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09-12-27:朝鮮停戰談判中的一出離間計

(2010-04-09 11:52:39) 下一個
轉貼:  朝鮮停戰談判中的一出離間計
  高臥故園整理
  一、邊打、邊穩、邊建
  1950年11月,在解決了軍事分界線問題之後,談判進行第三項議程(在朝鮮境內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第四項議程(戰俘遣返問題)的談判。談判過程中,朝中方麵的每一項提案,都要遭到“聯合國軍”代表的反對,其激烈程度不亞於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毛澤東在周恩來的有力協助下,穩操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的主動權。在“文鬥”方麵,我方有理。在“武鬥”方麵,我方亦有辦法,依托堅固的陣地,用“零敲牛皮糖”的辦法,一口一口地吃掉敵人,集少成多,合起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亦文亦武,緊密配合,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複較量中,迫使“聯合國軍”就範,達成協議。
  到1951年底,中國的國民經濟恢複和國家財政狀況的好轉,都已取得重要進展,這一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百分之19。其中,工業增長百分之 38.2,農業增長百分之9.4。財政不僅沒有出現赤字,反而出現了建國以後第一次收支平衡略有節餘的局麵。這說明,國內的經濟恢複和建設工作,不但沒有因為抗美援朝而停頓,反而更加向前推進和發展了。國家不斷增長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僅能夠支持長期戰爭的消耗,而且能夠為最終贏得這場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雄厚的物質基礎。
  當年在決策出兵的過程中,人們最大的疑慮之一,就是擔心影響經濟的恢複,怕被長期的戰爭拖垮。毛澤東對這場戰爭給予國內建設可能造成的各種不利影響,也作了充分的估計,並作了最壞的打算。直到1951年上半年,他還對能否經受得住朝鮮戰爭長期化、美國企圖與我打消耗戰的考驗,表示過擔憂。然而,一年多的實踐證明,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抗美援朝不但沒有影響經濟和其他事業的恢複,反而動員起全國億萬人民,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集體主義精神,全麵促進了國內各項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這是人們原先沒有估計到的,也許包括毛澤東在內。這個事實,使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對於贏得這場戰爭更加充滿信心。在毛澤東給彭德懷等人的電報說:
  “你們在朝鮮,我們在國內,一致配合進行大規模的切實可行的精簡節約,加上國內的增產運動,明年的一切工作就很好做了,就確有把握完成任務了。我們和敵人進行的談判能成功固好(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即使不成功,我們也確有把握使戰爭繼續打下去,直到爭取勝利為止,同時毫不妨礙國內的國防建設和其他建設,各項工作均可蓬蓬勃勃地發展下去了。” 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這樣在經受新的嚴峻考驗中,邊打、邊穩、邊建地度過了一九五一年。
  二、自願遣返還是全部遣返
  到1952年5月,朝鮮停戰談判取得重要進展。在第三和第五項議程上,雙方達成了協議。朝鮮停戰談判的五項議程,隻剩下第四項,即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沒有解決了。關於戰俘問題的談判,從1951年12月11日就開始了。雙方爭論的關鍵在於,朝中方麵主張依照日內瓦公約的規定遣返全部戰俘,美國則借口所謂 “自願遣返原則”,拒絕全部遣返。朝中方麵為謀求問題的解決,兩次提出折衷調整方案,都遭“聯合國軍”代表拒絕。
  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離間計
  7月13日,“聯合國軍”代表提出一個遣返方案,其中遣返朝鮮人民軍戰俘占應被遣返總數的百分之80 左右,遣返中國人民誌願軍戰俘隻占應被遣返總數的百分之32。兩者的遣返比例如此懸殊,隱藏著美國企圖離間朝中兩國、兩軍關係的政治陰謀。7月15日,周恩來致斯大林電“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認為絕對不應接受敵人這種具有挑釁性和引誘性的方案,而且在敵人壓力之下屈服,對我極為不利。”“如果敵人拒不讓步,繼續拖延,我們即擴大宣傳,揭破敵人企圖破壞停戰談判、擴大侵略戰爭的陰謀,動員世界人民輿論,並配合我們在朝鮮前線的堅持,使敵人不斷損傷,以逼使敵人最後讓步。如敵人竟敢於破裂談判,擴大戰爭,我們亦有所準備。因為這個問題是個政治問題,不但對朝中兩國,而且對整個革命陣營都有影響。”同一天,周恩來致金日成並李克農的電:“接受敵人十三日方案,對我極為不利。不接受並準備敵人破裂,我們具此決心,敵人倒不一定破裂。如果敵人不讓步,或使談判破裂,我應與敵戰下去。”7月16日,斯大林複電毛澤東:“你們在和平談判中所持的立場是完全正確的。”


關鍵字: 抗美援朝 停戰談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