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 3-5:誤判危險,銳減國防增幅令人憂慮!

(2010-03-06 20:25:04) 下一個

[轉貼] 3-5:誤判危險,銳減國防增幅令人憂慮!作者:老勝算,來源 3-5 中華網

2010年國防預算,比往年相比增幅出現明顯回落。按國務院提請審查的預算報告,2010年國防費預算為5321.15億元,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371.16億元,增長7.5%。其中,中央本級安排國防支出5185.77億元,比上年增加360.76億元,增長7.5%。國防預算占當年全國財政支出預算的6.3%,與前幾年相比,國防費增幅有所下降。但上述數字要等到人大會議審查批準後才能算數、生效。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人大會議發言人李肇星三月四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召開記者招待會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是什麽原因促使決策層做出這樣的計劃安排呢?

筆者手頭沒有權威部門專家的有關論證資料,隻是根據國內外的資訊略作分析,一家之言懇請網友們斧正,也希望通過網壇引起人大代表在審議報告時重視廣大網民的意見。

依筆者看來,做出這樣的安排首先是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西方國家對中國近年軍力增強頗有微詞,甚至矛頭直指中國軍力快速擴張“威脅”他國安全,並極盡挑撥中國與近鄰關係之能事。

與此同時,由於美英等大國財政吃緊,不得不縮減部分防務開支,如美國決定暫停F_22戰機的生產,推遲F_35的交付時間。但這些表象掩蓋了一個明顯事實:即霸權國家已經擁有超過任何國家的超強軍力,無需急於在經濟危機時期大量增加國防預算(實際上他們仍然增加了投入。附:新華網華盛頓10月28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28日簽署從2009年10月7日至2010年9月30日的財政年度國防預算案,總額為6800億美元。)

其次,決策層對中國麵臨的長遠安全形勢沒有足夠的緊迫感,憂患意識不強烈,出於對當前形勢的樂觀,以為眼前並沒有明顯的戰爭威脅,且台海兩岸情勢已經緩解,周邊暫無戰事,判斷加大國防建設沒有緊迫性。

第三,國家關注的重點集中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問題上,國防建設由此推至較為次要位置,因此在預算安排上有所側重。

以上三個原因是決策層縮減國防預算增幅的可能依據。

依筆者看來,這是太顧忌西方對中國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國安全形勢的誤判。正是由於這種誤判反應到國防預算上出現了增幅的銳減。這必然對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此思路,將對國家未來的長遠安全帶來危險。

對於國家麵臨的安全形勢,據筆者常年關注,雖然當前並沒有明顯的戰爭威脅,但嚴峻的安全環境卻是不爭的實事,這不能不使人憂心忡忡,有時甚至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感歎。

從當前和長遠的世界大環境來看,美國稱霸世界的局麵短期內並不會有根本改變。中美的利益衝突難以避免。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依然如故,一旦發生重大利益衝突達到不可調和的階段,即有可能在某個時間點在某個地方形成軍事對峙局麵,到那時我們拿什麽與之決戰?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後也是決定性的手段,經濟與政治緊密關聯。隻有以軍力為後盾的經濟才是安全的經濟。因此,中國唯有毫不鬆懈的發展自己的軍力,才能有效的保護國家利益,阻止霸權國家侵害我國經濟利益的妄想。

我國目前的軍力仍然相對處於弱勢,這與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快速發展並不同步,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後情況。例如:我國目前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例世界第三,並有可能在今年達到僅次於美國的規模,但軍力僅位例世界第七的位置。

從國內情況來看,目前台海局勢雖然有所緩和,但難保未來和平統一一定成功,一旦台灣新領導人上台推行台獨路線,戰爭將不可避免。隻有立足於武統,才能保證實現國家統一的機會不會喪失。因此,戰爭仍然是實現統一的一個選擇。國防建設放緩,不利於我軍形成壓倒性優勢,對“台獨”將失去有效威懾力。

再說,中國周邊的領土和領海爭議不斷,遍布戰爭引爆點,南海周邊小國正加緊軍力建設,以圖對抗我國維護主權的努力十分明顯。印度國防建設的步伐正在加快,加緊購進先進裝備,中印邊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惡戰。

綜上所述,清醒地認識到國家麵臨的安全形勢,就必然要毫不遲延的加速國防建設的步伐,加大國防預算的投入,而不是相反。我們不能忘記曆史上有國無防的悲慘教訓!

沒有國家的長久安全,人民的幸福安康從何談起?為此,哪怕是目前生活苦一點,其他開支少一點,也不要減少國防建設投入,況且國家現在並不差錢!應不惜舉國之力建設自己的航母艦隊,研發自己的第五代戰機,壯大自己的核武庫,建立自己的反導陣地。

筆者在此疾呼:國家安全大如天,為了國家的長遠安全利益,政府應保持二位數的國防預算增幅,力爭快速打造一支現代化的中國軍隊!為了國家的長遠安全利益,決不要顧忌西方的反應,請不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