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青山不語慰忠魂——追尋紅十軍團譚家橋戰鬥足跡..

(2011-11-14 10:46:31) 下一個

ZT 青山不語慰忠魂——追尋紅十軍團譚家橋戰鬥足跡


 


吳振定 吳雲鬆 2006年10月17日11:06


“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願付青山。”這是粟裕將軍生前回憶自己戎馬生涯時寫下的詩句。數十年後,後人遵照將軍的遺願,將其部分骨灰撒在了將軍當年率領紅軍將士浴血奮戰過的皖南譚家橋。

國慶節的前一天,筆者懷著敬仰之情,去譚家橋尋訪紅軍先烈的足跡。出黃山市北行,迎著薄霧走進層層疊疊的500裏黃山,轉過一個急彎下坡,就看到一塊刻 有遲浩田將軍手書的“紅軍先遣隊北上抗日紀念碑”巨石,石碑的另一麵刻有洪學智將軍題寫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烈士們永垂不朽”一行大字。這裏就是著名 的譚家橋戰鬥遺址,鬱鬱蔥蔥的青山中埋葬著紅軍先烈的忠骨,前麵不遠處建有粟裕將軍骨灰墓。

據史料記載,1934年7月,為了配合中 央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打破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中央決定由紅七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約6千餘人),從江西瑞金出發向贛 東北轉戰,11月進入閩浙贛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從閩浙贛蘇區分兩路北上浙西、皖南,遭遇譚家橋、懷玉山兩次重大戰鬥失利後,餘部在閩浙邊堅持遊擊戰 爭。

譚家橋戰鬥是紅十軍團主力會合後打的第一仗。1934年12月14日上午,敵補充第一旅進入設伏地區後,紅軍突然發起攻擊,敵頓 時驚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亂。由於過早暴露了紅軍的火力,敵人迅速收縮兵力,並以大部隊抄捷徑占據了譚家橋地區的製高點。年輕驍勇的紅十軍團十九師師長尋淮 洲親自帶隊,冒著槍林彈雨勇猛衝殺,奪回了製高點,可是他卻身負重傷,不久即壯烈犧牲。此時,敵軍大批後續增援部隊已趕到,紅十軍團被迫撤出戰鬥向北轉 移。

譚家橋之戰,紅軍將士陣亡300餘人,一直是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粟裕將軍的心頭之痛。

1978年,粟裕將軍 又一次來到譚家橋,放眼滿目青山,追憶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不禁潸然淚下。他說:“我死後,要和戰死在這裏的戰友們長眠在一起。”1984年2月5 日,粟裕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同年4月28日,將軍的二子粟寒生帶著骨灰來到譚家橋,兌現了將軍生前諾言。

70多年過去了,當年紅軍 留下的長征精神成為譚家橋人民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當地黨委和政府依據史料將譚家橋戰鬥拍攝成電視專題片,作為黨員先進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他們已立項修建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黃山軍分區多次組織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參觀譚家橋戰鬥遺址,教育引導官兵學習長征精神,當好紅軍傳人,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 村建設。
















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羅丹)

 










  黨史資料庫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