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美軍偵察機常在東海台海捕捉中國預警機信號

(2009-09-04 16:54:18) 下一個
zt 美軍偵察機常在東海台海捕捉中國預警機信號

http://mil.eastday.com/m/20090901/u1a4623356.html
資料圖:媒體報道稱中國空軍已經列裝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

  東方網9月1日消息:8月26日至27日,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專門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期間,中方指出,美方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及其上空頻繁的海空偵察測量活動是造成中美海空軍事安全問題的根源,要求美軍減少直至停止艦機偵察活動。

  其實,作為支撐海上作戰的前提條件,包括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流、潮汐等在內的海洋環境數據,都是直接關乎沿海國國家安全的重要信息。而對於中國近海,美海軍官員曾私下表示,“我們對它的了解程度甚至要超過中國大陸,這裏就像是我們的‘後花園’”。

  海上偵察中國潛艇

  長期以來,為彌補18顆“白雲”海洋監視衛星係統的偵察空隙、掌握第一手情報資料,美軍十分重視軍事偵察船的使用,並將其作為平時獲取敏感戰場信息的主要來源。

  同時,隨著1996年中國政府正式批準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的管轄海域範圍大幅度拓展,中美在200海裏專屬經濟區海域的偵察與反偵察形勢日益嚴峻。

  2001年南海“4·1”撞機事件、2002年“鮑迪奇”號事件相繼發生後,美軍並沒有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為了加強對中國海軍潛艇的監視力度,從2004年開始除了美軍“鮑迪奇”號綜合測量船常年遊弋在東海、黃海海域,頻繁實施海底勘測、水聲監聽、收集海底和海流數據外,專門針對中國潛艇的美軍水下探測船停靠日本港口的次數年年增加,從2004年的二十多次上升到2006年的四十多次。

  2009年,美軍的頻繁抵近偵察終於再次造成中美海上對峙事件。3月8日,美軍“無暇”號水下探測船在南海專屬經濟區與中方數艘船隻發生對峙;5月5日,美軍“勝利”號水下探測船在中國黃海專屬經濟區海域與中方船隻對峙;5月11日,南海海域又傳出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可能與中方潛艇“相撞”的消息。

  空中“捕捉”中國預警機

  自從中國空軍裝備預警機以來,美軍相關機構就一直沒有閑著,經過改裝的偵察機經常在東海和台海上空“蹲守”。據報道,美軍一直試圖截取中國預警機的空對地信號,好交由技術部分破譯後吃透中國預警機的真實性能。

  日常擔負截取信號任務的,是駐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第390情報中隊的3架RC-135戰略偵察機。據台灣媒體透露,這3架偵察機進行了特別改裝,裝備了用於捕捉中國的預警機信號的電子係統,並將偵察重點從朝鮮轉向南京軍區,在東海和台海上空飛行的架次大量增加。據中國空軍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透露,美軍前來的偵察頻率一般為每周兩次。

  美軍在中國沿海的空中偵察力量遠不止與此。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早在2003年,除了3架RC-135,美軍還部署了3架E-3預警機,另外美軍高度機密的U-2高空戰略偵察機在嘉手納的數量也高達5架。此後,美軍還多次加強部署,增加了各類偵察機8架。

  美軍不會主動停止偵察

  美軍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的偵察活動從冷戰期間一直延續至今,黃海、東海、南海,凡是中國海軍的駐泊地、潛艇出海通道、演習及武器試驗區附近海域,總能時常發現美軍各類偵察船的身影。依托大型綜合偵察船、水聲探測船以及海底綜合監聽係統構成的偵察網絡,美軍力圖對中國海軍艦艇的活動規律、音響特征等重要信息實施全程、全維、全時段偵察與掌握,以確保美軍在中國近海海區的情報信息優勢。

  針對中方的要求,由美軍太平洋總部政策計劃局局長魯道夫·阿勒斯率領的美方代表團表示,願通過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製,與中方繼續探討確保雙方艦機安全的有效方法。客觀地講,期望美軍主動停止在中國專屬經濟區的偵察活動,在近期恐怕很難實現。

  有此間觀察人士認為,中方應采取海洋立法與海上執法“雙管齊下”的策略,采取多種措施將非法軍事偵察活動“擠”出中國管轄海域,切實維護國家海上方向安全與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