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粟裕:1946: 為堅持內線作戰“鬥膽直陳”
(2009-09-25 16:22:47)
下一個
zt 粟裕: 1946:為堅持內線作戰“鬥膽直陳”
如南戰鬥接近尾聲時,粟裕便開始籌劃下一步作戰行動。?
這時國民黨軍第二梯隊開始渡江北進,東西兩路向如皋集中靠攏。華中部隊經十多天的連續作戰,已十分疲勞,亟待休整。7月21日,粟裕致電中央軍委和新四軍軍部等,建議乘勝收兵,休整待機,準備再戰。?
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複電:“同意粟電乘勝收兵,休整兩星期後再戰。”?
宣泰、如南兩仗,使蔣介石和陳誠大為震驚。陳誠急忙抵南通召開黨政軍聯席會議,下令第二梯隊10餘萬人渡江北進,集中兵力向海安進攻。?
海安,東臨黃海,南抵長江,西通揚(州)泰(州),北接鹽(城)阜(寧),是扼南北東西的交通樞紐,蘇中的戰略要點。是固守海安,還是實行運動防禦給國民黨軍以殺傷後主動撤離海安?這是粟裕反複思考的問題。?
粟裕分析敵我態勢,權衡利弊得失,認為在適當時機撤出海安是必要的。因為當時還處在戰爭初期,中共中央已明確指示,一切作長期打算,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要輕易放棄戰略要地,更要保存有生力量,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如果固守海安,正中敵人毒計。因為敵人集中六個旅的優勢兵力向海安進攻,並且擁有強大的預備力量為後援,我軍即使能夠暫時守住海安,也要付出很大代價,最後仍要被迫撤出來。如果先以小部隊實行運動防禦作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同時掩護主力部隊休整待機,然後主動撤出,不僅可以讓敵人背上包袱,分散兵力,便於我軍各個擊破,而且可以造成敵人的錯覺,驕傲麻痹,造成有利於我軍的戰機,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據此,粟裕提出:一、六兩師集結於海安東北地區休整待機,七縱隊在海安外圍打運動防禦戰的作戰方案。?
對於這個方案,許多同誌想不通,認為,打了兩個勝仗還要放棄海安,前兩仗不是白打了。有的同誌認為,敵人沒有什麽了不起,我軍前兩仗都打勝了,為什麽不敢在海安同敵人作戰。?
這些反映使粟裕覺察到,戰爭勝負決定於有生力量的消長而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的重要思想,還沒有為大多數幹部真正理解和在實戰中掌握。還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才能把上級的意圖變成廣大幹部的自覺行動。?
粟裕感到,主動撤離海安,這是關係華中全局的重大決策,必須經過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領導同誌集體討論決定。當時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其他領導同誌都在淮安,隻有粟裕一人在300裏外的海安前線。強敵壓境,時間緊迫,粟裕決定立即去淮安。?
7月28日,粟裕帶一名警衛員,開始了一晝夜行程300餘裏的急行軍。在戰爭年代,粟裕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指揮能力,還要掌握騎馬、遊泳和開汽車、騎摩托車和自行車等技能。他以身作則,不僅會騎馬、遊泳、騎自行車、摩托車,還會開汽車和劃船。有一次練習騎摩托車,不小心摔到河裏,摔斷了一個手指。幸虧他遊泳技術高超,才得以從沉到河底的摩托車底下鑽了出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一次,為了爭取時間,他把一切能夠利用的交通工具全用上了。?
粟裕駕駛著摩托車從海安出發,經東台、鹽城到湖垛鎮(今建湖縣),西邊是草甸子、水網地帶,摩托車不能行駛了。粟裕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說:咱們下車吧!從現在起,向北繞道益林鎮,要靠我們小車行走了。?
“什麽小車?”警衛員不解地問。“11號。”粟裕笑著指指警衛員的雙腳。警衛員驚訝地瞪大了雙眼,心想這裏距淮安還有100裏路程,啥時才能走到呀!?
粟裕朝淮安方向望了望說:“沒多遠了!”說罷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烈日炎炎,暑氣蒸人,汗水濕透了他的軍衣。?
到了益林鎮,實在太累了,就乘坐黃包車走了一段路,然後又換乘小船沿澗河西行。?
在離淮安50多裏的地方,他們找到了一座製造手榴彈的兵工廠,借了一輛自行車。一車兩人,如何行走?警衛員說:“首長騎車,我跟著跑。”?
“胡扯!”粟裕說,那樣還不如幹脆兩個人都走路哩!經過一番說服和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協議:一人踏車,一人搭乘,交替前進。?
警衛員身材高大,可是騎車技術不佳,加上路況差,大部分路程不得不由粟裕帶著他騎行。警衛員看到首長累得滿身大汗,心中不忍,但又不得不服從命令,不禁淚水奪眶而出。?
就這樣,經過24個小時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按時趕到了淮安。?
當時,粟裕的夫人楚青在淮安華中分局工作,身邊還有一個大病初愈的孩子。粟裕路過家門,隻進屋喝了點水,就匆忙趕到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駐地,提議召開華中分局常委會議。?
華中分局常委會議,在淮安城東南角巽關水門洞裏召開,到會的有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曾山諸同誌。選擇這個地點開會,是為了防備敵人空襲。?
會議對粟裕提出的主動撤出海安、在運動中殲敵的作戰方案進行了認真地討論,並形成了決議。會議認為,對於同誌們的疑慮,除進行思想工作外,主要靠打勝仗的實踐來消除。?
華中分局把會議決定上報中共中央、華東局和新四軍軍部,很快被批準實施。?
毛澤東在複電中指示:在我軍未獲充分補充及敵未進至有利於我之地形前,寧可喪失一些地方,不可舉行勉強的無把握的作戰。此次粟部殲敵二萬,打得很好,今後作戰亦不要過於性急,總以打勝仗為原則。敵以十萬大軍向我進攻,我損失若幹地方是不可免的。你們應有對付惡劣環境之精神與組織準備。?
會議結束的第二天,8月1日粟裕就風塵仆仆地返回海安前線。?
作為戰區指揮員,為了一次戰役的勝利,在大軍兵臨城下之際,日夜兼程跋涉300餘裏,去請求華中分局召集會議討論決策,這樣的事例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是不多見的。它體現了粟裕的大將之風,對黨的領導集體的尊重,對下級不同意見的重視,對重要戰役決策的謹慎。?
海安外圍運動防禦戰,從7月30日到8月3日,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以3000多人抗擊蔣軍5萬多人的輪番進攻,以傷亡200多人的代價殺傷敵3000多人,創我軍一次重大戰鬥敵我傷亡15比1的新紀錄,僅一次夜間襲擾就消耗敵人炮彈一萬多發,在一次伏擊中就繳獲子彈100多箱。達到預定目的後,該縱主動撤離海安。?
華中野戰軍第一、第六師主力部隊按計劃進行了十多天的休整、補充,總結了前兩戰的經驗,進一步明確和統一了大兵團作戰的指導思想。在團以上幹部會議上,粟裕作《改進今後作戰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對前一段作戰正反兩方麵的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強調樹立大兵團作戰的觀念。他說: “大兵團作戰,是各種力量的比賽,等於一部機器一樣,要全部開動,一個螺絲釘也不能有絲毫障礙,才能生產出好東西來。整個作戰計劃也就像做一道算術題那樣,一個數字錯了,全盤都會錯。”他指出:“戰術上一定要采取以多勝少,三個到五個打敵人一個,隻有集中優勢兵力,才能於短時間內幹脆消滅敵人。不要存在愛麵子或者怕繳獲被別部瓜分了的想法,而一個兵團包打。這並不是說我們弱或我們哪個兵團不能打,而是為了迅速解決敵人,迅速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不失時機進行第二個戰鬥。今後敵人會采取穩重打法,即使用多數的兵力在一個狹小地帶作戰,我們要殲滅敵人,就必須造一些機會,求得各個擊破敵人。”他還強調:我們對付敵人,不單鬥力,更要鬥智。用各種欺詐手段來欺騙敵人,越能欺騙敵人越好。所謂兵不厭詐,就是這個意思。?
粟裕還和鍾期光一起,指導華中野戰軍政治部發出《關於撤出海安的解釋要點》,要求各級幹部辯證地認識與處理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和保衛戰略要地的關係。這個解釋要點指出:在敵人數量上裝備上占優勢的兵力進攻下,雖然我們有力量可以守住海安,但消耗了有生力量,不能消滅敵人,對於我們是非常不利的。主動地撤出海安,保存了主力的有生力量,在不久的將來,不僅可以收複海安,而且可以收複其他被反動派侵占的地方。戰爭的勝負,決定於雙方人力、財力、物力消長的對比,特別是人民站在哪一邊,哪一邊最後是要勝利的,而不在於一城一地一交通線的暫時得失。?
經過思想教育和戰爭實踐,幹部的戰略戰術思想進一步得到了統一。這種思想上的統一迅速轉化為物質力量,為爾後的連戰皆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粟裕所料,華中野戰軍撤出海安,國民黨軍占領該城後,誌得意滿,趾高氣揚地認為:華中野戰軍損失兩三萬人,已潰不成軍。遂決定分兵“清剿”,企圖輕取南通、如皋、海安地區,擴大與鞏固占領區。?
其實,華中野戰軍指揮機關和第一、第六師主力部隊三萬餘人已在海安東北地區平平安安地休整兩個星期,有的部隊駐地距海安城僅一二十裏,每天出操上課,開會唱歌。但是,由於這裏屬老根據地,地方政府、民兵和人民群眾嚴密封鎖消息,盤查捕捉敵人諜報、坐探,使敵人得不到真實消息,成了瞎子、聾子,對我軍動向毫無覺察。?
國民黨軍以為他們的第一步作戰目標已經實現,決定按照預定作戰計劃,調整部署,分兵行動,在東起海濱西至揚州的300裏地段上擺出一字長蛇陣的封鎖線,企圖清剿封鎖線以南占領區,然後實行第二步作戰計劃,同徐州南下部隊會攻兩淮。?
粟裕密切注視敵人動向,及時捕捉有利戰機。他手下的偵察隊伍和解放區黨政軍民,源源不斷地送來敵軍動向的情報,使他耳聰目明,作出合乎實際的分析判斷和正確的決策。?
在華中野戰軍司令部,有一個代號“四中隊”的技術偵察隊伍,采用當時條件下的“高科技”,受到粟裕的特別關注。早在1945年10月組建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的時候,粟裕就指定情報處長朱誠基負責組建、培訓一支技術偵察隊伍。蘇中戰役中,他總是把四中隊駐地安排在靠近指揮所的地方,隨時進行具體指導。戰前,向他們說明意圖,提出要求,交代任務。戰中,經常詢問情況,解決困難,有時還同大家一起“攻關”。戰後,不是到駐地看望,就是打電話表示慰問或表彰。 ?
這支隊伍沒有辜負粟裕的厚望及關愛,接連偵察、破譯敵人的作戰部署等重要密令,為野戰軍首長掌握敵情,作出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情報依據。粟裕對他們的工作非常滿意,稱讚他們是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
海安、李堡作戰,時值盛夏,驕陽似火,天氣悶熱。四中隊的同誌堅守崗位,常常揮汗如雨,赤膊上陣。一天下午,同誌們正在全神貫注地監視敵人的動向,突然聽到“起立,立正”的口令聲,原來是粟司令來到了值班室。?
技術偵察人員有的光著膀子,穿條短褲,羞得滿麵通紅,自愧違反軍容風紀,對首長太不禮貌。?
粟裕若無其事地招手讓大家坐下繼續工作,摸著他們冒著熱汗的頭說:“小鬼啊,天實在太熱了,你們晝夜值班,確實辛苦。好在沒有老鄉,以後可要注意軍容風紀啊!”?
粟裕對四中隊的同誌們說:“你們的工作非常重要,是我們的千裏眼、順風耳。我們打這麽大的勝仗,也有你們一份功勞。”“我代表野指和各位領導同誌感謝你們,希望大家更好地工作,堅守崗位,嚴密監聽敵台,及時獲取更多真實可靠的情報,讓我們更多地消滅敵人,更快更徹底地打敗老蔣。”?
事後,粟裕要副官處給四中隊配備騾馬、挑夫、汽車,在行軍時為四中隊運送機器設備,保證他們順利開展工作,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件汗衫。?
李堡之戰,四中隊又立了一功。8月6日,他們從無線電台偵聽中得知,進占海安之敵分兵東進,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一○五旅開始由海安向李堡進犯。?
粟裕得知這一情報,興奮異常,認為是天賜良機,不可錯過。8月7日,他致電中共中央和華中分局,報告“殲敵良機已到”,同時建議在淮南的五旅調蘇中參戰,以便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作戰。毛澤東複電同意粟裕的建議。?
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華中野戰軍政委譚震林率第五旅和華中軍區特務團到海安參戰。?
這時,國民黨第一綏靖區正忙於經營“一字長蛇陣”,頻繁調動部隊。這為華中野戰軍運動殲敵創造了極好的機會。?
粟裕當機立斷,決心抓住有利戰機,首先尋殲李堡之敵於運動之中。?
李堡位於蔣軍“一字長蛇陣”的東端,敵人在那裏孤零零地擺了一個團的兵力。此時,蔣軍第七旅副旅長田從雲率一個團來接替一○五旅三一四團的防務,交防者的電台、電話剛剛拆除,接防者的電台、電話尚未架好,華中野戰軍乘隙突然發起攻擊,蔣軍猝不及防,陣腳大亂,一夜之間兩個團全部被殲。接著,蔣軍新七旅旅長黃伯光率領的一個團也落入華中野戰軍打援部隊布設的“口袋”裏,遭到全殲。李堡之戰,曆時20小時,華中野戰軍殲敵一個半旅9000多人,生俘少將旅長金亞安、少將副旅長田從雲。?
聽說抓到了國民黨的將軍,第一師副師長陶勇說:“物以稀為貴,找來談談。”來的是副旅長田從雲。他滿頭花白頭發,一口雲南土話,囁囁嚅嚅,非常拘謹。陶勇請他吃過飯後,話才慢慢多起來。?
陶勇問道:“你們怎麽一下子把兵力拉得這麽散?”?
田從雲回答:“海安打得正熱鬧,誰知你們到哪裏去了。各部向上報,消滅貴軍多少多少,算起來總有兩三萬。上麵說,‘蘇中共軍一敗塗地,主力一師、六師下海北逃’,忙著要我們占地方,說是‘鞏固收複區’。兵就這麽多,一撒開可不就散了。”?
“我們這次過來,難道你們一點也沒有察覺?”?
“情報失靈嘛!我們一過來,老百姓躲得老遠,耳不聰,目不明。”田從雲歎了口氣繼續說:“老百姓躲開倒也罷了,可遍地是民兵,分不清哪個是兵,哪個是民,就更難對付了。他們到處打冷槍,到處抓我們的諜報人員、坐探,捉得一幹二淨,去一個捉一個,去兩個捉一雙。唉!我們成了睜眼瞎了,哪能不打敗仗!”?
他的一番話反而說明,人民戰爭的確威力無比,粟裕的決策和指揮確實是奧妙無窮,他所領導的解放區軍民英勇頑強,所向無敵。?
海安、李堡兩次作戰進程中,始終伴隨著不同意見的討論。認識的分歧點,依然是內線殲敵和外線出擊的利弊得失及華中主力的使用方向問題。?
宣泰、如南兩戰後,進攻蘇中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雖然遭到一定打擊,但是在數量上仍然占有很大優勢。他們在東麵進占海安,西麵突破了淮南,北麵進犯淮北,華中形勢日益緊張。?
粟裕分析敵我態勢,總結前一段作戰經驗,認為要粉碎敵人的進攻,更多地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必須在主要方向上集中更大的兵力。因此,粟裕曾於7月25日向華中軍區、陳毅軍長和中共中央建議:在淮北戰役尚未大打時,仍將五旅調至蘇中參戰,比留淮南更為有效。7月27日陳毅複電提出:“淮南五旅不改東調仍留淮南,粟部亦宜向西轉移。”7月28日,再次強調,“五旅不宜東調,因津浦線是主戰線已苦兵力不足”。?
粟裕接到陳毅的複示,認為有必要向上級陳述自己的意見,再次提出五旅東調,在蘇中集中兵力殲敵的問題。?
8月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等人的電報,詢問:“一個月內在蘇中殲敵兩個旅有可能否?如你們能在八月內殲敵兩個旅,內線情況即將改觀,那時粟可率主力轉移至淮南作戰。”?
8月5日,粟裕複電中央軍委,第三次建議五旅到蘇中參戰,集中兵力在蘇中大量殲敵。在戰爭年代,有條約定俗成的規矩:下級向上級提建議,同樣的內容,隻允許提三次。這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因此,粟裕采取十分鄭重的態度,使用了“鬥膽直陳”的措辭。在解放戰爭以來的電報中,這是他第一次使用這種詞語。 ?
粟裕認為:華中野戰軍主力使用方向關乎戰爭全局,必須十分慎重。他從三個方麵分析利弊得失:?
第一,蔣介石在美帝支持下向我發動進攻,在力量對比上暫時占居很大優勢。這場戰爭是長期的,根本的問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經過八年抗戰和日本投降後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的鬥爭,我們已建立大塊鞏固的根據地,在內線作戰有很大的周旋餘地,這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很大的不同。中央軍委7月30日曾有電報指示:“總以打勝仗為原則”。從這個原則出發,我軍在戰略防禦階段以執行內線殲敵方針,推遲外線出擊為有利。充分利用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多打些勝仗,以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第二,戰爭初期,各主要作戰方向,應充分利用內線殲敵的有利條件,哪裏好消滅敵人就在哪裏打仗,各戰區之間有戰略性的配合,不宜過早作戰役性的配合;如急於作戰役性的配合,我軍兵力作更大的集中,則敵人兵力也將隨之作更大的集中,對我各個殲敵不利。在敵優我劣的情況下,過早地進行大會戰,是難以有勝利把握的。在戰爭初期,我軍兵力應該隨著敵我力量的消長,我軍指揮藝術的提高,戰局向解放區縱深發展,而逐步集中,由一次殲敵一個旅,逐步集中兵力發展到一次殲敵幾個旅,這樣比較有利。?
第三,從當麵實際情況看,在蘇中打殲滅戰的條件較淮南為有利:一、蘇中敵軍已遭我幾次打擊,同淮南之敵比較是弱軍,有利於我繼續殲擊。二、由於淮南解放區已被敵人突破,如主力向西,必須先打下盱眙、天長,以開辟戰場,需付出一定代價;如舍盱眙、天長不打而直趨鐵路線,則戰場狹小,不利於我軍機動,後方亦不安全。三、淮南正值雨季,大雨滂沱,平地積水甚深,部隊機動及糧彈運輸比蘇中困難。?
根據上述分析,粟裕在電報中提出:“在五旅增到蘇中條件下,於八月內再殲敵人兩個旅是有把握的。如五旅不來,而僅以現有兵力作戰則感到吃力,對九月份戰鬥亦將有影響,且對蘇中局麵不能較快的好轉”。因此,“要求五旅及特務團仍東調參戰,以期早日改變蘇中戰局,以便主力西移。否則淮南、蘇中均成僵局,於整個戰局亦不利。鬥膽直陳,尚祈明示。”
8月6日、7日,毛澤東先後為中央軍委起草兩份電報,一份致陳毅,一份致粟裕。在致陳毅的電報中說,似以同意粟裕意見在蘇中再打一仗,然後主力西調有利。因粟部西調過早,一則蘇中人心不順;二則敵軍亦將早日西調。如西麵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讓粟部在蘇中再打一仗(不論勝負)然後西調,各方皆無話說。致粟裕的電報,詢問:由你率主力與陳軍長會合集中力量打開淮北局麵,或出淮南切斷津浦線,直接配合陳宋、劉鄧之作戰,這是一個方案。照你5日電辦法,八月內再在蘇中打一仗然後西移,又是一個方案。你對以上兩方案意見如何盼告。?
這時,蘇中出現有利戰機,粟裕急電報告:殲敵良機已到。如以五旅加入蘇中作戰,則蘇中戰局很可能於最近有新的開展。中央軍委接到粟裕的電報後,指示:盡可能滿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方向。?
這個指示表明,中央軍委已經確認蘇中為主要作戰方向,並采納了粟裕的建議。陳毅亦複電同意以一、六師、七縱及五旅集中東台與海安間待機殲敵。?
幾天後,李堡作戰勝利。當時把宣泰、如南兩次作戰稱為第一戰役,把海安、李堡兩次作戰稱為第二戰役。中央軍委發來賀電:“慶祝你們第二次大勝利”。?
8月12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毅、宋時輪的電報,指出:“粟裕軍前日在蘇中第二個勝仗,不但使蘇中蔣軍陷入極大困難,亦將使淮南第五軍無法北調。粟部在蘇中民情熟悉,補給容易,地形便利,蘇中敵軍裝備亦比第五軍差,較易取勝。馬上調淮南,因敵人硬,地勢險,不一定能完成切斷蚌埠路任務。不如令粟部再在蘇中作戰一時期,再打一、二個勝仗,使蘇中蔣軍完全轉入守勢,保全蘇中解放區,對全局有極大利益。這樣配合淮北作戰,更為有利。”
8月13日,中央軍委連發兩電,致粟裕、譚震林並告陳毅、宋時輪,指示:“蘇中各分散之敵利於我各個擊破,望再布置幾次作戰。即如交通總隊,凡能殲滅者一概殲滅之。你們如能徹底粉碎蔣軍之進攻,對全局將有極大影響。”一電致粟裕,再次詢問:你部以西移淮南作戰為有利,還是以在蘇中利用群眾地形等有利條件再打一仗然後西移為有利??
8月14日,粟裕和譚震林聯名答複中央軍委,認為在蘇中作戰有多種有利條件,較去淮南作戰更為有利。次日,毛澤東為軍委起草的電報指示:“所見很對。望利用蘇中各種有利條件,繼續在那裏作戰。如你們能在今後一個月內再打二三個勝仗,繼續殲敵二三個旅,則對整個形勢助益極大。”8月20日,毛澤東為軍委起草的電報進一步指示:“粟譚主力留在蘇中作戰暫時不要西移。待蘇中作戰任務徹底完成而淮南方麵又有十分必要時再行考慮西移。”?
不同意見的爭論,隨著李堡作戰的勝利而告一段落。通過戰爭的實踐和反複討論,進一步明確了戰爭初期內線殲敵的作戰方針。
附:李堡戰鬥
1946年8月10日~11日,華中野戰軍部隊撤出海安後,國民黨軍第65師、第105旅、新7旅等部爭先擁進海安。國民黨軍占領海安後,判斷華中野戰軍放棄海安重鎮是因傷亡過大,認為蘇中“共軍大勢已去”,第一步的作戰目標已經實現,隨即調整部署,即分兵對泰州、海安、李堡以南一線進行“清剿”,在西起揚州,東止海邊的300裏地段上,擺開了一條“長蛇陣”,準備先鞏固其占領地區,爾後再繼續北進。華中野戰軍主力經兩周休整後,為殲擊分散“清剿”的國民黨軍,決心先攻殲其右翼李堡駐軍,並準備殲擊可能由海安東援之國民黨軍。李堡位於國民黨軍“清剿”長蛇陣的東端,李堡鎮翼側暴露,南北無靠,守軍為國民黨軍第105旅旅部和所屬314團。華中野戰軍首長根據戰場態勢,當機立斷,決心以第1師攻殲李堡、角斜之守軍第105旅主力;以第6師第16旅攻殲丁家所之守軍第105旅一部;以第18旅位於西場南北地區,配合在賁家巷東南地區的第7縱隊,合力殲擊由海安東進之國民黨軍新7旅,並阻擊可能由如皋出援之國民黨軍。8月10日,華中野戰軍第1師,從駐地三倉河悄悄地向李堡進發,急行軍50餘裏,傍晚到達李堡外圍,乘國民黨軍整編第21師新編第7旅旅部和1 個團,在李堡與第105旅旅部及1個團換防之機,突然對李堡剛接防的新編第7旅旅部及1個團發起攻擊,激戰一夜,於11日晨將其全殲;接著,第l師第1、第2團又迅速轉用兵力,向李堡附近的楊家莊國民黨守軍發起攻擊,殲滅了剛換防下來的第105旅旅部及所率的314團,僅第105旅旅長率百餘人逃脫。
與此同時,擔任阻援和迎殲由海安東進國民黨軍新7旅任務的第6師第18旅,進入作戰地域後,即以第54團1個營扼守陸家尖,擔任正麵阻擊,以2個營和第52團埋伏在陸家尖以西、公路南北地域,構成了袋形陣地,第53團為預備隊,配置於西場東北、顧家莊以東地區。11日上午,位於海安的國民黨軍整編第21師新編第7旅旅長不知李堡部隊已經被殲,仍按預定計劃率第21團東進李堡,中午鑽入解放軍設下的 “口袋”,華中野戰軍第6師第18旅和第7縱隊等部,立即發起攻擊,戰至下午17時半,國民黨軍新7旅旅長率300餘人乘隙渡河逃脫,所率第21團被華中野戰軍第7縱隊和第6縱隊全殲。此役前後僅30小時,就將國民黨軍新7旅、第105旅旅部、第314團等部全殲,俘第105旅旅長金亞安、新7旅副旅長田雲從以下5000餘人,斃傷其3000餘人。
附文來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