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洛陽長漂隊,永遠的豐碑

(2009-11-28 20:04:20) 下一個
zt 洛陽長漂隊,永遠的豐碑

洛陽長江漂流隊20周年祭(轉載於大河網)

  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國,有太多的事值得大書特書,“長江漂流”無疑是其中之一。

  催生“長江漂流”的起因很簡單,1985年,一個美國人買下了我國長江首漂權。但美國人的這一舉動被認為“傷害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1985年,四川大學學生堯茂書獨自一人開始長江漂流探險。但剛進入金沙江,堯茂書便不幸遇難。

  當得知中美聯合漂流隊將於1986年6月到達長江源頭開始漂流時,我省洛陽青年郎保洛、王茂軍、雷建生、張軍、楊紅林、孫誌嶺、李勤建和霍學義8人發起組織的“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於1986年5月27日加入到漂流行列,他們想搶在外國人之前先行下水。後來這支擴充到17人的隊伍成為當年長江漂流探險活動中最耀眼的一支。

  涉沱沱河,闖金沙江,飛越虎跳峽……王茂軍和隊友們終於成功漂流長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4條鮮活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滾滾長江中。有人說,他們完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用無動力漂浮器材征服虎跳峽全程的壯舉,那是一代洛陽青年用生命寫就的民間史詩。

  20年過去了,今天的人們如何看待當年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的壯舉呢?當年的隊員們又是如何審視自己曾經的決定呢?


  歲月之祭 一個長漂隊長的輕描淡寫

  20年前的9月21日下午,新華社向全國播發消息:“今天下午1時10分,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隊長王茂軍、隊員李維民闖過了虎跳峽最後一道險關下虎跳。至此,世界上最深、最險的虎跳峽被中國人徹底征服了。”

  20年後的9月21日下午1時10分,無精打采的王茂軍在家看著電視。頭天晚上到當日淩晨4時30分,王茂軍一直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如果不是有媒體采訪,王茂軍已經記不起20年前的這一天是什麽日子。

  “我們能征服什麽啊?我們征服不了大自然。當然,20年前不可能有這個想法。”王茂軍說,雖然漂流長江已經過去了20年,但他們不準備搞任何紀念活動。今年7月,當年的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以下簡稱洛陽長漂隊)隊長王茂軍應某網站的邀請,在網上首次公布了20年前的漂流日記,同意公布日記的唯一原因是,“給死去的兄弟有個交代”。但雲南一個網友看後卻給王茂軍當頭潑了一盆冷水:“我對你們當年的漂流是感興趣的,但對你們非人性、非理性的方式是不讚同的。”幾天前,有人告訴王茂軍,1986年曾與他們一起漂流的四川漂流隊準備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重漂長江再尋長江正源。但王茂軍的評價是:“這樣的紀念活動看上去很刺激,其實華而不實,愚弄局外人而已。沒必要,時間可以抹平一切。”

  9月21日晚,王茂軍和洛陽長漂隊部分隊員李維民、安小波、楊寶聚餐,王茂軍給隊友們通報了網站報道後的情形,並一再向參加聚餐的記者解釋,這次聚會與洛陽長漂隊20周年沒有任何關係。


  青春之祭 一種特定年代的人生激情

  據王茂軍回憶,1986年2月,朗保洛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介紹長江漂流第一人——堯茂書的文章後,便深夜來訪:“茂軍,我們當首漂長江第一隊怎麽樣?長江是世界上唯一尚未被人類征服的大河,征服它,是一次壯舉。”

  “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使全民族煥發最大的熱情,使人們有強烈的進取心。”後來在1987年漂流黃河時遇難的原洛陽長漂隊副隊長雷建生生前曾這樣感慨。

  “我曾認真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人,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怎樣度過一生?‘十年動亂’過多地消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熱情和銳氣。漂流長江,需要的最根本的東西,仍然是熱情和銳氣,我決心以行動來實踐自己由來已久的信念:寧為事業獻身,決不碌碌無為一生!”這是20年前雷建生留下的文字,現在讀來仍令人感慨。

  孫誌嶺,洛陽機務段工人,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在漂流虎跳峽時不幸遇難,年僅35歲。為支持漂流隊,他兩次瞞著父母去上海設計和購買密封船,並且悄悄地找姐夫的好友借了8000元錢。在當年爭“闖中虎跳”任務時,他曾向隊長王茂軍請纓:“楊紅林、張軍都為漂流長江獻身了,我下了決心,不行就找他倆去。要是我死了,你們要給我兒子講,我為什麽要漂流長江。骨灰一定分3份,一份投入金沙江,讓我繼續漂流;一份埋在遇難處,看長江滾滾東去;一份送回故鄉洛陽,葬於生養我的土地……”在漂流長江時,24歲的雲南籍青年雷誌是洛陽長漂隊遇難的唯一非洛陽籍隊員,生前是金沙江木材水運局工人。雷誌瞞著單位,跟著洛陽長漂隊出發了,但22天後,漂過1300多公裏激流險灘的雷誌獻出了生命。


  “從洛陽漂流隊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奮進精神,因此我決定跟隨這樣的隊伍去為祖國探險,我願為這一事業獻出自己的熱血和生命。”雷誌生前說。

  據洛陽長漂隊隊員李維民回憶,當他們漂流到雲南香波縣時,家家戶戶都到江邊歡迎。一位老太太說,場麵就像解放初歡迎紅軍。1986年11月 16日,洛陽長漂隊隊員乘火車凱旋,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四麵八方擁到洛陽火車站,把花環和彩帶套在隊員們身上。洛陽市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原洛陽長漂隊隊員、現任河南黃河漂流隊隊長的袁世俊說,20年過去了,那場麵至今難忘。

  王茂軍說,漂流前,他們都不知道漂流為何物。當時漂流長江的主要原因是與美國人爭奪長江首漂權。另外,那時候的人經曆過“文化大革命”後,他們需要一個發泄情緒的渠道,如果當年不去漂流長江,也會去登山或幹別的。


  家庭之祭 一個妻子的二十年孤獨守望

  與王茂軍的想法不同,隊員楊紅林的妻子張彩秀希望洛陽長漂隊隊員能組織一個紀念活動。

  二十年前,張彩秀的丈夫楊紅林在漂流金沙江時失蹤,那時候張彩秀結婚才三年。“二十年了,我連個發泄的地方都沒有啊。受了委屈也沒個人商量,等孩子睡了就一個人哭。我不哭不行啊,沒有知心人。”9月22日上午,在辦公室裏,張彩秀淚如雨下。

  張彩秀認為,從國家榮譽的角度看,紅林的漂流是有意義的,但從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角度看,二十年前的漂流給這個家庭帶來的災難難以言說。

  當年楊紅林失蹤時,女兒旋旋年僅兩歲。如今,旋旋已是天津師範大學大四學生。但是,父親這個概念在女兒腦海裏是一片虛無。

  前不久,旋旋在“父親長江漂流探險遇難二十周年祭”中這樣寫道:“7月27日是我和母親一生永遠難忘的日子,當時我才兩周歲,災難就無情地降臨到我和母親的頭上,金沙江的浪濤奪去了父親年輕的生命,從此,我與母親相依為命。”

  “讓我說他們死得值不值?我咋說呢?”王茂軍說,“我覺得我這四個兄弟死得其所。幹他們自己願意幹的事,付出啥他們都不在乎。去漂流之 前,大家都看到了堯茂書的死亡結局,這一點他們是有思想準備的。”

  “嫂子改嫁了,我們不想再回憶那些傷心的往事了!”孫誌嶺的妹妹孫女士婉言謝絕了記者的采訪。據王茂軍介紹,當年洛陽漂流隊17名隊員中除洛陽市公交公司職工楊紅林失蹤外,還有一人失蹤、兩人遇難,他們分別是洛陽五三七廠職工張軍、洛陽機務段職工孫誌嶺和雲南人雷誌。

  對於失去親人的四個家庭來說,痛苦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名譽之祭 一種逃離光環之後的反思

  二十年過去了,洛陽長漂隊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記憶。在洛陽街頭隨便問一問,很少有人還記得那段往事。

  “這不正常嗎?曆史上比我們顯赫得多的事不都抹平了嗎?”洛陽長漂隊隊長王茂軍心態很平和。

  但在洛陽市民模糊的記憶裏,洛陽長漂隊當年的舉動仍然是震撼全國的壯舉。洛陽網友喊山認為,流逝的歲月也許會衝淡長漂人的足跡,但長漂人的精神永存。

“其實,當時我們是清醒的,主要是媒體把漂流拔得太高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時59歲的美國肯沃倫來漂流長江考慮過為美國爭光了嗎?人家的目的是為了給中國增添奇恥大辱嗎?人家體驗的是自然。隻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裏,人們愛國主義色彩太濃,考慮更多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而不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王茂軍說。


  【曆史細節】

  1986年5月27日,“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從洛陽火車站登車出發。途中,又有一些洛陽人和外地人加入。

  6月18日,長漂隊18時(夏時製)在長江薑古迪入冰川下四五公裏處正式開始漂流探險。

  7月27日,在四川白玉縣境內發生翻船,霍學義、雷建生、楊紅林、張軍落水,楊紅林、張軍失蹤。

  9月10日,雷建生、李勤建衝擊虎跳峽上段成功。

  9月12日,郎保洛、孫誌嶺衝擊虎跳峽中段,兩人被強大的水壓從密封船中擠出,孫誌嶺落水後遇難。郎保洛困於右岸懸崖之下,16日傍晚獲救。

  9月21日,王茂軍、李維民衝擊虎跳峽下段成功。

  10月14日,雷建生、雷誌、龔林、李維民、袁世俊冒雨從雲南巧家縣出發漂往四川金陽縣,經過白鶴灘時翻船落水,雷誌(雲南籍)遇難。

  11月2日,長漂隊部分隊員抵達宜昌。

  11月12日,長漂隊主隊抵達長江漂流的終點——上海吳淞口海麵,長江漂流探險活動結束。隊員們唱著國歌,把寫有楊紅林、張軍、孫誌嶺、雷誌4人名字的紅旗緩緩投入大海。當天上海黃浦江碼頭,數萬人迎接。

  11月16日,長漂隊員乘火車回到洛陽。
1987年4月30日前後,長漂隊員又踏上了征服黃河的行程.


雷建生:河南洛陽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峽遇難。
郎保洛:河南洛陽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峽遇難。
張寧生:河南洛陽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峽遇難。
朱紅軍:河南洛陽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峽遇難。

英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後天就是這幾位英雄的忌日了,願他們在天堂過的都好.願他們的家人健康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