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迷霧中的彼爾德伯格(8-9)

(2009-08-31 20:19:41) 下一個
zt 迷霧中的彼爾德伯格(8-9)


迷霧中的彼爾德伯格(8-9)
By Shine檀樂平

迷霧中的彼爾德伯格(八)



插播:中國人在彼爾德伯格



應該是隻有兩次,其中2004年龍永圖去的那次半條新聞都沒找到,而且追蹤者們還搞錯了龍的名字。(他們認為應該是Tu Yonglong,看來龍sir在西方的知名度還是不夠啊);張毅去的那次有兩條報道,見前文。

2004 Italy:CHN - Long, Yongtu - Secretary General, Boao forum for Asia

And

2006 Canada:張毅



神奇的彼爾德伯格水晶球(2006)



2006年:6月8-11日,加拿大渥太華



這一年我們的張副秘書長成為繼龍大學士之後,第二個登陸彼爾德伯格的中國人。



這一年,彼爾德伯格籌劃委員會的重要人物,頭銜多得數不清的愛爾蘭人Peter Sutherland渡過了一段無比繁忙的日子:

他曾經是愛爾蘭最年輕的司法部長(就任時年僅34歲),後來成為最年輕的歐盟委員會成員,接下來做了關貿總協定委員會的秘書長,為經濟全球化立下汗馬功勞,有“WTO之父”的稱號,有人說“沒有Sutherland就沒有WTO”;

他現在同時兼任英國石油公司(BP)和高盛國際(高盛在英國的分支)兩家公司的主席,還是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非執行董事,他還曾經是ABB的董事會成員;

他是彼爾德伯格會議籌劃委員會成員,還是三邊委員會主席,兼任歐洲企業家圓桌會議(ERT)副主席;

他於1998年-2005年任香港行政長官國際事務特別顧問。(香港有條街道叫Sutherland,這個不是他,而是另一個跟他同姓的對香港有深遠影響的銀行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親戚關係。)

他還在全世界若幹商學院和金融研究所掛職,實在太多了,不再一一列舉;

2006年1月,他被科菲·安南邀請,就任聯合國移民問題特使,籌劃全世界範圍內的移民論壇;接著,又馬不停蹄地開始籌備當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緊接著,他加入了梵蒂岡財產管理委員會Administration of the Patrimony of the Apostolic See,成為直接為上帝服務的財務顧問。



一位曾激烈批評彼爾德伯格的土耳其專欄作家Fehmi Koru,此次竟然獲得了參加這個神秘會議的邀請。不過,期待他進一步爆料的讀者們失望了,他撰寫了六篇文章,不過全是對他個人內心活動的描寫,至於會議本身則是隻字未提。精英們的垂青令他受寵若驚,在文章最後,他表示自己對下一年的會議滿懷期待——因為那將在他的故鄉伊斯坦布爾舉行。(我剛才去查了一下,這六篇文章也已經從土耳其當地的網站上刪掉了)



在彼爾德伯格會議的籌劃人Sutherland先生為上帝服務的同時,參與者們也在關注著人間的一舉一動。在那之前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表示,他將對本國的石油出口課以重稅。此舉令大佬們頗為不安,他們發現南美洲意圖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抵製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南擴。Jim Tucker爆料稱,當場表示憤怒的有荷蘭的比阿特麗斯女王,以及來自羅斯柴爾德英國和歐洲公司的代表們,他們組成了彼爾德伯格內部的石油聯盟。他們表示查韋斯高估了他們的“幽默感”,他們將使用策略性手段對付委內瑞拉人,例如在剛剛結束的OPEC會議上,其他國家已經拒絕了查韋斯提出的石油限產計劃。與此同時在秘魯,支持查韋斯的總統候選人Ollanta Humala也已經在選舉中敗北。



另外歐洲人繼續勸說美國不要動伊朗一根手指。關於美國已經初現端倪的次貸問題,歐洲人的想法是“美國人活該”。(見本文第三部分)



迷霧中的彼爾德伯格(九)



神奇的彼爾德伯格水晶球(2007)



2007年:5月31日-6月3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彼爾德伯格大佬對小布什的兩項讓步表示滿意:第一是在聯合國海洋公約(Law of the Sea Treaty,LOST)上的讓步,美國政府一向認為LOST將嚴重損害美國的領海主權,現在布什對LOST的態度有所緩和;第二則是碳減排,聽說小布什給伊斯坦布爾酒店裏來自十五個國家的代表都打了電話,承諾在明年年底前出台限製全球碳排放的方法。歐洲大佬們搖頭說布什的誠意不夠,而且也太晚了,因為京都議定書2012年就到期了。“美國在這件事情上是認真的。”小布什誠懇地說。



讓我們回顧一下LOST在美國的遭遇:羅納德·裏根在1982年拒絕簽署這個協議,老布什絕口不提這件事,彼爾德伯格的好學生比爾·克林頓爽快地簽署了這個協議,然而當他把法案提交到參議院進行預表決時,卻得到了95:0的反對票,他隻好灰溜溜地撤回了自己的意見。現在小布什要舊事重提,其阻力可想而知。然而彼爾德伯格卻督促布什盡快向媒體公開自己的態度。——以上來自Jim Tucker 6月份發表的追蹤報告,一個多月後,布什的確這樣做了。——相關新聞:2007年8月1日,布什積極尋求加入海洋公約 想去北極搶能源;http://www.stnn.cc/america/200708/t20070801_588517.html)



對彼爾德伯格來說,也有一些壞消息。其中之一就是,因為民族主義的不斷覺醒,他們籌劃已久的“世界政府”計劃隻能被無限期擱置。Peter Sutherland沮喪地說,荷蘭和法國把歐盟憲法付諸全民公決是個極大的錯誤,這無疑給了民眾投票反對它的機會。



“既然你們知道民族主義正在抬頭,為什麽不直接讓議會投票通過歐盟憲法?”Sutherland生氣地說。現場一片寂靜,沒有人對他作出反駁,似乎大家都認可“民族主義”是一隻洪水猛獸。



一個德國人給他們出主意說:“把條約的內容縮短一些,告訴你的人民你們已經按照他們的意思做了改動,然後直接付議會表決。”(注:事實上,會議結束後,他們的確這樣做了。)



補課:歐盟憲法的新湯舊藥



歐盟成員國於2004年簽署通過了擬定《歐盟憲法》的協議,將在歐盟區域內使用統一的憲法。



《歐盟憲法》審批時,一部分國家采取了議會投票的方式,一部分國家則采用全民公投,其中選擇議會投票的國家都順利通過,采取全民公投的國家則步履維艱,尤其是在法國和荷蘭兩國遭到否決。



本次彼爾德伯格會議結束後三周,2007年6月23日淩晨,歐盟領導人就新版的歐盟憲法條約達成一致,這就是《裏斯本協議》。——相關新聞:2007.6.23歐盟峰會就新條約草案達成協議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23/content_6280658.htm





本屆彼爾德伯格散會後十天,這個精英俱樂部的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去世了,大佬們深深地懷念他,以下是《華盛頓郵報》刊登的訃告:



訃告



星期四,2007年6月14日



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家族的家長,曾在二戰後慷慨地拯救了價值數萬億美元產業的蓋伊·德·羅斯柴爾德(98歲),於6月12日在巴黎逝世,死因未公布。



羅斯柴爾德家族世代為歐洲的皇室、政府首腦,甚至教皇提供財務谘詢,蓋伊·德·羅斯柴爾德的祖先於1817年在巴黎建立了家族在法國的分支銀行,主要進行戰爭和鐵路的融資,也投資於采礦和考古。



他們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權傾四海,但卻一直隱藏於公眾視線之外。然而蓋伊·德·羅斯柴爾德男爵改變了家族的這種形象(“男爵”這一封號源自拿破侖戰爭時期)。



二戰後,家族產業幾近被納粹毀滅,他力挽狂瀾,執掌了羅斯柴爾德法國分支,跟英國方麵的繼承人一起,組成了該家族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他們決心進行現代化的改革。



除了羅斯柴爾德兄弟銀行(1960年代重組為羅斯柴爾德銀行)之外,他還擔任Compagnie du Nord投資公司的主席,在金屬冶煉、采礦和化工行業進行投資。



他和兩個堂弟一起,共同推進了數據處理和流程控製等高新技術,並在巴黎建造了全新的公司大樓。



盡管持有藍籌公司的股票,例如米其林、戴比爾斯、IBM等,他最大的興趣還是海外風險投資,包括在撒哈拉投資石油開采,以及在毛裏塔尼亞投資鐵礦,他還投資了秘魯的鉛礦和瑞士的滑雪場。



對采礦業的投資很多都失敗了,不過有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例如對美國鋼鐵企業Copperweld的投資,使這家鋼鐵公司起死回生。



1967年,他在接受《時代周刊》專訪時說,他將采取一種“開放的、民主的和去神秘化的”政策,並為此對家族產業進行現代化商業化的重組。(注:並為此跟英國的堂弟雅克布分裂?)



與此同時,他延續了家族跟政治人物的良好關係,曾擔任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顧問——他二人的友誼始於二戰時期;他與另一位前總統蓬皮杜也有緊密的私人關係,他曾幫助蓬皮杜在銀行中謀得高管之職,直到他從政並擔任戴高樂政府的總理,後來又就任總統。



然而1980s早期,社會主義者密特朗當上總統,宣布將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國有化。蓋伊·德·羅斯柴爾德在《世界報》(注:法國第二大報Le Monde)頭版撰文指出,這已經是政府第二次企圖毀滅他的家族了。(注:第一次指的是納粹治下的傀儡政府)



“貝當統治下的猶太人,密特朗統治下的賤民——我已經受夠了。”他寫道。他把密特朗比作二戰時維希法國的首腦貝當元帥。



他移居到美國,並定居紐約。試圖重奪對家族銀行的控製權。1987年,他的兒子大衛幫他實現了這個願望。



【傳奇的一生】



蓋伊·愛德華·阿方斯·保羅·德·羅斯柴爾德1909年5月21日出生於巴黎,在巴黎以東Ferrieres的家族城堡中長大。



除了數百名仆人之外,城堡中還有微型軌道列車,負責從地下的廚房中運送食物。(注:謹慎懷疑這就是蝙蝠俠的原型。)



他的母親曾告誡他:“萬萬不可向別人炫耀你的財富。”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加入了一支機械化騎兵師,在異常慘烈的戰鬥中,隊伍中的26名軍官隻有3人幸存,他就是其中之一。敦刻爾克過後,他跟隨部隊撤退到英國。



家族成員奔向世界各地避難之後,他又返回法國。從巴黎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參與家族銀行的運營並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他又目睹了自己的城堡和名貴藏品被沒收的景象。後來他被剝奪法國國籍,從裏斯本啟程流亡到美國。在那裏他又花費了兩年時間重整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家族產業。



1943年,在一次重返歐洲大陸的航行中,他乘坐的美國船隻被德國潛艇擊沉,在海上漂流了7個小時之後,他被一艘英國軍艦救起,由此結識了戴高樂將軍,加入了後者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



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後,他返回法國參與戰鬥,曾任巴黎軍政府副官,並榮獲十字軍功章。



戰爭結束後,他開始重建家族生意,並成為社交界名流。他將自己的城堡翻修一新,每天舉行奢華的宴會,紐約和倫敦的銀行家們慕名而來,並為他高貴的言談舉止而傾倒。



1975年,他將自己的城堡捐獻給母校巴黎大學。



他寫了一本自傳《Contre Bonne Fortune》,意思是與厄運鬥爭,保持真誠的心。



他的第一次婚姻(與家族的遠親)以離婚告終;



他的第二次婚姻仍然娶了家族的遠親,她的名字叫Marie-Helene van Zuylen,是個基督徒。他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中第一個跟基督徒結婚的人。



他目前在世的兒子有兩位:大衛(第一位妻子所生,他的繼承人)和愛德華(第二位妻子所生)。



以上為《華盛頓郵報》全文。



今年來到中央電視台接受訪談的,就是他的長子大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