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黑居易:《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破除種種迷思與誤解
(2010-06-09 14:32:43)
下一個
轉貼:黑居易:《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破除種種迷思與誤解
2010-6-9
黑居易(書評人)
今年是中國抗美援朝60周年。60年來,關於朝鮮戰爭的圖書可謂汗牛充棟,其中李峰先生的《決戰朝鮮》八年來暢銷幾十萬冊,成為迄今為止同類型題材作品的扛鼎之作,廣受讀者好評。
作者李峰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翔實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的全過程,讓人遙想鐵血時代誌願軍將士風采。《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後的國家形勢、世界局勢,細膩體察毛澤東做出出兵朝鮮的戰略決策,破除時下關於是否出兵朝鮮等種種迷思與誤解,熱情謳歌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英雄豪情,啟人深思,讓人感動。
《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將寫作背景從朝鮮戰爭爆發延伸到二戰結束初期,表現出很遼闊的曆史觀,給今人解讀抗美援朝提供了一個響亮的回答。要真正理解朝鮮戰爭,我們就必須清楚這場戰爭決不是一場因美國入侵朝鮮最終逼迫中國出兵援朝的孤立戰爭。在中國出兵朝鮮之前,美機就已多次轟炸我東北安東等邊境城市,而南韓6師7團,惟一一支進攻到中朝界河鴨綠江的南朝鮮部隊竟在美國顧問弗萊明指揮下向我國領土瘋狂射擊。
這樣,美國以幹涉朝鮮為契機,在中朝邊境以軍事力量嚴重威脅中國當時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同時又以朝鮮戰爭為借口直接武裝侵占台灣,用槍口對準了中國最富庶的華東六省。美國人已經把刀架在了中國人脖子上,中國人民除了奮起迎戰、出兵朝鮮,還能幹什麽呢?
所以,我國戰史學家徐焰如此評價朝鮮戰爭的性質:“這場戰爭雖然是一場履行國際義務和保衛我國安全的衛國戰爭,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場戰爭又是國內革命戰爭的延續,主要表現為作戰對象仍是長期與中國人民為敵,並侵占中國領土的帝國主義者。”《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令人信服地告訴讀者:正是朝鮮戰爭為我國贏得了進行和平建設的環境,奠定了中國走上國家與民族複興之路的堅實基礎。著名軍事戰略專家戴旭也有同感,在該書序中直言,“抗美援朝正是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
我們隻有了解這種時代大背景,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朝鮮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與曆史意義。直到今日,美國依然披著人權、民主、自由的畫皮,實行對華遏製政策,在台灣、西藏等許多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與模糊戰略,其嘴臉之醜惡可見一斑。
此外,《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實寫抗美援朝的曆史,破除了時下不少國人的種種誤解,功莫大焉。
例如,由於我軍裝備落後,加上誌願軍官兵絕大多數出身於農村,對於世界上日益發達的軍事技術缺乏了解,在作戰指導上有些拘泥於傳統經驗,結果在美軍連遭慘敗後憑借現代化武器裝備迅速改變戰術的情況下,越打越感困難。如果說第四次戰役是贏七負三,第五次戰役就隻能說是五五開了(彭德懷也認為第五次戰役是他一生軍事上的四次錯誤之一)。國內已出版的幾本較有影響的紀實作品往往以這次不甚成功的戰役為全書主題的結束,不免使不甚了解曆史的讀者有我軍越打越弱、美軍越戰越強之感。
《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告訴讀者的真實情況卻是,正是五次戰役結束後,根據新的戰爭實踐,我軍從軍委總部到基層連隊,及時總結經驗並進行了新的戰爭探索,對原有的戰法進行大規模改進,終於立於不敗之地,打得美軍毫無還手之力,直至最後凱歌高奏!在五次戰役後的防禦作戰中,誌願軍在世界上首創了坑道防禦戰術,以堅固的防禦工程使美軍對我鋼鐵陣地無可奈何。
《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還令人信服地再現了我誌願軍越戰越強的真實麵貌。在表現我軍官兵英勇頑強的同時,更注重描寫我軍的神妙戰術,避免了同類作品給讀者造成的一種“我軍純粹靠不怕死的人海戰術戰勝美軍鋼鐵火海”的嚴重錯覺。該書充分展示了我軍在嚴酷的戰爭條件下,如何開始以初步現代化的戰區後勤方式取代“小米加步槍,倉庫在前方”的原始後勤方式;如何從無到有,三年間在長空中搏殺出一支實力位居世界第三的空軍;如何在戰爭中發展起一支強大的炮兵;我軍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各個現代化技術兵種又是如何在戰爭中取得極大發展的。
美國人時至今日還在吹牛說朝戰殺傷我軍92萬人,西方國家也都采用這種說法。而真實的數字是多少呢?三年戰爭中,我軍傷亡總數39萬人,陣亡11萬4千人,殲敵70萬人,我軍與敵方損失比為1:1.8!在敵方火力強度高於我方十幾倍、技術條件遠勝我方的情況下打出這樣的戰果,人海戰術能做到嗎?倒是不少美國俘虜說了真心話——“你們(誌願軍)是世界上最會打仗的專家!”
《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
李峰 著
定價:45.00元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0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