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2-8 ):崔士忠:“新聞聯播,拉開了21世紀反擊美國序幕”..
(2010-05-12 10:23:40)
下一個
轉貼 :2-8:網文:新聞聯播,拉開了21世紀反擊美國序幕
新聞聯播,拉開了21世紀反擊美國序幕
--暨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拉開序幕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2010年2月7日《新聞聯播》的一則新聞,拉開了中國人民隆重紀念這個節日的序幕。
2010年2月7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一條重要新聞:“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輯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已由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即日起在全國各地發行。《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分上、中、下三卷,收入毛澤東有關軍事理論、軍事戰略、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反侵略戰爭準備等方麵的電報、批示、講話、談話、書信、題詞等821篇,其中91篇為首次公開發表。”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新聞是被高調播出的,之所以說《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高調”播出,是因為這條新聞播發編排比較特殊。一是這則新聞出現在 “主要內容”的介紹之中,屬於“重中之重”的新聞;二是這則新聞具體播發次序被安排在“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2010年軍民迎新春文藝晚會”、“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裏韋·貝萊斯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新聞報道之後、“溫家寶主持召開座談會征求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和建議”新聞報道之前。這個規格是很高的,很多時候這類新聞是安排在“簡訊”報道中。
60年前的1950年的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東南兩水洞圍殲南朝鮮軍第6師一個加強營,並俘美軍顧問一名。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從那一天起,中國人民誌願軍以極差的裝備,把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軍隊及16國聯軍,從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打到了朝鮮半島中部的 38線,迫使美軍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圓滿完成了“保家衛國”這一抗美援朝的重大戰略任務,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全麵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美國吞並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複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真麵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誌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使我軍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了我軍的建設。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地向世人證明了一個真理,就是毛澤東主席所說的:“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的宣告結束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記得2007年春節期間,筆者一家人去中華世紀壇參觀,從聖火廣場向北,沿一條長270米、寬15米的甬道,自聖火廣場,向世紀壇壇體行進。仔細觀看甬道正中的一條總長262米、3米寬的青銅甬道,看著這條用特種合金打造的中華民族的曆史甬道,感慨萬千。
上麵從南向北鐫刻了距今300萬年前人類出現到公元2000年的時間紀年,用文字記載了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軍事等領域共7000 多條重大曆史事件,象征中華民族經曆的漫長曆史歲月。青銅甬道上有一層薄薄的流水,寓意著中華民族的曆史綿延不斷,曆久常新。漫步甬道,人影便映入水中,溶於曆史,猶如穿越歲月時空,體味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2000年曆經五千年的文明史。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1999年建立的這條曆史重大事件的甬道,竟然沒有記載中國人民誌願軍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連一個字也沒有,真是匪夷所思。這也不難解釋,美國為什麽敢於在那一年公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在中國的南海撞擊中國的飛機了。
紀念抗美援朝60周年的第二件事,可能就是央視大戲《毛岸英》的拍攝了。該劇不光在國內拍攝,為最真實的展現當時的情景,更輾轉朝鮮、俄羅斯,回到北京更是獲得了胡錦濤主席的特別批準和支持,破天荒的獲得了到中南海實景拍攝的資格。這讓中國人民的精神為之一振,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精神,真的要回來了。
美軍不害怕中國軍隊武器現代化,而害怕中國軍隊思想毛澤東化。隨著抗美援朝60周年日子的臨近,黨中央可能還會陸續推出一些紀念活動,毛澤東思想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共同信仰的日子,也許不再遙遠。
美國不斷挑起的越來越升級的中美貿易戰、美國售台武器計劃的真正落實、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印度導彈的頻繁試射及軍事演習----,最近1個月的事件不斷的提醒我們,美國在持續升級他們對中國的破壞活動,挑戰著中國人民的忍耐極限,毛澤東思想的回歸,是中國人民戰勝美帝國主義的根本前提。
中國人民到了萬眾一心的時候了,為了保護我們建國60年來社會主義建設成果不被漢奸破壞和出賣,不被帝國主義扼殺和掠奪,我們必須團結起來,消滅一切敢於來犯之敵。
作者:崔士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