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電視劇《解放》在淮海戰役上打馬虎眼

(2010-03-18 11:41:09) 下一個
http://club.mil.news.sohu.com/r-zz0255-231491-0-1-900.html

電視劇《解放》為了表現毛澤東在指揮三大戰役時的“高瞻遠矚”、“雄才大略”,采用事後諸葛亮手法表現他在淮海戰役上的“高明”。
當劇情還在東北戰場的林彪猶豫打不打錦州時,就出現毛澤東指出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是殲滅黃百韜兵團;當劇情處於遼沈戰役後期時,就假借朱德的話表達毛澤東謀劃的淮海戰役將更大,是南線的大決戰。
而曆史事實是怎麽樣的呢?
當林彪在打錦州問題上猶豫時,1948年10月11日,毛澤東向饒漱石、粟裕、譚震林及中原局發出《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電:
(一) "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二)"第二階段,以大約五個縱隊,攻殲海州、新浦、連雲港、灌雲地區之敵,並占領各城"、"此階段亦須爭取於兩個至三個星期內完結"。
(三)"第三階段,可設想在兩淮方麵作戰"、"三個階段大概共須有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時間"。
(四)" 淮海戰役的結果,將是開辟了蘇北戰場,山東蘇北打成一片,邱李兩兵團固守徐蚌一線及其周圍,使我難於殲擊。此時,你們仍應分為東西兩兵團。以大約五個縱隊組成東兵團,在蘇北蘇中作戰。以其餘主力為西兵團,出豫皖兩省,協同劉鄧,攻取菏澤、開封、鄭州、確山、信陽、南陽、淮河流域及大別山各城。"
"西兵團與劉鄧協力作戰的方法,亦是一部兵力打城,以主要兵力打援阻援,這樣去各個殲敵。劉鄧因兵力不足,不能實現如像你們攻濟打援戰役及淮海戰役那樣的作戰。你們西兵團去後,就可以實現那樣的作戰,六七兩月開封睢杞戰役就是西兵團與劉鄧協力的結果。"
(五)"你們以十一、十二兩月完成淮海戰役。明年一月休整。二月西兵團轉移,三至七月同劉鄧協力作戰,將敵打至江邊各點固守。秋季你們主力大約可以舉行渡江作戰。"
在此電中毛澤東設想的淮海戰役主要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是“小淮海”,戰役結束後敵軍收縮集中於徐蚌一線,難於殲擊,華野要兵分兩路,一路在蘇北蘇中,一路南下淮河流域,“將敵打至江邊各點固守”。毛澤東對南線的戰略規劃不僅不是以後發生的“大淮海”,反而是順著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杆子往上爬。
10月25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鄧小平並告饒漱石、粟裕、譚震林電:
“然後直取蚌埠,並準備渡淮南進,占領蚌浦段鐵路。以你們全軍四個縱隊十一個旅控製淮河以南、長江以北、淮南鐵路以東、運河以西廣大地區,吸引敵人來攻。你們則忽集忽分,機動對敵,準備在該區堅持兩三個月。此著為敵人所不及料。敵為防我渡江,必從徐州附近分兵南壓,亦有可能從白崇禧係統調兵向東。我華野則可能於兩個月內殲滅劉峙係統五十五個師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十八個師左右,取得大勝。如敵以重兵對付你們,則你們可用暫時分散作戰的方法.將全軍(十二個旅)分散配置於江、淮、巢、運之間躲過其壓力,以待華野之南下。”
毛澤東的想法是讓中野鑽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套子,對華野的指示仍是打“小淮海”。
陳鄧於當日申時回電軍委:
“二、我們意見以力求殲擊孫元良為第一要著,如不好打,則向宿蚌來進攻。白崇禧已令黃維向西增援,該敵西進已來不及,隻要機會好,能殲孫元良大部更為有利。
 三、挺進淮南,非到萬分必要以不采取為好,因為該地區狹小、濱湖,山地則缺糧缺水,大兵[團]很難機動,同時對部隊情況亦不適合。現在鞋、襪、棉褲、帽子、綁帶尚未補齊,財政上毫無準備及輜重不能攜帶。
 四、如果於萬分必須渡淮南進,則宜以一個縱隊破擊蚌埠、南京段,主力攻占定、合、六、壽、風、霍、穎諸縣,背靠大別山,並打通淮南,保障後方供應線。總之實行此著,我們很難打到仗,而且可能有較大的消耗。”
10月26日,毛澤東複電:“同意你們25 日申電”
陳毅、鄧小平拒絕了毛澤東讓中野渡淮南進的指示,使中野、華野進行戰役性配合成為可能。從上述兩封毛澤東對華野、中野的指示電看,毛澤東對“小淮海”的用兵指導思想是分兵,華野分為東西兩兵團,中野分到淮河以南,根本不是後來集中華野、中野全部主力於徐蚌地區的“大淮海”布局。
10月31日晨時,在得悉中野主力將出擊徐蚌線後,粟裕致電軍委及陳、鄧:
“二、淮海戰役,當遵令於齊晚同時發起戰鬥,但不知陳軍長、鄧政委所部能否於齊晚發起戰鬥,請陳鄧示複。三、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
11月8日粟裕、張震向軍委、陳鄧、並華東局、中原局發出《對敵可能采取方針估計與對策》(齊辰電):
“(一)由於近來全國各戰場的不斷勝利,尤其是東北的偉大勝利與完全解放,促成戰局的急劇大變化。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有采取下述兩種方針可能:
第一,以現在江北之部隊再加上由葫蘆島撤退之部隊,繼續在江北與我周旋,以爭取時間,加強其沿江及江南及華南防禦。
第二,立即放棄徐、蚌,信陽,兩淮等地,將江北部隊撤守沿江,迅速鞏固江防,防我南渡,並爭取時間整理其部隊,以圖與我分江而治,俟機反攻。
(二) 蔣介石如采取第一方針,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殲敵的機會。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殲敵,則造成今後渡江的更有利條件,且在我大軍渡江之後,在蘇、浙、皖、贛、閩各省不致有大的戰鬥(如在江北大量殲滅了敵人,則嚴重的戰鬥要在華南才有打的),也不致使上述各省受戰爭之更大破壞,使我軍於解放後容易恢複。但如此,對江北及華北各老解放區的負擔仍將加重,又為不利。
如果蔣介石即采取第二方針,可以大大減輕我江北及華北各解放區的負擔,使這些解放區迅速得到恢複,但我今後渡江要困難一些(困難仍完全可能克服),並於渡江之時在蘇、浙、皖、贛各省尚須進行一些嚴重的戰鬥和部分的拉鋸戰,且在江南大量殲敵的條件亦較江北差一些,這又是不利的一麵。
(三)我們不知各老解放區對戰爭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如果尚可能作較大的支持的話,則以迫使敵人采取第一方針為更有利。如果認為迫使敵人采取第一方針是對的,則我們在此次戰役於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不必以主力向兩淮進攻(新海敵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轉向徐(州) 固(鎮)線進擊,抑留敵人於徐州及其周圍,爾後分別削弱與逐漸消滅之(或殲孫兵團,或殲黃維兵團),同時以主力一部進入淮南,截斷浦蚌鐵道,錯亂敵人部署與孤立徐、蚌各點敵人。為此,在戰役第一階段之同時,應即以一部破壞徐蚌段鐵道,以阻延敵人南撤。管見是否有當,請即電示。”
11月9日 16 時,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鄧小平、粟裕、陳士榘、張震電:"現在不是讓敵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長江以南的問題,而是第一步(即現在舉行之淮海戰役)殲敵主力於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將來舉行的江淮戰役)殲敵餘部於長江以北的問題"。"敵指揮係統甚為恐慌混亂,望你們按照上述方針,堅決執行,力爭全勝。此時我軍愈堅決,愈大膽,就愈能勝利。"
11月9日亥時,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張震並告華東局、中原局電:"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華東、華北、中原三方麵應用全力保證我軍的供給。"
9日毛澤東所發兩封電報接受了粟裕的建議,指示要打“大淮海”,齊辰電在“小淮海”轉變為“大淮海”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一電文電視劇《解放》絲毫沒有提及,粟裕在催生“大淮海”上的作用被完全掩蓋了。
遼沈戰役解放軍傷亡6.7萬,國民黨軍傷亡5.68萬;淮海戰役解放軍傷亡12.5萬,國民黨軍傷亡17萬;平津戰役解放軍陣亡3.8萬,國民黨軍傷亡約3 萬。淮海戰役交戰雙方的傷亡是另兩大戰役之和的1.5倍,在雙方投入兵力的對比上三大戰役中隻有淮海戰役解放軍少於國民黨軍,在雙方的傷亡對比上三大戰役中隻有淮海戰役解放軍少於國民黨軍。淮海戰役的激烈程度、指揮難度遠遠超過另兩大戰役,這是毫無疑義的,也可以這樣說,三大戰役中隻有淮海戰役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大決戰。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五大書記中,有三個可以勝任指揮遼沈戰役,有五個可以勝任指揮平津戰役,而淮海戰役沒一個書記能夠勝任指揮。
電視劇《解放》不僅沒有提齊辰電,還抹煞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戰區統帥地位。從戰役發起到圍困黃維,除了在聯係何基灃、張克俠起義時讓粟裕出場外,再沒粟裕一個鏡頭。在這段時間裏,敵軍統帥和將領一個接一個亮相,連不懂軍事的陳布雷都出來了,觀眾隻能看到敵軍將領如何指揮打敗仗,而不能看到粟裕如何指揮打勝仗。
和 90年代那部假淮海戰役電影相比,《解放》更為賣力地歌頌大政委的軍事“天才”,大政委在屋子裏和戰友談笑風生就能決勝於千裏之外,讓不明就裏的觀眾因中國出了這樣偉大的人物而充滿安全感。同時《解放》也沒忘了表現小政委“中野拚光”的堅定,隻是不再拍小政委洗冷水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