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補遺: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後的一些事:

(2009-09-11 14:23:58) 下一個
來源:忽聞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轉帖]紀念楊靖宇將軍(三)深深震撼
http://bbs.tiexue.net/post_3507414_1.html

在南滿堅持戰鬥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除金日成部餘部(朝鮮人為主,大多數成為朝鮮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和少部分投敵外,全部戰死。第一路軍高級領導除了二軍軍長金日成,和二軍獨立旅旅長伊俊山(滿族)活了下來,其他全都壯烈殉國。

  

    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楊靖宇犧牲地濛江縣改為靖宇縣,保安村改為靖宇鎮,以示永久紀念。人民在靖宇鎮楊靖宇遺體埋葬處修建了靖宇陵墓,舉行了追悼大會,並在群眾強烈要求下,在墓前當場槍決了參與殺害楊將軍的偽濛江縣警務科長王士洪和偽警察大隊長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趙廷喜,為將軍報仇雪恨。

  

    抗戰勝利時,我地下黨組織尋找到了楊靖宇的遺首,恭送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暫時寄存,並隆重舉行了公祭大會。楊靖宇在北滿活下來的老戰友們並沒有忘記他,原二路軍政治部主任馮仲雲等人幾經尋找,終於在河南確山李灣村找到了楊靖宇的兒子馬從雲和女兒馬錦雲,得知楊靖宇將軍全家在他離開確山後遭到國民黨當局迫害,生活十分困難,他的母親和妻子於解放前已相繼在貧病交加中去世時,當即指示當地政府撥一千斤麥子送予烈士子女,並送將軍的兒子馬從雲去開封念書。

  

  據偽《滿洲國治安小史》記載:“岸穀一聲令下:‘打死他!’隨著機槍射手勾動了扳機,楊倒下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時光荏苒,自楊靖宇將軍犧牲到上個世紀80年代,轉眼間時間已經過了近半個世紀。可是殺害楊靖宇將軍的這位機槍射手還未找到。

  

    吉林日報社一位記者於1984年夏天,帶著這個問題找到當年赴現場指認楊靖宇屍體的原抗聯一路軍特衛排排長、1940年2月1日叛變投敵的張秀峰,讓他提供線索。張秀峰倒是很幹脆,說:楊靖宇是張奚若打死的,這個絕對沒有錯。光複時,程大隊解散以後,大部分都回家了,他還跟著程斌沒走,不知道現在在哪。據張秀峰說,張奚若是程大隊有名的機槍射擊手。原籍遼寧本溪,1935年參加抗聯,為一軍一師師部機槍連機槍射手。1938年6月隨程斌叛變,曾在偽通化省舉辦的集中培訓學習中獲得特等射手稱號。1940年1月9日在濛江縣錯草頂子戰鬥中,他將機槍架在樹杈上向抗聯射擊,被楊靖宇一槍打中受傷,送到沈陽治療一個多月,2月21日剛回濛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楊靖宇的過程中,因凍傷掉隊,被收容在濛江縣城裏養傷,這個被人稱之為“鐵三角”的戰鬥小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駐濛江的偽通化省本部接到楊靖宇在三道崴子的報告,因部隊都在山裏“討伐”,一時無兵可派,就把那些在縣城裏養傷的傷兵集合起來,派到現場。張奚若和白萬仁、王佐華被編為第一批快速挺進隊,挨在岸穀身邊。當敵人向楊靖宇喊降不奏效時,岸穀向張奚若下達了“幹掉他”的命令。張奚若隨即扣動扳機,楊靖宇倒在那棵擰勁樹前的雪地上。

  

  2月23日當晚,日偽軍在濛江喝慶功酒,張奚若、白萬仁、王佐華坐在首席上,張向人們炫耀說:“正當楊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個點射,齊刷刷地都給他點在這兒上了(指胸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突然間酒桌冷了場。2月1日叛變的原抗聯一路軍特衛排排長張秀峰也算良心未泯,他端著酒杯,隔桌過來往張奚若麵前一墩,沉悶地罵了聲:“混蛋!不得好死!”張秀峰的失態使程斌“討伐”隊人員像得了傳染病一般都喝不下去了,慶功宴不歡而散。

  

    日本人之所以在所有的資料記載中都以“射殺”、“命中”等詞語一筆帶過,在誰是殺害楊靖宇凶手的關鍵問題上作了一回模糊處理是因為這個頭功不是由日本人完成的,不想宣揚,所以故意淡化處理。然而,正是日軍這一淡化處理,為以後那些殺害楊靖宇的真凶掩蓋事實真相,攪渾水留下了空間,使他們逍遙法外數十年未能受到懲罰。以致“僅剩最後一顆子彈,自殺身亡”的說法一度占據主流媒體,延續了數十年,甚至連中國軍事博物館這樣的權威機構在相當長的時期裏都是這樣展出的。

  

    今天,已經有很少的後人知道魏拯民將軍了,這是一位和楊靖宇,周保中一樣可以開辟一塊戰場的革命家。我能查到資料隻有如下文字:原名關有維,1909年2月生於山西屯留縣王村一個農民家庭,九一八事變後來到東北,擔任過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據說還讀過軍校。

  

    那麽,這種說法是怎麽來的呢?據抗聯紀念館的王館長介紹,最早出於保安村砍柴農民藺長貴之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楊靖宇犧牲那天,藺長貴也在三道崴子打柴。“討伐”隊上山時與他碰了個正著,被扣在山下不準動。楊靖宇犧牲後正是他用自己的小爬犁拉著楊靖宇往回走,半道上遇到軍車,才棄掉爬犁將楊靖宇放在汽車上拉回的。藺長貴雖然沒有近距離出現在第一現場,但他當時與“討伐”隊的叛徒們同去同歸接觸不少,知道一些相關情況也是事實。上個世紀50年代初,東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張學思來靖宇慰問老區人民,張學思聽到劉成祥村長保護楊靖宇屍身的經過後,讚揚他:“你為人民立了一功。”藺長貴也在這時將道聽途說來的“自殺說”當成自己在現場的見聞說給張學思及記者們: “楊靖宇見隻剩最後一顆子彈,高喊:寧死不吃滿洲國的飯!然後自殺身亡。”“自殺說”就這樣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另外,楊靖宇犧牲在當地群眾中反響很大,人們對告密者和叛徒的憤恨之情,令凶手們根本不敢承認殺害楊靖宇的事實。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隨著日偽資料《陣中日誌》的麵世,楊靖宇犧牲的真正原因逐漸明朗起來。《陣中日誌》用現場圖片告訴人們楊靖宇不是“自刎的”,是被敵人用機槍射殺的事實。究竟誰是殺害楊靖宇凶手的問題這才被提上日程。1983年靖宇縣史誌辦從張秀峰那裏得到張奚若的線索後,南上北下,認真排查,細心采訪,前後曆時二年有餘,始見端倪。

  原來“肅反”運動開始後,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戶的張奚若聽到風聲不好,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華訂立同盟,告訴王佐華:不管什麽時候千萬不能說出我開槍殺了楊靖宇的事,萬一有人揭出來,就由你扛著,你的老母親我給你養,牢飯我給你送。我拉家帶口的一大家子牽扯多,我要像你光棍一條,就頂著你去死。大老粗王佐華很義氣地答應下來。不久,王佐華入獄。獄中一直堅持“楊靖宇是自刎的”。張奚若也果真給王佐華送了一次東西,為其老母親送了一次柴火和錢。後來,風聲緊起來。便將家搬到柳河縣三源浦躲了起來。1958年,白萬仁入獄,與王佐華在鎮賚勞改農場相見。兩人經過交談,方才意識到自己都被張奚若“蒙混”了。1965年王佐華在監獄開展的立功贖罪活動中,揭發了張奚若是殺害靖宇凶手的事實。

  

    采訪中,記者將《陣中日誌》中的相關照片,分別出示給張秀峰、張奚若、白萬仁,讓他們指認照片上的人員。在柳河縣三源浦鎮劉家大隊二隊隊部後院那幢農家小院裏,正躺在炕上休息的張奚若聽說記者來找他征集抗聯資料,陰沉著臉,拒不承認自己參加過抗聯,也沒打死過“老楊”,“打老楊那天我不在場,到沈陽養傷去了,是白萬仁他們打的”等等。正是這些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的談話給記者們提供了出示照片、與他交談的機會。他對照片的反應尤其敏感:這不是偽滿時程大隊的照片嗎?你們怎麽有這個?拿這些照片幹什麽?當我們道明目的後,這才一一指認出程斌、尹夏泰、王佐華、張秀峰、白萬仁、岸穀等等,但是不認識自己。我們指著照片上的他問:“這個人是誰?”“不知道。”“不是你嗎?”“不是”。“多像你呀”。中國人長的像的多了,讓日本人看中國人長的還都一樣呢。

  

    對張奚若的采訪雖然曲折,但收獲不小,特別是讓記者比較全麵地了解了程斌及其叛變的經過,以及程斌大隊在熱河“討伐”八路軍的罪行。緊接著長途跋涉,赴內蒙古紮賚特旗一個極其偏遠的小村莊,找到白萬仁家。白萬仁原是桓仁縣拐子磨人,比程斌小一歲,早年當過胡子,1935年被抗聯一師收編,後隨同程斌叛變。白萬仁是個好說好笑的人,對立情緒比較好化解。對程斌大隊事無巨細,講起來滔滔不絕,抗聯歌曲提個頭他就能唱到尾,無一不會,整整講了一下午,連說帶唱,記憶力非常好,就是對自己參與殺害楊靖宇的事糊塗。對記者們帶去的照片,凡是他認識的都能指認出具體姓名,但不認識他自己。有幾次,我們特意指著照片上的他問:“這是誰?”“不知道”。“有人告訴我們這就是你。”“誰告訴你的?”“張奚若啊。” “他媽的張奚若,最不是東西。”於是,詳細地給我們講起張奚若開槍打死楊靖宇及後來訂立攻守同盟的經過。他說,其實張奚若隻給王佐華母親送一次柴,再未管過王母,王母後來在家中死了許多天都沒人知道。

  

    最後,白萬仁自我總結地說,我們這幫人呀,其實說不說自己都知道,不得好死。像我打一輩子光棍,蹲半輩子監獄,王佐華也打一輩子光棍,死在監獄,這都是報應。你看我躲在這麽老遠,這麽偏僻的地方你們也能找上,這不正應了老程(程斌在抗戰勝利後為了不暴露身份,殺了很多日本人滅口,並混入八路軍當上了指揮員,於解放後某天在沈陽的街上被另一叛徒認出,不知什麽原因,雙方都到當地公安機關去告發對方,程斌被捕後被槍斃)的那句話:做人不成人,做鬼難成鬼。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其實,白萬仁這話說得也不全對,起碼張奚若是例外。數十年過去,他除了“文革”中蹲了兩年“小號”之後,未傷皮毛,也未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真是件憾事。許多老抗聯對此也都非常遺憾,楊靖宇的警衛員黃生發當年曾力主將殺害楊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鐵血隊指導員王傳聖也讚成這一主張,經過谘詢法律部門,據說一是早已過了追訴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證據,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1940年2月23日上午10點鍾左右,6天6夜粒米未進、拖垮了跟蹤討伐的幾百名敵人後,楊靖宇在偽通化省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西南5公裏處的三道崴子林中,遇到保安村四個進山打柴的農民,楊靖宇請他們給買些糧食和衣物。這四人中有一個叫趙廷喜的,是特務李正新的連襟,下山後被李詐出了消息。在趙廷喜的帶領下,敵人把楊靖宇包圍,勸降不成,下令射擊,楊靖宇中彈犧牲。



當年赴現場指認楊靖宇遺體的張秀峰1983年夏天對前去找他核實情況的劉賢說:"楊靖宇是張奚若打死的,這個絕對沒有錯。" 張秀峰原是抗聯一路軍特衛排排長,在楊靖宇犧牲前20多天叛變投敵。據他介紹,張奚若原籍遼寧本溪,1935年參加民兵組織,1938年6月參加抗聯,在一路軍一師機槍連當機槍射手,1938年8月隨一師師長程斌叛變。他叛變後曾在偽通化省舉辦的集中培訓學習中獲得"特等射手"稱號。

  張奚若和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被人稱為"鐵三角"。1940年2月23日中午,他們三人被編為第一批快速挺進隊,派往討伐楊靖宇的現場,當時他們挨在擔任現場指揮的日本警佐西穀身邊。當敵人向楊靖宇喊降不奏效時,西穀向張奚若下達了"幹掉他"的命令,張奚若隨即扣動扳機,一個點射,楊靖宇隨即倒在那棵擰勁子樹前的雪地上。從楊靖宇犧牲當天日本人拍的照片上也可清晰地看出,他胸部有一排彈孔,而頭部沒有傷痕,臉上隻有凍傷痕跡。

  劉賢說,楊靖宇"自殺說"是當地一個農民道聽途說的,以至以訛傳訛流傳了很多年。另外,楊靖宇犧牲後,當地群眾對告密者和叛徒的憤恨之情極大,才使親手射殺楊靖宇的張若奚等人不敢承認是自己的"功勞",才使將軍犧牲的真相長期成為謎團。



1932年11月,由於南滿遊擊戰爭的形勢非常不利,楊靖宇奉中共哈爾濱省委之命來到南滿領導對日武裝鬥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楊靖宇樹立軍威的第一仗,是打偽軍頭子邵本良。邵本良原本是土匪出身,曾經加入過東北軍,後來歸順日軍,成了最受重用的一支偽軍,在南滿民憤極大。當時的老百姓都把邵本良的部隊叫“大尾巴兵”。

  

    抗聯史專家卓昕說,邵本良對南滿的地理相當熟,據說夜間行路也能辨清方向。邵本良的士兵在冬天身後拴一張獾子皮,遇到雪地可以獾子皮放到雪地上坐下來,不得病。楊靖宇遇到的就是這麽一個敵人,很鬼。

  

    為了迷惑楊靖宇,邵本良給部下寫了封交代自己部署情況的信,然後故意讓楊靖宇得到。但是楊靖宇將計就計也寫了封信,詳細交代了自己的攻擊目標,又故意讓邵本良截獲。邵本良中計布下包圍圈,嚴陣以待。沒想到楊靖宇聲東擊西直搗他的老巢。這一仗讓邵本良元氣大傷。

  

    幾次較量下來,邵本良兩次負傷,差點兒丟了性命。楊靖宇將軍這招敲山震虎不僅把邵本良打毛了,也把日軍打火了。日本人丟了麵子,反而懷疑邵本良暗地裏和楊靖宇有聯係,於是借口治傷,暗地裏讓日本醫生把他毒死了。

  

    打敗了邵本良,楊靖宇在南滿樹立了威信,接下來他就開始聯絡各路的抗日武裝。

  

    當時活躍在南滿一帶的抗日武裝力量成分非常複雜,除了我黨領導的遊擊隊伍,還有各色土匪武裝,老百姓把他們叫做胡子或者“山林隊”。這些土匪武裝各立山頭,有時候還彼此攻擊,繳對方的槍,但他們也打擊日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34年2月,16支山林隊在楊靖宇的號召下,聚會在一起商討聯合抗日。經過無記名投票,大家一致推選楊靖宇為抗日聯合軍總司令。從這以後,楊靖宇帶領抗聯利用遊擊戰術不停地襲擊日偽武裝。

  

    盧溝橋事變之後,抗聯配合關內的抗日鬥爭,牽製了大量的關東軍,使他們無法入關。抗聯從此成了日偽當局的心頭大患。

  

    由於楊靖宇的山地遊擊戰神出鬼沒,日本人稱他為“山林之王”。1937年,日偽當局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治安肅正計劃。僅1938一年,就圍剿抗聯652次,但是,抗聯依托群眾,充分發揮遊擊戰的靈活性,使敵人的圍剿討伐計劃全部落空。麵對這麽一個強勁的對手,日軍很清楚,開展遊擊戰,群眾的支持、給養的供應是抗聯的生命線,為此,日偽當局改變了策略。

  

    為了斷絕抗聯和群眾的聯係,日偽當局采取集團部落的方式,把所有散居在各個村屯的百姓強行驅趕到大屯子裏居住,並派兵監管;還組成指紋特搜班,采取對照指印等辦法,甄別抗聯戰士和老百姓,試圖徹底切斷抗聯的生命線。

  

    通化楊靖宇烈士陵園原黨支部書記劉善業告訴我們,凡是地裏生長出來的東西,能夠就地就食用的都不準種,而且播種統一時間,日本人派軍警看著老百姓去種,收割,不管每家莊稼長得是不是都熟了,它在同一個時間派軍警看著人們統一收回來,也不是誰種的收回給誰家,而是在大屯子裏放在統一的大倉庫來保管,一次給幾天的糧食。

  

    日本軍用這些毒辣的手段基本上割斷了抗聯和老百姓的聯係,為了保證足夠的給養,楊靖宇幾年來在深山密林之中,修建了許多儲藏食物、被服、藥品和武器彈藥的秘密營房。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因此,到了冬天敵人進行大討伐的時候,戰士們依然吃得上、穿得暖。日本侵略者切斷抗聯糧草供應的計劃,沒有收到他們理想的效果。

  

    硬碰硬不行,切斷抗聯的糧草供應也不行,楊靖宇將軍領導的抗聯還是四處出擊。為此,在進一步封鎖抗聯糧草供應的同時,日偽當局又想出了一招。以前,抗聯的官兵一旦被日本兵抓住,基本上都會被殘酷地殺害,但從這個時候起,日偽當局開始將招降納叛作為工作重點,企圖從內部分化瓦解抗聯,同時增兵加大搜山圍剿的力度。

  

    1938年,抗聯的處境已經非常艱難,給養跟不上,缺吃少穿,楊靖宇率部每天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周旋。這個時候,出現了南滿抗聯曆史上官階最大的一個叛徒——程斌。

  

    這是目前我們能找到的唯一一張程斌的照片。程斌有文化,早年追隨楊靖宇打過不少漂亮仗,是楊靖宇麾下第一師的師長。

  

    日軍抓了程斌的母親和哥哥作人質,要挾他叛變。程斌動搖了,他率領所部115人叛變投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