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2009-11-17 | 揭秘《渡江偵察記》幕後特立獨行的老英雄

(2010-03-17 09:59:15) 下一個
轉貼:2009-11-17 | 揭秘《渡江偵察記》幕後特立獨行的老英雄



他是一位深入虎穴的偵察英雄,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從一名普通的農村青年成長為軍區情報部長,這位特立獨行的英雄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軍事紀實》 11月18日20:03播出《特立獨行老英雄》為您揭曉。



不起眼的新兵長成偵察兵

2009年初夏,一位耄耋老人在南京軍區某部幹事的攙扶下,登上海事艇,來到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拍攝景點,講述起當時拍攝的情景。但他並不是影片的導演,也不是演員,他與《渡江偵察記》有什麽關係呢?

這本相冊裏收藏的照片全部是電影《渡江偵察記》中的劇照,而在相冊的首頁,那些寫於三十多年前的文字告訴我們,這些劇照的收藏者名叫曹興德,他是電影《渡江偵察記》的軍事顧問,也是一名經驗豐富,久經沙場的偵察兵。而這個人正是我們眼前的這位老人。

偵察兵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神秘莫測的,他們活動在最危險的第一線。曹興德這個老偵察兵身上是否有著遠勝於常人的非凡能力?然而,這位南京軍區原情報部長告訴我們,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可這些勳章又記載了老人光輝的戰績。在那崢嶸歲月中,他憑借什麽本領能在敵人陣地中來去自如,出生入死卻屢立戰功呢?

1946年7月,23歲的曹興德參加了八路軍,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同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他被挑選為偵察兵。剛進偵察隊的時候,曹興德隻是個不起眼的新兵,主要任務是看押俘虜。但年輕氣盛的曹興德最想做的事卻是去抓俘虜。可抓俘虜的危險性很大,對偵察員的要求也很高,既要有出色的化裝技巧,又要機智靈活,勇敢果斷,所以,盡管曹興德向隊長提了好多次請求,隊長都沒有理會他。新兵一般要跟隨老兵培訓半年以上才能參加抓俘虜的行動,然而不久後的一天,班長和幾個老偵察兵正準備去執行抓俘虜的任務時,當上偵察兵不久的曹興德忽然跑到班長麵前說,隊長讓他跟著一起去。

麵對班長的不相信,曹興德亮出了一個寶貝:隊長的手槍。班長跟老兵們很詫異: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原來,就在十分鍾前,曹興德看見老偵察兵正在化裝成老百姓,有的拿著籃子,有的扛著鋤頭。他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就立即動手試了一下——他到一個老百姓家裏,借了老百姓的草帽,借了老百姓的一套衣服換上,借了一個糞籃子。他直接到了隊部,隊長問:“喂,老鄉,你找誰?”曹興德得意地摘下草帽,隊長一看,原來是小曹。讓隊長驚訝的是,這個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的孩子,沒受過什麽教育,也沒有學過化裝術,他如何知道模仿和化裝呢?

原來,曹興德一直都在用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心揣摩不同人物的特征。所以才能在隊長麵前惟妙惟肖地扮演了一位老百姓,把隊長都騙住了。曹興德的積極主動和出色的化裝讓隊長破例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把自己的手槍交給了曹興德,還耐心地教他如何用槍。就這樣,曹興德憑借自己的機智,破例爭取到一次抓俘虜的機會,實現了成為偵察兵以來的最大心願。

曹興德揣著隊長的手槍,興奮地跟著班長和老偵察兵出發了。到了敵占區的莊口,大家在一塊山頭的莊稼地裏隱蔽起來。班長為了考驗一下曹興德的膽量,試探著問他敢不敢獨自進莊偵察。沒想到曹興德二話沒說就去了。

曹興德回憶說:“莊頭有三個婦女在做針線,我慢慢過去了。開始這幾個婦女不太注意,完了以後,我就往裏麵張望,婦女一看,陌生人,馬上端著她裝衣服裝鞋的筐子進去了,關上門,進去了。”第一次扮演老百姓,曹興德的演技還是蹩腳了一些。由於身份已經暴露,他不敢久留,大致查看了一下莊子裏國民黨軍隊的情況,立刻回去向班長匯報。就在他垂頭喪氣地向班長匯報情況的間隙,曹興德忽然精神一振,飛身衝下山坡,在危險的敵占區,他這是要幹什麽呢?

原來,曹興德發現山坡下麵有東西一閃一閃的,仔細一看是鋼盔在太陽下反光,他判定這是國民黨士兵。國民黨士兵的出現讓原本沮喪的曹興德頓時精神振奮,他來不及報告班長,就像離弦之箭一樣衝了下去。曹興德帶著自己抓到的俘虜,滿心歡喜地回到部隊,向隊長匯報了抓俘虜的過程。就在他一邊說一邊把槍還給隊長的時候,隊長看到自己的手槍,突然心頭一驚。隊長發現曹興德抓捕國民黨兵時連槍機都沒有打開!

曹興德抓到的這個國民黨兵交待了他們那裏的防禦工事和兵力部署情況,而這些正是此次偵察任務的重點,曹興德旗開得勝,讓戰友們刮目相看。從這次行動之後,他正式加入了偵察老兵的隊伍。盡管他有些衝動魯莽,但爭強好勝的性格使他不甘心惟命是從。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沒有這一次的主動請纓,也許很難有後來的那些精彩故事,人生的精彩與平庸往往就是一步之差。



一天一夜徒步追敵十公裏

曹興德在第一次抓俘虜時流露出的鮮明個性伴隨了他的整個軍旅生涯。渡江戰役打響時,曹興德擔任27軍80師偵察排排長,他和戰友們作為渡江的第一梯隊,在4月20日晚上8點從江北泥汊鎮起航,坐小木船渡江到對岸的荻港。南岸的敵軍已經向後撤退,爭強好勝的曹興德顧不上吃飯睡覺,帶領部下一路緊追敵軍,偵察潰逃路線。

他們整整追趕了一天一夜,直到21日的傍晚,走到南嶺地區的時候,發現在距離兩三千米外的山路上有三個形跡可疑的人,走得很快。從偵察經驗判斷,這三個人很可能就是國民黨的逃兵。曹興德身邊的四班長立即開槍示警。沒想到對方不但沒有停下,還竟然開槍回擊。曹興德又追了三四百米之後,漸漸縮短了和敵人的距離。僅剩下五六米的時候,他一把撲上去,兩人同時倒在稻田裏。曹興德一把奪下了敵人的手槍。

這是一個穿皮鞋拿手槍的俘虜,憑經驗他應該是個當官的,但是逃在前麵的那兩個人裏麵好像還有類似的打扮,他是不是更大的官兒,掌握更多的情報呢?為了多抓幾個“舌頭”,為大部隊提供更多有用的情報,曹興德決定還要再抓一個。他帶著四班長繼續向前追。可就在剛才抓俘虜的一兩分鍾裏,跑在前麵的那兩個人卻忽然不見了。

曹興德說:“當時我想,敵人可能跑到老百姓家裏躲起來了。那麽,我就從路旁邊右側,從房子後麵轉過去,離開了山路。當我通過第一個房子的時候,還沒發現什麽,當我通過第二個房子的時候,就發現敵人隱蔽在房角,他的槍對著小路,喘著粗氣,我側著身慢慢摸過去。大概離他四五米的地方,我對他,不許動,舉起手來,他回頭一看,我已經到跟前了。”

抓到了第二個俘虜,曹興德很滿意,回去審問得知,他們抓到的第一個俘虜是國民黨88軍的副團長,曹興德抓到的第二個是團長。逃跑掉的是他們的警衛員。然而,就在把他們押回部隊的路上,這兩名國民黨軍官對曹興德和他的部下表現出一臉的不屑。

曹興德憑借自己頑強的意誌力和體力,在一天一夜沒吃飯沒睡覺的情況下徒步追敵十公裏,這是普通人很難做到的。而正是他身上的那股韌勁和對自我的嚴格要求,成功攔截了大批潰逃敵軍,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情報,使得我們大部隊過江後能順利向南挺進。



超額抓捕任務如何完成

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前去解放上海的時候,上級派他去敵人地堡附近做偵察,並沒有要求他抓俘虜。沒想到曹興德居然押著一個人高馬大的國民黨俘虜回到營地,超額完成了任務。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曹興德奉命潛伏到敵人地堡外麵去隱蔽偵察敵方的防禦工事部署情況,但他突然被國民黨士兵發現了,一開始他們誤把他當成了一隻狗。因為距離敵人太近,曹興德隻能趴在地堡外一動不動。後來國民黨士兵發現是解放軍就開始射擊,眼看隱蔽偵察沒有成功,他原本可以虛晃一槍立即撤退,但在這關鍵時刻,曹興德卻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果斷地向敵人地堡裏衝了過去。

曹興德說:“他這個時候一看,進來人了,出槍,他的槍就舉起來,舉起來準備向我射擊。當時,我左手把他的槍猛一推,右手就上去了,當時我想抓他的臉。這個家夥個子比較高,沒抓到他的臉,當時我想,不管抓你哪兒,反正要抓他,就抓了他的脖子。抓了他的脖子以後,我的手就感覺粘糊糊的樣子,我想可能是敵人的血。當時就把他抓昏在地堡的門的地方。”

看不清敵人工事的情況,不如幹脆抓個工事裏的“舌頭”回去問,這是曹興德當時一閃念之間作出的決定。可是製服了這個國民黨兵,曹興德反而為難了。原來這個昏倒在腳邊的士兵比自己高出一大截兒,怎樣才把他帶出地堡弄走呢?

曹興德把他扶到戰壕的邊沿上,想把他抱出來。當曹德興剛剛蹲下,抱住國民黨士兵兩隻腳的時候,國民黨兵醒了,一下子把曹德興蹬到戰壕裏麵。眼看著敵人一下子爬出了戰壕,就要逃竄。曹興德怎麽會讓到手的俘虜就這麽跑了呢?他馬上爬起來,曹德興抱住俘虜的兩隻腳,俘虜摔倒在戰壕邊上。曹德興踩上來,騎到了他的身上。就這樣,原本執行偵察任務的曹興德卻抓回這個比自己高出兩個頭的國民黨俘虜。他憑借自己的果斷和勇敢製服了敵人,並超額完成了任務。

在曹興德的軍旅生涯中,他曾14次榮立戰功,兩次被評為“甲等戰鬥模範”,被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然而,榮譽的背後,常年的偵察工作也給曹興德留下了一種至今難改的職業病。

曹興德說:“我接到這個任務以後睡不了覺,一定要等到這個任務完成以後。這一次的任務可能會發生什麽情況,我以什麽方法應對,一定要有幾個預案。在敵人裏麵一暴露,要想出來很困難。”從他的這個職業病可以看出,曹興德並不僅僅是個勇猛之將,他還是個內心細膩,思考問題非常全麵的人。正是這個職業病讓曹興德總能在危急關頭想出各種脫險的辦法,完成比首長指示更加艱巨的任務。這就是他久經沙場,戰無不勝的一個原因。

曹興德參加了多次重大戰役,在每一場戰役打響之前,他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虎穴,偵察敵情,並經常超額完成任務。在他身上留下了多處彈痕,這些傷痕見證了曹興德一步步的成長步伐。

1954年,曹興德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陸軍高級步兵學校情報係畢業。之後,他被分配到華東軍區情報處,從事偵察情報工作。1981年曹興德擔任南京軍區情報部部長、軍區工程兵副司令員。

2009年初夏,86歲高齡的曹興德再次來到當年渡江戰役時的登陸地點阪子磯,這裏曾經是國民黨的火力製高點。這裏也曾經是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拍攝地。1973年拍攝新版的《渡江偵察記》時,曹興德因為在部隊中的出色表現而被選為影片的軍事顧問。

電影《渡江偵察記》把他的名字永遠留在了銀幕上,而他的成長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貧苦農村青年的人生軌跡。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讓人感覺他似乎是一名並不太聽話的戰士,可正是他爭強好勝的性格,總是走在任務前麵的主動精神,使他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傑出偵察英雄。
(鏈接內有多幅照片:http://cctvjsjs.blog.sohu.com/137016503.html)

搜狐軍事 戰爭風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