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1964:我國兩彈元勳最高獎金僅20元 基地人員喝蚊子水

(2010-03-15 20:59:25) 下一個
轉貼:1964:我國兩彈元勳最高獎金僅20元 基地人員喝蚊子水

搜狐軍事:戰場風雲

  1964年的一聲巨響炸開了束縛共和國強盛的藩籬,原本以神秘與荒蕪著稱的羅布泊由此成為共和國曆史上兩彈一星的起源地。

  很多人將那場核爆稱作羅布泊的閃光,固然是因為原子彈爆炸時強烈的光輻射,但更多地卻是執著於共和國強盛的閃光。強盛從此而始,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我們實現了載人航天,我們還在向往著月亮,向往著遙遠的太空。

  那麽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

  對於原子彈,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訪時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評價: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戰略上藐視,但戰術上足夠重視。1956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1958年,毛澤東正式表態:那麽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正是在那時起的隨後幾年中,共和國與核研究有關的科學家、專家開始匯聚羅布泊,十萬大軍開始匯聚羅布泊,所有與核製造有關的工廠將目光對準了羅布泊。一座高達百米的鐵塔在羅布泊逐漸被樹立起來,代表著中國國防力量的羅布泊的閃光就在這座鐵塔上爆發。

  這一瞬間閃光的背後是數不清的艱辛與複雜。探礦,挖礦,加工,提取......先從南方的礦山開始,再把經過粗加工、細加工、精加工的半成品送到北方的工廠,北方的工廠加工後又送到西部多家工廠提取。可以說,核心材料鈾235的提取輾轉了大半個中國,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少,任何一道工序都有著嚴格的技術標準。1964年初,當時的核工業部部長劉傑在一次會上說: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核材料鈾235已經研製出來了。時任國務院國防工辦常務副主任的趙爾陸上將說:好!那好!我們已經有了糧食,有了糧食,我們就可以做飯了。

  羅布泊的蚊子水喝起來鬆乎乎

  羅布泊試驗基地的建造以及後來的運轉都是在一窮二白的艱難國情下實現的。從建設基地的工程兵到進行核心研究的科技人員,奮戰在羅布泊的每個人都經曆過忍饑挨餓、身體浮腫的艱苦階段。

  有的科研人員在食堂沒有吃飽,就衝點醬油湯和黃糖水、含顆蜜棗頂一頂。很多人開玩笑地說,喝一杯醬油湯或糖水,可以堅持工作1個小時以上;吃一顆蜜棗,可以堅持工作1個半小時以上。在當時的羅布泊,部隊駐紮地周邊可以吃的如沙棗樹籽、駱駝草等植物,幾乎都被拿來充饑了。

  陳士渠將軍後來曾回憶說,那時候很多人都在喝蚊子水。因為沒有水源,戰士們收藏了部分雨雪水,時間長了水裏積了很多蚊子。杯裏有厚厚的一層蚊子,有的已經煮熟沉到水底不好撈出來。而且蚊子太多,如果把蚊子都撈出來,水也就所剩無幾了。不能看,端起來就喝,喝起來鬆乎乎的,別有滋味。

  1985 年,楊振寧看望身患癌症的鄧稼先時,問起國家為兩彈研發的有功人員頒發獎金的事情。鄧稼先說:獎金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原來,由於國家經濟困難,發給整個兩彈科研隊伍的獎金總數僅僅1萬元錢,受獎機構自身又拿出一部分錢按照10元、5元、3元的級別分下去。鄧稼先當時拿到了最高的獎勵級別,但每一個彈隻有10元錢。

  神七航天員住與世隔絕紅房子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科研和訓練環境好了很多,尤其是神舟係列的航天員們,更是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照,知情者將這種關照稱作魔鬼訓練。

  以神舟七號的航天員為例,他們被隔絕在中國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員中心裏,住在神秘的紅房子中。之所以叫紅房子,一是因為房子確實是紅色的,二是因為紅色意味著中國航天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源自這裏。住在這裏的神七航天員不準在外就餐、不準私自外出、不準抽煙喝酒、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

  中國航天員訓練有8大類58個專業,這被航天員們稱為登天的58個階梯。在具體的訓練器械中,最恐怖的還是離心機,神七航天員所使用的載人離心機號稱亞洲規模最大,橢圓形的封閉吊艙被連接在長達8米的旋轉臂上。真正轉起來時,航天員在裏邊被甩得臉部變形、淚水橫飛是非常正常的。據了解,這台機器可以模擬出載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時的持續超重狀態。

  為了適應長時間的太空失重狀態,神七航天員還要接受頭低位臥床訓練,時間長達5天5夜,也就是俗稱的倒著睡。在這種狀態下,航天員要正常吃飯、飲水、清潔個人衛生,還要進行攝像等操作訓練,頭部腫脹帶來的負麵影響是必須要克服的。

  對話

  錢學森長子錢永剛:

  神舟航天員看望錢老成慣例

  記者:您的父親曾經說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可以更快一點,請問這是出於什麽考慮?

  錢永剛:父親那個年代,國家經濟實力沒上來,經常是要幹事、幹成事,但沒錢。老一輩航天人深感發展航天事業的艱難和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

  例如,1970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生產任務書要求衛星在太空可靠運行1萬小時。而要在太空運行1萬小時,就要先在地麵上運行1萬小時。但當時中國的航天經費,僅僅能夠維持衛星在地麵運行200小時,沒錢啊。

  在這種沒有進行足夠實驗的情況下,誰都不敢簽字讓衛星出廠。當工作人員找到父親時,父親說:材料放我這裏,我看兩天。幾天後,父親在材料上簽了我認為此衛星可以出廠之類的話。也就是說,如果失敗了,錢學森來負責。

  到了今天,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了。有經濟實力為後盾,綜合國力提高了,這是新一代航天人之幸,也是航天事業發展可以更快一點的原因。

  記者:聽說每一次航天員成功完成任務後都要去見錢老,是真的嗎?

  錢永剛:父親雖然在家,但對中國航天事業非常關注。神五、神六發射後,國家曾經組織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去上門看望錢老,而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和慣例。神七發射成功後,有關方麵一直都希望讓經曆過太空漫步的航天員去看望錢老,但考慮到錢老的身體和神七航天員返回後的各種安排,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但這個計劃沒有取消。

  航天史專家劉登銳:

  航天器選擇飛船沒走彎路

  記者: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較晚,在已經有了借鑒的情況下,我們的航天器為什麽沒有選擇美國的航天飛機?

  劉登銳:俄羅斯采用的是飛船技術,美國是航天飛機。就中國當時的情況來看,航天飛機固然有優勢,但劣勢也很明顯,投入大、危險性高、相關技術基礎缺乏,所以研製航天飛機並非中國的最佳選擇。

  實踐證明,我們研製飛船沒有走彎路,恰恰是航天飛機走了彎路。根據美國方麵披露的消息,2010年,美國現有航天飛機將全部退役,航天飛機將逐漸告別世界載人航天的舞台。

  延伸

  廣東飛行員運送第一顆原子彈

  在廣州空軍某幹休所,住著一位叫李賢鳳的退休飛行員,他來自廣東南雄老革命根據地。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在45年前曾率領機組完成了原子彈爆炸前後的一係列飛行任務。至今,他的身上仍然留有輕微輻射的痕跡。

  當時,接受了絕密任務的李賢鳳擔任一架伊爾-14型飛機(如圖)的機長,負責裝運原子彈及配套器材和運送蘑菇雲中取回的樣品,後來他還成為執行任務臨時飛行大隊的大隊長、黨支部書記。

  原子彈臨爆前,由李賢鳳的機組負責將分解的原子彈,運送到前沿基地進行組裝。這個任務是絕密的,不能告訴任何人。在飛行過程中,飛機利用地形地物,采取隱蔽低空飛行,通信聯絡上也要保持無線電靜默。如此這般,飛機連續飛行多次把原子彈順利運到目的地。原子彈運抵後,該機場沒有任何不正常反應,保密效果很好。

  原子彈爆炸後,又是李賢鳳率領送樣品的機組飛往北京,沿途戰勝惡劣天氣,經多次加油、吃飯後,經過8小時零8分的長途飛行於深夜2時16分,終於將樣品安全送到北京。中央有關領導和專家等,在南苑機場迎接樣品到達。專題撰文:本報記者徐林


搜狐社區網友上傳圖片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