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鐵兵將軍:曠伏兆
萬水千山:中國鐵道建築報
□ 史 之
曠伏兆,男,江西省永新縣人,中共黨員,1978年5月至1983年5月任鐵道兵第二政治委員。
1928年11月,參加了文雅工會,先後被選為鄉工會委員、工會副主任。1930年8月,參加赤色少年先鋒隊,任大隊長、縣支隊長。他帶領赤色少年先鋒隊先後參加了吉安縣城戰、富田反擊戰、永陽鎮進攻戰以及溰田伏擊戰等。1933年3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團支部8名團員參加了紅軍。曠伏兆參加紅軍後,任紅八軍團七十團三連班長。參加了4次反“圍剿”。因他作戰勇敢,由指導員朱理全介紹轉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6月,調湘贛蘇區紅軍黨校第4分校學習。1933年11月,調紅六軍團第十八師衛生部任政治指導員。1935年1月,任第五十一團新兵營營長,兼總支書記。1935年11月,任十六師四十六團副政治委員。1936年5 月,北渡金沙江、翻越玉龍雪山。10月,入“紅大”學習。11月21日,“紅大”向陝北根據地進發,途中遇國民黨軍飛機轟炸,總參謀長劉伯承和夫人王榮華被山上滾下的石頭砸傷。曠伏兆發現後,立即掏出救急包給他們包紮傷口,並組織戰士把劉伯承夫婦從山溝裏救了出來。1937年1月,“紅大”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曠伏兆被編到第二期五隊。“七七事變”後,一天,曠伏兆親自聆聽了毛澤東主席的報告,毛主席說:抗日戰爭爆發了,前方需要大量幹部,我代表黨中央歡送大家上前方去。會後不久,曠伏兆等10名團職幹部被派往太原。太原失守後,11月中旬,曠伏兆被派往方山縣任縣委書記。1938年 6月,任保安第四區第二支隊副支隊長。在執行破路任務時,曠伏兆被日軍擊穿左肘,他忍著劇痛不吭一聲,帶傷步行60多裏抵達師部才得以治療。
1939年1月,曠伏兆被任命為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委員。他與司令員趙承金指揮第一分區部隊配合第一二○師作戰,在子牙河、滏陽河以東,機動靈活打擊滄縣、泊鎮等地的日偽軍,作戰6次,斃傷日偽軍450名。9月初,國民黨頑軍河北民軍副指揮喬明禮帶700多人進犯冀中,被第一軍分區部隊全殲。
1943年2月,曠伏兆被任命為冀中軍區第十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第十地委書記。冀中第十分區,地處平、津、保三角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軍采取 “鐵壁合圍、籬笆拉網”進行“掃蕩”,實行點、碉、路、溝、垟五位一體的“囚籠政策”,使整個十分區基本上被日軍所占領。6月初,曠伏兆主持召開了由各縣、縣大隊和地區隊主要領導幹部參加的地委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了積極開展地道戰等各種形式的武裝鬥爭。在曠伏兆的領導下,第十分區的二聯縣米南莊(現屬雄縣)建成了地下地麵房上相通、院落相連、街道相連、村內村外相連,多處設暗火力點、射擊孔、拉雷孔、瞭望孔,成為步步為營、“天(房上)、地(地麵)、陰 (地下)三通”、能藏能打能走的戰鬥堡壘村。曠伏兆又在米南村主持召開了現場觀摩會。各縣結合自己的情況,迅速建成了各種形式的地道。地道在戰鬥中顯示了強大的威力。1945年5月23日至29日,日偽軍先後組織6000餘人向米家務一帶進行掃蕩。曠伏兆與軍分區司令員劉秉彥在來南莊,指揮軍民利用地道,激戰7天7夜,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反映冀中抗日鬥爭的《地道戰》等電影,都是以第十分區為大背景製作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曠伏兆與劉秉彥遵照上級關於擴大鞏固解放區,發動群眾,準備應付新局麵,作持久打算的指示,指揮軍分區部隊先後收複了霸縣、永清、固安、容城、安次等縣城及大興縣的禮賢鎮。至此,第十分區境內除新城縣城外全部解放。1946年5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大清河北。曠伏兆、劉秉彥率部奮起自衛,他們先後發起了“容城攻堅戰”、“固安守城戰”、“勝芳保衛戰”,參加了晉察冀野戰軍發起的“大清河北戰役”、“保北戰役”、 “綏遠戰役”等,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戰鬥任務,受到軍委的電令嘉獎。1948年5月,曠伏兆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六縱隊副政治委員。8月,任第一縱隊政治委員。北平和平解放後,部隊統一整編,曠伏兆任第二十兵團六十七軍政治委員。
1951年1月,六十七軍接受赴朝參戰任務。6月22日入朝,9月10日順利接替二十七軍金城前線的任務。10月中旬,“聯合國軍”集中美第七師、第二十四師又一個團、李偽軍3個師、哥倫比亞營和14個榴彈營,在近二百輛坦克、20餘架轟炸機的支援下,向第六十七軍24公裏的正麵陣地發起輪番進攻。在曠伏兆政委、李湘軍長的指揮下,廣大指戰員在“英雄陣地英雄守、英雄陣地出英雄”口號鼓舞下,經過3天激戰,擊退了敵人全麵進攻,殲美李軍1.7萬人,創朝鮮戰場日殲“聯合國軍”最高紀錄,受到誌願軍司令部、兵團的表揚。新華社播發了題為《我軍三天殲敵一萬七千人》的消息,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這一重大勝利。1954年6月,曠伏兆任誌願軍第十九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6年10月曠伏兆任十九兵團政委。1958年4月,曠伏兆率第十九兵團奉命回國。
曠伏兆回國不久,調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深造。1960年4月,曠伏兆任地質部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1975年10月1日,中央軍委任命曠伏兆為空軍副政治委員。1978年5月6日,中央軍委任命曠伏兆為鐵道兵第二政治委員。12月,為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曠伏兆在鐵道兵黨委常委擴大會上強調:“必須迅速地果斷地把我們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以施工生產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上來,要破除照搬作戰部隊的套套和吃大鍋飯的供給製思想,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費自給率”。會後,曠伏兆走遍了大興安嶺、天山南北、青海高原、呂梁山區、沂蒙山區等鐵路施工工地,同幹部、戰士、技術人員談心,了解情況,宣傳工程部隊思想,解決部隊施工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經過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鐵道兵的勞動生產率逐年提高,從1981 年起,鐵道兵部隊的經費,年年達到自給,並略有節餘。
1982年12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了《關於鐵道兵並入鐵道部的決定》。曠伏兆在鐵道兵召開的師以上紀委書記會議上要求各級黨委、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中央的決定,要恪盡職守,決不能因為撤編降低工作標準,鬆懈組織紀律,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生產和生活秩序。在撤編中妥善解決了部隊定點落戶、老幹部安置、福利待遇、施工、戰備等問題。既保證了部隊施工生產任務的完成,又順利地將部隊並入鐵道部。1983年5月,曠伏兆調解放軍離退休工作領導小組任副組長。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黨的第十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6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終年 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