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地空導彈輝煌戰史:消滅U2保尖端武器研發地
美國U-2高空戰略偵察機
(部分在中國境內被擊落的u2偵察機)
自打1959年10月7日台灣國民黨空軍的1架RB-57D被人民空軍的地空導彈二營擊落後,美蔣集團對中國大陸縱深的高空偵察暫停了2年又3 個月。但是,當美國隱約覺察到中國正在西北大漠深處發展自己的核武器和遠程導彈之後,從1962年1月起,中情局又指揮台灣空軍的“黑貓中隊”駕駛U2間諜飛機竄入大陸西北進行偵察拍照。於是,一場打U2的防空戰鬥又開始了。
U2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空戰略偵察機,它起初是為美國偵察蘇聯戰略情報而設計的,因此隻有飛到2萬1千米以上的高空才能避開不斷改進的米格戰機的攻擊,洛克希德公司的王牌飛機設計師凱利·強森的作品U2可以輕鬆地飛到2萬2千米以上,遠遠超出那時所有戰鬥機的作戰高度,其升限竟然可以高達 25900米,最大航程超過11000公裏,裝有可以多角度轉動拍攝的長焦航空相機和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在蘇聯上空可以飛八九個小時,據說,美國那個時候有90%的蘇聯戰略情報都是靠U2高空拍照得來的。
而為了讓中國縱深的高空天窗長期開啟,美國中情局駐台北辦事處主任克萊恩在1958年提出了美台合作,使用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的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1960年11月,裝備U2C高空偵察機的台灣空軍第三十五獨立中隊,也叫“黑貓中隊”粉墨登場了。基地初設桃園機場後移到公館機場的 “黑貓中隊”是冷戰中美蔣合作的一個高度機密,中隊的作戰、訓練、飛行、器材和拍攝的照片,全部都由中情局直接控製。美國U2飛機的戰略偵察是全球性的, “黑貓中隊”實際上是美國設在台灣、專門偵察大陸情報的一個間諜飛行組。
1962年1月13日,飛行員陳懷首次駕駛U2對大陸進行了偵察,在飛到巴丹吉林沙漠上空後,他足足轉了2個多小時才找到偵察目標,拍下了很多照片。這個陳懷,正是“黑貓中隊”隊徽的設計者,黑貓代表U2通體漆黑的機身,兩隻透亮的貓眼表示拍攝設備,貓的行動特點是晝夜皆宜,借喻35中隊白天黑夜都能執行偵察任務。其實,三十五中隊對外的名稱是“氣象偵察中隊”,就因為這個隊徽才在台灣以“黑貓中隊”最為知名。
如同陳懷一樣,黑貓中隊的飛行員被選中的標準有這麽幾條:軍銜是上尉、少校,總飛行時間在3000到4000小時之間的飛行員,已經成家且定居台灣,英語流利,對黨國忠誠。首批包括陳懷在內,有12人先到美軍衝繩基地受訓,最終選定6人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勞林空軍基地進行U2A的飛行訓練,其中 5人於1959年8月學成返台,8個月後再度赴美學習發動機推力更大的U2C飛行。從1959年到1970年,國民黨空軍先後挑選27人赴美國接受U2飛機飛行訓練,黑貓中隊則經常保持有6人能待命執行飛行任務。
繼陳懷首飛U2到大陸偵察後,“黑貓中隊”頻繁侵入大陸縱深,目標非常明顯,就是中國西北的戰略武器研製基地。客觀地說,U2的偵察拍到了大量的情報,使美國得以確認,在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的確在獨立開展核武器和遠程導彈的研發。
對於人民空軍而言,消滅U2,保衛我尖端戰略武器研發基地的安全就成了首要任務。當時,能夠對付U2的武器隻有薩姆-Ⅱ地空導彈,但循常例,地空導彈部隊是定點擔負要地防空任務的,而1960年7月中蘇決裂後,蘇聯中止了另4套薩姆-Ⅱ導彈兵器的合同,543部隊隻有5個營和62發導彈。沒有足夠的導彈部隊能長期部署在重要的國防科研基地周圍,怎麽辦?1962年6月,空軍領導大膽地向軍委請示並得到批準:突破地空導彈部隊隻能固守一地的框框,從保衛北京的導彈營中抽調出一部分來開展導彈遊擊戰,在U2飛機的航線上機動設伏殲滅敵機。用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當時的話說“我們不能學古書上守株待兔的那個傻咕隆咚的笨蛋獵手”。地空導彈遊擊戰的戰法由此開創,543部隊四處機動,四五個導彈營卻變得到處都有神兵利器。
1959年首戰告捷的導彈二營執行了首個遊擊設伏任務。部隊著便服化裝成地質勘探隊,先到長沙隱伏了2個多月,然後在1962年8月29日轉移到江西南昌的向塘陣地。遊擊設伏,押準U2的航線至關重要,空軍當時防空負責作戰的成均副司令員分析了1962年1到8月U2飛機11次竄犯大陸的航跡,其中8次都經過了南昌,他判斷,南昌上空極可能是U2的一個航線檢查點。在二營設伏到位後,空軍又連續兩次命令轟炸機佯動,作為調U2出動的誘餌。果然,9月9日清晨,一架U2從桃園機場起飛,繞台灣島一周爬升高度後,從福建的平潭島飛入大陸直奔江西而來。在U2離二營陣地隻有70公裏左右,導彈做好了準備,製導雷達捕捉住目標時,它卻沒有進入射程而是往九江方向飛去。對U2入犯的特點經常琢磨的二營營長嶽振華提醒部隊注意敵機突然轉彎的伎倆,果然,U2在九江上空掉頭一個回馬槍撲向南昌。距南昌40公裏、2營陣地78公裏,U2已經不大可能再改變航向了,嶽振華再次命令製導雷達開天線,一下就抓住了目標。
“前置法,導彈3發,39公裏發射”,嶽營長下達了作戰命令。
U2的信號剛觸到雷達顯示屏幕上的39公裏發射線,引導技師王覺民立刻報告:“發射距離到。”
“發射!”
3發導彈隨著營長的命令接連騰空,40多秒鍾後天空中傳來3聲爆響,3發導彈有2發命中目標,U2殘骸墜落在南昌東南15公裏的羅家集附近,飛行員陳懷被導彈彈片擊中心髒,搶救無效死亡,遺體被我軍葬在南昌西北螺絲龍山的山坡上。陳懷既是第一個駕駛U2偵察中國大陸的國民黨飛行員,又是第一個被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擊落斃命的U2飛行員。他因多次偵察大陸而曾得到蔣介石的接見和獎賞,蔣介石特地在他的名字後麵加上一個“生”字,手書“懷生”的名字賜贈給他。他死後,台灣國民黨當局還專門修建了一個“懷生廳”以示紀念。
U2被中國空軍部隊擊落的消息傳出後世界輿論反響極其強烈。法國《戰鬥報》評論說:這證明北京目前是擁有高度準確的最新式空空或地空導彈的…… 它的出現和使用全麵改變了遠東的戰略條件。英國《每日快報》說,中國打掉U2型飛機,將會改變人們對中國在亞洲潛力的看法。日本的朝日、讀賣和產經三家新聞報紙認為,這一事件表明中國的防空能力比所預料的大得多。伊拉克《市民報》說,這意味著美國將重新考慮它在太平洋的軍事計劃。德意誌電視台給中國的電視台打來電話說:“美國合眾國際社請求我們向你們詢問有沒有擊落U2的電影資料,他們想從你們這裏得到它。”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我們不知道U2飛機是為導彈擊落的,還是為黃金誘惑過去的。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時任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麵對極其渴望知道中國是用什麽打下U2的記者,開玩笑說:“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
1962年9月9日打下的這架U2,殘骸稍微完整些。國防部六院的研究人員在其中發現了被打碎的電子偵察設備,後來曾擔任四機部部長的我國國防電子工業老領導王諍聽說後如獲至寶,立刻要求國防科委某研究所將其完全複原。在複原了的設備上發現,我軍多種雷達的波長和頻率都被其記錄下來,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技術處的年輕上尉田在津還聽出薩姆-Ⅱ導彈製導天線雷達的掃描頻率信號也被記錄在內。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今後,地空導彈和U2之間的一場電子戰較量就要開始了。
在之後的1963年,半年之內,3個架次的U2飛機在我地空導彈部隊設準了埋伏地點的情況下,靠飛“8”字、“U”字、“S”字幾度逃出了火力網。U2肯定已經裝上了可以發現薩姆-Ⅱ導彈的設備,一旦發現薩姆-Ⅱ製導雷達追蹤,就立刻實施機動轉彎擺脫。在還無法了解U2這種新電子設備時,空軍機關的文綬、田在津等幾位精於雷達、電子、導彈的技術人員通過測量、計算、實驗、試飛得出結論::隻要在製導雷達打開天線捕捉目標後20秒內發射導彈,U2 就來不及擺脫。地空導彈營苦研苦練,硬是把原蘇聯射擊教程規定的敵機距導彈發射中心120公裏開製導雷達天線壓縮到了38公裏開天線,而蘇軍製導雷達發現目標後需要8分鍾完成14個戰術動作來發射導彈,也被543部隊的官兵縮短到8秒鍾。空軍司令劉亞樓將這套戰法定名為“近快戰法”。1963年11月1 日,依靠過硬的“近快戰法”本領,地空導彈二營在江西上饒又擊落了一架深入中國大西北鼎新基地偵察拍照後返航的U2,飛行員葉常棣跳傘被俘。
在新擊落的U2殘骸中終於如願找到能夠發現薩姆-Ⅱ導彈的電子設備——美國人稱之為“12係統”,它有一個電子通道,隻要薩姆-Ⅱ製導雷達的射頻頻率、天線掃描頻率和電脈衝重複頻率一起通過這個電子通道,“12係統”就會自動報警,飛行員則馬上實施機動轉彎擺脫。用這套係統在我軍飛機上試驗的結果看,的確異常靈敏。但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技術處的文綬處長和田在津參謀也發現了“12係統”的一個缺陷,就是當它接收不同於薩姆-Ⅱ製導雷達脈衝重複頻率的信號時不報警。由此,幾位空軍的技術幹部提出並落實了一套對抗“12係統”的措施:在導彈未發射前先使用低於薩姆-Ⅱ火控雷達脈衝重複頻率的其他雷達探測、跟蹤目標;導彈發射後再改用導彈自身的火控雷達來接替捕捉目標並製導。這樣,打開製導雷達後8秒發射導彈的“近快戰法”就提高到了導彈發射3秒鍾後再打開製導雷達。劉亞樓司令員將這套技術的前半部分命名為“仙人搭橋”,後半部分命名為“偷梁換柱”。
1964年7月7日上午,台灣國民黨空軍罕見地一連出動了2架U2和1架RF-101偵察機同時竄犯大陸沿海地區,獨自設伏於福建漳州的導彈二營在已經升為副師長兼師參謀長的嶽振華沉著靈活的指揮下,將唯一竄入漳州偵察的1架U2打了下來。在戰鬥中二營采用結合了“仙人搭橋”、 “偷梁換柱”手段的“近快戰法”,導彈發射後3秒鍾才把雷達切換到“作戰頻率”,改由薩姆-Ⅱ的火控雷達製導。“黑貓中隊”裏號稱國民黨空軍“頭號王牌”、數度獲得“克難英雄”稱號的李南屏隻在無線電裏對著台灣石門、馬公的“航空管製中心”連喊了3聲“12號高頻燈亮起”就再也沒有音訊了。從李南屏的屍體和飛機殘骸看,他是摔死的,用於飛行員跳傘的座椅彈射桶內壓根兒沒有裝炸藥。我軍人員認為,如此重要的飛行準備程序絕不可能是人為疏忽,估計是美國人為防飛行員跳傘被活捉所為。讓海峽那邊指揮U2飛行的美軍顧問怎麽也想通的是:怎麽可能“12係統”報警後隻喊3聲就飛機就被擊中,2萬米的高度、30公裏左右的距離,大陸空軍有什麽導彈能飛這麽快?!一共也就五六秒鍾時間。
不久以後,屢戰屢捷的導彈二營也吃到了U2新裝的主動電子幹擾裝置的虧。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急於獲取中國核爆情報的中情局在2個月內指使台灣的U2出動了11架次。11月26日,1架U2往西北飛時正好經過在甘肅蘭州設伏的二營陣地,二營以熟練的“盡快戰法”正確發射了3發導彈,但在導彈發射過程中,雷達顯示屏上的敵機信號突然變了形,導彈失去了準頭。
檢討戰鬥失利原因的過程中,北京軍區空軍技術處的參謀張至樹向成鈞副司令員提出,很可能是U2飛機上新裝了角度欺騙回答式幹擾裝置。召集空軍幾個技術人員日夜研究,搞清了這種幹擾裝置的工作原理:在“12”係統報警後,飛行員迅速打開這個裝置,發出一個欺騙信號沿著雷達的探測波束反傳回雷達,導彈的製導雷達瞄得越準,導彈就越打不中飛機。要破這個電子幹擾,田在津參謀提出:使用照射天線就管用。照射天線是王錚領導的四機部針對“12係統”研製的反幹擾設備,它改變了製導雷達天線的掃描頻率,以照射天線發射的電磁波照射空中目標,原來雷達的天線隻接受目標反射回來的回波,這樣“12係統”根本就不會報警。很可惜,因為試裝了照射天線的導彈一營在廣西的中越邊境設伏時打U2失利,有人把原因歸咎於雷達天線車上加裝照射天線增加了負載,劉亞樓因此下令拆除了“照射天線”。
成鈞副司令員聽了田在津等技術幹部的建議,下令地空導彈部隊裝上“照射天線”到青海克土靶場實彈射擊檢驗,結果證明照射天線完全可以對付裝上 “12係統”和角度欺騙回答幹擾裝置的飛機,導彈一擊命中。1965年1月10日夜間,地空導彈一營在內蒙古包頭地區大青山下設伏,用加裝了照射天線的薩姆-Ⅱ成功擊落了黑夜入侵大陸的1架U2,飛行員張立義跳傘被擒。這次戰鬥後得知:U2飛機上新裝的回答式角度欺騙幹擾裝置被美國人稱為“13係統”,而張立義在飛機被擊中前一直沒有看到“12係統”有任何報警反應,所以根本就沒有啟動“13係統”。我軍則在U2殘骸上繳獲並修複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幹擾機。
後來,美國方麵又改進了“13係統”,讓它無需飛行員操作而自動發射幹擾信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田在津和張至樹則發現了幹擾信號比真實回波信號滯後0.3個微秒的特點,據此冥思苦想設計出一個去偽存真的電路,準確操作這一“電子刀”,可以切割掉幹擾信號,留下真正的敵機信號,它被命名為 “28號反幹擾電路”。1967年9月8日,裝備了國產全套“紅旗2型”地空導彈的地空導彈十四營在嘉興成功擊落了第五架U2間諜飛機,作戰過程中,U2 果然使用“13係統”發射了幹擾信號,但十四營的操作手蘇春榮憑著過硬的技術,使用“28號反幹擾電路”迅速準確地切除了幹擾信號,國產地空導彈一舉殲滅了最後一架侵犯大陸高空的U2。
至此,中國空軍的地空導彈部隊成為世界上擊落U2最多的一支部隊。而中國空軍與美國圍繞U2而開展的電子對抗也成為冷戰中最精彩的電子對抗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