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青藏鐵路走過的地方

(2009-11-27 19:28:15) 下一個
zt 青藏鐵路走過的地方

作者: tantan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代序)

  從格爾木出發,向南,到拉薩。

  這是一條閃光的飄帶,它起步於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向南,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掠過“天堂的地毯”——藏北羌塘草原,最後,飄帶的終點係在了雪域聖地——拉薩。

  這就是青藏鐵路。

  2001年6月29日,在青藏、在中國、在全世界,一則消息在迅速被傳遞:青藏鐵路二期工程開工建設了,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五年後,在中國的西部,在號稱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在被西方科學家稱為生命禁區的可可西裏,一條鋼鐵動脈——青藏鐵路將延伸向南,它將是世界屋脊的脊梁。

  這是一條神秘的路,也是一條最困難最艱險的天路。

  青藏鐵路,自青海省會西寧出發,經格爾木至拉薩,全長19551公裏,其中西寧至格爾木已於1979年建成,1984年通車。新建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自格爾木出發,途經號稱萬山之祖的昆侖山,中華環保第一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長江正源沱沱河、伸手可抓天的唐古拉山,天堂的地毯的藏北羌塘草原,到西藏首府拉薩,全長1142公裏,線路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區段長達960公裏。

  青藏鐵路是神秘的,它的神秘在於沿線的高海拔、惡劣氣候、嚴酷地理條件所造成的人跡罕至,以至於它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汽車行走期間,可以幾十公裏甚至數百公裏不見一人,卻可以透過車窗看到兩側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驢、藏野犛牛,它們對汽車、對人視而不見,非常安詳埋頭吃草,直至近到咫尺,才抬頭好奇的看上幾眼,偶爾,車旁會佇立一、二匹孤狼,對車這龐然大物也是視無睹。

  青藏鐵路是嚴酷的,它的嚴酷在於高寒缺氧、氣候無常、沿線空氣密度是平原的75%—80%,含氧量是平原的70%,人體因此表現出的征狀是胸悶氣短,頭疼腿軟,沿線高海拔地區隻有冬夏兩季,冬季長達7—8個月,年平均氣溫-4.4℃,極端低溫-45.2℃。在氣溫最高的7月,你也可能遭遇到漫天大雪、密集的冰雹和八級的大風。

  青藏鐵路是美麗的,它的美麗在於沿線穿越的神山聖水和獨特的高原風光。沿線經過的主要山脈有昆侖山、可可西裏山、風火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左拉山,沿線跨越昆侖河,楚瑪爾河(長江北源)、沱沱河(長江正源)、布曲河(長江南支源)、通天河(長江上遊)、怒江水係,雅魯藏布江水係。線路過處,藍天白雲下,遠處是白皚皚的雪山,雪線以下是碧綠的草原,草地上是成群的牛羊,美麗多情的牧羊女輕唱著情歌。它的美還在於沿線蒼茫的草原上綴飾的星羅棋布的湖泊閃發的誘人的光彩;在於沿線經過的各類保護區中的珍稀動植物,它們包括,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羌塘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藏野驢、野犛牛、藏羚羊等珍動物的樂園。

  做為一名青藏鐵路建設者,筆者十餘次返回格爾木和拉薩,在高原工作生活的一年,沿青藏鐵路,我留下了艱辛與勞頓,嚼咀了歡樂與痛苦,2001年5月27日,我的戰友,一名年僅26歲的地質工程師犧牲在高原,他的忠魂長眠在青藏,守護著這條屋脊的動脈,每一次穿越高原,內心都有一些異樣的情感在撞擊我的心扉,青藏鐵路以其神秘嚴酷和美麗,必將成為出行者的樂土,探險者的聖地,於是便寫下了後麵的這些文字,但願它能對後來者了解青藏鐵路有所裨益,同時也算對長眠忠魂的告慰和對自己一年高原曆練的回憶吧!

  高原明珠——格爾木

  從西寧市出發,往西800公裏,在青藏高原腹地,在柴達木盆地的中南部,在巍巍昆侖的山腳下,有一顆閃爍的高原明珠——戈壁新城格爾木,它由盆地和唐古拉山地兩部分組成,轄區總麵積12.45萬平方公裏,是世界上轄區最大的城市。

  格爾木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及其20多條支流,穿山過峽,向戈壁荒漠深處流去,在此留下一片廣闊的河灘,兩岸牧草芊綿,形成了大片草原,公元前854年,中國曆史上的西周時期,擇水草而居的羌族人就來到這裏,建立原始的羌族部落,在這裏遊牧繁衍生息。20世紀30年代,哈薩克族人又來此聚居,這便是格爾木的祖先,1952年格爾木解放時,這裏還是一片荊棘叢生,野獸出沒,人跡罕至的荒蠻之地。

  格爾木做為一座城市也現在中國地圖上,是1953年以後的事了。

  1953年,剛剛解放的西藏軍民吃糧告急,中央委托西北局組建西藏運輸總隊,並決定由西藏工委組織部長慕生忠將軍任運輸總隊政治委員。運輸總隊從青海、甘肅、寧夏、內蒙調來大批幹部,招收了1200名駝工,購買了28000峰駱駝,擔負起了給西藏運糧的任務。為了接應駝隊,就在格爾木搭起了帳篷,安營紮寨,設立了西北運輸總隊第一個轉運站。當慕生忠將軍率領運輸總隊進駐格爾木時,他走下了汽車,麵對廣大幹部、工人揮動著有力的手臂說:“我們不走了,我們要做格爾木的第一代祖先!我們喜歡城市,更喜歡自己新手建設起來的城市。我們要在柴達木盆地建設一座美麗的花園”。

  1954年12月青藏公路建成通車,1955年西藏在格爾木成立了青藏公路管理局,負責進藏物質的運輸,管理局從內地和複員軍人中分5次調來了大批幹部,他們拆掉帳篷,建起一排排拱頂密洞和平房,並在荒漠建起了第一座樓房——格爾木將軍樓,這些人便成為了格爾木的第一代市民,將軍樓,標誌著作為城市的格爾木。開始告別“帳篷城”的曆史。

  格爾木也被稱為“兵城”

  1954年6月,解放軍汽車兵某部到格爾木,成為駐青藏高原的第一支正規汽車部隊,此後,因運兵進藏和後勤供給的需要,又有多支部隊陸續來到這裏。 1956年,中央軍委正式批準格爾木等兵站後,數萬名解放軍陸續開進到格爾木,到1975年,格爾木總人口10萬,其中駐軍達6萬以上,成為名符其實的 “兵城”。數萬解放軍戰士成為格爾木第二批市民。

  格爾木還有“鹽湖城”的美稱,因為這裏有全世界最大的內陸鹽湖——察爾汗鹽湖,還有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廠。

  出市區往北60公裏,便是麵積達5800平方公裏的察爾汗鹽湖,西(寧)格(爾木)公路在此穿越鹽湖,穿越湖區的32公裏公路全部用結晶鹽鋪成,道路 50公分以下,是波光粼粼的鹵水,行車其上,如“路在水上漂,車在水中遊”。這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跡,被稱為格爾木十景的“萬丈鹽橋”。

  經過近50年的發展,昔日帳篷城已成為繼西寧、拉薩之後的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成為戈壁深處,一顆閃爍的明珠。

  青藏鐵路格拉段這條高原美麗的飄帶,便由此起步。

  地上長虹——青藏公路

  它似一條黑色巨龍,越戈壁、穿峽穀、鑽山隘、過冰川、掠草原,蜿蜒前行;

  它被稱為青藏生命線,百分之八十五的進出藏物資通過它運載。

  它被稱為世界屋脊蘇伊土運河,南來北往,一串串運輸車隊如梭穿行。

  它,就是青藏公路。

  這是西藏與國內地聯係的第一條道路,它是1954年5月至12月,由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將軍率領數千名建設者,用血肉之軀鑿出的道路。

  這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道路,平均海拔達4500米,懸掛於半天之上,人們將它稱之為天路。

  這是世界上最嚴酷的一條道路,6月飛雪、7月冰封沿線大氣含氧量反為海平麵的50%-60%,年平均溫度僅為-6℃。

  這是世界上最具高原特色的道路,它如一條聖潔的哈達,串起沿線的雪山、兵站、湖泊、草原、沼澤、河流、冰川,兩側不時出現在視野的,有成群的野生動物,有令人新奇的冰錐、冰丘;在藏民純樸的笑臉和藏族少女動人的情歌。

  那麽,走吧,讓我們踏上青藏路,去領略攝人心魂的高原風光吧。

  萬山之祖——昆侖神山

  出格爾木,往南,便踏上了青藏路。

  兩側,是黑色的戈壁,偶爾點著幾叢小灌木,這裏,已是柴達木盆地的東南邊緣,前行32公裏,在公路左側約1公裏處,戈壁裏出現了幾幢平房,這便是南山口車站了,它是青藏鐵路一期工程終點,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開工建設的消息,便是從這裏傳出,傳遍青藏、傳遍中國,傳遍世界。再往前,進入了格爾木河穀區,幾次跨越河流,前方,便別了昆侖橋,在這裏,發源於昆侖山北麓的昆侖河(格爾木河上遊)長期剝蝕岩層,穿鑿成深達30-40米峽穀,峽穀底部寬闊曲折,穀頂最窄處僅一步之隔,置身其間,雪山融水奔騰而來,呼嘯而去,水聲震耳欲聾,稱“一步天險”。

  公路拐過幾個彎,便到了納赤台,納赤台設有兵站,路旁,有一個六角亭,上書“昆侖神泉”,泉水恒定為7℃,為昆侖山冰雪融化滲入地下,潛流20多年後再噴湧而出所成,被譽為“冰山甘露”。一位藏族老人給我們講起了神泉的傳說:當年文成公主進藏和親,來到此處,滿目荒蕪,幹渴加上思念故土,便決定不再前行,西藏使臣苦苦哀求,公主便發下誓言,若能就地掘井,掘出水來,說明自己此去能為西藏人民帶來幸福甜美,便繼續進藏,否則,便返回中原。不料,掘地不深,一股甘泉便噴湧而出,無奈,公主在飽飲甘泉後,含淚向北跪拜中原故土進藏而去。這樣看來,這泉水中,飽含著美麗的文成公主的千行思鄉淚。

  過三岔河,兩旁植被逐漸多了,從西大灘開始,進入長年凍土區,不時能見到隆起的冰丘和晶瑩的冰錐,不遠處,進入視野的是聖潔的雪山,公路開始進入峽穀山區,幾番穿越後,萬山之祖——昆侖神山便出現在前方。

  巍巍昆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神州大地的主脈,是中國第一神山,它位於柴達木盆地南緣,東西長2400公裏,南北寬70公裏,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川西北的岷山山脈,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峰為格爾峰,海拔7719米。“橫空出世莽昆侖”,它浩浩蕩蕩,氣勢磅礴,古人稱之為“龍脈之祖”。

  昆侖山,是神話傳說的搖籃,是道教的發源地。

。。。

。。。

。。。

  玉珠峰北臨斷陷盆地西大灘,東接東大灘,西有張裂深穀驚仙穀。玉珠峰南緩北陡,北坡地形複雜。從西大灘望去,北坡發育有三條山穀冰川,各長2.5--3 公裏,其餘皆為冰鬥。北坡雪線5150--5200米,南坡為5300--5400米。每當夏季,玉珠峰下的昆侖山北坡上冰雪消融,匯成條條溪流,流經西大灘灘地,或滲或流,就是這些冰清玉潔的聖水的補給,形成了神秘的昆侖神泉及格爾木河。


。。。。
  就是這麽一座美麗而神奇的玉珠峰,吸引著中外無數的旅遊者和登山者。每年的5--6月份,玉珠峰下昆侖北麓與南麓的灘地上總會支起許許多多五彩斑斕的旅行帳篷,形成青藏高原上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山口,聳立著兩塊碑,一塊是昆侖山紀念碑,四周飄舞著五彩經幡,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來此尋祖,他們在山坡虔誠跪拜,山坡上,尋祖紀念碑組成的碑林形成了昆侖山的又一道風景。另一塊是索南達傑紀念碑,碑上係滿了潔白的哈達,索南達傑這位為保護藏羚羊、保衛可可西裏而獻出生命的英雄,他的忠魂依附著昆侖,英雄的雙眼,仍警惕地注視著前方——他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的可可西裏。

  中華環保第一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在索南達傑目光的護送下,我們告別了昆侖山神山,繼續向南。

  現在,我們已進入牧區,黃綠色的草地上不時點綴出一片耀目的水麵,那便是熱融湖,由凍土表層解凍在低窪處形成,路旁有一路牌,和一片廢棄的房屋,這是不凍泉,當年電影《昆侖山上一棵草》的故事發生地。

  牧草逐漸變得茂密,路邊不時跑過一些可愛的小動物,那是早獺或鼠兔之類,然後,視野中便三五成群地出現了藏羚羊,這些可愛的小精靈的顯著特點是其屁股為白色,過了清水河,前方公路右側出現了一幢紅牆白頂的房子,房子後麵有一座高高的了望塔。

  這裏,已進入可可西裏保護區,這房子,是中華環保第一站——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可可西裏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長江的主要源區之一。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夾在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周邊地區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地區。西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鄰,西北角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連,麵積達8.3萬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三大、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也是最後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周圍沒屏障,地勢高峻,平均海拔高在5000米以上,這裏氣候寒冷,常年大風,最大風速可達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氣溫在-4℃度以下,最低溫度可達 -40多度,氣壓偏低,氧氣稀薄,隻有低海拔地區的一半,燒開水的沸點隻有80多度。

  這裏氣候惡劣,但是可可西裏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野犛牛、藏羚羊、野驢、白唇鹿、棕熊等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使這位少女更加嫵媚動人。由於該地區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受人類影響少,該地區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狀態。有資料顯示,可可西裏目前是中國動物資源比較豐富的野生動物多達23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野生動物就在20餘種。

  藏羚羊,被稱為“可可西裏的驕傲”,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瀕危動物。

  可可西裏曾經是藏羚羊的美麗的家園,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藏羚羊絨製品“沙圖什”在國際市場走俏,一條“沙圖什”售價數萬美金,而三頭藏羚羊的絨毛就可生產一條“沙圖什”,暴利驅使下,偷獵者將罪惡的目光瞄準了可可西裏,可可西裏每年至少有3.5萬隻藏羚羊遭捕殺,藏羚羊數量由原來的10萬隻銳減至5萬隻。

  1992年,青海省治多縣委為“保護和開發可可西裏的資源”成立了西部工作委員會,治多縣縣委副書記索南達傑任第一任書記。

  1994年1月18日,索南達傑和4名隊員在可可西裏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繳獲了7輛汽車和1600張藏羚羊皮,但他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陽湖附近時,遭盜獵分子襲擊,中彈犧牲。幾天後,當搜尋小組找到他時,索南達傑依然保持著半跪的射擊姿勢。

  索南達傑用鮮血和生命喚醒了人民對可可西裏的關注,對藏羚羊的關注,和對自己生活的地球的關注。

  在眾多的後來者中,38歲的江河探險家楊欣接過了索南達傑的大旗和未了的夙願。楊欣是中國民間環保的先行者,他自1984年到1999年的15年間,15次進入長江源區考察、探險及開展係列長江源保護工作,他倡議發起、組織了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啟動了中國民間長江源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運動。

  1996年,楊欣開始籌劃籌建一座位於長江源區可可西裏的自然保護站,1997年,通過義賣自己所著《長江魂》一書籌款後,楊欣組織了一批環保誌願者,在可可西裏保護區的入口處建立起了中國民間第一座自然環境保護站,為了紀念為保護藏羚羊而犧牲的英雄,保護站被命名為“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1998 年、1999年,楊欣又兩次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誌願者和大學生誌願者對保護站建造了二期和三期建設。

  現在,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已成為青藏路上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藍天、白雲、雪山、草地之間,這幢美麗的紅房子格外引人注目,爬上保護站後邊的瞭望塔,用望遠鏡可以巡視200公裏以內的遼闊草原,它成了偷獵者的克星和野生動物的樂園,它的周圍活躍著大量的各種珍稀野生動物。

  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建成後,吸引了大量的環保誌願者來此,為此,“綠色江河”建立了專門網站供環保誌願者了解長江源保護情況。

  歡迎來可可西裏,歡迎到“索南達傑”來!

  長江正源——沱沱河

  保護站美麗的紅房子漸漸遠去,兩側,是藍天白雲下的高寒草原,偶爾,有藏羚羊,藏野驢等珍稀動物在視野中閃過。

  前方,出現了一座大橋,橋下漫流的河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耀目的雲層低垂在橋的上方,仿佛伸手可及,長江北支源楚瑪爾河到了。

  長江源是一個寬闊的地理單元,它包括昆侖山至唐古拉山間的廣闊地域,東西長約400公裏,南北寬約300公裏,總麵積達10萬多平方公裏。區內地形起伏和緩,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氣溫-4℃以下,氣溫低,植被稀疏,常年凍土廣泛分布,動物種類簡單,多為高源特有的種類,包括野驢,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長江源由北源楚瑪爾河,南河當曲和正源沱沱河組成,楚瑪爾河發源於可可西裏深處的可可西裏湖,藏語意為“紅水河”,全長約515公裏,流量小,夏季經常斷源,最後流入長江上遊的通天河。

  過楚瑪爾河,地形開始呈波浪狀起伏,出現一道道起伏的山梁,線路進入了五道梁地區。

  五道梁是沿線一處較大居民點,海拔4700米,設置有兵站、泵站及小型的餐館、招待所等,五道梁海拔不算很高,但因其四周均為山梁環繞,空氣流通不暢,形成獨特的地理小單元,氣候惡劣,高寒缺氧較其它地方更甚,故在青藏高原有“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之說。五道梁地區缺水,飲用水均取自低窪處積水坑,每年夏季,水中便生出長長的紅色肉蟲,用此水做麵條,不需加肉便成“肉絲麵”。

  過五道梁,前行不遠便到了風火山,風火山埡口海拔5010米,以長年大風著名,在風火山地區,為了建設青藏鐵路,73年在此建立了風火山實驗基地,鼎盛時期,在這常年大風呼嘯的山地裏,匯聚了全國各地的數百名科研人員和上百頂帳篷,這裏成了壯闊的帳篷科研城,三十年來,風火山實驗基地采集了大量氣候、凍土等各方麵科研數據,為青藏鐵路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青藏鐵路的風火山隧道為全線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

  前行,過二道溝,遠處,便出現了並排的兩座橋,橋的別一端,是一方小鎮,我們來到了萬裏長江第一鎮——沱沱河沿。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源的唐古拉山脈,流經中國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程6300公裏,落差5400米,流域麵積1803平方公裏,是世界第三大河,亞洲第一巨川。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

  長江古稱“江”,漢魏,六朝後史稱大江或長江,關於長江的源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古書《尚書·禹貢》中有“岷山導江”,“江源於岷”的記載,把嘉陵江、岷江當作長江源頭;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641年溯金沙江而上,考察了川、滇等地,認為金沙江是長江正源;清代,康熙在編輯《皇輿全覽圖》過程中,派專人對長江上遊山係實地勘查,地圖中繪出了通天河等河流,但長江正源是哪條河流,仍無法探明,隻得用“江源如帚,分布甚闊”描述。

  一些外國探險家曾探查長江源頭,但一無所獲。新中國成立後,對長江源頭實地考察,發現長江源頭在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冬冰峰下,正源沱沱河。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查明長江的真正源頭。

  各拉丹冬,藏語意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在南北長50公裏、東西寬15—20公裏的區域內,有30餘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峰,冰雪覆蓋麵積達790平方公裏,發育有130多條現代冰川。薑根迪如冰川,長12.8公裏,寬1.6公裏,這裏是萬裏長江正源沱沱河的發源地,沱沱河源頭叫納欽曲,是由冰川融水形成的一股溪流,水麵寬3米,深0.2米左右,由南向北在穀地中流淌,經30多公裏後與切蘇美曲匯合,始稱沱沱河。北流切穿祖爾肯烏拉山,形成長數公裏的峽穀,河岸陡峭如壁,高出數十米。至葫蘆湖東南,接納江塔曲後折向東流。沱沱河流經沱沱河沿時,河床寬闊,流速平緩,多散流、漫流、叉流,河心灘麵積廣,屬寬穀遊蕩型河流,最大水深約3米,寬20—60米,向東流至囊極巴隴與長江南源當曲匯合,始稱通天河,匯口處海拔4470米。至此,沱沱河長275公裏,流域麵積1.76萬平方公裏。當曲為長江南支源,發源於唐古拉山北麓,藏語意為沼澤河。沱沱河沿為萬裏長江第一鎮,原來這裏荒無人煙,甚至連頂固定的帳篷也沒有。1954年青藏公路建成通車,來往車輛和旅客不斷增多,現為唐古拉山鄉駐地,青藏線上的要衝。建有鄉政府、學校、醫院、銀行、商店、飯館、加工廠、兵站、運輸站、養路道班等十多個單位。1987年10月新建成的沱沱河大橋長324米、寬11米的鋼筋混凝土T型梁新橋,稱之為 “江源首橋”。1985年,美國漂流探險家肯·沃倫向我國申請漂流長江,消息傳出,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在西南交通大學電教室工作的攝影師堯茂書首先呼籲: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應由國中人自己來完成長江的首次漂流。1985年6月,堯茂書經過一個月的準備後,自費奔赴長江源頭,開始單人漂流長江的壯舉。他劃著“龍的傳人”號橡皮筏,從薑古迪如冰川下起漂,穿過800裏無人區,衝出通天河下遊峽穀的激流險灘。7月24日,行程1300公裏後,堯茂書在金沙江通珈峽翻船遇難,年僅32歲。

  堯茂書的犧牲,在80年代的中國青年中產生了強烈的震動,紛紛要求繼承堯茂書的遺誌,完成長江全程漂流,實現由中國人首先征服長江的壯舉。

  1986年,由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頭組織的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流探險隊克服重重困難,從沱沱河沿下水,終於搶在美國人之前完成了長江的首次漂流。
 
  ◆[2008-10-04]
  http://www.lbx777.com/gjc/qztl/qztl19.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