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看老故事(1) 海明威眼中的蔣介石:怕共產黨更甚於怕日本人

(2010-05-05 22:15:56) 下一個
 1941年春天,時值二戰烽火四處燃燒之際,海明威夫婦造訪重慶。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海明威陪同新婚妻子瑪莎(記者)到遠東采訪;二是受美國政府派遣,了解二戰中國的情況,換言之叫打探軍情,因為美國這時尚未對日宣戰,宣戰是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


  海明威是具世界影響的美國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在歐洲擔任戰地記者,1926年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是他第一部成功作品,此後小說不斷麵世,其間以中篇《老人與海》(1952年)蜚聲世界文壇。作品通過老漁民桑提亞哥與鯊魚搏鬥、與大海搏鬥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真理:“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主人公孤軍奮戰的“硬漢性格”,達到寓言和象征的高度。 1954年,海明威獲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夫婦在重慶逗留近十天。對當初重慶的印象,大文豪說過這樣一段話:“除日機空襲、被炸房屋和街上標語等戰爭痕跡外,重慶並無多少戰時氣氛,夜晚依然燈紅酒綠,歌舞升平。此外,商品缺乏、物價飛漲,人口擁擠,一片肮髒,令人失望。”期間,受到蔣介石夫婦熱忱接待。海明威同蔣介石的談話由宋美齡作翻譯。蔣介石說:“重慶多霧,有人不喜歡,可我喜歡。濃霧天氣,撲朔迷離,誰也看不清誰,好像捉迷藏”。蔣介石談到了對抗日戰爭形勢的看法、國共矛盾、中國傳統文化及其道德價值體係等。海明威得到的印象是:“蔣介石怕共產黨甚於怕日本人”。


  作為來自美國的使者,海明威也見到了共產黨方麵的周恩來,是秘密約見的,這在此後海明威妻子瑪莎後來寫的《重慶之行》書中,有所記述:4月中旬的一天,我正在重慶的菜市場參觀,一位高個子金發女士悄悄走過來,低聲問我是否想見見周恩來。我當時不知道周恩來是誰,便回答說得去問問海明威才能決定。我匆匆返回住處談起此事。海明威一聽,非常高興,他回想著:“對啦!周恩來是喬伊斯·伊文思的好朋友。”他當即表示願意和周恩來會麵。我隨即返回菜市場,將海明威的口信轉告給那位金發女士。後來得知,她是八路軍駐渝辦事處負責人王炳南的德籍夫人王安娜……第二天,海明威夫婦先到街上隨意散步,在確信甩掉了盯梢的密探後便趕到菜市場,與那位金發女士會麵。王安娜帶著他們穿過一條又一條小巷,然後坐上人力車,用布簾蓋住車鬥跑了不近的一段路,來到一處住所,走進一間牆壁粉刷得雪白的地下室,裏麵隻有一張桌子和三把椅子。周恩來站在桌子後麵熱情地迎接客人的到來。周恩來穿著一件短袖開領的白襯衫和一條黑色的褲子,神態安詳,樸素大方。他和海明威夫婦之間的談話是用法語進行的。賓主雙方談笑風生,毫不拘束,就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海明威夫婦從他微笑的麵容和炯炯有神的眼神中,知道他明白他們之間的全部談話內容,而無須通過翻譯。


  海明威與周恩來的談話也沒脫離天氣和日機空襲。周恩來說:“重慶經過幾天大霧,今天終於露出陽光。可又遇上日機轟炸,如同眼下的中國,前途是光明的,但又充滿曲折。”周恩來著重對海明威談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海明威夫婦還去了成都,看到八千多名中國工人修建一軍用機場的壯觀景象。結束采訪,海明威大膽預言:“國民黨是沒有希望的,戰後,共產黨將取得中國的政權。”


來源:5-6:環球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