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美關係向何處去--應對美國戰略壓迫各種辦法的比較分析
(2010-06-11 22:37:44)
下一個
轉貼:中美關係向何處去--應對美國戰略壓迫各種辦法的比較分析
zhang88
中美關係向何處去
—應對美國戰略壓迫各種辦法的比較分析
中美關係向何處去,兩國關係的未來將是怎樣一種前景,按照目前的態勢發展下去,最終會有一個什麽樣的結果,這是每一個中國老百姓都心存疑慮的問題。猶如變幻不定的天氣,幾十年來中美兩國關係的跌宕起伏,亦好亦壞,亦壞亦好,反反複複,勢同兒戲。人們看慣了中美之間的衝突與碰撞,也聽夠了有關積極合作的甜言蜜語,當衝突與碰撞發生的時候,各樣咒罵咬牙切齒;當官員們滿麵春風娓娓傾談的時候,美好的憧憬又紛至遝來。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竟然是這樣的陰晴不定,在人類的國家關係史上也實屬罕見。人們固然會分析其中的原因,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人們更想知道,在這樣的情形下,中美關係究竟要向何處去,中國應該如何麵對美國這個對手呢?
一、美國的戰略壓迫
很長時期以來,美國一直在鼓噪所謂中國的挑戰和威脅。美國社會上下對這個問題一直進行著廣泛與深入的討論,美國戰略界普遍認為,應對中國的挑戰,正成為美國當前及今後一個曆史時期所麵對的最重大的戰略課題,正因如此,美國總統奧巴馬才高呼美國絕不做第二,要堅決捍衛世界第一和世界領導的戰略地位。
美國主導下的西方輿論對這個話題也進行了充分的炒作。在鋪天蓋地輿論的影響下,世界上許多人都以為,中美關係看起來就像是挑戰與應戰的關係,似乎中國發球美國接球,美國成了當然的世界秩序的維護者,成了世界穩定的維持者,而中國則試圖改變世界。於是,美國不願意了,不僅美國不願意,眾多西方傳統強國也不甘心,亞太地區的主要大國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更加不甘心(印度現在正在設計怎樣超過中國)。在他們的心中,隻有美國才能挽狂瀾於既倒,救眾生與水火,美國儼嚴成了善良與公平的化身,而中國則被推上被告的位置,舉措失當、動輒得咎,用咱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幹啥啥不對”。
這就是西方的立場,這就是西方世界的邏輯。一些中國人也不免於墮於其中,拚命撰文立論,反複抗辯什麽中國不是威脅、不會挑戰美國的地位、不會改變現存世界秩序雲雲,雖然言說者往往聲嘶至力竭、口沫到橫飛,但西方世界卻總是不為所動,依然沉醉在中國威脅論中,陶醉於對這個威脅的各種描摹上。
但是,站在中國人民的立場上,結論卻恰恰相反。同任何一個國家都完全有權利成為繁榮、強大和現代化國家一樣,中國人民也完全有通過發展走向強大的權利,有權力成為技術最先進、經濟最發達、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法則規定中國不許超越美國,也沒有任何法則規定中國隻能做世界老二、隻能甘心服從美國的領導,沒有任何法則規定中國不能領導世界、不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和全球格局。相反,按照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性格內涵,完全可以相信,如果由中國代替美國來領導世界,又中國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和全球格局,人類世界隻會更加文明、更加和平,隻會生活得更加美好。如果說,中國對美國有什麽挑戰的話,這就是,作為世界第一大國,中國的品質要比美國更加優秀。
美國是絕不會讓賢的,它也決不甘心讓賢。它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美國所謂的所謂應對中國挑戰,就是要在民族發展和國家安全兩個方麵壓迫中國,用各種戰略絞索把中國捆綁個結結實實,使中國始終處於從屬和屈服的地位。當今中國麵臨一個又一個戰略困難,其中,來自美國的戰略壓迫無疑是最大者。這個戰略壓迫具有如下性質:
——這個壓迫是全麵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各方麵無空而不入,所有領域都有西方的招牌菜,都可以隨時拿來喊價要賬,既有軟的一手,什麽“負責任的大國”、“建設性的力量” 等,讓你上當受騙;也有硬的一手,如堅決用戰略包圍遏製中國,不斷向台灣出售武器,堅決介入周國周邊熱點問題等;還更多地使用陰暗的一手,如鼓勵支持各種分裂勢力,扶持幫助政治上的反對派等。這已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曆史事實所充分證明。
——這個壓迫還是全程的。在整個發展崛起的過程中,中國都將麵臨著美國的戰略壓迫,用一句習慣上被誤用的語言,就是“一以貫之”。不僅如此,這個壓迫還將隨著中國發展步伐的加快而加重,還要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而加強。一些人總以為,美國不同政黨上台執政會在對華關係上采取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總統上台會有不同的政策,中美關係起起伏伏,吵架歸吵架,合作歸合作,隻會越來越密切,終歸還是要好起來。我們說,這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觀點不過是在用貿易額的多寡判定關係的好壞,是單純的經濟貿易決定論。美國不會因為政黨不同而改變對華戰略的總目標、總方向,所差的隻是策略辦法;也不會因為總統個人性情的差異就改變與中國關係的實質,所差的隻是輕重與緩急。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設計,無論是接觸也好,遏製也好,兩手並重,兩手並舉,兩手都很硬,交替出擊,互相配合,力度和頻率都將越來越大,都將貫穿於中美關係全過程。
——這個壓迫更是全方位的。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僅僅東西南北中的全方位也還不夠,還要海陸空天磁全維度。地球上任何一個板塊,哪怕就是荒無人煙的南極或北極,隻要有中國活動,就都是美國針對中國施展遏製和對抗的舞台;也不管是地球上的海陸空三維,還是看不見的電磁空間或者是遙遠的外空間,美國都將把中國當對手,瞄準中國,謀求絕對的優勢。重新登陸月球正在拿中國說事,太空演習每次都以中國為對象,網絡戰也是以中國為對手,就是要全方位把中國當做主要對手,這將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美國全球戰略設計的基本特征。
這樣看來,中國與美國,究竟誰威脅了誰?究竟誰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呢?
即或我們承認中國對美國構成挑戰,事實上中國既不可能搶占美國的海外領地,也不會爭奪美國的海外盟國,更不會威脅和幹擾美國的海運,所謂的中國威脅,不過是中國有可能在經濟上總量上趕上或者超過美國、有可能在軍力上追趕美國步伐而已。而這就已經為美國所完全不能容忍。
但是,美國戰略壓迫給中國帶來的卻是顛覆性的危險,是中國曆史上從未遭遇過的空前的挑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未來的曆史長河中,中國必將成為美國霸權主義邏輯體係下最大、最深重的受害者,所謂中國挑戰美國不過是對表麵現象誇張和歪曲,而實質上是美國要將中國壓迫在其霸權體係之下,使之永世不得翻身。不是中國威脅美國,而是美國威脅中國,這是當代中美關係的根本特征。可以說,在美國空前巨大的戰略壓迫下前行,是當代中華民族所麵臨的最重大、最嚴峻的戰略挑戰。
二、不同的應對辦法
如何應對美國的戰略壓迫,在敵強我弱的戰略態勢下如何博弈,不同的中國人有不同的主張和態度。概括起來,在目前大體上有如下幾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積極擁抱法。
持這種辦法的人認為,人類曆史已經進入互利共贏、合作共生的新的發展階段,一體化、全球化是世界潮流,融入西方世界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歸宿,美國及美國所代表的西方乃人類未來之所在,不同美國合作,就不會有光明未來。所以,在中美關係上,他們主張用 “合作”代替一切、解決一切,主張要“丟掉幻想,務實合作”,無條件地深化與美國的戰略關係,強調“要積極爭取引導中美關係朝著更加合作的方向演變”,使中美兩國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麵,實現真正意義上G2,實現“中美國”的理想目標。他們甚至不承認存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迫,他們要千方百計地向中國的老百姓灌輸,美國對中國采取的一切措施,從根本上說,都是為了拯救中國,為了推進人類的 “自由與繁榮”,是無比高尚和無比偉大的,美國就是真理、正義與道德的化身。這種觀點在中國有相當的市場,基本上是學術界“專家”、“學者”們的主流意識,並且也得到了西方社會廣泛的呼應與支持。在最近一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希拉裏說中美兩國將“殊途同歸”,一定意義上也可以看做是對這種觀點的呼應與支持。
第二種辦法:視若罔聞法。
對於美國諸般直指中國的戰略設計,這種辦法采取的是“不看、不聽、不想”的“三不”態度,即:對美國明顯的戰略包圍“不看”;對美國狂妄的戰爭叫囂,對美國一係列重要戰略指導文件中以中國為主要對手的提法“不聽”(最多也就是弱弱敵嘟囔一句 “少數人別有用心”而已);對美國是否有朝一日要對中國下手則“不想”,非但不想,反而還要認為“美國因素在亞洲,利大於弊”,可以製衡日本,可以穩定朝鮮半島,可以遏製“台獨”,可以帶來穩定和繁榮。因為對自己都是這般,門前雪都不掃,哪還會管別家的瓦上之霜,所以對美國在世界上一切野蠻侵略及霸權行徑,也一概采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兩隻眼睛都閉上的辦法,總之是不能說一個“不”字,決不觸碰美國任何一根神經。“惹不起,躲著走”,隻要炸彈不落到自己的頭上,就一直這樣躲下去。
第三種辦法:韜光養晦法。
這種辦法是中國曆史上政治鬥爭的常見辦法,其要點是把真實心思和真正實力巧妙地掩藏起來,以待時機成熟後突發製人,曆朝曆代都不乏實例。概括起來,這個辦法大體上有三個特點,一是裝“傻”,如齊景公,如三國時的劉備,齊景公裝傻三年,不問政事,劉備一聽“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立刻裝作嚇傻,等等,類似例子還很多;二是裝“熊”,最著名的是越王勾踐,被夫差打敗之後把熊包樣裝得活靈活現、徹頭徹尾,甚至夫差有病他竟親嚐其糞便以探病情,終於逃過一劫,得以卷土重來、報仇雪恨;三是裝“弱”,在群雄並起的時候,來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決不當頭,躲在一邊積蓄實力,以待一朝大舉,如朱元璋等。以上說的都是中國的,其實國外也不乏類似的例子,比如赫魯曉夫之於斯大林,斯大林在世的時候,赫魯曉夫裝得極為溫順,總是一付傻乎乎的樣子,那個“光”韜的可謂幹淨,那個“晦”養得可謂深沉,結果真讓他等來了機會,斯大林一死,他立刻像變了個人,最後對斯大林掘墳揚屍。從上麵事例可以看出,這種辦法的要害在於“裝”,關鍵要把自己的真實心思和真正實力“裝”住。
采取這樣的辦法,自然要說盡好話以取悅對方。許多冠冕堂皇的官話,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實在很難講。如,中美兩國在事關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上,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兩國國情不同,雙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兩國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和長遠的角度出發,應對共同的挑戰,保持兩國高層的密切交往,培育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加強對話、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麵的中美關係,為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而努力,等等。這些話到底真的假的,天曉得。這些話聽起來都非常好聽,也非常漂亮動人,相信曆史上眾多韜光養晦者其水平也不過而而。
第四種辦法:戰略博弈法。
所謂的戰略博弈,簡單的說來,就是進行力量與智謀的較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鬥智鬥勇”。其實第三種辦法也該算戰略博弈的一種,隻是因其太過特殊,所以單獨開列。
堅持進行戰略博弈,就要綜合運用各種力量,在高超戰略智慧的指導下,靈活運用策略的手段為自己謀取利益,這既不是簡單的力氣較量,也不是單純地玩心計、耍手腕,需要有力量與智謀的統一、堅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使力量與智慧達到最優化的整合運用。典型的實例見於七十年代的中國,在當時中國領導人高超的戰略指導下,成功地塑造了世界戰略“大三角”格局,實現了當時條件下世界戰略的最優化組合。
四種辦法,四樣主張,熟優孰劣,何去何從?
第一,這反映了當前中國社會不同階層利益的對立和取向之分歧。
走什麽樣的發展道路,這是一個百年命題,在中國已經爭論了一百多年,現在仍然在爭論,今後還要爭論下去。在這個百年命題中,核心的問題有三個,一是中國能不能生存下去,二是中國更不能發展起來,三是發展起來的中國向何處去。現在看來,前兩個問題大體已經解決,現在最大、最核心的問題是第三個,即未來的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隨著中國的發展,這個問題必定要越來越突出。具體到中美關係上,與美國應該漸行漸近還是漸行漸遠,這是當前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內紛爭的一個主要內容。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說道底,反映的還是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對立及價值取向上的分歧。
在堅持第一種主張的人看來,所謂的美國戰略壓迫,無非是讓中國成為美國領導下的附屬,這實在沒什麽不好。積極擁抱美國,密切與美國各方麵的聯係,加大美國因素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比重,相應地就會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放大他們的活動空間,強化他們的整體利益。相反,如果中美出現嚴重的對立,他們的實際經濟利益就要受到損害,活動空間就要被大大地壓縮,社會地位也就將一落千丈(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衝突所帶來的損失》)。所以,盡管他們非常清楚,控製別人是美國霸權的一貫追求和一貫本性,中美發展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係的結果,不會是中國控製美國而能是美國控製了中國,即使這樣,他們也會認為是利大於弊,認為這將是中國中產階級特別高產階級得保代代相承長命百歲的一劑良方。盡管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比如貿易保護主義,對台軍售等,他們也要認為美國有點蠻橫霸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為中國說幾句話,有一定的愛國傾向,但在這個總的方向上卻是動搖不得的。
照這種主張發展中美關係,美國的認可與信任就變得至關重要。都需要得到哪些美國的信任與認可呢?經濟上,現在已經初步爭取到美國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的認可,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聽說又出現了點問題,看來好事多磨,還得努力),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還要進一步爭取美國更多的認可與認定。為此,要繼續加大對美國支持的力度。美國國債是不是要永遠買下去?回答是當然要一直買下去。既然要積極擁抱美國,就不應該想別的,要把救美國看成是救中國,甚至比救中國還急迫、還更重要。美國想要擴大出口,中國就應該加大開放市場的力度,美國滿世界放債,中國就應積極購買,以幫助美國渡過金融和經濟危機;政治上,要加強與美國的對話,認真聽取美國的意見和建議。要深入美國,去做美國各黨派、各利益團體的工作,多與他們交朋友,爭取美國社會各個階層對中國的認可與理解,如果能有朝一日讓美國承認中國是民主國家,那就更是上上大吉了;軍事上,要鼓勵和支持美國加強其亞太軍事戰略體係,積極配合美國解決朝鮮問題、伊朗問題等。至於對台軍售,也不要對美國的舉措作過多的解讀,要充分理解美國這樣做的苦衷與不得已,應該想到,真正等到台灣感覺不需要購買武器了,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也不要發展針對美國的武器裝備,比如美國發展空間戰爭係統,中國就不必跟隨,等等。上述這些觀點都是可以說出口和已經說出口的,有煌煌文字可資為證,“專家”、“學者”們從來並不羞於弄筆,也有媒體給捧臭腳、抬轎子。其實,不好說出口、不能說出口、還沒說出口的當然還更多更多。
第二種辦法是寒號鳥式得過且過的辦法。這種主張認為,隻要我們不挑戰美國的霸權,不觸動美國的霸權體係,不染指美國的戰略領地,美國就不會把中國作為主要對手,美國還有更多的敵人需要對付。美國或許還會時不時地整中國一下,但不會處心積慮地想把中國整垮整倒,更不會往死裏整。支持這種主張的根據也有兩點:一是美國需要中國的合作,以解決世界上的許多問題。二是中國也擁有巨大的核毀滅能力,人類發展到了今天,再也不會發生世界性的大戰了,中美之間不可能形成全麵與全方位的對抗。具體矛盾具體解決,有什麽事說什麽事,出什麽事解決什麽事,這樣就一切都OK了。
支持這種主張的,主要是甚為流行的兩大理論綱領:
其一是“落後就要挨打”的理論。因為中國比美國落後,結果必然就要不斷挨揍。美國揍中國完全正常,不揍中國反而倒不正常了。每到中國挨打受欺負的時候,這句話總是成為一些人的救命稻草,成為委曲求全的辯詞,把挨打受欺負的責任歸因於自己不行,力量不夠。來一個“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或者打完這邊臉,送上那邊臉。完全不管斯大林說這句話的本意及語境。
其二是“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理論。
在“落後就要挨打”理論邏輯之下,一些人闡幽發微、割裂“自己事情”與“外部事情”的關係,把二者對立起來,創新發展出了一套“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理論。國家挨了打,老百姓免不了心疼,愛國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表達這份愛國情懷呢?這個理論聲稱,“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就是最大的愛國”,也就是,你隻管你自己的事情好了,不要心有旁騖。比如學生隻要好好學習就是最大的愛國,工人隻要好好做工就是最大的愛國,農民隻要好好種地就是最大的愛國,等等,依次類推,大家都應該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顧眼前瘡,以不變應萬變。其實,這與其說是新發明的一種理論,其實還不如說是拾前人牙慧,查查三十年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的有關言論,有的話其實比這些還要更精彩。
抱著這種態度的主要是大量的既得利益階層,他們既反感美國的霸道,但又懼怕美國的勢力,更怕與美國搞翻後打爛多年辛苦積攢的壇壇罐罐、賬號金卡。比如台獨鬧得甚囂塵上的時候,重壓之下曾說出狠話,“寧可使改革開放成果付諸東流,也不惜一戰”。絕大多數老百姓怎麽也搞不明白,對台一戰與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什麽關係,更搞不清楚為什麽一戰就要付諸東流(其實說西流還更貼切些)。死逼無奈之下放狠話,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心態,竅要就在這裏。
第三種辦法是怎麽回事,大概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琅琅上口,目前也是主打品牌。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裏。真正的韜光養晦,真實心思別人是不知道的,真正的實力和陰毒的手腕別人是都看不見的,無論裝什麽,都必得活靈活現、跟真的一般無二。可現在弄得是滿世界都知道“韜光養晦”,已完全失去了隱蔽、突然的意義,這還怎麽“裝”呢?更何況“負責任的大國”頭銜如緊箍咒一般已經套在頭上,人家時不時就要念這個經,還有什麽光可“韜”、有什麽 “晦”可養了呢?
第四種辦法,這是大多數普通中國老百姓的主張的辦法。他們沒有利益的羈絆,不擔心失去個人的活動空間,出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烈願望,對內強調自力更生,經濟上盡量做到不受製於人或者少受製於人,對外強調自主自立,他們不相信什麽“中國離不開美國、美國也離不開中國”這樣的鬼話,追求民族自立自強,走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這種主張,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強大的精神源泉,它根植於中國社會之中,代表和體現了“中國的根本利益”。
按照這種辦法發展中美關係,中美關係就是一種鬥爭的關係,就要按照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文化精神,不畏強敵、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在鬥爭中求發展、求平衡,在鬥爭中促進國際局勢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從而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哪裏有戰略壓迫,哪裏也就有戰略反抗。美國的戰略壓迫必然導致中國人民的戰略反抗,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第二,哪種辦法行得通。
究竟哪種辦法走得通、哪條道路是通向未來的光明大道呢?
第一種辦法,顯然,這隻能是少數人的出路,這個主張所代表的隻是少數人的利益。擁抱美國的結果,隻能成為美國的附庸,最理想的狀況不過是達到蔣介石政府與美國的狀態。西方輿論之所以炒作“中美共治”、“中美共管”、G2等,並不是美國要在完成人類大同之前先實現與中國的大同,也不是美國準備把世界領導權讓給中國一半,更不是美國想培養中國當接班人,來一個“扶上馬、送一程”,美國之所以不斷提出這類蠱惑人心的口號,完全是為了從戰略的角度把中國捆綁在他們的戰車上,束縛在他們的行列中,既便於看管,又能為他們拉車出力、打工出活。美國的懷抱就如地主的大院或資本家的工廠,中華民族投入其中,等於簽定了集體賣身契,成了他們低廉的包身工,美國就永遠有辦法把花花綠綠的美元輸進中國,同時把一船又一船的中國人民的血汗裝運美國。
第二種主張也走不出多遠。俗話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想自己劃一塊戰略領地,然後來一個“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雨春秋”,既不可能,也不現實。說不可能,是因為美國不會允許世界上任何國家搞戰略圈地,就是你自己領土範圍內也不行。在人類的這個地球上,沒有美國管不到、不想管的地方,也沒有美國管不到、不想管的領域;說不現實,是因為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係隻能越來越密切,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利益範圍的擴張和戰略活動空間的擴大,比如在南美洲和非洲的投資,在東南亞的工程建設等,在中國看來,這是發展經濟的必然產物,但在美國看來,這就是挑戰,這就是威脅,這就必須加以遏製和打壓。世界的空間太小了。帝國主義時代曾經有一種說法是,世界已被瓜分完畢,後起列強沒有了擴張的空間。在今天所謂的全球化時代,世界已經不是被瓜分完畢的問題了,而是被帝國主義霸權體係格式化了,在美國的政治概念中,美國是世界的美國,世界就是美國的世界,美國把全球劃分成各個軍區,派兵駐守,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等是各區域上“病毒”、或“非法程序”而已,早欲除之而後快,隻不過有緩急先後之別而已。想躲在一邊自得其樂,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說,躲是不現實的,事實上也做不到。
第三種辦法無異於紙裏包火。現如今美國對中國的戒備之深、防範之嚴、偵伺之密、跟蹤之緊、誘逼之勤,打壓之狠,比冷戰時對前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一舉一動都能和“中國威脅論”聯係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還怎麽“韜光養晦” 呢?美國的戰略策劃者難道搞不清楚當今世界各類勢力的大小要害輕重緩急嗎?難道他們就永遠也弄不清“韜光養晦”的玄機和奧妙嗎?難道隻要中國一“韜光”,一“養晦”,美國的戰略機器就能停止運轉,美國的戰略家就會躺回床上放心睡大覺嗎?
說實話,當中國的實力還處在後進位置的時候,當美國的戰略策劃者還不相信中國能發展到什麽了不起的程度地時候,在他們還寧願相信中國必定要被分化、西化或者必定崩潰的時候,這時候韜韜光、養養晦也許還有一定的效果,做得好還可能達到戰略隱蔽的目的,可現在中國都快成了禿頭上的虱子了,還去念叨什麽“韜光養晦”,吾誰欺,欺天乎?
第四種辦法。這是唯一正確的辦法。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無一不經過血與火的考驗,中國曆史上每一強大的王朝誕生無一不經過披荊斬棘的奮鬥(唯一靠欺詐取巧得天下的趙宋王朝從誕生之日起就積貧積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洗浴,以致先天不足),這是人類的普遍經驗。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長河中從來就沒走過一條平坦的大道,麵向未來,我們完全應該有更多的憂患意識,應該有更多的危機意識。在中華民族的前進道路上,必定要有無數艱難險阻。環顧當今世界,如果問,哪個勢力是中國前進道路上最大的挑戰,回答毫無疑問是美國,中華民族發展前進道路上的最大絆腳石就是美國的霸權。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是中國外部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大的難題,中國與美國的鬥爭在根本上不可避免,隻有在這樣一場偉大的鬥爭中不斷取得勝利,中華民族才有光明的未來。
結論是簡單明確的:出於美國的根本利益,美國要千方百計用各種辦法從戰略上壓迫中國,使中美關係朝著有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對於美國來說,這是發展中美關係的基本方向,一切方法與手段都要服務和服從於這個方向;出於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要采取一切抗爭的手段戰勝美國的壓迫,衝破美國設置的一切障礙而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或者皈依美國,被美國所馴服;或者戰而勝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二者必居其一,這不是主觀上想不想、願意不願意的問題,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未來展望
因此,中美之間的戰略博弈將成為人類二十一世紀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戲。那麽,這台大戲會有什麽特色和亮點呢?
1、合作還是對抗
長期以來,各路權威人士一直信誓旦旦地聲稱,“中美兩國的共同點越來越多,共同利益越來越廣泛”。他們這樣講無非是要說明,中美兩國之間對抗將越來越少,即使目前仍存若幹也都是冷戰遺留;而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合作將越來越深,這是發展必然趨勢。於是,“發展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了中美關係的基本原理,成了不容置疑基本法則。
問題是,未來的中美關係果真能以合作代替對抗,最後隻有合作而沒有對抗嗎?
實際的情況將恰恰與此相反!我們認為,無論是雙邊關係的各個領域,還是涉及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中國與美國在根本利益上都是徹頭徹尾的對立。
——中美將在所有熱點問題上背道而馳。
在一係列熱點問題上,中美兩國在利益根本上是南轅北轍,不但朝鮮問題上是這樣,緬甸、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問題上是這樣,就是在氣候、核不擴散以及新能源等所謂人類共同問題上也一概是這樣,完全是一種你輸我贏的關係,根本不存在什麽互利雙贏。所謂的一致,完全是以中國的屈從和退讓為代價,是犧牲中國利益的結果。
——中美將在經濟建設上分道揚鑣。
經常有人說,中美經濟聯係密切,中美經濟關係互補性很強,誰也離不開誰,雙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近一個時期中美經濟領域的一係列衝突已經表明,中國經濟體係與美國主導下西方經濟體係二者之間完全是此消彼長的關係,美國振興經濟首要打壓的目標就是中國,歐洲也將如此,他們都不會甘心於中國取代他們成為世界主要原材料的消耗者和主要產品的生產者。奧巴馬已經說了,中國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果中國人都像西方人那樣的消費水平,那將成為世界的災難。這是什麽邏輯?這是赤裸裸西方一等、中國二等甚至不入等的邏輯!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雙方在經濟領域的衝突和對立隻能是愈演愈烈,也不存在什麽互利雙贏。
——軍事政治領域內將形成根本的對立
至於軍事、政治等領域就更不遑多論了。誰也不會認為美軍占領阿富汗是中國的福音,更不會認為美韓即將在黃海演兵是對中國的支持和幫助(有關這個問題的詳細文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中國能不能避免與美國的鬥爭______關於中美關係向何處去的思考》)。
時下各路高層政客們之所以熱衷於炒作所謂中美共同利益,不過是戰略上為對付中國而製造出來的迷霧或幻景,是對一些話題蓄意地進行人為的誇張與放大。相比中美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與衝突,這些人為捏造或者誇張出來的“共同利益”簡直是微不足道。極端一點,甚至可以說,隻要還沒有麵對外星人消滅地球的危險,隻要沒有其它星球撞擊地球的現實可能,中國與美國之間就找不到什麽“共同利益”。在可預見的曆史時期內,中美之間一切所謂“共同利益”,都不過是政客們的狗皮膏藥,都具有陰謀利用和戰略欺騙的性質,中美之間合作隻能是表麵的,是口號、是托辭,而對抗則是長遠的,是實質、是根本。今後一個時期,美國強化其全球戰略體係的各種努力必更加緊鑼密鼓,更加急切瘋狂,美國必將越來越加大對中國戰略遏製的力度,進一步強化針對中國的戰略設計,中國必將麵臨美國越來越大的戰略壓迫。未來的中美關係隻能在碰撞與動蕩中尋找平衡,對抗將越來越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特征。指望美國能放棄對中國的遏製,根本就是一廂情願;指望所謂中美“共治”,讓中國分享美國的世界權力,是徹頭徹尾的與虎謀皮;所謂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說到底不過是一套騙人的神話。
2、機遇還是挑戰
長期以來,關於中國發展的境遇,我們經常聽到一句名言:“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這句話是如此著名,在中國不但幾已放之於四海,且已滲入到一切領域,舉凡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也不論機關、事業、企業、學校等,越是重要的文獻越會著意陳述一番“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的道理,快成了天經地義的教條。在中美關係上也是如此,也是拿教條當律令,也認為中美關係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機遇大於挑戰”。這恰恰對上了美國的胃口。美國及一切崇美主義者一直在極力宣揚,美國就是人類“自由和繁榮的最好保證。”“好像中國能有今天全拜美國之所賜,全在於美國的恩惠,今後也得拜托美國高抬貴手,放中國一馬。現在美國經濟出現了一點複蘇的跡象,有些人就又在大談美國市場對於中國的機遇了
這又是一個騙人的神話!
機遇與挑戰並存,任何國家,人類的任何曆史上階段都可以這樣說,實際上是說了等於沒說,等於白說;機遇大於挑戰,隻能是相對和暫時的,由機遇大於挑戰的時候,也有挑戰大於機遇的時候,從來沒有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機遇大於挑戰”,“機遇”和“挑戰”的關係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到中美關係的未來上來說,美國究竟是中國的機遇還是挑戰?是“機遇大於挑戰”還是“挑戰大於機遇”?
表麵上看,美國市場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通過貿易中國從美國那裏賺了一些錢,似乎美國在給中國提供發展機遇。實際上這不過是表麵現象。在深層次上,美國給中國帶來的非但不是機遇,而且在事關國計民生的一切領域都有嚴峻的挑戰,在軍事技術上美國封鎖中國,在航空航天技術上美國要壓製中國,在戰略性的原材料和重要的產品市場上,美國要阻絕中國。從根本上來說,美國不希望中國真正繁榮,正如奧巴馬所說,如果那麽多中國人都過上同西方一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災難。美國所希望的,不過是要中國充當美國“奶牛”式的繁榮,成為美國隨意挑揀的“雜貨店”,本質上是要中國“繁”而不”“榮”,、“大”而不““強”,空有眩目的GDP而沒有任何真正的國家實力。曾幾何時,西方以及與西方配合的“專家”、“學者”們一片聲地咒罵中國的國有企業,對所有國有企業一言以蔽之曰“毫無希望”,恨不能立刻摧毀之。在他們看來,中國根本就不該擁有各類高、精、尖技術,不該擁有現代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各種軍工技術,這些技術都應該掌握在他們手裏,而中國隻配生產服裝鞋帽等生活品。在這一切關鍵領域,美國及西方非但不會給中國以任何機遇,反而對中國可能有的一切機遇都要毫不猶豫地加以扼殺。
所以說,在美國愈來愈大的戰略威脅下,盡管目前中國暫時還可以在各種取舍間搖擺尋覓,但最終必定是別無選擇,隻能走上對抗美國的挑戰之路,沒有任何所謂的機遇。這將是戰略上“華山道”,在越來越窄、越來越險的“華山之路”上攀登,這將是中美關係的宿命。指望打造一個什麽二十一世界大國關係的新楷模,中國一心一意當好“老二”,與世界“老大”緊密配合,開辟人類曆史上“老大”“老二”關係的新篇章,又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欺人之談。
3、戰爭還是和平
需多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中美之間也會爆發戰爭,更多的人不願意中美之間有朝一日爆發戰爭。作為一種願望、一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把願望當作實際,並因此決定自己的行動,則要犯曆史性的錯誤。
關於這個問題,一些“專家”、“學者”們的學說裏又有了一套創新的理論,其謂曰,“世界承受不了中美對抗帶來的損失,中美誰也承受不了對抗帶來的損失”。按照這個的邏輯,中美之間既沒有理由也沒有可能發生戰爭;按照這樣的邏輯,中美關係的不斷“深入發展”,將使戰爭的陰影逐漸遠去,最終歸於消逝。也就是說,中國與美國最終將攜起手來,在兩國之間消滅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揮之不去的戰爭夢魘;還是按照這樣的邏輯,人類是否將從此無大戰可能不好說,但地球上兩個世界大國之間不會在發生戰爭卻是板上釘釘、無可懷疑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所以他們對於一切有關美國針對中國軍事野心的說法都嗤之以鼻,都認為這不過是一些智商不足情商過足的 “憤青”們的瞎嚷嚷,對於美國任何大張旗鼓地新軍事準備,甚至對美國赤裸裸的軍事威懾,他們要麽說成是冷戰遺留,要麽解釋成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總之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這個理論成立,中美關係無疑將越來越走向和平,中國就完全應該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就沒有必要發展抗擊美國的武器裝備了,因為有了也沒用,中國承受不起與美國衝突帶來的損失;不但中國沒有必要發展抗擊美國的武器裝備,美國也沒有必要進行針對中國的戰爭準備,因為準備了也沒用,同樣因為美國也承受不起與中國衝突帶來的損失。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
實際情況與此正好相反!
——美國正在發瘋般地磨刀
利用占全球一半軍費支出這樣強大財力的支持(這裏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支持的),美國正在全般升級它的各類戰爭機器,不但要在陸海空常規武器上壓倒所有人,比如發展四代戰機、設計建造新的航母等,而且還正在發展完善NMD、TMD、“全球一小時打擊” 等全新的戰略係統,力圖實現戰爭能力的新跨越,從而剝奪其它國家的戰略發言權。
——美國正在準備進行新的戰爭
冷戰結束後,美國極力強化其遍布全球的戰略體係,不但強化歐洲、大西洋、地中海、中東以及中亞的戰略體係,而且正在進行重點轉移,劍指亞太,把亞太地區當做優先和重點的方麵;不但準備打大規模的局部戰爭,而且還進一步準備打網絡戰、打太空戰。為此成立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司令部,這些司令部都要有所“司”,有所“令”,其所“司”,其所“令”,不是別的,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戰爭設想與策劃。
——中國是美國的戰爭對象
磨刀是為了用刀,戰爭策劃也有明確的指向。向誰揮舞越來越鋒利的美國大刀呢?其實美國已製定了一個又一個晚輩詳細的戰略文件,如《核態勢評估報告》、《四年防務評估報告》等,毫不諱言中國就是其開刀的對象。美國從沒隱瞞其準備介入台海衝突的企圖,從沒隱瞞與中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現代化戰爭的企圖,美國正在完善針對中國的戰爭策劃(感興趣的讀者不妨閱讀筆者網文《不要低估美國的戰略企圖》)。譬如下棋,對手一直在擺布棋子,調兵強將,臨界虎視,伺機下手。一旦對方出現空檔或疏漏,馬上就會長驅直入甚至將軍,所謂的戰略平衡就是開殺前的擺布。美國之所以勞心費力地進行戰爭能力升級與戰爭準備,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大開殺戒、以討不服。現在,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布棋日臻完善,遍布亞洲西太平洋的各類戰爭機器高速運轉,其觸角經常深入到中國沿海及周邊進行挑釁撩撥,以窺虛實。可以說,戰爭的陰影一直在中國身邊徘徊。
——經濟是戰爭的催化劑
有人說,中美之間經濟聯係非常密切,雙方之間有巨大的貿易往來,中國持有巨額的美元外匯,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戶,雙方的人員往來也極其密切,在這種情況下,中美之間應該沒有任何戰爭危險。
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是不在少數,唯經濟論者更是把經濟關係鼓吹得神乎其技、簡直無所不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網文《經濟合作能否化敵為友》),一提中美關係,往往就要眼花繚亂地開列出一大堆嚇人的經濟數字,似乎這就是中美關係全部內容。事實上,人們慣常見到、何津津樂道的經濟聯係隻不過是中美關係的部分內容,中美之間的關係更多地成分是一種赤裸裸的戰略對峙和戰爭的關係。戰略對峙和戰爭關係正越來越多地主導著中美關係的未來,而不是所謂的經濟聯係左右中美關係的進程。人類戰爭的曆史經驗證明,經濟因素從來都是戰爭的催化劑,經濟聯係與戰爭幾率完全是一種正比的關係,沒有經濟聯係往往不會發生戰爭,而各種經濟糾紛的結果往往最後以戰爭收場。債務糾紛可能引起戰爭,貿易摩擦可能引起戰爭,市場及原材料爭奪更經常引起戰爭。據此可以說,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越密切,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越高,而如果美國不能忍受中國在經濟實力上的超越,則更有可能引發一場空前規模的戰爭。用戰爭手段解決經濟矛盾,人類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嗎?
因為中美之間有目前這般經濟聯係,就斷言什麽 “世界承受不了中美對抗帶來的損失,中美誰也承受不了對抗帶來的損失” 雲雲,根本顛倒了事情的本末,恰恰把問題說反了。密切的中美經濟聯係非但沒能降低中美之間的戰爭風險,反而使這個危險空前膨脹,這種狀況,大概與一戰時德法關係、二戰時日美關係相類似。
如果問,中美關係的前景究竟是戰爭還是和平,回答是,可能性各有一半。這取決於中國應對美國戰略挑戰的水平,取決於中國同美國進行戰略對抗的能力。換句話說,中國應對美國挑戰的能力越強,中美之間戰爭的危險越低,和平就將越有可能得到保障,才能有中美關係的健康和穩定。譬如一個身家萬貫的人,如果沒有起碼的防劫防盜能力,提著百寶箱滿身金銀地跟著人家瞎混,這幾乎等同於飛蛾撲火、自投羅網,難免不被人毆打劫掠。隻有當你有能力對抗被人,能夠應付別人的挑戰,你才有資格、有可能與人去“密切聯係、深化合作”。
這就是中美關係的未來歸宿。
20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