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紅四方麵軍--軍史 (2)

(2009-09-18 08:55:44) 下一個
當日22時,紅軍發起總攻,黃安城破。23日,化裝潛逃的師長趙冠英被赤衛軍俘獲。至此,曆時43天的黃安戰役結束,紅四方麵軍共殲國民黨軍1.5萬餘人,其中俘敵近萬人,繳獲各種槍械7000餘支(挺)、迫擊炮10餘門。
  此役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巨大支援,至今當地仍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
  黃安戰役勝利後,黃安宣布改為紅安,以示紀念。

1932年1月,紅四方麵軍為打擊鄂豫皖蘇區北部的國民黨軍,奪取商城,打通鄂豫邊同皖西兩塊蘇區的聯係,決定發起商(城)潢(川)戰役。該地區由國民黨軍4個師另1個旅駐守。紅四方麵軍總部決定集中4個師,首先殲滅駐守商潢公路一線的蔣介石嫡係第2師,切斷商城、潢川兩城守軍的聯係,爾後相機奪取商城。

 1月19日,紅軍發起進攻,敵第2師等部逃往潢川,紅軍完全控製了商潢公路,並切斷商城與固始間的聯係,駐守商城之敵陷入孤立。2月7日,集結在潢川地區之敵3個多師分兩路出援商城,紅四方麵軍主力以正麵阻擊和迂回包抄相結合的戰法,將其擊潰,並殲其1個團。9日,紅軍乘勝追擊,直逼潢川近郊。商城守軍見援兵受挫,棄城南逃麻城,紅軍不戰而克商城。

  此役,紅四方麵軍共殲國民黨軍約5000人,蔣介石嫡係第2師遭到殲滅性打擊,師長湯恩伯被撤職,解放了商城及其以北地區,使鄂豫皖蘇區東西兩部分連成一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鄂豫皖蘇區。

紅四方麵軍原在鄂豫皖蘇區,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紅四方麵軍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建國後改名紅安)縣七裏坪成立,很快發展至3萬人。國民黨反動集團在“圍剿”中央蘇區同時,也派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紅四方麵軍在未能粉碎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後,撤離轉移,一路征戰,過鐵道,涉漢江,翻秦嶺,越巴山,於1932年底由陝南進抵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達(縣)地區,乘四川軍閥開戰,這裏兵力空虛之機,創建了新的根據地,即川陝蘇區。四川軍閥結束混戰後,向川陝蘇區“圍剿”。紅四方麵軍在1933年上半年粉碎了敵軍的三路圍攻,繼而開展擴大根據地鬥爭,至該年10月,根據地擴大為4.2萬平方公裏。紅軍部隊由入川時的1.4萬人擴大到8萬餘人,建製由4個師發展到5個軍15個師。最高領導機關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燾,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紅四方麵軍總指揮為徐向前,總政委是陳昌浩。川陝蘇區的開辟,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由東南引向西北,初步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麵。

川陝根據地的迅速發展,引起南京政府的震驚。從1933年10月至1934年9月中旬,川軍集結起來對根據地發動六路圍攻。紅四方麵軍麵對敵軍的瘋狂進攻,提出發揚“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鬥、不勝不休”的精神,經過10個多月艱苦作戰,斃傷俘敵軍8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但是,國民黨政府不甘心失敗,又組織“川陝會剿”。這時,中央與紅四方麵軍取得聯絡,通報了遵義會議情況,要求派一個師南進,接應中央紅軍北上。根據這一情況,紅四方麵軍決定集中主力西渡嘉陵江,實際上開始了漫漫的長征路。

紅四方麵軍的長征比較曲折,分為幾個發展階段。離開川陝蘇區到與中央紅軍小金會師,可視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對四方麵軍長征影響較大的,有這樣幾場戰鬥:

———首先是嘉陵江戰鬥。嘉陵江是四川省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陝西鳳縣的嘉陵穀,由北至南,在匯合白龍江水流後,穿越川北,沿江兩岸山巒聳立,河水奔流湍急。敵軍憑借自然天險,以53個團的兵力,在沿江西岸600裏的廣大地區進行布防。徐向前等察看地形後,發現敵軍江防布線過長,其間有很多薄弱環節。在蒼溪縣城附近,江水流速低緩,利於船渡。江東岸的前山陡峭,居高臨下,利於紅軍發揮火力,掩護部隊渡江;後山坡緩,草深林茂,便於大部隊隱蔽。據此,徐向前提出,以蒼溪城東南約6裏的塔子山為主渡點,實施重點和多路突擊相結合的戰法渡江。這是紅四方麵軍第一次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1935年3月28日夜,先鋒突擊隊3個營分乘70來隻小船,快速直駛對岸。當船離對岸不遠,敵人發覺阻擊時,渡江部隊船頭的機槍和岸上的炮兵一齊開火,沒等敵人火力展開,突擊隊勝利登岸。次日清晨,戰鬥結束。紅四方麵軍分3路,強渡嘉陵江均告成功。

其次是劍門關戰鬥。劍門關橫亙在劍門山上,扼川陝大道。劍門山整座山勢北高南低,七十二峰峰巒綿延,似七十二頭雄獅麵北而臥;高聳入雲的峭壁,猶如刀削斧砍一般。其中大小劍山絕壁對峙,狀似一道門,翠峰如劍直刺雲霄,故稱劍門。隘口懸在幾丈深的絕壁中,山間隻有一條小路,這便是劍門蜀道,蜿蜒穿門縫而過。關口有座3層門樓,樓上設置望哨,底樓有兩扇大鐵門。登上門樓遠眺,雄險的劍門風光使心胸頓感舒展。置身“天下第一險關”,巍峨的七十二峰猶如天然長城,成為古蜀國的屏障。正因為它如此險要,又處戰略要衝,故也為曆代兵家戰場。川軍長期設防於此,地堡成群,戰壕密布。敵人聲稱:紅軍過得了江,不一定過得了關。敵人根本沒有想到,過了江的紅四方麵軍,以疾風掃落葉之勢,席卷沿江敵軍,從東、西、南3麵包圍了劍門關。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王樹聲,直接指揮這場戰鬥。從上午激戰至黃昏,全殲守敵3個團,攻占了劍門關要隘。紅四方麵軍各部乘勝追擊,敵軍江防基本摧毀,廣元以南400裏的嘉陵江西岸完全歸紅軍控製。

在紅四方麵軍戰史上,上述的嘉陵江戰鬥和劍門關戰鬥,是嘉陵江戰役的第一階段。這兩場戰鬥,前後一個星期。其第二階段是四方麵軍乘敵慌亂之際,向縱深進擊,橫掃涪江、嘉陵江流域之敵。這裏是川西北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商業發達,是成都的北麵門戶。四川地方軍閥派重兵據守各個縣城。這一階段從4月9日打到21日,紅四方麵軍各部連續取得作戰勝利,控製縱橫三四百裏的廣大地區。強渡嘉陵江戰役曆時24天,紅四方麵軍占領9座縣城,殲敵12個多團1萬餘人。那時,中央紅軍正在四渡赤水、轉戰黔滇,被國民黨軍前堵後追,是非常艱難時期。紅四方麵軍的勝利,對敵人是個重要牽製,對中央紅軍北上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再就是土門戰鬥。嘉陵江戰役後,紅四方麵軍主力集中在涪江地區休整。4月29日,中革軍委發出中央紅軍速渡金沙江、轉入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電。紅四方麵軍接到該電,即向川西鬆潘一帶前進,策應中央紅軍北上。5月上旬,四方麵軍各部先後向西進發。川西的鬆潘、理縣、茂縣、汶川地區屬高山寒冷地帶,荒山連綿,河穀縱橫。漢、藏、羌、回等民族雜居在此,物產不豐。川軍盡管認為紅軍不一定向此寒荒地區進軍,但仍作為防守重點,以備紅軍過此直下成都平原。紅四方麵軍西進鬆理茂地區,首先必須通過被視為天然屏障的土門。這裏綿亙著80裏長的高山,不少地方是懸崖。川軍部署8個團、約1.2萬人,以為這麽些兵力,再加上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勢,完全可以負隅固守。但是,四方麵軍在向土門進軍的途中,僅僅10天就攻克了川軍憑險據守的幾處要隘,15日拂曉向土門發起總攻。經過一天激戰,殲滅守軍7個團,占領土門和茂縣縣城;隨即占領理縣、鬆潘等地。紅四方麵軍總部設在茂縣。

此時,中央紅軍已過會理、冕寧,正在北進。紅軍兩大主力會合在望。迎接中央紅軍,成為紅四方麵軍的首要任務。紅四方麵軍領導層非常重視此事,研究決定做兩方麵準備:一是確定由第30軍政治委員李先念等率先遣隊西進懋功(今小金縣)地區,掃清這一帶的敵人,使中央紅軍到此有一個安全通道。二是各部隊迅速動員,做好兩軍會師的思想準備和物資準備;做好民族工作,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積極籌集慰問中央紅軍的物資。

6月初,迎接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在李先念率領下從汶川出發,以急行軍速度向小金挺進。沿途,同企圖阻截紅軍會合的敵軍進行20多次大小戰鬥,6月8日攻克小金縣城,殲敵700餘人。先頭部隊一部奔赴縣城東的達維鎮,迎接下雪山的中央紅軍。




四方麵軍南下後1935年11月到1936年初在川康邊百丈關一帶,由八萬損失到四萬。

11月19日
張國燾企圖與劉湘主力在邛蛛、大邑一帶決戰,令紅四方麵軍向名山、邛崍推進。16日,紅軍攻占名山東北要鎮百丈關。19日,劉湘以十幾個旅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由北、東、南三麵向紅軍百丈關突出陣地猛烈反攻。紅軍與敵反複苦戰七晝夜,被迫撤出百丈關一帶陣地,轉移到九頂山至蓮花山一線防守。是役,是張國燾率軍南下從進攻作戰轉入防禦作戰的轉折點,也是他南下方針失敗的開始。


1936年2月11日至23日
紅四方麵軍前有強敵,後無鞏固的後萬,兵員、糧彈得不到補充,無法與敵長期周旋。11日,國民黨第二路軍薛嶽所部六個師和川軍主力在天全、蘆山地區向紅四方麵軍發動總攻;國民黨第五十三師李韞珩部由康定向丹巴進攻,策應東線作戰。15日,紅軍放棄天全。23日,紅軍撤離寶興,經過懋功,越過黨嶺山,向西康東北地區轉移。

3月中旬至下旬 紅四方麵軍撤離天(全)蘆(山)寶(興)地區後,前衛紅二十軍於3月1日攻占道孚,15日占爐霍,繼 占甘孜。紅四軍一部南下占瞻化(今新龍)。時至3月下旬,紅四方麵軍各部先後到達道孚、爐霍、甘孜地區。至此,紅四方麵軍減員一半,由南下時八萬多人減至四萬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