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5-6:鳳凰網:報論/ 中國為何造不出飛機發動機

(2010-05-07 11:36:39) 下一個
轉貼:鳳凰網:5-6:報論/ 中國為何造不出飛機發動機
2010-5-7

【大公網訊】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們給航空工業的整個投入,尚不及我們對越南援助的1/10,不及給朝鮮援助的零頭,甚至不及給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而同一時期,我國引進斯貝MK202發動機進行仿製,卻花費了13億元人民幣。(文章摘自《學習時報》2010 年5月3日作者:田文信)

我國航空兵主力作戰型號基本采用的是國外動力係統,目前除了裝備「太行」發動機的少量殲-11B戰鬥機使用國產動力係統外,所有的新研軍機都是買裝或仿製國外的發動機。「飛豹」戰鬥轟炸機使用的是仿製英國「斯貝」發動機的渦扇9-「秦嶺」。可以這樣說,我國航空動力工業還未向我國航空兵提供過任何一型我國自行研製的航空發動機型號,也從未有過一個航空發動機型號走完過預研 ─試製─驗證─立項─詳細設計─設計定型─生產定型的科研過程。

航空發動機的落後,已嚴重製約了航空工業的發展,成為空軍武器裝備發展的「瓶頸」。可以說,沒有國外動力係統,我國的航空兵主力就無法升空作戰!這對於我國國家安全、和平崛起來說,絕對是一個極為嚴峻的現實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中國和蘇聯往往是有了具體工程發展型號的時候,才去搞基礎研究、探索發展(應用研究)、預先發展,打算通過一個型號帶動整個航空動力產業的進步。而大家都知道這條道路是不符合航空動力型號研製的客觀規律的。而歐美等航空強國極其注重基礎研究和預研,筆者將其強大的法寶總結成為三個關鍵詞:預研工程,核心機計劃,發動機係列化。事實上,這三個關鍵的概念和理念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其構成了發達國家在航空動力發展上的整個思路體係的主幹。

在我國,一個發動機型號真正開始著手相關的實質技術工作是從立項開始的。如果不立項,就沒有發動機研究發展所需的大量經費。說白了就是如果軍方不立項發動機型號,與這個型號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就基本無法開展。

我國由於長期處於航空發動機仿製生產狀態,對於航空發動機研製客觀規律的掌握嚴重不足,對於航空發動機研製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大投入性沒有清晰認識。這樣造成我國航空發動機研製投資強度遠遠低於研製實際需要。例如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開始研製渦扇6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根據資料統計,20年研製經費共計隻有1.5億元,平均每年750萬元。當研製進入關鍵階段,需要高投資強度時,竟然有兩年每年隻給200萬元,以這樣投資總額和投資強度來研製先進大型航空動力係統簡直是難以置信,但曆史事實就是如此。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們給航空工業的整個投入,尚不及我們對越南援助的1/10,不及給朝鮮援助的零頭,甚至不及給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而同一時期,我國引進斯貝MK202發動機進行仿製,卻花費了13億元人民幣。

我國航空動力工業長期發展不良的根本原因更多是決策不當。

但是由此就認為航空工業不是高科技,航空工業則是簡單的生產工業就是相當大的認識謬誤。直到我國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航空都未列入我國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中。雖然「航空強國」的口號終究還是響徹中華大地,但是錯過的發展機遇和耽誤的時間又如何償還,如何追溯?損失的人才又由誰來挽回?在曆史的追思中,往往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來源:鳳凰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