,稱南匈奴;不久,北匈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的聯合夾擊之下。公元89年,北匈奴再次發生分裂,大部分人馬開始了漫長的西遷之旅。幾十年後,到達裏海附近的大草原。將近200年後的公元360年,匈奴民族在歐洲重新崛起,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建起了強大的國家。公元430年前後,這支匈奴人再次大舉西遷,到達今天匈牙利西部,定都班加尼亞。其帝國勢力東起裏海,西至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北到波羅的海。
這就是今天匈牙利的前身,匈牙利國名的含義,就是“匈奴人”。
匈奴人是“馬上得天下”的始作俑者。他們和一千年後來到歐洲的蒙古大軍一樣,獨舞歐洲大地。鐵騎所到之處,歐洲人要麽被打得落花流水,要麽隻能望風而逃。
公元435年、443年和447年,匈奴人三度擊敗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的東羅馬帝國,逼得東羅馬帝國割地賠款——在中國晚清政府向西方割地賠款的一千年前,匈奴人曾讓西方人低頭!
公元451年,匈奴人開始騷擾亞平寧半島,曾兩度兵臨羅馬城下,令整個亞平寧瑟瑟發抖。即使今天,歐洲人提到當時匈奴統帥阿提拉的名字,依然滿懷畏懼。無奈之下,歐洲人把匈奴人對歐洲的踐踏,看作是上帝對歐洲人的懲罰,稱阿提拉為“上帝的鞭子”。
匈奴人南下亞平寧騷擾與威尼斯跨海而居,在時間非常吻合。筆者因此斷定:威尼斯的形成和匈奴人有直接的聯係!換句話說,威尼斯人跨海而居,就是為了躲避匈奴大軍的蹂躪。當時,匈奴人就是燒殺掠搶的的代名詞,匈奴人的戰爭不在於攻城略地,而在於搶劫財物。破城之後,哪個士兵進入一個富豪的大院,全部財寶就歸誰所有。而在歐洲的發展進程中,沒有一個民族的軍隊如此野性肆虐,讓人膽寒!不是匈奴人,又會是誰呢?
一日,偶然從清末康有為的《歐洲十一國記——意大利遊記》讀到一段關於威尼斯的文字:此市創於羅馬亡時,羅馬人避匈奴之亂,走居此島--- ---
哎,我的發現,原來不是什麽新鮮的東西,人家康老先生早就搞明白了。
說到這裏,可能你會說:雖然是中國人趕跑了匈奴,匈奴成就了威尼斯。而匈奴人隻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當時其居住地也不屬於中國疆土。因此,威尼斯的形成和中國也就沒有太大關聯了。
曾一度我也抱著這種疑問,知道我有一天我發現:原來,匈奴人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一支。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而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有著多樣性。
過去所說的胡人也好,今天所說的匈奴人也好,從中國有記載的編年史開始就一直有他們的蹤跡。在殷商時期他們曾被稱為鬼方、犬戎等等。中國古人認為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炎黃的子孫,是被殷人驅趕到北方的,原是夏人的後裔。
《史記匈奴列傳》寫道:“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山海經大荒北經》則稱:犬戎與夏族同祖,皆出於黃帝。
絲綢之路讓威尼斯空前繁榮,馬可·波羅首掀起中國熱,哥倫布尋找東方新航道,發現新大陸卻斷送威尼斯!
確切地說,威尼斯人躲避災難的海島,隻是略高出海平麵的118處沙洲。當時人們靠打魚為生,後逐漸靠製鹽和造船業有所積澱。
威尼斯真正意義的崛起,是獲得了對貿易的控製權。首先,他們依靠堅固的艦船,幫助江河日下、苟延殘喘的羅馬帝國打敗哥特人,因而獲得東方貿易的權力;古羅馬帝國滅亡後,威尼斯人這一特權曾有所減弱,但很快又因為加入了十字軍東征,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再度控製了來自東方的商品。鼎盛時期,威尼斯“有商船三千,水手二萬五千,又有軍艦四十護航,以通商貨於全歐各國(康有為語)”。鼎盛時期,威尼斯作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共和國,陸續將維羅納、維琴察、巴多瓦、布雷西亞等意大利半島北方城市納入自己的版圖,而亞得裏亞海也一度成了威尼斯人自已的內海,真可謂疆域廣大。
讓威尼斯獲得大量的關稅和暴利的,不是別的商品,正是來自中國的絲綢。也可以說,威尼斯靠中國的絲綢產品發了橫財。當時,威尼斯正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終點站之一。古代埃及和羅馬都把中國的絲綢看作“光輝奪目,人巧幾竭”的珍品。史書記載,羅馬著名的凱撒大帝曾經穿過一件中國絲袍到劇場看戲,引起全場轟動,被看作是絕代的豪華。公元前後,由於絲綢的大量輸入,曾引起歐洲貨幣的大量外流。對於擁有控製來自東方商品貿易特權的威尼斯來說,往來貿易都有東西往來都有錢稅入賬,何樂不為。這樣,來自東方的絲織品和珠寶,就成了威尼斯人的錢袋子。
小貼士:絲綢之路
在公元前2世紀至十三四世紀期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的陸路交通幹線,是中國同印度、古希臘、羅馬以及埃及等國進行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國的絲綢主要是通過漢朝時開辟的“絲綢之路”運往西方的。在我國的漢朝和唐朝時期,東部山東和東南沿海江浙一帶的大批質量上乘的絲綢,從水路或陸路集中到長安城。有相當一部分通過陸路轉運到西方去。這條陸路上,絲綢的貿易占了很大比重,因此把它稱為絲綢之路。以後又開辟了經海洋通往西方的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所以把這條陸路又稱為陸上絲綢之路。
一般認為,陸上絲綢之路最初東以中國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沿渭水西行,過了黃土高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由敦煌西行則分成南北兩條道路:南路出陽關,沿今塔裏木盆地南沿、昆侖山北麓,經古樓蘭(今新疆若羌一帶)、且末、民豐、於田、和田、墨玉、皮山、葉城、莎車,到達喀什。北路出玉門關,沿今塔裏木盆地北沿、天山南麓,經吐魯番、庫爾勒、庫車、拜城、阿克蘇、巴楚到達喀什。南北兩路在喀什匯合後,繼續往西,登上帕米爾高原,這也是最難走的一段路。後經過阿富汗、伊朗和中亞諸國,再過地中海,最後到達終點——威尼斯和古羅馬的首都羅馬。後來,又開辟了一條新道,從敦煌經哈密,沿著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前進,渡伊犁河西行到古羅馬帝國。
有了錢,就不愁蓋不好房子。威尼斯人不惜出巨資買來優質木材,在淺水灘上打木樁建房、蓋教堂、築宮殿,曾經伐光了半個阿爾卑斯山的優質森林。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等建築就建在這一時期。500多年後的公元1000年,威尼斯已成為西方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從13世紀開始,隨著絲綢之路運來的大量當中國的優質絲綢和其他東方的商品之後,引起了西方各國的濃厚興趣。西方人這時才發現,原來地球上還有文明比歐洲更發達的地方。於是,西方掀起了一股東方熱和中國熱。特別對神奇的中國的向往,使很多人沿著絲綢之路,踏上了尋訪中國的漫長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