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7 吳瑞林 (圖)

(2010-03-17 14:42:13) 下一個

7 吳瑞林

  42軍是原東北野戰軍5縱。說起來挺有意思,解放軍各大野戰軍除東野外都沒有5縱。為何?蓋因1936年西班牙內戰,顛覆共和國為納粹開路的就是內奸 “第5縱隊”,此後便成了共產黨人的忌諱。林彪則不信這個邪,在全軍來了個獨一無二。5縱的首任司令也很有名,便是人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毅)”的萬毅中將。


  5縱在東野各部隊屬於資曆甚淺、排名靠後、戰績一般的部隊。值得一提的亮點是遼沈戰役中打廖兵團,5縱在黑山以東地區吃了個肚滿腸肥,殲滅國民黨軍1.7萬餘人,生俘新編第1軍中將軍長文小山。 1949年全軍整編,5縱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2軍。在進軍中南時,42 軍沒有過長江,一直在河南剿匪。1950年2月,42軍奉調東北從事生產,已有了全軍轉業的趨勢。


  朝鮮戰爭的爆發使42軍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作為最早入朝的誌願軍先頭部隊,42軍於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軍早了3天。其時的軍長是出身紅四方麵軍的“瘸子”名將吳瑞林。


  之所以這樣早入朝,是因為聯合國軍北進速度太快。為了不使東西兩路敵軍達成會師合圍,彭德懷製訂了“西攻東防”的第一次戰役計劃,集中三個軍在西線打美第8集團軍,由42軍在東線阻擊美第10軍。


  東線戰場在長津湖附近地區。當時朝鮮東海岸隻有一條縱向公路通向鴨綠江邊,位於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和赴戰嶺成為了進行阻擊的要點。美第10軍由精銳的美陸1師、美7師、韓軍首都師、韓3師等部隊組成,在人數和火力上都遠遠超過42軍。10月25日上午10點多,韓軍首都師部隊大搖大擺地向黃草嶺攻來,結果迎頭挨了42軍一頓機關槍手榴彈,被打了下去。韓軍還以為當麵之敵是殘兵敗將的朝鮮人民軍,頗為不服,又連續發動進攻,但都被擊退。雙方一直打到10月 31日,首都師和韓3師傷亡甚重,終於退了下去。韓軍陣地沒打下來,收獲卻還是有:他們俘虜了一些42軍的士兵,證實了中國軍隊已經參戰。


  11月1日,美陸戰1師參戰,美軍先以極為猛烈的炮火轟擊中國軍隊的陣地,然後步兵再發起衝鋒。42軍部隊頑強奮戰,頂住了美軍的攻勢。到了夜裏,吳瑞林派出部隊,夜襲敵營,炸毀火炮和坦克二十餘門(輛),攪得美軍終夜不得安寧。就這樣,42軍白天守、晚上攻,死死拖住了美軍。美軍遇到這樣頑強的敵人,十分惱火,隻好發揮優勢地空炮火的優勢,強攻死打。42軍部隊主動防禦,打得英勇靈活,將美軍頂在原地13天。11月7日,西線戰鬥已達成勝利,42軍奉命撤出黃草嶺地區。


  黃草嶺阻擊戰是42軍戰史上的輝煌。在13天作戰中,42軍完成了阻擊任務,殺傷美韓軍3000餘人,同時也付出了1800餘人的傷亡。


  在第二次戰役中,42軍在西線左翼擔負了大迂回任務。吳瑞林先打寧遠,三個師互相配合,一舉打垮了韓8師。其後,42軍向順川、肅川地區進行穿插,準備一舉兜住西線美軍主力。非常遺憾的是,42軍穿插部隊在新倉裏遭到了美騎1師的阻擊,指揮員臨陣猶豫,攻擊決心不堅決,沒有穿插到位,使西線美軍搶先奪路而逃。二次戰役中,38軍因穿插成功而一舉成名,奠定了中國陸軍部隊老大的地位;42軍則錯失了一次曆史性的機遇。


  在第三次戰役中,42軍和66軍擔任左翼攻擊部隊,互相配合,突破了當麵韓軍防線,縱深穿插,將漢江以北的敵軍全部肅清,攻進到加平地區。共殲滅韓軍6個團大部,斃傷俘敵39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45門、汽車98輛、各種槍支2463支。


  第四次戰役中,42軍主力參加了東線的橫城反擊戰,配合兄弟部隊殲滅美韓軍1萬2千餘人。其後,42軍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參加了對砥平裏的圍攻戰。天有不測風雲,42軍的炮兵團在開進途中因馬受驚暴露了目標,被美軍飛機炸了個一塌糊塗,無法進行火力支援。砥平裏之戰中國軍隊屢攻不克,傷亡慘重,隻好在漫天大雪中撤出戰鬥。42軍後來在東線進行了40餘天的防禦作戰,頂住了聯合國軍的北進攻勢,穩定了整個戰線。


  五次戰役發起前,42軍後撤到陽德地區休整。不久,五次戰役遭到挫折,聯合國軍發起猛烈反擊,中國軍隊的防線一時出現了很多漏洞。彭德懷的指揮部位置竟也唱起了空城計。吳瑞林率42軍放棄休整,急忙趕到前線保衛總部。隻差一天,美軍就到了。


  五次戰役後,42軍擔負了西線的守備任務,參加了反秋季攻勢等作戰。


  1952年11月,吳瑞林率42軍奉命回國。


  在2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戰中,42軍共殲敵2.8萬餘人,終於從二流部隊中脫穎而出。日後中國陸軍經曆了數次裁軍整編,42軍這支年輕的部隊總是得到了保留,應當是和朝鮮戰爭中的表現大有關係。如今,42集團軍駐防廣東,有“嶺南雄師”之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