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危矣2 (zt)
(2010-10-05 15:13:49)
下一個
日本就相當於美國肚子裏的蛔蟲,你實在無需考慮日本人在想什麽,因為他們的行為都是美國行為的反應。
那麽這次小日本對中國做了什麽呢?
先是日美在釣魚島海域進行了反潛演習(注意,有美國航母參與的,可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鬧),然後又在中國的南海進行所謂的“搜救”演習(搜救演習要動用登陸艦?),今年9月份公然在釣魚島海域逮捕中國漁船船長,今年12月份,日美將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聯合軍事演習————夠赤裸裸了沒。
當時鄧小平為了讓美國人相信其誠意,也為了遏製一下被蘇聯縱容的得意忘形的越南,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出兵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這就是中越戰爭。通過中越戰爭,美國終於相信中國徹底的投向了反蘇陣營。
日本這樣做和鄧小平的意思是一樣的,他隻是想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美國人,日本打算任何時候都做美國的好走狗,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那麽美國為什麽想要對中國動武呢?中國有實力威脅到美國人嗎?
答案是中國沒有實力也沒有意願威脅美國人,但是美國對中國動武能獲得天大的好處。不妨先列幾個天大的好處:
第一:美國現在收到金融危機的重創,美聯儲推行了無限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是美國經濟仍然疲弱乏力,就業數據表現不佳,而通貨膨脹的苗頭已經開始慢慢出現。而中國持有美國的巨額國債,如果出現戰爭,尤其是日本和中國的戰爭,中日作為美國第一、第二大債權國,美國將獲得巨大的利益。
第二:中國如果和美國出現戰爭,美國的軍事工業將急速發展,並且通過對中國的掠奪,中國又可以出現廉價的勞動力資產,可以供美國無窮無盡的享用。
第三:美國如果控製中國或者削弱中國的實力,可以將俄羅斯的戰略縱深進一步壓縮,對歐盟中的有反骨的德法兩國,也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第四:如果美國控製中國,可以將台灣海峽、馬六甲海峽徹底控製,太平洋將成為美國的內湖,俄羅斯和日本的潛在威脅將統統消散。
等等等等
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又是什麽呢?
中國針對美韓軍演,也進行了軍演————炮擊訓練,馬鼎盛先生說,中國的反擊“很具有詩意。”
小日本逮捕中國船長,中國強烈抗議了,層級上升到總理層級。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中國,中國簽署協議,購買俄國的圖23戰略轟炸機,加強戰略空軍,並重啟伊爾76加油機購買計劃。
中國發射嫦娥二號衛星,展示太空實力。
溫家——寶總理訪問希臘,希望購買希臘國債1000億美元。
在進行後麵的說明和推斷的時候,我和大家先講個故事。記得以前呢,我的一個伯父曾經和我說,他小時候為人和隨和,背也稍微有點彎,同伴們經常捉弄他,並且時不時有點欺負他。因為都是些小動作,他也忍忍就算了,沒當做一回事。忽然有一天,有個家夥竟然以為他天生好欺負,竟然羞辱他,他火冒三丈,一拳將那人的臉上招呼了一下,打的他嘴角流血,然後上去就咬住他耳朵,撕了一口下來,把那人嚇的連滾帶爬的跑了。從此以後,沒人敢欺負他。他後來跟我說:“你一定要給欺負你的人嚐到痛,不然他們會欺負你一輩子。”
即使如前麵所說,通過敲打中國,美國可以獲得這樣那樣的利益,但是如果中國能像我伯父那樣,讓侵犯者嚐到痛,那他們也不敢呀?那麽美國為什麽會這麽有恃無恐呢?
第一:中國的基尼係數超過0.5,貧富差距惡化,社會矛盾尖銳,政府官員腐化墮落,中國——共產——黨正在失去民意支持,這是美國有恃無恐的最大的原因。
其次,中國低效率、僵化、無創意的教育製度嚴重的毀壞了國人的創新思維,學校的行政化致使不學無術的官員一個個都成了學術土大王,結果完全扼殺了中國天才出現的可能,導致中國的教育失去了對國家騰飛提供動力的能力。
再其次,中國曆年的戰略失誤使中國失去了真正可以倚靠的朋友,朋友不是靠錢換來的,而是靠共同的發展方向和重合的國家戰略利益換來的。
最後,中國對美國長期的誤判,致使中國對美的貿易盈餘超過2萬億美元,從而大大加大了美國敲打中國的砝碼。
有賢人告訴我,我們總是要反省自己:“我們是否重於謀略,而忽略了實力?”中國人肯定不以為然,喜歡玩些手段。李鴻章謀略如何?甲午海戰照樣不是說來就來?蔣介石謀略如何?中國代表哭訴“國聯”又換來作用幾何?中國現在又來玩這一套。
你說去買希臘國債,歐盟就會聯合你起來反對美國?中國還想獲得美蘇爭霸時的戰略紅利?
你說引進俄羅斯的圖23有什麽作用?俄羅斯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那個圖23也是30多年前的貨色,現在又有什麽作用?
鄧小平曾說:“為了和某些大國搞好關係,我們有時候,就是不要臉皮也要做。”那時候是什麽時候?國家將進崩潰的時候。十年了,中國又在這十年裏做了些什麽?
遲浩田將軍前幾日在內部講話的時候說,戰爭正向我們走來。
現在的問題不是戰爭正向我們走來,而是戰爭必然向我們走來。隻是當戰爭向我們走來之時,我們的拳頭在哪裏?
————中國危矣。
本主題由 會員1471570 於 昨天 16:08 鑒定為 原創
作者:王氏音樂網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