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日》 作者介紹..zt

(2011-11-15 11:15:23) 下一個

紅日



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作者:吳強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ISBN:7500601573 出版日期:2004 年4月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吳強,當代著名小說家.曾用筆名吳薔、葉如桐.

人物簡介


吳強(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蘇漣水縣高溝鎮人。其兄汪海清為著名畫家。   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期間參加萊蕪淮海等著名戰役。解放後,曆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2年後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小說家聯誼會會長等職。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創作成就


少年時的吳強就常以文學自娛,對《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俠五義》等書籍愛不釋手。每天晚上,夥伴們總是纏著他講“孫悟空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故事,他講得繪聲繪色,樂得小夥伴們手舞足蹈。讀中學時,他已開始了文學創作。在淮安中學,他寫下了“楚城有客不勝愁,點點楊花撲小樓。夢裏潺潺慈母淚,小船迷水下揚州”的詩句,還和同學們湊錢從上海郵購《阿Q正傳》、《滅亡》、《反正前後》等書籍傳閱,創辦油印刊物《狂風》,發表他和同學寫的詩歌、散文和時事評論,但《狂風》隻辦了兩期,就被國民黨淮安縣黨部查封。後來,他將自己寫的《王正廷的禁煙政策》等文章寄給章乃器主編的《新評論》,被陸續發表。   在上海正風中學,吳強成了蒲風主持的“新詩歌會”和葉紫、陳企霞主持的“無名文藝社”成員。1933年2月,他參加了黨領導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滬西正風中學小組組長。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文學生涯。1935年9月,吳強在陳望道主辦的《太白》雜誌發表短篇小說處女作《電報杆》,同年以短篇小說《苦臉》獲《大晚報》征文獎。   就讀於河南大學期間,家裏不再給他寄錢,父親對“紕漏筒子”的兒子大傷腦筋,不再指望他光耀門庭。吳強兼任了一家小學的校長和《河南晚報》副刊編輯,以資生活所需。他以吳薔葉如桐等筆名在上海《大公報》和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上頻頻發表了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短篇小說《激流下》、散文《夜行》等。1937年,吳強與王闌西、姚雪垠一起創辦抗日救亡刊物《風雨周刊》。從而把自己的文學生涯與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強投筆從戎。1938年8月15日,他在皖南涇 縣雲嶺村參加了新四軍,第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新四軍政治部宣教部幹事、科長,蘇中第二分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吳強在黨 的領導下,一麵用手中的槍對敵英勇作戰,同時用手中的筆反映部隊和根據地的火熱生活,寫下了獨幕劇《一條戰線》、《激變》、《皖南一家》等十多部作品,創 作了《葉家集》、《小馬投軍》等中短篇小說。   從事文學創作五十餘年,著有長篇小說《紅日》、《堡壘》(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紅日》,於1957年出版,對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創作產生重大影響。“紅日”還成為了現在小學6年級第3單元的其中一個教材。

編輯本段作品簡介


1959年麵世的小說《紅日》,是屬於“紅色經典”的文學範疇。如今被人們視為“紅色經典”的文本。   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麵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在敘述曆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說結構上的別出心裁。   作品采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麵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 隊攻占漣水,人民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衝突中隻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麵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 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麵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而且,作家通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麵,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對比,為解放 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對比,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   作家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這樣的結構布局在當時習慣於描寫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文學作品中顯得獨特而又真實,體現出這位戰爭小說作家在當時的時代共名下對表現現代戰爭的獨到眼光。然後,作品再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為過渡,最後以集中描寫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達到高潮,三次戰役雖有主有次,卻渾然一體,作家在對曆史事件的敘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對時代共名的印證和闡述: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曆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擴展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