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解放軍經典戰術--夜戰殲敵 :兵無常勢,因敵而變:虛實篇

(2009-09-18 13:32:43) 下一個
zt:解放軍經典戰術--夜戰殲敵 :兵無常勢,因敵而變:虛實篇源: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7-09/24/content_32537.htm

[軍事縱橫]解放軍經典戰術之夜戰殲敵(全文)

革命戰爭年代,夜戰是解放軍最為擅長的一種戰術,幾乎在解放軍參與的任何作戰中,都能找到夜戰的痕跡。同樣,也正是這種戰術,為解放軍贏得了許多令人驚歎的勝績。今天,在解放軍的戰鬥序列中,仍有許多被稱為“夜老虎”的光榮部隊,由此不難看出夜戰對解放軍影響之深遠……請看《世界軍事》屈怡、張文浩、李春光的文章。

夜戰,達成作戰突然性追求作戰行動的突然性,一直是古今中外所有軍隊的目標。《孫子兵法》在第一篇中,就提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短短18個字,讓這個理解容易運用難的作戰概念躍然紙上。而美國現代作戰模擬的奠基人杜派,更是憑借紮實的數字功底,從幾百個戰例中,推導出了一個完整的數學模型,以量化形式肯定了突然性在作戰中的巨大作用。當然,這些東西對於當年解放軍中的絕大多數指戰員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但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解放軍,同樣憑著對現實戰爭的感性認識和對戰爭經驗的理性分析,準確地領悟到了這些作戰原則的真諦。夜戰的大量運用,便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在依靠探照燈、手電筒等,來完成夜間觀察的時代,可能沒有比暗夜更有效的偽裝工具了,因為暗夜對人的肉眼影響很大。根據實驗,肉眼隻能在月光下發現240米處走動的人員,在星光下隻能發現70米處的人員,在無月的陰天,觀察距離更近,一般隻有十幾米甚至幾米。在這種情況下,防禦一方想要通過觀察,來發現對方的作戰行動幾乎不可能,往往是在對方進攻發起後才恍然大悟。

紅軍時期,無論是反“圍剿”還是長征,利用夜間發起進攻,是最為常見的形式,通常都能打敵措手不及。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更是不折不扣地繼承了利用夜戰來增大作戰突然性的傳統,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更能說明夜戰突然性給作戰行動帶來的巨大影響。

1937年10月,八路軍129師769團利用夜暗,秘密潛入日軍設在晉北的陽明堡機場,實施突襲,由於夜暗的隱蔽效果,戰鬥發起後日軍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八路軍激戰1小時,快打快收,以傷亡30餘人的代價,取得擊毀敵機24架、斃傷敵100餘人的勝利。重創了日軍在晉北戰場上的空中突擊力量,創造了步兵擊毀飛機的戰鬥範例。解放戰爭以後,這種利用夜暗實施突襲的戰例就不勝枚舉了。有些戰鬥即使在白天發起,也要利用夜間實施集結、接敵、潛伏,攻擊發起後,突然出現在敵人麵前。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就是趁著夜色進入潛伏陣地的。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雲所在部隊500餘人,神不知鬼不覺前進至敵前沿60米的地域實施潛伏,天亮後,敵軍發射警戒性燃燒彈,邱少雲同誌為隱蔽作戰企圖光榮犧牲,但他們利用夜暗前進至如此距離,而不為敵察覺的功夫確實了得。

夜戰,限製敵人裝備優勢解放軍的戰術,向來都是針對自身實際而製定的。在解放軍馳騁於戰爭舞台的半機械化戰爭時代,兵力、火力、機動,構成了作戰運動的3大要素,而在這3大要素中,解放軍在火力方麵欠缺尤為突出,但解放軍始終堅信,在軍事上任何優勢的形成都是有條件的,如果限製這些外部條件,那些所謂的優勢自然會消失,夜戰就是他們不斷摸索的結果。因為夜視裝備和製導武器出現以前的戰爭中,直瞄火器需要射手直接觀察目標,炮兵火力需要觀察所提供諸元,空中火力需要飛行員或地麵引導員指示目標,一旦失去可見光所有的火力都失去了目標,再強大的優勢也蕩然無存。解放軍頻頻使用夜戰殲敵的戰術,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這在抗美援朝作戰中,表現最為明顯。入朝作戰時,美軍的每個步兵師,擁有各種火炮959門,包括榴彈炮72門、各種直射炮(山炮、野炮、無坐力炮)120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誌願軍每個軍共編有各種火炮520餘門,這其中仍以迫擊炮為主,沒有榴彈炮和高射炮,而且幾乎都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裝備,火炮威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如此懸殊的火力對比,使得美軍在戰前不無自豪地說:“如果中國人參戰的話,那將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可惜的是,美軍當年派給蔣介石那麽多的軍事顧問,他們眼睜睜看過多少美械國軍精銳消失在夜幕中。這時,竟沒有一個人給麥克阿瑟提個醒,英勇的誌願軍第一仗就讓美軍嚐到了夜戰的厲害。

雲山,這個在朝鮮本不知名的小鎮,最初是誌願軍為南朝鮮第1師準備的墓地,但美軍騎1師這個愣頭青硬生生做了替死鬼。1950年11月1日,誌願軍第39 軍完成了對當麵之敵南朝鮮第1師的進攻準備。當時,美騎1師8團正在組織與其換防,誌願軍對這一情報一無所知,看著軍車進進出出的雲山,誌願軍以為敵軍發現我軍企圖準備逃走,遂於當夜提前發起攻擊,誌願軍充分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利用夜暗大膽穿插、迅速分割,勇猛突擊,很快就與美軍形成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膠著態勢,一向奉行“唯武器論”的美軍,可能第一次有了“瓷器店裏捉貓”的感覺,強大的火力根本不能發揮作用,隻能依靠輕武器與誌願軍作戰,聰明的誌願軍終於將美軍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中美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的第一次較量,以誌願軍的勝利而告終。不僅如此,雲山之戰,是一次出色的對運動之敵的夜間進攻戰。

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作戰理論入門》一書,就將雲山戰鬥,作為模範戰例編入。此役之後,誌願軍對此也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在肯定美軍強大火力、準確空中支援的同時,認定這個強大的對手,根本沒有什麽對付夜戰的辦法。美第8軍軍長泰勒,在戰後評論中國軍隊說:“敵人非常狡猾,他們很會運用戰術,以減低我們的火力優勢,其方法是在黑暗中接近我們的陣地,然後和我們緊纏在一起,使我們無法要求炮兵射擊和空中攻擊,否則就有同歸於盡的危險。”從雲山開始,誌願軍在夜幕下渡過臨津江、跨過三八線,幾乎是在黑暗中完成了5次戰役。以至於英國《簡氏防務》說了一句讓美軍至今汗顏的話:“如果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裝備和強大的物資後勤,那才是一場真正的屠殺。”敢於夜戰,絕對自信的表現解放軍不是神,夜暗對於解放軍的影響絲毫不比他們的對手差,看不清目標,辨不清方向,恐懼心理增加、協同難度增大,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其方法也無外乎是在胳膊上纏白毛巾以相互確認,地上標白箭頭以明確路線等。從單純的戰術角度而言,夜戰對於解放軍並無優勢可言。如果說解放軍依舊選擇這種戰術,是一種“兩害相衡取其輕”的辯證思維,那麽堅信這種戰術能最終成功,靠的卻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豪邁氣概。今天所有的戰史資料,無一例外地將夜戰視為解放軍的優勢,其實對於解放軍來說,不過是敢於夜戰,但是這簡單一個“敢”字,卻反映了解放軍對自己軍事素質和戰鬥精神的絕對自信。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8月24日夜,部隊抵達汝河北岸,此時敵整編85師駐守南岸並收繳、砸爛汝河上的所有渡船,在劉鄧大軍身後不足15公裏的地方,就是國民黨十餘個旅的追擊部隊。天色漸晚,何去何從,所有的人都在焦慮。嚴重的敵情,沒有改變劉伯承對於自己這支連續作戰一個月,已成疲憊之師的絕對自信,麵對滔滔河水,說了一句蕩氣回腸的豪言:“狹路相逢勇者勝,殺開一條血路!”他命令部隊連夜渡河,一聲令下,12萬大軍所有的步槍都安上刺刀, 每顆手榴彈都揭開蓋兒,由於夜間渡河許多情況不明,渡河部隊看到敵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插,特別是先頭部隊敢於犧牲,不給後續部隊留下一個敵據點和一個敵人,這是何等的戰術素養和協同精神。就這樣,劉鄧大軍以一種“肉搏戰車,刺刀見紅”的英雄氣概和紮實過硬的軍事素質,成功渡過汝河,粉碎了蔣介石阻劉鄧於汝河北岸的設想。

而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一戰,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一支軍隊需要怎樣的戰鬥精神才敢將夜戰進行到底。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最寒冷的蓋馬高原上,誌願軍第9兵團,經過6天的潛伏,終於堵住了美陸戰第1師。是夜,9兵團突然在70公裏的戰線上,向這支美軍精銳發起攻擊。當衝鋒號吹響時,在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情況下,被凍得快神誌不清的誌願軍士兵,立即從雪地裏爬起來,有的人腳上連鞋都沒有,猛攻公路上的美軍縱隊,中國士兵的勇氣,令參加過太平洋戰爭中最艱苦戰鬥的美陸戰第1師的士兵們,看上去簡直有一種幻覺。接下來的十多天裏,兩支王牌部隊天天惡仗不斷,白天美軍瘋狂進攻,夜晚誌願軍還以顏色。這時, 誌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起到了決定作用,有些步兵團在隻剩下幾十人的情況下,仍然利用夜間不停的進攻,曾自認意誌頑強著稱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終承認:比長津湖呼嘯風雪更可怕的是,誌願軍那撕心裂肺的衝鋒號。

戰後,據美軍披露的資料記載:在港口接應陸戰第1師的美軍海軍,第一眼看到的是陸戰隊士兵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他們胡子拉碴、眼窩深陷、走路搖晃,眼中充滿恐懼與絕望,而狂追來的中國人,卻保持著東方人特有的含蓄和耐性。不難看出,這場精神之戰的勝利屬於誌願軍。精神原子彈無法傷人,但卻足以震懾敵人,沒有如此強大的戰鬥精神,就根本沒有資格談什麽夜戰殲敵。夜戰戰術,漸進發展和其他戰術形式一樣,解放軍的夜戰戰術,也是在戰爭實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細心的人會發現,從紅軍時期開始,夜戰走過了一條由簡單到複雜,由戰術到戰役的發展之路,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夜戰戰術達到全盛。是什麽讓解放軍的夜戰戰術,得到了如此迅猛的發展,無他,唯手熟耳!紅軍時期,夜間行動多,但夜間作戰卻並不多,而且規模有限,紅軍的夜戰,主要用於偷襲和騷擾,作戰規模一般在團以下,整體戰術水平並不高。而且當時有的戰士受封建思想影響,夜間怕鬼,不敢外出。史料記載:當時粟裕還曾對這些戰士進行科學知識教育和現場訓練,逐漸解決了怕鬼的問題。

1934年10月18日,紅軍在渡過於都河前後,還專門下發命令,要求夜戰中“接敵時要保持絕對的肅靜和迅速前進”,說明此時的紅軍,對夜戰的掌握還遠遠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八路軍時期,隨著夜戰次數的不斷增多,夜戰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八路軍開始在夜間向日偽盤踞的據點和重要目標實施攻擊。但由於受敵後戰場的限製,八路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是以遊擊戰為主,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因此,夜戰規模依舊不大,甚至還停留在分隊戰鬥一級,作戰目標也以破壞為主。解放戰爭時期,隨著解放軍實力的增強和作戰規模的擴大,夜戰開始從分隊級向團、師甚至向軍一級拓展。隨著大規模運動戰和大兵團作戰經驗的增多, 解放軍實施夜戰的類型更為靈活:穿插迂回、遠程奔襲、圍殲重兵集團、攻克堅固城防,終於將這種戰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到了解放戰爭後半期,國民黨軍隊真正成了“入夜即蟄伏據點,任人來去。”拱手交出對夜晚的控製。抗美援朝時期,誌願軍將夜戰發展為戰役規模,並在實戰中摸索出一整套實施夜間運動進攻的作戰原則。其主要內容是———戰役一般在黃昏或夜間發起,取勝的關鍵在於:集中兵力於第一個夜間突破敵人的防禦,深入到敵人的縱深斷其退路。動搖其布勢,以利於從戰術上分割包圍,各個殲敵。所以,隻要深入研究戰史便不難發現: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各個戰役,都是在夜間發起,有時甚至是夜打晝停,以至於美軍不得不承認:“月亮是中國人的”。此後,尚未發現哪支軍隊在純戰役、戰術角度,將夜戰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