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決戰淮海:粟裕VS劉峙 小米步槍對飛機大炮

(2010-03-18 11:36:06) 下一個
轉貼:決戰淮海:粟裕VS劉峙 小米步槍對飛機大炮

紅軍班長對黃埔教官,小米加步槍戰勝飛機加大炮


  小米加步槍對飛機加大炮,北伐時期的班長對北伐時期的師長……乍看起來,這遠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


  但令人吃驚的是,粟裕——這位南昌起義時的班長竟向毛澤東拿出了一個60萬“吃”掉80萬的方案。


  這就是軍史上著名的“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9月24日,就在將士們高呼著“打倒濟南府,活捉王耀武”湧入濟南城的那一刻,作為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的粟裕,卻已醞釀著新的主意。他向中央軍委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毛澤東次日複電:“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毛澤東指示:“本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殲滅黃伯韜,在兩淮和海州地區作戰,史學家一般稱之為小淮海。”軍事博物館編研處處長薑廷玉說,但,隨著東北全境解放,粟裕的“胃口”變大了:11月8日,他發出了著名的“齊辰電”,“鬥膽直陳”中央軍委,要求把作戰區域擴大到徐州、蚌埠一帶——把“小淮海”變成“大淮海”。


  粟裕的方案大得有些嚇人,卻很快得到毛澤東的首肯——兩年前,39歲的粟裕指揮3萬餘人在蘇中七戰七捷,殲滅國民黨精銳5萬。捷報傳到延安,毛澤東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11月16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

搜狐社區網友上傳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