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鴻門宴,胡總會去參加4月美國核峰會嗎?

(2010-03-18 11:57:09) 下一個
轉貼:作者[仙湖光影] :鴻門宴,胡總會去參加4月美國核峰會嗎?

3-16
中華網國際觀察

目前,中美關係冷淡,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是否出席4月美國華盛頓核峰會至今無人知曉。由美國發起的世界核不擴散峰會將於4月12-13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回顧2010年開年後,中美之間因貿易製裁、對台軍售等衝突導致之前熱絡的雙邊關係驟然降溫。現在,已有媒體在猜測胡總是否會出席美國鴻門宴?還有人擔心在華盛頓會否發生布什式鞋襲事件?



中美冷淡與奧巴馬變臉有關

奧巴馬去年11月北京之行回國後突然對中國“變臉”。不但對中國產品狂舞貿易製裁大棒,而且利用穀歌退出事件指責中國政府搞網絡監督,拿人權牌打壓中國;更不顧中國之核心利益,既堅持對台售武,又堅持接見達賴。其強硬態度令一些美國自己人都覺得有點過份、“不合時宜”。

奧巴馬之所以如此,皆因美國內部出了問題。其一,奧巴馬民意支持率持續下降,不僅連任是奢談,若民主黨中期選舉失利,奧巴馬可能在任內就會成為跛腳鴨。為了提升支持率,奧巴馬隻有選擇對中國變臉。對中國表現強硬是曆任美國總統或政治人物最便宜而又立竿見影的、屢試不爽的挽回民意和選票之策。其二,美國經濟並沒有數據顯示的“此般”好,第一是就業壓力沒減,第二是將近1.6萬億美元的赤字預算沒著落。因為購買美債的首席大戶中國在購買美債方麵不配合。奧巴馬對中國連環出手,既是美國人“沒借口而創造借口逼中國出讓利益促美國經濟複蘇”的一貫之流氓談判策略,也是美國人因中國不受擺布而惱羞成怒之陰招。



中美更激烈的衝突可能是伊核問題

2010年3月2日至4日,美國方麵派了兩個“中國通”-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訪問北京。外電稱斯坦伯格一行訪華目的為了修複美中關係。國內馬屁專家說“這是美國放低姿態向中國示好。” 我認為美國根本沒有認錯之心與行。此行是美國希望說服中國,支持其對伊朗的全麵製裁議案。看看斯坦伯格結束中國之行後轉赴日本訪問時在記者會上就伊朗核問題的談話就可以印證這一結論。“我想日美會采取統一步調來處理這一問題。”“4月將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日本的作用非常重要,期待在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製裁的問題上加強日美合作。” 斯坦伯格如是說。

世人都知,中國認為台灣問題、藏疆問題是自己的核心利益。但鮮有人知道,伊朗核問題被一些美國人看作是事關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世界日報》認為,伊朗問題既威脅到美國的核心利益,也威脅到美國兩大政黨的選舉利益,因為控製美國經濟政治媒體命脈的猶太人集團,將其視為首要的問題,遠超過朝鮮核危機。因為伊朗擁有核武,對美國、對以色列是一場噩夢,美國和以色列一定不會坐視不理。美國人以為,伊朗擁有核武,就是挑戰美國的全球能源戰略,就是給以色列帶來滅頂之災的危機。因此,美國為了製裁伊朗,不惜向俄羅斯妥協,承諾不再在俄羅斯周邊搞“顏色革命”。但美國在需要中國支持其製裁伊朗的時候,卻一再損害中國的核心利益,為什麽?

如果中國同意美國製裁伊朗的提案,將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的威信,將嚴重損害中國自身的經濟利益、地區戰略安全利益。如何在伊核問題上鬥而不破,不損害自身核心利益又平衡美伊立場而能達成妥協,將是這次中美係列衝突的外交最難之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雖然中美近期氣氛冷淡,但衝突問題若能通過對話談判得以解決,仍是雙方國家領導人的首選之策。首先,中美關係今天的局麵,正如媒體報導,責任完全在美方。隻有美國改變立場,僵局才能化解。所謂危中有機,不排除中方領導人想利用這次衝突,徹底解決美國對台灣售武遺留問題。其次,美國經濟麵臨的困難局麵,已使奧巴馬“讓中美翻臉”的底氣不足。第三,中國雖然不同意美國製裁伊朗的立場,但中國仍然堅持就伊朗核問題進行談判的立場沒變。中國人有句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是危機要化解,那肯定是武鬆夜行景陽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胡總將會參加四月美國華盛頓核峰會

3月2-4日,斯坦伯格與貝格北京之行,據說專門談到了促使中國國家領導人參加4月份舉行的核安全國際會議。中國外交部對外表態說,中國高度重視此次會議,並參與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但對國家領導人是否出席此次會議,僅以“沒有進一步的消息”對外作答。 “沒有進一步的消息”這裏可以理解為,是否成行要看美國進一步的誠意和行動。

3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正式簽署了去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所達成的協議。在哥本哈根協議達成之後,中國曾經幾次釋放信息,暗示中國有可能會不簽署這一協議。此前有媒體報導“這讓美國甚為惱火。”美國的氣候談判代表施泰恩在二月初時就警告說,中國如果不簽的話,事情就太嚴重了。中國現在宣布簽署哥本哈根協議,是不是想給奧巴馬一點麵子,畢竟哥本哈根協議是奧巴馬上台以來不多的外交成績啊!

3月1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任命了最新一批駐外大使,包括駐朝、駐日、駐英、常駐聯合國和日內瓦辦事處等五位新的副部級大使。不過引人關注的是,新任駐美大使並不在本批任命名單中。媒體稱“中國未宣布新任駐美大使引起國際社會震動!美國驚呆了。”但最新消息是,新華社3月15日報道,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張業遂和夫人陳乃清14日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履新,成為第九任中國駐美大使。如不是胡總赴美要準備,北京大可讓張大使回國休個長假,讓美國人費心思量一下為何中國大使不來?

3月15日, 到訪北京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中國的繁榮富強對全世界都有利,中國的重大關切應該得到尊重。美中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潛力。他將繼續為促進美中關係的發展而盡力。基辛格出馬, 是否要在中美之間傳遞某種承諾呢?

上海世博會將於5月舉行。因為金融海嘯導致籌款困難,美國曾一度考慮不參加上海世博會,但又擔心缺席會被解讀為“冷落”中國。為了避免一場中美外交災難,美國最終宣布“麻煩多多”的世博會美國館將會在5月1日的上海國際博覽會上開幕。中國不想五月世博會有缺憾,自然也要讓奧巴馬在四月份的核峰會上過得去。

基於以上媒體報導的新聞事件和背景信息,不難看出胡總將會出席華盛頓核峰會,否則,若不出席則說明中美之間一定出現了特別重大分歧。話說回來,即便是胡總參加美國核峰會,估計也是來去匆匆,甚至匆忙到沒時間安排雙方領導人舉行正式會談。



華盛頓核峰會難有共識

美國執行核不擴散政策曆來采取雙重標準的做法,如今是搬起石頭砸到自己的腳。美國因伊核問題要製裁伊朗的提議受到世界地區大國的反對。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副總統拜登和其它官員為遊說支持力量,分別訪問了沙特、南非、巴西、埃及和土耳其,這些地區大國的領導人均表示不讚同或不支持美國製裁伊朗。何況,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和中國也沒有理由會支持美國製裁伊朗的議案。可以預計,四月的世界核峰會最終可能隻能達成一份沒有具體約束力的原則性協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